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来的赶超梦想就是实现现代化,中国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以“农业合作化”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重构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工业现代化是主导,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源动力,国防现代化是保障”,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再次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农业现代化既是中国整体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保障整体现代化的基础。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现代化语境中,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器化”,其中重点是农业生产环节的现代化,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增产增收。
进入21世纪,中央重提农业现代化,其中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如何解决小农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当前农业现代化的主流认识更多强调小农经营的局限性,倾向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由农业龙头企业带领小农户提高生产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在现代化的表述上就是强调农业产业化。问题是,实践证明,中国两亿多户小农规模极小,公司+农户的实践在全国教训众多,成功很少。2010年,中央开始提出“三化同步”的战略,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民大规模进城的同时,试图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强富美”目标。农业现代化因此变成了高标准要求、全方位推进的工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发布十多个涉农一号文件,对三农各个层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一号文件是有政策含金量的,且其中很多工作部署是要求国家财政支持的。现在国家每年的支农财政资金超过万亿元。高含金量的涉农政策极大地改变和改造了中国三农的现状,也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不过,在农业现代化这一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口号下面,当前的三农政策也似乎存在若干不明确之处,农村政策的含金量中,有不少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使用地方不对。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农业现代化本身的分析,缺少对三农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清理。之所以中央连续十多年下发涉农一号文件,以及中央每年向农村转移上万亿元财政资金,是因为三农中存在若干短板,这些短板仅靠市场和社会无法解决,而必须要有国家的支持。国家支持三农是要解决底线问题,而不是也不可能是要让农村“强富美”。指望靠扶持政策和支农财政资金来实现“强富美”的农业现代化是十分困难的。
在一般认识中,农业现代化往往被现代农业所替代,被用最先进技术装备的规模化的美国式大农场农业图景所取代。在地方政府的实践中,普遍出现了堆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农业的情况。农业现代化等于“高大上”,越现代、越先进就越好。甚至有地方政府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忽视了农业现代化与中国国情之间的关系,也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为什么中央要连续十多年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和每年转移上万亿元支农财政资金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目的,讨论农业现代化的目的、重点,讨论农业现代化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是要达到什么目标及要以什么为重点。总体就是“为谁的农业现代化”。
一、农业现代化与国情
农业现代化显然不可能是抽象和绝对的,而只可能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讨论。中国农业现代化则要在中国国情下讨论。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相联系的中国国情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农业现代化的环境条件,二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基础。以下分别讨论。
当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中期阶段,人均GDP已达75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处在所谓“中等收入阶段”。从20世纪以来一百多年全球近两百个经济体的发展实践来看,中等收入阶段是比较危险的阶段,这个阶段,经济增长乏力,而社会利益结构刚性化,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社会结构的弹性降低。随着利益结构的日益刚性化,社会冲突增加,工资不断上涨,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最终是越来越高的利益诉求与增长乏力的经济形成对撞,社会冲突乃至政治冲突频发,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经济成长,从而导致“中等收入陷阱”。
从中国当前的状况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中国制造”天下无敌,成为“世界工厂”,在接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很短时间内即由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到现在阶段,劳动力成本开始快速提高,凭借“人口红利”来获得比较优势的“中国制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压力。未来二十年,若中国可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成功升级,由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真正实现现代化。若中国长期无法完成产业升级,其后果可能是,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制造”不再具有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创造”又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出现产业空心化,中国就可能因此而出现严重的社会不稳定甚至政治动荡。
