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于毒草的印象有两大来源——其一是草药,古人说:“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百草入药,其性多毒,所以中国的本草分上中下品,且多以无毒为上品,大毒为下品,以致民间流传了“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而另一个关乎毒草的印象则来自于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金庸提到的断肠草、情花、七心海棠之类,无不红极一时,家喻户晓。但关乎毒草本身的药性机理、掌故传说,实则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涉及生物、环境、历史、文学等诸般学问,如今权充杂家,选几样知名的毒草出来点评一番。
钩吻·断肠草
钩吻
钩吻是种叶子对生的藤本植物,因它的花、枝叶及藤条与忍冬(即清热草药金银花)有几分相似,曾经出现过把钩吻当作忍冬采来泡水的事件。一者索命夺魂,一者清凉止火,断肠草浸泡之水,自然与金银花相去远矣。
曾有传说,神农死于断肠草之毒。
《淮南子》上说神农尝百草“一天而遇七十毒”;宋人罗泌在《路史》上说神农死于今天的湖北炎陵。神农即使果真活了一百多岁、一日遭遇七十种毒物,都没有被毒死,却忽在南巡之时死掉了,可见他遇到了未及认识、未能解毒的南方剧毒植物。这让后人想到了《神农本草经》上记载的断肠草,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在我国南方各地有分布,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碱,只要几克就可毒死一个人。于是在1979年,《民间文学》上有人补上了这样一段戏:一日神农发现一种植物开着黄色的小花,即采来亲尝,谁知尝后柔肠寸断,未及吃解药即已死亡。于是近些年有人翻出了尘封的老故事,似模似样,推论起了上古传说人物的确凿死因。
神农氏的传说似无实据可考,但大宋提刑官宋慈则确有其人。宋慈在《洗冤集录》中著有“服毒”一节,其中专门记载了对服毒断肠草者的解救方法——给他灌下粪汁催呕洗胃。这里所说的断肠草,一般认作是“钩吻”,属于马钱科植物,钩吻一名的来源,是说此物“入口则钩人喉吻”,端得厉害无比。
古代尚有一说:钩吻与黄精的叶子类似。“黄芝与钩吻,貌同性相反。寄语径中人,采时高着眼。”此中黄芝,便是百合科的植物黄精,乃是古代道家服食之仙药,常与钩吻并列提及,作为正反两面的典型,譬如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五云:“黄帝问天老曰:天地所生,有食之令人不死者乎?天老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
至于这夺人性命的毒草与文学家的渊源,首要追溯的人当属诗仙李太白——李白在《妾薄命》一诗中有语曰:“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至若清人编纂《李太白集》时,认为“断肠草”一词流传有误,改作了“断根草”,由是前一版本不复流传。古人将芙蓉花与断肠草相提并论,甚至认为彼此存在颇深的渊源,自是由来已久。
至于断肠草在文学作品中的极度盛行,还要算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发生的浪漫故事。绝情谷中,杨过见了情花,道:“上口极甜,后来却苦了。这花叫做情花?名字倒也别致。”说着伸手去又摘花,尽管被提醒“留神!树上有刺!”杨过却还是被花朵背后隐藏的小刺伤了手指,终究是中了情花之毒。小说中对于情花如是描写:“细看花树,见枝叶上生满小刺,花瓣的颜色却是娇艳无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这个像芙蓉、有剧毒的情花,一下就让人联想到了李白的诗作中同物异名的芙蓉与断肠草。金庸先生不愧是波诡云谲的小说家,他在小说中把疑似同物异名的植物写成了以毒攻毒的伴生植物——杨过因为中了情花毒而痛不欲生,幸亏情花园边的断肠草救了他。
