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看着爸爸潜水打鱼,陈志贵在海中察觉“渔获一年不如一年”的事实,也看见废弃渔网误杀海洋生物造成的海底悲歌,因而收起鱼枪、改拾清网工具,投入海洋清理工程长达十年。如今他发挥潜水专长、转行当教练,带客导览水下风光,宣扬“把鱼留在海里更值钱”的理念,今(108)年一举获得“模范渔民”肯定,他也期盼透过自身经验带动更多渔民改变的可能。
最老牌的潜水教练,在地经营四十年
陈志贵绰号“阿贵船长”,皮肤黝黑、笑起来像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性格热情爽朗的他,如同小琉球的太阳,终日热力四射。
一早八点,阿贵船长的首班船出港,不是捕鱼、而是开船载着潜客准备下海。“今天要带大家去看海龟喔!”依照学员喜好安排导潜行程,他在船上详细讲解这一区的海域地形,也不忘提点下海注意事项,“有人喜欢看沉船、鱼群,有人专门要来摄影,海底那么大,要先了解潜水目的、才能安排适合的行程。”
陈志贵带客潜水长达26年,家中的潜水店拥有小琉球第一艘娱乐渔船登记,在地经营将近四十年,店里的气瓶从最初30几支、扩展到现在800多支,规模之大、观光旺季时其他潜水店还要向他们调度气瓶使用,“那时候大家去小琉球都会说要找‘火鸡’潜水,‘火鸡’是我爸绰号,或是说找‘火鸡儿子’。”
由于潜水属于高消费娱乐,过去只有经济优渥者才有机会饱览海底美景,且当时小琉球尚未打开观光知名度,一天只接一、两位客人也是常有的事。数十年来透过在地人和观光客口耳相传,自家潜水行名气才渐渐传开。不过说起父子俩开始潜水的动机,其实并非看见旅游的蓬勃商机。
潜水打鱼看见海洋悲歌 幽灵渔网杀伤力大
从小跟着爸爸在小琉球沿岸打鱼,爸爸背着简易的水肺设备下海抓珊瑚礁鱼群,陈志贵13岁就要练习开竹筏、并在水面上“跟着爸爸的气泡走”。父亲好客,时常招待朋友潜水,一日听从友人建议,做起“潜水俱乐部”小本生意,不过当时客人不多,为了照顾全家肚子,因此仍以捕鱼为主业。
“只要有在捕鱼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渔获量一年不如一年了!”陈志贵国中毕业后前往本岛求职、二十岁再回到故乡,继续背起水肺下海,却发现未必有鱼可抓:鱼群不再靠近沿岸,海里多了许多废弃渔网。
他描述,数百米的渔网在收网时难免断裂、剩余网具就直接沉入海底,渔网由玻璃纤维制成、不易腐烂和分解,有些卡在礁石中、形成一道墙,威胁游经此地的鱼儿,也时常看见鲸豚、海龟身躯受困动弹不得,甚至因为无法返回水面呼吸窒息而死。
此外,废弃渔网和绳索也容易覆盖在整片珊瑚礁上,使得珊瑚无法行光合作用而死亡,连带影响与珊瑚礁共生的鱼类和生物,“你常下水就知道,真的很多‘幽灵渔网’伤到无辜的鱼,那是海里看得见的杀手!”废弃垃圾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加速了渔业资源的枯竭。
抢救海洋大作战 清理渔网让珊瑚深呼吸
眼看平静的小渔村正遭逢一场过渔危机,美丽的珊瑚礁被废弃网具层层覆盖直至死亡消失,陈志贵便立志“自己的家乡自己救”,每一次潜水除了打捞塑胶垃圾外、也把堆积在海底的废弃渔网带上岸,是当地第一批与县府合作展开清除覆网工作的先锋。“因为我对海底地形比较了解,(网具)容易卡在哪边都知道,平时带客潜水、知道哪些海域的渔网最多。”土生土长的海洋性格,也怀抱一份对海的使命感。
“可能今天清、明天又有(渔网)了,这是最无奈的,但也只能继续清下去,一开始真的没有目标、就是‘有多少清多少’!”等待底栖生态恢复需要时间,也要靠他人一同努力,他直言,要欣赏水下之美不能只当个观众,也要愿意为海洋尽一份心。
莫约持续清理六、七年后,海底垃圾终有减少迹象,同时随着居民对海洋保育意识的提升,琉球区渔会更自主发起“琉球海域禁止使用刺网”行动,加上102年1月屏东县政府公告“琉球距岸3浬海域禁止使用各类刺网作业”、渔业署补助办理渔船转型计划(注),让小琉球的海洋环境出现恢复自然面貌的曙光,“最明显的就是海龟回来了,然后游客进来了,你会发现小琉球开始不一样了!”
陈志贵说,小琉球海域多珊瑚,每年吸引著洄游鱼群前来,珊瑚礁会提供舒适的庇护所和可口的藻类食物。每当水浊时亦有丰富的浮游生物让小鱼觅食,等到海水变清澈,一批的小鱼就跟着离开,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季节性的洄游鱼种来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