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听了唐子来老师、李振宇院长和张尚武院长的讲话非常亲切。刚才唐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在座真正出生和成长在农村的比较少,待过一个月时间的都比较少。但是我的研究生80%来自于农村,我对我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博士的要求,是住村400天以上。我们原来对城市规划和城乡规划不了解,从三农角度看的时候,觉得很多问题可以讨论。
这一次会议要求我做一个发言,我想具体的问题很多,都可以讨论。刚才唐老师和李院长讲的每一句话都引起很多我可以讨论的地方,但是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我还是从我的演讲主题开始谈起。我讲的题目就是——为了谁的农业现代化?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一个愿景、一个愿望。现代化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我们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但是在这个美丽乡村背后,我们怎么去达到这个目的?恐怕有很多的路要走。
今天我讲的恰恰是美丽乡村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现代化有很大差距。规划这个学科一定要是开放的,一定要是多元的,一定要对整个国家的复杂性有认识。要有这样的认识,我就希望借下面我的发言,从与主流的观点有所差异的角度来谈谈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究竟是谁的农业现代化?我们怎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手段还是目标?我们究竟要做什么事情?要仔细追究下去会有很多不同的结论。
中国特别复杂,地域特别巨大。譬如说上海,相对整个国家来讲就地域不够大人口也不够多,但是却特别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心。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里面的农村都已经成了城市带的一部分,并且享受到了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很多好处。这就使得上海的农村、城市带地区的农村,具有和其他农村完全不一样的特点。这里的农民也具有和其他地方农民完全不一样的需求。这种需求最后表现为利益,这样一种巨大的利益在沿海地区、在城市带地区里面,使得过去我们的制度安排不适应,从而必然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因此,沿海制度创新非常多,就会引起学者的兴趣、公众的兴趣、中央政策制定者的兴趣。譬如上海松江的家庭农场很重要,而且不仅上海有,广州和武汉也都有,我们有关部门或学者就去调查研究,然后说这么好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全国推广?类似的,在大城市近郊以及沿海城市带里会产生很多经验,不仅仅是农业经验如家庭农场等,还有社区建设经验。最后这些经验就经常被推广应用到全国。
但是如果仅仅把针对这些地区调研得来的经验,以政策的方式向全国去推广,就可能遇到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广袤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也存在巨大差异,这都是客观事实。除了沿海地区和一些特大城市的近郊区,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传统的农业方式依然有效,对新方式的需求也不是很强烈。
因此,美丽乡村作为愿景没有问题,我也看过好的规划经验和典型,认为在一些发达地区这样去做也很好。但是我们看到的美丽乡村,大多做了些高大上的规划,然后又以项目的方式集中了很多资源,结果那些非常贫困地区的占了总数近80%的村庄获得的资源就更少,这些地区就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地区的规划我在报纸上、媒体上很少看到,因为太不典型,但也因为太不典型,就很具有代表性。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放在全国,你就会发现不适用,制度就变成了报纸上的制度、新闻联播里面的制度,强行推行的话,就会出现很多笑话。
下面我讲的是批判性的讲话也是批判性的思维,我希望通过我不一定正确的方式给大家一些启发,未来20年到30年,我们的农业主体是谁?谁来种田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家领导人也问谁来种田,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昨天我跟栾老师交流,讲起在韩国调研遇到80岁的老头和老太太种100多亩田,也不需要请其他人来帮忙,这就很有意思。我们经常说没有年轻人种田,今天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是47岁,太老了。但是如果按照韩国的经验,到80来岁还可以种田,那今天47岁,10年之后就是50几岁,20年之后就是60多岁,也就是说还可以种30年的田,这样的话中国根本不用担心没有人种田的问题。因为按照这样推算的话,我国20亿亩耕地只要2000对老年夫妇就解决问题了。我国目前至少有超过两亿的农村劳动力,再减少90%都可以。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到80岁还种田,还种100亩田的可能性看起来没有,因为农忙的时候根本受不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谁来种田不是一个假问题。
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韩国80来岁的老头老太还可以种100亩田,但是我们看起来就不可以呢?前几年我在农村调研,结果当地人也说,50岁和70岁的人种田,产量是没有区别的,而且都比规模经营产量还高。这就非常有趣,这就说明我们的农民也可以到了老年还种田,50、60,70,甚至80岁的人也还都可以种田,并且产量靠谱,比规模经营还高。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未来谁来种田的问题了。那为什么70岁老年人种田的产量不比50岁的低呢?为什么韩国一对80多岁的夫妻还可以种100多亩?因为实现了全程的机械化。我调查的那个地方,当地官员和群众透露,本地农忙大概只需要一周时间,插秧和收割全部机械化,其他时间就是田间管理,管理的好不好、收益多与少,都是自己的事情,甚至田间管理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去看庄稼成长的情况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每天感觉心理上特别满足,这种情况下,工商资本式的产业化农业,怎么可能跟小农方式竞争呢?