金庸先生的笔下,断肠草可解情花毒。此情花,像芙蓉,如断肠草,此花或许如李白所言,忽而芙蓉花,忽而作毒草。于是《神雕侠侣》明言以毒攻毒,暗喻情可疗情,于是多少读者心神荡漾、感激涕零,因为情之剧毒,了亦难了——而小说中杨过最终一把火烧掉了情花,世间便从此再无此毒物,只剩断肠草鳏寡孤独,难觅解毒的对象了。
羊踟蹰·麻沸散
羊踯躅
羊踯躅是种实实在在的杜鹃花,花色虽并非传统意义的粉红色系,却是颇值得观赏的。可惜鲜花往往有毒,羊踯躅亦如此。其实大多数杜鹃花都带毒性,人畜过食,往往中毒,即使杜鹃林下的植物,也会受其毒性影响,只剩些特殊种类能够生存。
云南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相传曾有一绝——杜鹃醉鱼。每逢5月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碧塔海畔杜鹃花瓣纷纷飘落于水中,引来游鱼,鱼儿吞食花瓣后,竟醉倒而飘浮于水面,醉鱼和杜鹃就这样形成了湖面的奇特景观。如此景观而今已然不见,令人空自心驰神往,令人怀疑碧塔海是否真就是藏民传说《格萨尔王传》中的毒湖。
毒湖虽无依凭,杜鹃花之毒则确有其实。诸多种类的杜鹃花中,尤以“羊踟蹰”毒性为甚:东汉《神农本草经》列入有毒植物21种,包括钩吻、藜芦、乌头、羊踟蹰等,特将羊踟蹰列为大毒的下品药物;明代《本草纲目》则说其“花、根、叶有大毒,羊食其叶踟蹰而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羊踟蹰全株最毒部分是花与果实,但山羊、绵羊之流中毒事件,却多发生在早春萌发嫩叶、动物饥不择食之时。所以羊踟蹰毒死人与牲畜,并非凭借诡谲妖冶的黄色花朵。
羊踟蹰毒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使人畜麻醉、步履蹒跚、丧失知觉,犹如醉酒,而且此毒素似乎与酒相合后毒性更烈。《中国有毒植物》一书称:“历代流传的蒙汗药组成之一即是此花;相传此花与酒同服能使人麻醉、丧失知觉。”这与明末梅元实《药性会元》记载相合:“羊踯躅花,不可服,误则令人颤抖昏倒一昼。如用,可拌烧酒蒸三次,即无虞矣。同它罗花(即曼陀罗花)、川乌、草乌合末,即蒙汗药。”《药性会元》一书在海内已经绝迹很久,近年来从东瀛作为善本回归。此书是在讲羊踯躅花时提及蒙汗药的,其用处也是疗毒治疮,这与其他明清方术与小说中的麻药“蒙汗药”在主要成分与用药目的上都极为不同。其他“蒙汗药”似乎都不提羊踯躅花,现在认为梅元实这个蒙汗药是受神医华佗的“麻沸散”启发而得的。
那么华佗“麻沸散”配方又是从哪而来的?西方学者曾经指出,华佗的“麻沸散”与西亚早期的麻药很像。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撰文《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指出“华佗”与梵语“药神”颇有渊源,华佗的本名为“敷”而非“佗”,当时民间把华佗比附印度神话中的药神,因此称之为“华佗”,实以视之。陈寅恪的意思很明显,华佗这个名字来自印度神话,是当时中国的好事者将印度神话在民间传播,以致最后被陈寿拿到了中国的历史之中,编纂了《三国志》。所以,有人认为华佗与“麻沸散”皆来自古印度,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便魏晋时期中土确实照方配制了麻沸散,那也只能是以羊踟蹰为主,而非印度普遍用作麻药的曼陀罗,因为曼陀罗花至少要等到唐朝,才传入到中原地区。
至于曾经用作疗毒治疮、治病救人的羊踯躅,如何摇身一变,成了蒙汗药,这就好比利剑的双刃,行侠为恶,全系一念之间。不知宋代是否确有利用蒙汗药设局、将人麻翻在地以谋钱财美色的案例,但至少在施耐庵书写《水浒传》的时候,蒙汗药已然令行走江湖的人们心中惴惴。据细心人统计,明清“蒙汗药”作案记录几乎清一色地来自南方——主要源于原料易得,也难怪,那里才是羊踟蹰的主要分布区域。
