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次过年回老家,村里又多了几栋新楼房。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建房子的重任当然是由老人来承担的。不禁感慨农村的老人真能忙,不仅种田、带孩子,还建房子。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楼房,低的两层,高的有四五层,建起这样的楼房起码要二十万,多的要四五十万。建房子对于农村每个家庭而言都是大事,建房、娶妻、生子乃人生三大任务。一个年轻的小家庭,有了房子才有了自己的小家,日子才能过得舒心。现在的农村小伙子要想结婚,楼房是必要条件,条件好的姑娘不仅要求农村有楼房,城里还要有套商品房。
桔梗叔叔今年64岁,是乡村老木工,手艺精湛,还会画画、雕刻,毛笔字也写得相当好,先后带了近20个徒弟。他说他一生建了三次房子,第一次是27岁刚结婚分家的时候,建的是土房子;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建了青砖房,上面加了一层土房子,总共两层,当时这样的青砖房在全村是最好的;第三次就是近几年刚刚建好的四层钢筋混凝土楼房,地基打得特别深,他说七八级地震都震不倒。
建这房子桔梗叔叔的儿女没有拿钱。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疑问。老两口种了一亩多地,种地收入十分微薄。已知的情况是近两年修高速公路征地,政府补偿了10万元,但也远远不够建四层楼房。跟桔梗叔叔仔细聊起来,才知道这楼房从开工到搭起框架花了两年半时间,很多该请的工都没有请,全部由桔梗叔叔自己完成。他利用农闲时间打地基、挑砖、抬沙,只要自己能做的就不请人,这就是半包工。
据桔梗叔叔讲,建一栋楼房,半包工和全包工会差出十几万元。目前,农村建房很多都是半包工。如果你去仔细询问,就会知道,农村很多家庭的楼房都是父辈用自己积攒的钱,再利用农闲时间半包工建成的。有的人家年轻人在外打工拿了一部分钱回来,有的则没有。
二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没有老人的帮助,建这样的楼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少年轻人跟我说,如果没有父辈的支持,他们不知道要怎么生活。他们就是留在村里,也很难完成父母所做的那么多事情:既要下地干活,又要带孩子,还要建房子,不全包工光建房子就累死了!他们情愿出去打工。
多数家庭孩子出生几个月就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如果带到城里且不说教育、医疗等保障没有覆盖农民工群体,即使各种制度条件具备,将子女带到城里起码要一个人在家专门带孩子。如果把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带,不仅少了一份老家的收入,年轻人的养老负担也多了一层。打工收入是非常有限的,让孩子留守在家里虽然不是很好,却恐怕是目前条件下许多家庭的最优选择了。
年轻人刚结婚,成立的小家庭属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需要父辈扶持。老人要给他们带孩子,要让他们打工回家的时候有一个安定的居所,过年过节有一个团圆的地方,在大城市打工疲惫的身心得到安慰,打工淡季返乡的时候有基本生活保障,漂泊不定的情感也能有所寄托。
老人留在农村不是坏事,老人在农村可以下地干活,可以带孙子孙女,串门聊天晒太阳,有田野、有绿色、有朋友,比起在城市,他们辛苦劳作却可以活得更加健康。农村两个老人带三四个孙儿十分常见,几个儿子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都交给父母,这样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仅限于农村熟人社会,因为“这个抱抱那个抱抱一天也就过去了”,几乎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进了城,老年人就成为纯粹的消费者,在农村却是生产力。
三
当然,上文的分析是对一般农业型地区而言,沿海农村、城郊农村或者资源型村庄,多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全国占大多数的一般农业型村庄,可以说农民家庭的平衡悬于一线,这种平衡建立在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上,这里,半耕显得特别重要。可以说,半耕,维持了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村家庭负担系数的安全值,使得父辈能够为子辈提供必要的支持,子辈的家庭得以顺利过渡,实现了以乡促城、以城带乡,城镇化进程得以顺利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半耕不是阻碍了城镇化,而是助推了稳健的城镇化。半耕通俗些说,就是父辈在家种地、带孩子、建房子。仅仅靠半工,平衡立刻就会转为失衡,导致家庭不稳甚至社会动荡。半耕,执行起来也很简单,很容易,让父辈在农村呆得下去,有地可种。对父辈而言,虽然很辛苦,可在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地方辛苦也是一种享受。不得不说半工半耕是一个精巧的家庭结构。如果强行推动土地流转,或者强行灭村,后果可想而知。灭村容易,再想恢复乡土社会业已脆弱的联系恐怕很难。
农村的老人叼着一根自制的烟卷,坐在树荫下也好,走在田间地头也好,眼神中饱含满足,这种意义感、精神上的满足感是绑在乡土上的。半工半耕模式在当下也超越了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还关乎乡土文明和很多人的尊严。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咖啡网 手磨咖啡 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云南咖啡 精品咖啡豆 瑰夏咖啡 咖啡网 手磨咖啡 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云南咖啡 精品咖啡豆 瑰夏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3-20 23: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