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柯雅之(财团法人农村发展基金会 专案研究员)
要控制住全球温度的上升,“减缓”(mitigation)温室气体排放是首要任务。然而,在奋力刹停这辆气候变迁与环境变化之失速列车的同时,作为乘客的我们应该如何自保,可以“减轻危害”甚至“拓展机会”,就是“调适”(adaptation)行动的重要之处。
调适不只紧急应变,还要维续长期韧性
调适策略可分为“反应性”及“预防性” 两种类型。“反应性”调适针对极端气候可能带来的灾害冲击,让社区准备好在紧急状况下要如何应对,以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推广多年的“社区防灾” 概念,已建立一套让社区进行环境诊断、资源盘点、防救灾人力编组、疏散避难规划与演练的工作方法,是“反应性”调适中重要的一环。
面对较长时间、非急迫性的气候变迁影响,则需要“预防性”调适,更进一步来让灾害尽可能不要发生。以“永续”为核心精神的里山倡议,提供农村一个“预防性”调适的思考方向──保护好环境生态以及在地文化、促进当地社会与经济成长,强化社区的根本,其实就与“韧性”的概念不谋而合。
屏东科技大学森林系陈美惠教授也提出,透过社区内部的自给自足体系与分享体系相互支持,社区就不怕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仍能维持生活无虞。
结合自我照顾体系与互动应变机制,建构社区自主调适能力
农村在产业生计、家户安全等方面会遇到的气候变迁冲击,需要透过原有模式的调整、或是社区基本服务机能的强化等方式来因应。因此,农村社区的调适,综合上述社区防灾与里山倡议的概念,可以分成以下两大主轴来思考:一是“自我照顾体系”──推动社区自给自足地完善自身所需的生活机能;二是“互动与应变机制”──建立社区内外的社会支援与资讯知识交流模式。
在两大主轴之下,“产业模式调整”与“防灾软硬件整备”则是社区面对气候冲击时,生活最直接受到影响的面向,也是最能够率先着手处理的工作项目。这些工作面向彼此并非独立存在,各项在操作时会互有重叠与连结,也需要互搭配才能发挥成效。以下简要说明各面向内容,并列举相关的社区操作案例作为参考。
自我照顾体系
相较于都市绵密的电力、水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便利的行政机关、警消、医疗救护等公共服务机能,农村地区的硬件建设与生活服务资源都较为不足。当极端气候事件冲击农村既有的生活模式、破坏当地的基础设施时,社区是否能准备好使生活不受影响的备援方案?此时社区内部若有一套自给自足、社区互助共享的系统,便能维持社区的基本生活机能。
产业模式调整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林渔牧产业的环境条件。只是,农村社区居民大多仰赖一级产业作为主要且单一的经济来源,一旦产量受到气候影响,一整年的生计也可能出问题。未来除了可能更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酿成天灾,长期的气候改变趋势也让各地区适合的农渔业发展大洗牌,过去习惯的产业模式势必得因应环境条件,进行大小幅度不等的调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