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毅手上有两只戒指,左手无名指戴的是婚戒,右手的尾戒则是加拿大森林学会 (Canadian Institute of Forestry) 的授与,凡于该学会认可的学术单位取得森林学位者,皆可获颁一只。
“尾戒要戴在惯常写字的那只手,”现在台湾大学森林系任教的林增毅说,目的是提醒自己,每次签署的文件都可能影响森林生态,“一定要慎重。”
15岁订定人生志向,执意往森林研究路途前进
身为马来籍华人第三代,出生在吉隆坡都会区的林增毅,从小鲜少接触大自然。为何会走上森林研究之路,又来到台湾教书?
学生时代的他,深受《星际迷航记》(Star Trek) 和《超时空要塞》(ちょうじくうようさいマクロス)的影响,想当工程师、做机器人。在校成绩不错,林增毅于同侪间也颇有人缘,但始终觉得自己的生命少了点什么,像绘本《失落的一角》一样,是个不圆满。
转机出现在15岁那年,林增毅参加马来西亚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活动,在国家公园内露营五天。那是他第一次进入森林,也是第一次进行夜间探索、野外求生、绳索救援等活动。明明是从没有过的经验,林增毅却有种熟悉、舒坦的感觉。“原来这就是我缺的那一角”,露营后他有了重大的感悟,15岁便决意往森林研究的路上前行。
方向确立,但前往目标的道路却得自己开辟。马来西亚只有一间大学设有森林系,但由于该国复杂的升学体制,就读华语中学的林增毅无法报考,他因而萌生出国的念头。可是父母反对他念森林系,认为“那是会饿死的科系”,并试图劝说他选择比较可能有工作、又跟森林有关的环境科学系。
从高二起,林增毅和家里争执一年未果,还好那时大伯从中国到马来西亚探亲,他说了句公道话:“多少青少年浑浑噩噩、不知所往,难得林家的孩子有那么明确的梦想,作父母的应该成全。”这才让林增毅得偿所愿。
横跨三洲六国,完成学位训练
1998年初,林增毅前往加拿大就读大学先修班,半年后申请进入纽布伦斯威克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 UNB) 林业与环境管理学院,在专门训练林业需求人才的科系取得学士学位。林增毅说,母校与加拿大森林产业合作密切,教学完全采问题解决导向,包括林业经营、土地利用、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等产业可能面临的情况,以及各种解方和技术,通盘传授给学生。不仅让学生有实战的经验,也确实促进了产业的进步。
因为早就心向学术,UNB毕业后,林增毅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热带与国际林业学位学程攻读硕士,再转往美国奥瑞冈州立大学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OSU) 攻读博士学位。
求学期间,林增毅在各国累积了许多有趣的阅历。大学时曾以交换学生身份住过瑞典一年,硕士时参与瑞士森林土壤碎化的研究,并透过柏林大学和北京政府的合作,前往新疆塔里木盆地研究胡杨木如何保护塔里木河不被沙漠掩盖。另外,他还分别在韩国“森林与气候变迁中心”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完成博士后研究。
从马来西亚到台湾,从产业回归学术之路
除了完整的学术经历外,林增毅回到马来西亚后的几份工作,皆与所学有关。他在马国一个名为《经由森林规划工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国计划中担任统计顾问,后来又进入某非政府组织的“森林信托”工作,负责为大型产业设计原料永续的生产链。例如替全球最大的食品工业丰益国际 (Wilmar International Limited) 寻找符合永续标准的棕榈油,或是帮雀巢的Kitkat 巧克力的包装纸和运送纸箱寻找FSC认证的纸浆。
林增毅说,从大型产业端解决环境永续的问题,影响力远远大过个人消费者在环保上的努力,他很喜欢这个信托部门的工作方向。只是得知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有教授职缺时,他心中有了动摇。
在此之前,林增毅只随同岳家来台湾观光过,后来回想,“七天都在坐游览车”是唯一的印象。不过他自高中毕业后便因着求学与工作周国遍历,跨国搬迁对他一点也不困难。再加上他口袋中有几个一直想要解决的学术问题,相较于解决产业困境,他想:“教书之后可以做研究去累积更多知识,或许对全球森林的帮助会更大!”
毕竟是15岁就立定的志向,完成学术挑战仍是他想追求的成就,林增毅就这样带着妻子和仅 5个月大的女儿来到台湾,这个他仅有浅薄印象的国家。
从《七里香》认识繁体字,就像找到自己的根
然而,说林增毅对台湾的印象浅薄也不完全正确,他在加拿大有个好朋友是台湾人,教他认识繁体中文之美,对他有极大的影响。
林增毅的祖父早年由广西移民马来西亚,外公则来自福建,林增毅的父母、也就是华二代就读马来西亚的华语学校时,教材还是正体字。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第三代入学时,教材就成了简体字。林增毅在家里讲华语及粤语,也会马来语和英语,当时他还不识正体、简体的差别,文字只是沟通的工具而已。
在加拿大留学时,来自台湾的好友介绍林增毅阅读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显然是文青无误,居然会带诗集移民),并跟他介绍每个字的由来与典故。林增毅试着用正体字重读幼时学校传授的中国古诗,竟发现了简体古诗无法传达的意境,他恍然大悟,原来正、简之间不是笔划多寡的问题而已。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