茶”是以“茶树”叶子所制成的饮料。“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否原产于中国尚未定论,但茶文化发源于中国。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喝茶,茶本是药物,后来变成饮料。中国从唐朝开始盛行喝茶,当时的茶学家陆羽就写了世界第一本有关茶的专书《茶经》。中国自古已发展种茶、制茶、喝茶的文化,共有南区、西南区、长江南区、长江北区四大产茶区,其中南区的气候最适合茶树生长,尤其福建很多山丘,成为中国重要的产茶区。
在19世纪中叶,英国人开始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Assam)、大吉岭(Darjeeling)大量种茶之前,中国茶独霸世界市场,尤其在欧美上层社会受到欢迎。
台湾何时开始种茶?一般都说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福建移民从原乡引进茶树,在台湾北部淡水河域的丘陵地带种植。不过,根据台湾民间契约文书,1770年代已有“茶园”、“茶丛” 项目。
此外,荷兰时代台湾也有种茶的纪录,以此来看,台湾的种茶历史应该有3、400年以上。一般认为台湾茶种都由中国引进,其实台湾山区本有野生茶树,但因採茶不易,产量很少。
水沙连自古产好茶?台湾野生茶树
根据荷兰《巴达维亚城日志》1644至1645年的纪录,在台湾发现“茶树”(近代荷兰文Theebomkens),可能是台湾野生茶树最早的纪录。台湾清代文献记载台湾的野生茶树,都说在“水沙连”的山区,水沙连指今以日月潭为中心的的鱼池乡、埔里镇一带。
荷兰文献记载华人已进入南投(Lamtau)、草屯(Paktau)及水沙连(Serrien),以此来看,《巴达维亚城日志》提及的台湾茶树,不排除就是水沙连的野生茶树。
清《诸罗县志》(1717年)说:“水沙连内山茶甚伙,味别色绿如松萝。山谷深峻,性严冷,能却暑消胀。然路险,又畏生番,故汉人不敢入採,又不谙制茶之法。若挟能制武夷诸品者,购土番採而造之,当香味益上矣。”[3]
由18世纪等清代文献记叙,台湾华人移民很早就知道台湾有野生山茶,进而採菜焙制,也了解山茶的味道、性质和药效,并说也算茶中佳品。
清朱仕玠《小琉球漫志》(1765年)提及“水沙连茶”:“水沙连山在诸罗县治内,有十番社……内山产茶甚伙……凡客福州会城者,会城人即讨水沙连茶,以能疗赤白痢如神也。”清唐赞衮《台阳见闻录》(1891年)也谈到“水沙连茶”:“惟性极寒,疗热症最效,能发痘。”
以此来看,清代有焙制台湾野生山茶,但产量有限,所以福州省城的人遇到台湾来客, 常会索讨水沙连茶,以其可治疗“赤白痢”(中医指便中带脓血)。此外,台湾野生山茶因性极寒可排解热毒、消除痘疮。今天,台湾野生山茶已证实是台湾原生种,并在2009年正名“台湾山茶”(Camellia sinensis f. formosana)。
根据农委会林业试验所官网资料:台湾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大叶品种, 高可达8公尺,树龄可超过百岁,主要分布于南投、云林、嘉义、高雄、屏东、台东海拔700至1,600公尺的山区。以台湾山茶制成的绿茶,香气优雅、滋味清新甘甜,抗氧化能力及儿茶素含量明显优于市售绿茶。近年来,台湾山茶受到重视,出现市场需求,因而发生盗採事件,政府採招标来管控採收,以保护山林。
清代的制茶 北台湾才是重要茶产地
自18世纪以后,前来台湾北部开垦的华人愈来愈多,农作物主要是稻米,另有少量的甘蔗与茶。到了18世纪末,台湾北部开始有福建移民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树,在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大汉溪、基隆河的丘陵地带种植,并引进福建焙制茶叶的技术。
根据清代台湾文献记载,乾隆年间(1736至99年),桃园龟山已有茶园。乾隆末年,台北深坑、木栅一带已有福建人租地种茶。嘉庆年间(1796至1820年),福建人柯朝在台北瑞芳一带种茶丰收,更带动了种茶风潮。
