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经营主体可以这样带动融合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要调动广大传统小农户的积极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把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农村服务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
产业融合可以分为产业整合型、产业链延伸型、产业交叉型及技术渗透型等。
产业整合型
建立完整农业产业链
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子产业在经营主体内或主体之间建立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关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最终目标是建立起“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领、指导、激励家庭农场接受该模式的理念和付诸实践的核心力量;家庭农场充分理解、贯彻和实施是模式顺利运行的根基;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构建起以经营主体技术创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
产业链延伸产生效益链
农业产业链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向前后不断延伸,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实施管理,针对产品安全,实现全程可追溯过程。最终通过产业链延伸产生效益链,产生种植、养殖、加工、品牌与服务效益1+1>2的放大效应。
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在各利益主体的生产合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和关键过程的掌控作用,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与市场联系紧密,承担研究市场需求、产品研发、指导产业链生产加工、建立销售渠道、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等重要职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负责完成产业链前端,如种养、品种培育、高效育肥、科学采摘、屠宰等关键过程,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主体,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基础保障。
产业交叉型
构建多功能产业体系
以消费者对农村休闲旅游和关联体验需求为导向,以三产联动、交叉融合为理念,构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体验和生态功能的产业体系。最终带动与农业多功能性相关的消费需求扩张,增加农业发展的增值环节和空间。
农业龙头企业在建设观光工业园区、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功能综合商务旅游区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农业龙头企业还应认真研究市场和顾客需求,开展市场调研,认真分析顾客来源、构成与消费趋向,建立顾客信息系统和顾客意见反馈系统,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个性化体验项目,真正提升顾客的体验价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也在建设农业休闲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帮助消费者实现休闲、观光、品尝、采摘等农业生产体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渗透型
提供技术支持和路径
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向农业经营领域渗透、扩散,使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模糊化,衍生出精准农业、太空农业、信息农业和分子农业等新业态。最终使农业生产获得“类工业”的产业属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路径。
由于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渗透型融合模式中核心主体主要是拥有雄厚经济和科技实力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在该模式的实践中主要承担技术应用者、合作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产业融合需突破传统方式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借助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方式,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拓展,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进而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增收的目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等;也可以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的融合发展,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一方面,作为一产业的农业是重要基础,二产和三产的发展壮大要建立在一产之上。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等第二产业又带动促进一产的种养业和三产业的餐饮业、住宿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如果没有三产的现代服务产业、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没有发展有后劲。在产业布局上,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关联产业来培育和扶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突破。 (郑风田 崔海兴 程郁)
你选择横向拓宽还是纵向延伸?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包括了农业产业化,还包含了一种横向农业产业链,这种横向的产业链有利于大大拓宽传统农业的产业发展空间。农业产业链的这种横向拓宽,是农业与相关产业实现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农产品和服务增加值的根本原因。因此,如果你要融合发展,可以选择横向拓宽,也可以选择纵向延伸。
纵向延伸型融合
纵向延伸型融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加工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以农业科技服务为手段,通过将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等诸多环节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系统,同时也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纵向一体化经营。
1.以小型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纵向延伸型融合可以由不同的新型经营主体来带动。即以小型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纵向延伸型融合可以分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合作组织带动模式和政府带动模式。由龙头企业所带动的产-加-销纵向融合模式指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相对稳定了产品生产规模,较好地缓解了标准化生产问题;对农户而言,大大缓解了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风险问题。
2.由自发的合作组织所带动的产-加-销纵向融合发展,主要发生在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进程中,农业生产性服务包括农资配送、喷洒农药和采摘等产前、产中、产后多种服务。由自发的合作组织所带动的产-加-销纵向融合发展成功与否取决于效率,而具体的效率取决于合作社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和外部环境的适生程度。由于组成农业合作社的各个农户农场有着各自的具体利益和行为,小农规模又细小,组织制度成本就很大,加之我国农民的合作传统和合作理念也远不如欧美农民,因此,这种制度成本就非常大。
3.由政府所带动的产-加-销纵向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政府组织专业市场带动的产-加-销纵向融合发展。二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推进地方品牌的发展,诸如“一村一品”和“一镇一品”等。在市场经济中,取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因此,由政府所带动的产-加-销纵向融合发展模式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4.以大规模土地流转为基础的农业纵向延伸型融合,指在由生产到加工销售的纵向融合的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横向一体化”,即组织大规模土地流转。这种方式一般由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将农民的承包地租过来,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租给其他的农业经营者;农业经营者再雇用农户进行生产经营。以大规模土地流转为基础的农业纵向延伸型融合主要的类型是“公司+租赁农场”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农产品交易内部化了,真正形成了小农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商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这种模式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企业和农民双方的欢迎。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是通过拓展农业和农村功能,实现其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与互补,丰富科教、文化、艺术、参与、体验等内涵,形成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最重要的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这种融合将农村自然风景、农民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与旅游业结合,形成新的产业业态——旅游农业,也可称为休闲农业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按照其经营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个体农户型、合作社带动型和政府引导型。
1.个体农户型主要是农家乐经营模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农家乐”作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依托农村自然生态与环境资源、农村活动及农民生活资源,以原有乡村村落、民居建筑和乡村文化为载体,以农民家庭为基本接待单位,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为城市游客提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旅游项目。
2.合作社带动型指当地合作社牵头,为社农提供农产品物资、技术培训等服务,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同时能够带动当地的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合作社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可以较大的拉开与个体农户的体量差距,在大面积农田农庄的基础之上,更适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3.休闲农业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现象,涉及到农业、旅游、国土等诸多行业以及景区、餐饮、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彼此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生产方面的关系和利益方面的联系,并不受其他相关行业和企业制约。政府引导型休闲农业发展,并不是政府直接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和经营,而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配置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地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对休闲农业发展给予政策、法律和制度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氛围,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咖啡网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 云南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 云南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精品咖啡豆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1-10 13: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