因此,未来二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中核心是能否在继续保持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将中国产业由目前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上升级到中高端位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要实现这样一个转变显然是很困难的,尤其是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这种转变就是要由国际产业分工金字塔的低端向中高端跃进,这样一种跃进甚至会根本性地改变国际产业乃至现存世界体系的结构,显然会风险巨大,困难多多。
要实现这样一种由世界体系边缘向中心或半中心地带的跃进,国家必须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获取经济剩余;同时又要将中国制造所获取的经济剩余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创造”,实现“中国创造”的稳定扩张。这是未来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一百多年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充满机会也充满风险的阶段。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进的过程中,整个中国社会必须保持稳定。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基本的政治条件,这样的跃升是不可能完成的。
相对来讲,农业现代化更多只是中国国内市场的部分,是中国现代化中较为次要的矛盾。或者说,农业现代化应该要为中国现代化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提供基本条件。唯有中国创造成功了,中国农业的高度全面的现代化才最终能够实现。
从中国农业的内在国情来看,中国现在还有六亿多农村人口,两亿多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的两亿多农民工大部分未能在城市安居,他们进城失败还可能返回农村。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农村已经普遍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即农民家庭中,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留村务农、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的模式。
年龄比较大的父母在城市缺少就业机会,正好务农。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二十年,中国不能完成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城市难以为进城农民提供足够多的高收入的稳定就业机会,进城农民也就很难真正在城市体面安居,被城市淘汰下来的年龄比较大的农民返乡务农,就可以有农业就业和收入,就可以将退养与务农结合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中国农村将保留数以亿计的需要依托农业的人口,这就决定了中国农业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仍然会人多地少,小规模经营。
当前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即按户承包,农村人口每户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从而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体制。小农经营当前面临的极大困难是难以与社会化大生产对接。
如果小农户能够较好地对接社会化大生产,在城市缺少就业机会的年龄比较大的农民就可以从农业中获得就业与收入,从而可以通过“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来最大化农民家庭收入,并因此缓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压力。过去三十年,中国之所以保持了快速发展中的稳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国农民可以同时获得务工收入和务农收入,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小结一下,未来二十年将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若未来二十年中国可以保持稳定,由中国制造跃升到中国创造,中国将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由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国家进入到中心国家行列。这个时候,中国就有条件建设更高程度的农业现代化。而在现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要为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手段。只有在这样一种语境下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才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农政策,安排支农资金。
二、农业为什么重要
农业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为什么重要?在当前阶段,中国农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正是这三个方面基本功能的保底,才使中国有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才可能保证中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三个基本功能分别是: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与就业、农村社会稳定。下面分别讨论。
农业是基础,其中根本的方面在于,无论经济多么发达现代,人们都要吃饭。中国十三亿多人口,吃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是中国社会的共识,因为一旦中国粮食不够吃,饭碗出了问题,全世界的剩余粮食也无法满足中国人的需要,且一旦中国人无法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粮食就可能被用作武器来卡中国发展的脖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还会增加,而中国的耕地面积不仅很难增加,而且还会因为城镇化占用土地而减少,因此,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科技来提高粮食产量的任务很艰巨。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要通过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从而保证中国人民吃饱饭。