道光元年(1821年),桃园大溪、台北新店等地也大量种茶。1820年代,台湾北部的制茶业逐渐兴隆,已有茶商开始把台湾茶销往福州、厦门。清代后期,台湾北部因茶与樟脑新兴产业崛起,使台湾产业重心从南台湾转移北台湾。
台湾茶外销欧美,则是历史的因缘际会。17世纪初,荷兰人就把中国茶输往欧洲。18世纪以来, 英国成为喝茶大国,也影响北美殖民地美国大量进口中国茶。
美国在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断派船前往中国购买茶叶,茶叶在进口货物中所占的比率逐年升高,在1830年代已超过百分之五十,对中国茶的需求愈来愈大。因此,美国舆论开始主张在台湾种植茶叶,这样就可以大幅降低对中国茶的需求,以免让中国茶奇货可居。到了1850年代,甚至有美国海军将领、外交官、商人主张美国买下或占领台湾。
1858年,清与美、英、法签天津条约,台湾的安平、淡水开放成为国际港,让英国商人德约翰(John Dodd;另译为约翰・陶德)看到台湾茶直销美国的机会。
德约翰在1865年前来台湾北部考察茶树种植,1866年即引进福建泉州安溪“乌龙”茶种,以贷款鼓励茶农种植,并收购所有茶叶。1867年,德约翰把茶叶运到福州焙制,再成功卖到澳洲后,就在台北艋舺开设“茶馆”研究制茶,并引进厦门和福州的制茶技工。
1869年德约翰带领装载12万7千多公斤台湾茶的两艘轮船,从淡水直接开往纽约销售,这是台湾茶首次直接运到国外贩卖。以Formosa Tea(福尔摩沙茶)为商标的台湾茶,在美国试销成功,打开台湾茶的国际知名度。
清末在欧美受到欢迎的台湾乌龙茶,应该是做成迎合欧美市场的全发酵茶(红茶系统),与战后台湾人爱喝的半发酵乌龙茶不同。不过也有人认为,清末台湾外销欧美的乌龙茶是白毫乌龙,此茶的发酵度是百分之七十。无论如何,还是与战后至今流行的乌龙茶不太一样。
日本时代的制茶 台湾红茶的奠基
日本时代初期,台湾总督府即了解台湾茶产业的经济价值,马上展开法制化、机械化,并设立制茶及茶树栽培试验、茶检查所、茶业传习所等,推动台湾茶的发展,台湾的茶树栽种面积、茶叶产量大增。
日本人在台湾清代茶业的基础下,继续研发乌龙茶新品种,并以Formosa Oolong Tea(福尔摩沙乌龙茶)品牌外销国际。此外,日本人也引进印度阿萨姆红茶品种,种植成功之后,以Formosa Black Tea(福尔摩沙红茶)品牌外销国际,与印度茶、锡兰茶竞争。(编按:《茶金岁月》姜阿新会致力于红茶即与日本人注重红茶的培植和外销有关)
日本时代末期,二次大战爆发,日本参战,因缺乏劳力与粮食,台湾茶园或改种粮食作物,或因人力缺乏而荒废,造成台湾茶产业大幅萎缩。
战后台湾茶文化的发展
战后初期,台湾茶园虽然开始复兴,但因产量太少及国际竞争,台湾茶逐渐转为内销为主, 乌龙茶继续发展,红茶则因国人不习惯喝而几近停产。
然而,随著台湾经济发展、民生富裕,各地出现茶艺馆、观光茶园,台湾茶文化蓬勃发展,台湾茶产品走向多元化。
乌龙茶种:中南部有冻顶乌龙茶,北部有包种茶、铁观音茶、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1990年代并“提升”产制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
红茶种: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后,南投县鱼池乡选择以日本时代的红茶产业重新出发,尤其以台湾野生山茶(即当地历史上所称的水沙连茶)与缅甸大叶茶种培育的新品种“台茶18号”,称之“红玉”,因品质极佳而大受好评,带动台湾红茶产业的复兴。
此外,台湾也开始产制绿茶,以及原生的台湾山茶。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花魁咖啡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花魁咖啡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03-25 16: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