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2002年加入WTO时,交工乐队创作《菊花夜行军》,林生祥唱出农村转型悲歌,作词人锺永丰深刻写出农民哀鸣。18年后,两人再次创作《野莲出庄》,向后WTO时代的农村致敬。
锺永丰观察到,农村寻找替代出路的方式,不是种国际化的作物,而是找到一个土生土长的水生野菜:野莲。“我想通过食物跟植物的书写,描述一个更接近本我的农村,就成为《野莲出庄》这张专辑。”
以下的内容,以锺永丰受访的第一人称口述开展。
〈芋头粄〉,谈童谣里面的农村生态,谈寄情于食物的母爱
刚刚提到,美浓不会把好的土地让给水稻以外的其他作物,美浓种的是槟榔心芋,非常需要水,又不希望它用到太多水稻面积,所以常见到在一些山脚下,或是路坎底下的畸零地。在这些跟地面落差大的地方,长年水流不断,妇女就在这样的地方种一些芋仔。
这些地方通常也有一些泥鳅、鳝鱼、水蛇、白腹秧鸡,所以芋头种植的地方,其实是一小块生态栖息地,也会伴随一些萤火虫,蜻蜓跟蝴蝶,这些生态经验成为很多农村童谣书写的题材。
而且芋头粄在美浓习俗上是七月半制作,用来“敬祖先、好兄弟”,很多伙房里的芋头粄会做到很厚,其实是要让返乡祭拜的子女可以带回去。七月半我们回去都会分到很厚一块,我后来觉得这好像是一种母亲的祝福,沉甸甸的,好像是一种心灵的压舱石,让远行的子女可以走得远走得稳。
〈芋仔粄〉
七月半,禾呀禾打扮
姆妈紧脚,大灶蒸芋粄
厅下里,敬啊敬先祖
芋香桊鼻,好兄弟渡孤 (桊:勾串)扬尾仔,飞呀飞过岗
姆妈的心,望子归来尝
芋仔粄,厚呀厚年年
像石压船,行稳又行远
〈斛菜冇筒梗〉〈打乌子〉〈树豆〉,野菜记载的文化与村落意义
以前的美浓农民在水稻间娑草(拔草)的时候,有两种菜会被另外挑出来:“斛菜”〈斛菜、又名鸭舌草〉跟冇筒梗(尖瓣花),农民采集回家当野菜煮,为了去除野菜的涩味,美浓人用猪油去爆香加上豆瓣酱。
当时我在想,为什么能够吃野菜这么久而不腻?就是刚刚提到时间跟距离的作用,野菜变成一种食物的记忆,时间够久之后,变成家庭中非常重要的菜。
从早期来说,野菜是水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食物纤维来源,因为采回来是农家自己吃,建立野菜食用习惯的关系,能够让农民自然去抑制农药施洒的量。
龙葵,客家话叫做“打乌子”,叶子跟果实都可以吃,对于旱作的农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植物伴侣。这个作物在日本纬度以南,有各式各样食用方式跟名字。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