不仅要吃饱,而且应该吃好。不仅要粮食安全,而且要有安全粮食。但总体来讲,在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吃饱。不能吃饱饭,饿肚子是不可能搞得成现代化的。能否吃好则是次要一些的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来解决吃好的问题。中国农产品正在形成市场分级,通过有机认证等等,一些高品质农产品正被注重安全粮食的家庭所消费,这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甚至一些国外优质农产品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中国家庭愿意吃好没有问题且没有止境,国家不能保证所有中国人吃好,但要保证所有人吃饱。一时吃不好可以等有条件时再吃好,一时吃不饱却是要饿死人的,是西方可以用作武器来卡中国人的脖子的。
农业的第二大功能是为数以亿计需要依托农业的农民家庭提供就业机会与收入。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城市无法为所有进城农民提供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机会与收入,国家也不可能有财力为进城农民提供在城市体面安居的社会保障。这是一个结构问题,意思是说,当前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决定了中国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产业结构不可能提供农民工在城市体面安居的就业机会。
恰好中国当前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几乎所有农民家庭都有承包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其中一些进城农民在城市务工经商发了财,有足够能力将全家搬到城市中生活,他们脱离了农村,融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更大多数的进城农民没有能够通过务工经商发财,也无力将农村的家庭搬入城市,甚至他们年老了还要返回农村,这样的进城农民占当前中国进城农民的大多数。
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农村都会存在农民家庭中“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家计模式。年龄比较大的父母在城市缺少就业机会,他们从事农业可能正好。农业收入不高,却可以解决一家的温饱和日常支出,进城务工子女的务工收入就可以积蓄起来办大事。农村不仅有收入机会,而且还有很多自给自足经济的成分,所以农民家庭在农村的生活成本很低。有了年老父母的务农收入,农民家庭的日子就比较好过。反过来,正因为农民家庭有务农收入,进城务工年轻人就可以接受相对较低的务工工资,就可以保持“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可以为中国的产业升级、为“中国创造”的成长提供空间。
农业不仅仅是农民家庭必不可少的收入来源,是农民进行自给自足经济以降低生活成本的基础,而且是农民的就业。对于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农民来讲,若在城市生活,没有事情可做,漂泊着,是不会有任何体面尊严感的,也是不会有任何成就感的。但若种田,春播秋收,随着自然的节奏展开自己的日子,就会有成就感、满足感。农忙有事做,农闲是期待。正是借农业生产而建立起村庄熟人社会的关系,而形成农村社会中的治理。对农民来讲或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没有就业,没有事情可做,人生就等于提前结束了。正是农业就业,使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农民没有成为“等死队”,他们只要能动,就要收收捡捡,有所作为,就觉得自己有用,就不会自寻死路。
当前中国仍然有两亿多农业劳动力,第一代进城农民工也正在返乡途中或已经返乡,在可见的将来,还会有数以亿计的农业人口和农民家庭要依托农业的收入与就业。在农业GDP不足10%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农业GDP留给农民家庭是十分重要的。将来农民家庭会越来越依靠务工收入,但务农收入不可或缺,尤其是对农民家庭中年龄比较大的父母,农业收入和就业是他们维持基本体面与尊严感的基础,万万不可缺少。
农业现代化显然不能以消灭数以亿计的小农家庭(包括老人农业)为目的,而只应该是服务于小农家庭和老人农业,帮助其克服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要回应其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农业的第三大功能是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稳定的后方,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最近二十多年,西方国家几乎每年都会预测中国崩溃,中国却依然十分稳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农村保持了稳定,且农村为中国应对金融、经济乃至社会政治危机提供了极大缓冲。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导致中国2100万农民工失业,但农民工可以返回农村,按农民的说法,失去打工机会,回到农村,不过是饭桌上添一双筷子的事。失业农民工可以返回农村,就使中国具有极强的应对危机能力。同时,因为农民都有农村的土地,进城失败的农民就可以退返农村,而不至于落入不能体面生存的城市贫民窟。若农民进城失败而不能返乡,城市必然会形成大规模的贫民窟,这些大规模贫民窟一定会放大每次金融、经济、社会危机带来的冲击,令中国社会保持稳定的难度加大。未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不会平坦,一定还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可能遇到重大危机,但只要农村保持稳定,且农村可以为进城失败的农民提供退路,中国就有消化困难和危机的能力,中国也因此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实现产业升级,由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国家跃进至发达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一定不能搞成进城农民不能返乡的现代化,而需要通过农业现代化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更加顺畅的返乡通道。
小结以上所说,对于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说,农业必须同时完成三大基本功能,一是保证粮食安全,二是让数以亿计的农民获得农业就业与收入,三是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农村稳定器。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以上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也是农业的底线功能。正因为是底线,所以,中央要连续十多年发布涉农一号文件,国家每年要拿出上万亿元支农转移支付。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咖啡网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手磨咖啡 咖啡 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云南咖啡 咖啡网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手磨咖啡 咖啡 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1-10 13: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