番木鳖·牵机药
宋朝“烛影斧声”之案,宋太祖一夜暴毙,死得不明不白,后人怀疑是他弟弟宋太宗下的毒手。宋太宗下毒的手段多有传闻:后蜀降王孟昶与南唐后主李煜都是被毒死的。相传满腹诗篇才情的李后主被软禁后,对着故臣大哭长叹,加之写了怀念故国的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于是宋太宗点头批示,就给李后主下了牵机药。
后人追忆此节时说得十分精炼:“‘小楼昨夜又东风’歌声未毕,牵机随至。”不具体说李后主状如机弩,前仰后合,就像被拉开又放手的弓,一会直一会弯,如此数十回。今人却正是根据此药毒性发作时的症状断定,李煜所中之毒,约莫来自番木鳖的种子。
番木鳖名字中的“番”字清楚地表明它源自外域。此物野生于印度东海岸森林地带,《本草纲目》中称其种子为马钱子,因其形状而得名。番木鳖在16世纪传入欧洲,两百年后被广泛应用,供毒杀鼠类及其他有害动物,至今仍沿用为毒鼠药之一种。
番木鳖中的番木鳖碱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人吃了以后,头部开始抽搐,最后与足部拘搂相接而死,其相甚为恐怖。悬疑侦探小说《鞋扣之谜》中就有番木鳖碱中毒痉挛而死的描写,更令人称奇的是《鞋扣之谜》中,凶手是将番木鳖碱放入受害人的热咖啡里,以掩盖毒药的苦味——作者显然知道番木鳖碱是已知最苦的药物。
如此牵机药,宋太宗从何而得呢?
据记载,宋徽宗刚当上皇帝时,骑马巡视皇宫,有一个库房没有名称,一问,原来是宫中藏毒药的仓库。库内的毒药分为七等,鸩排在第三等,最厉害的一种“鼻嗅之立死”。这些毒药由两广、川蜀等省三年一贡,据说宋朝建国以来不曾用过。宋徽宗亲笔写诏书说:“此皆前代杀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当明正典刑,岂宜用此?”遂下令停止进贡,把库内毒药全部焚毁。然而细细想来,假若真是“宋朝建国以来不曾用过”,岂用“三年一贡”?宋太宗的牵机药当是从宫中的毒药库里提取,既是产自两广、川蜀的贡物,或为番木鳖,或为其近亲云南马钱子。
同是番木鳖的近亲,生长在南美洲的箭毒木含有与番木鳖碱化学结构相近的毒马钱碱。印第安人用箭毒木来制箭毒,涂在箭上作为武器。令人惊异的是,此毒药虽然作为箭毒很易致命,射杀后的猎物却对食用者无甚影响。现代研究发现,毒马钱碱很难穿透粘膜,口服难吸收,所以印第安人用箭毒射杀动物后,吃动物肉可不中毒。印第安人对此箭毒保密了太久,以至这个妙处近年才发现。当年清朝皇帝苦于射箭得到的野兔、野鸡可能会有箭毒,只好学金人养海东青,用鹰抓野兔、野鸡。试想,中国清朝皇帝若早日得到印第安人的箭毒秘方,何劳建制长哨营、喇叭沟门那样的养鹰营子,同时豢养若干驯鹰喂鹰的鹰把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里的《采薇》,源自殷末的两个遗民——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殷末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在世时,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当孤竹君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托言不敢违抗父君的遗命,于是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兄弟让国,实是因为他们不愿助纣为虐,而当周在西方强盛起来后,兄弟两人便来到周的都城岐山。周武王灭商,伯夷、叔齐认定周武王以暴易暴,耻于归顺周武王,便跑到首阳山中,不想吃到也不能吃到周朝的粮食,就以山上的薇为食,直至死在首阳山脚下。
伯夷、叔齐怎么就吃死了?
