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食用菌菌种退化”
“菌种退化”,是食用菌生产者最关心的最大问题。
微生物学上“菌种退化”(菌种衰退)的定义: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食用菌菌种退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是很难具体用文字定义的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食用菌生产中,因菌种(母种)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导致产量和质量的下降,这一现象就叫做“食用菌菌种退化”。产量和质量的下降是“食用菌菌种退化”最终结果,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就要搞清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和“食用菌菌种退化”的表现是什么?
二、“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
1、培养环境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其中能够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这是因为温度对生物代谢的影响最大,当处于极度不适的温度环境中,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丧失了应该具有的优良生产性状,母种培养、保藏、运输时,遭受高温、低温(比如零下),都极易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
2、培养基
培养基不适合菌种生长,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包括:培养基的营养构成、pH值、培养基过于丰富、培养基过于贫瘠,或者理解为培养基不适合其生长。关于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现有理论和教科书远远滞后于实际生产,所谓贫瘠与丰富培养基交替等理论,都是套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概念,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并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转代次数
转代次数过多,从微生物理论基础上分析,转代次数过多是容易出现“食用菌菌种退化”的,但是在实际食用菌生产中,应该是:采用不正确的菌种制作和培养的转代,容易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转代的次数越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4、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
对于在母种菌丝阶段,能够产生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品种,容易出现“食用菌菌种退化”,粉孢子等在条件合适的时候会萌发出菌丝,这些菌丝是不具有结实能力的,或者说结实能力很差。继续转代后,和正常的菌丝互相混合在一起,整体从菌丝的外观有可能没有任何的表现,但是最后会影响到最终的产量和质量。
5、菌种保藏
食用菌生产离不开菌种保藏,菌种保藏的方法不当,保藏的时间过长,保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可能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特别是在保藏期间,斜面母种出现子实体,子实体虽然不会长得很大,但是只要有菌盖形成,就可能有孢子弹射到斜面上,条件合适就会萌发出菌丝,形成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混在一起的情况,造成“食用菌菌种退化”。
三、“食用菌菌种退化”的表现是什么
表现在一个品种,或者是一个品系上的“食用菌菌种退化”最严重,食用菌的品种多,具体表现也不相同,如果:菌丝生长缓慢、尖端生长不整齐、长势稀疏、分泌色素变多,总之母种阶段,出现连续的,可以遗传的异常表现,就很有可能是出现菌种退化了。
上面描述的几种“食用菌菌种退化”的表现大多时候并不明显,但是最终产量和质量连续性的下降,而且能够排除出菇环境的影响,就要考虑是“食用菌菌种退化”了,严重时,在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分化时就有所表现,畸形菇增多也是作为判断“食用菌菌种退化”的依据之一。
“食用菌菌种退化”不是短时间发生的,也不是某一次转代就会突然出现的,因此,菌种退化的表现是悄然无息而来的,这样更容易引起忽视。
四、如何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
针对上述“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几点原因,为菌种生长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合适的培养基、尽量降低转代次数、减少粉孢子、减少节孢子、减少分生孢子、做好菌种保藏,就能够尽最大程度的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
总而言之一句话,按照正规的、严谨的技术要求进行菌种生产制作,是避免“食用菌菌种退化”的根本方法,一旦出现菌种退化,要及时的更换菌种。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花魁咖啡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花魁咖啡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02-04 1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