人们一般不能接受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吃着吃着竟会死去的说法,于是自三国蜀汉以降,又编造了一个伯夷、叔齐饿死的传说:“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就是说既然不食周粟,周朝的薇也不能吃,啥都不吃,自然饿死。
救荒野豌豆
野豌豆类植物中,有很多是自古传承的食品,比如华中、华东地区广泛分布的小巢菜。苏东坡曾作诗赞曰:“豆荚圆且小,槐牙细而丰。”一说此诗句是在赞许救荒野豌豆,但另一说法,此句是称赞小巢菜的。其实自商周以降,野生的豆子多有用作餐饮者,但毕竟古人的植物学知识有限,语焉不详处,一段文,一句诗,究竟所指何物,即便细致考证,也难免出现争议或偏差。
鲁迅先生倒是没有泛道德化,他认为伯夷、叔齐一直采薇而食之。他在《故事新编·采薇》这篇小说中给伯夷、叔齐列了一个薇菜的食谱:薇汤,薇羹,薇酱,清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死前,伯夷、叔齐作了一首歌:“上那西山呀采它的薇菜,强盗来代强盗呀不知道这的不对。神农虞夏一下子过去了,我又哪里去呢?唉唉死罢,命里注定的晦气!”这首《采薇歌》的原文是“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鲁迅先生学医出身,却也未提为何“薇菜”能把两位古人吃死,主要原因是鲁迅先生终究还是把“薇”和“薇菜”弄作混淆。
南宋朱熹根据《 诗经·小雅·四月》说的“山有蕨薇”,把薇和蕨当成同一种东西;深受朱熹影响的日本,薇干脆就与紫萁(一种蕨类植物)读法一致,鲁迅先生的生物学是在日本学习的,自然搞混了薇与蕨。其实,薇是一种豆子,古今诸人早已达成了共识,而且这种豆子有个特点——既生山上又生水边。先秦关于薇的诗句中,既有在山坡采集的描述,又有在水边采薇的经历。这种可生山上的水生豆子,究竟何许植物是也?
直到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在《通雅》中给了个明确的解答:“薇,今野豌豆也。”特别的,他不回避水生植物这个问题,引用晋代的说法“薇叶似萍”,把薇和水生植物扯上了关系。野豌豆种类甚多,方以智说的野豌豆,全名叫“救荒野豌豆”。
连西方学者都认为,救荒野豌豆很可能是西亚东欧人最早驯化的植物,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连其拉丁词根的发音都与中文的“薇”有些相近。但就是这样一种在很久以前便在各地被采食甚至被驯化的植物,怎么就从我们的食谱上退位甚至消失了呢?而伯夷、叔齐怎么就能吃死了?
原因很简单——救荒野豌豆全草有毒,人畜长期大量食用后会慢性中毒。
救荒野豌豆的毒性随生长期而变化,以花期和结实期毒性最大,大量采食后的症状以慢性中毒为主,马和牛在食入该植物30天内发病,出现体态消瘦及特有的神经症状,如昏睡、步态蹒跚,中毒中期转为兴奋,末期再次出现昏睡。可惜古人对慢性中毒的了解知之甚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近些年才逐渐趋于明朗,于是害死伯夷、叔齐的罪魁祸首才得以浮出水面。
如今有人不明就里,冲着“救荒”和“豌豆”二词,认定此物可以放心食用,好在今人并非不吃粮食,偶尔吃了名叫“薇”的慢性毒药,剂量少些,频率低些,毒性尚不明显;伯夷、叔齐那个时代不知慢性中毒,偏偏自命清高,靠着单一食谱过活,最终殒命,无他,按鲁迅先生的说法,“命里注定的晦气”,只有自认命之衰矣。
瑞香狼毒
狼毒又名瑞香狼毒,在草原上,也有人称之为“断肠草”。狼毒当然不如钩吻这正牌断肠草的毒性猛烈,但导致腹痛腹泻却在所难免,因而得了个“断肠”的封号。草原上一丛丛的瑞香狼毒煞是好看,往往有不明就里的旅客与之合影,殊不知此物牛羊不食,乃是遍野无法畜牧的毒草,是草场退化的标志性植物。
羊角拗
羊角拗同样被俗称为“断肠草”,正因中其毒后常会出现腹痛恶心的症状,重者心跳渐弱、呼吸困难,乃至不治身亡。好在羊角拗花开诡异,易于辨认,又与常见水果野菜不相近似,终究避免了些中毒的可能。羊角拗按植物分类的角度属于夹竹桃科,此科植物多多少少有些大毒小毒,譬如常见的栽培花卉夹竹桃、黄花夹竹桃之类,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植物体内具有白色乳汁。因此,折断枝叶后若是见了乳白色的汁液,多半便是带毒的草木,敬而远之,速速趋避为上。
洋地黄
洋地黄明明没那么多毛,却又被称为毛地黄。西方有个传说,把洋地黄叫做“狐狸手套”,相传坏妖精将毛地黄的花朵送给狡猾的狐狸,让狐狸将花套在脚上,消除它在觅食时发出的足音。就是这个开花如同手套的植物,在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中,差点害得初出茅庐的007命丧黄泉——少量洋地黄可作强心剂,吃得太多,不消说,只好和“菜鸟”007一般心率衰竭、甚至心跳停止了。
露蕊乌头
中国的乌头有上百个种类,分布于全国各地,颜色略有不同,但花型大同小异,都是宛如头盔状的花朵。乌头其根最毒,是中国古代制作毒药的“优良”品种。乌头隶属于毛茛科,此科植物,往往花开瑰美,往往带着毒性,正可谓笑里藏刀。露蕊乌头虽不是乌头家族中毒性高强之辈,但在西部草原却是常见货色,牲畜的避毒手段自成体系,打死也不肯吃这毒草,于是往往牛羊长期扫荡的山坡,放眼一片蓝紫色彩,便是毒草露蕊乌头成帮结伙地矗立。
蝎子草
蝎子草植物如其名,若是被它的蜇毛扎到,红肿疼痛是免不了的。蝎子草属于荨麻科植物,这个类群中包括各种荨麻在内,凡是有蜇毛能扎伤人的,便都有些毒性,虽不至于危及生命,却也着实够人消受,无怪有些地方的荨麻科植物被称为“咬人猫”、“咬人狗”。相传一些山区采食荨麻科植物的嫩芽,趁着极端幼嫩,尚无毒性,热水焯了,凉拌做菜,吃起来有种复仇的快感,似乎尤为大悦人心。
藜芦
相传神农遍尝的百草之中便有藜芦,此物被归为大毒之列。往往误食藜芦的状况发生在春末,人们上山挖掘野葱,便把叶型酷似的藜芦挖将回来,炒炒吃掉。其实藜芦也是在册的中药,中医入门级别的口诀“十八反、十九畏”中便有经典的一句:“诸参辛芍叛藜芦。”意思是说,人参、丹参、党参之流,连同细辛、赤芍、白芍,与藜芦药性相悖,不慎混用,藜芦毒性要翻倍的。
酸模
有些孩子在山村里长大,熟识一种叶子酸酸的植物,口感虽然不佳,但酸味能刺激唾液分泌,仿佛曹孟德“望梅止渴”的作用一般,酸叶子嚼得多了,便也能略解干渴,于是酸模自然成了很多人印象中的“安全食品”。实则酸模全草有毒,牛马食之,步履蹒跚,宛如醉酒,继而痉挛衰弱,乃至死亡。因而经验之谈中的“无毒”植物,入口之前,还是先掂量掂量为妙,不吃不会饿死人,若是吃了,后果有时难以预料。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咖啡豆 云南咖啡 花魁咖啡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耶加雪菲 咖啡网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咖啡豆 云南咖啡 花魁咖啡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耶加雪菲 咖啡网 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7-05 1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