今天在城里面一般农民工超过50岁就叫高龄农民工,现在高龄农民工有4700万,这些高龄农民工真正离开家乡打工的只有1000多万,其他的都在家庭附近打工,半工半农,这样就可以照顾到家庭和农业,比较方便。但这样的现象,也与高龄农民工到外面找工作比较难有关,城市里面50岁的人不好找工作,55岁就几乎很难找到工作了。所以,虽然很多农民工其实想留在城里,因为城里当然比农村舒适的多,但是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很难生存下去,也没有办法过上体面的生活,就只好回去。
这样的话,我们就要给农民留下退路,让他回去种田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收入,还有很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生态之间和谐的关系,而且还有成就感,回去就是不错选择,过上落叶归根的生活。给进城失败的农民保留回去的退路,这是他们一个非常基础、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权利。假如我们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向工商资本转移,搞这样大规模经营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当农民进城失败了,在城里生活不体面,想回去还可能吗?没有任何可能性了,他们回不去了。如果失败的农民回不去了,城市里就有火药桶,城市甚至国家的稳定都成了问题。
所以说,我们能不能为这一部分人的农业、为小农经济、为可能回到农村的这一部分农民工,提供现代化的装备,为他们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我们的社会就会非常稳定,我们的发展就会有更多的弹性,我们就有更多应对金融危机的空间,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就会非常多。
然而,我们整个社会看起来都比较关注高大上的东西,大家都愿意看好的东西,我们都把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比,再不济也要和台湾比,没有谁去跟印度比,没有人去和比我们更差的比的。但这样一来,就很可能做出根本不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决策,给我们未来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今天打算主要讲5个方面的内容。
一、“强富美”的农业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吗?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业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要美”这样“强富美”的目标,国家大量资源流向农村,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但是当前正在全国推进的农业现代化,也许存在着目标与手段的超越,甚至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也错了,核心的问题是脱离了中国的国情和农情,我们究竟应该是当下就现代化,还是10年以后、20年以后或是30年以后?
哪一些地方可以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还有哪些地方要保守规划?这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有的地区要把一个市的8000个村全部拆掉重建,他们说最大的困难是缺钱,有钱好办事。这样的话,缺的就不是一个小钱,拆房子要钱、建房子要钱,所有这些钱都缺,没有一个不缺的时候。当然我讲的规划不是在座同志做的规划,而是我们官员有点大跃进的那些规划。中央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强富美”,“强富美”很好,但是一定可以全部达到吗?
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里面表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同步。”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思,就是农民进城了,土地流转出来进行规模经营,再在国家的支持下对规模经营的土地推进生产的现代化。既然要进行现代化,土地流转权就一定要稳定,农民进城就不回来了,也回不来了,农村也就进行了彻底的生活结构改变,使得农村发生彻底的、史无前例的变化。
十八大表述稍微复杂一点,“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在多出了“四化”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里有更多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比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2013年的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显然,我们希望通过市场经济,使得工商资本下乡或者农村自发形成种养大户。但是却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雇工的规模农业,却往往竞争不过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只要社会服务化体系是好的。为什么竞争不过呢?因为只要搞规模就要雇工,雇工种田是一项工作,责任心很关键。但是那些老头老太,他们种粮食那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还当做爱好,有成就感,他们的劳动投入就可以不计成本。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可能跟他们比吗?种不过,怎么办?国家说给钱,扶持新型农业经济,通过国家扶持来打败小农。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体上,所有这些文件都连续提出了“强富美”,而且不仅“强富美”,还提出来要大力支持农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第六产业。除了中央文件,现在社会各界对农业和农业现代化也都很关心。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最热的话题,就是谁来种田?土地抛荒严不严重?谁来养活中国?并且大家也是这样的观点,老人农业能够养活中国吗?
于是,整个社会都有这方面的看法和担心,政府也说现在的农业很危险,粮食不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成为重要措施,并且是以培养新型经营主体为方向,以土地流转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只要中央一提倡,地方政府就一定比中央走的更远。某省的省委主要负责人前不久讲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要像抓招商引资、抓企业发展一样,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
那么现在的小农农业有什么问题吗?在座的诸位来自农村的很少,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我们那边老子农村的就很多,也包括我自己的学生。我们交流下来,发现实际上农村抛荒现象非常少,上海我调研少,但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抛荒的现象,这跟我在全国很多地方的调研情况都相似。我在潜江调研时问过当地农民:“你们这里有没有抛荒的?”他们说:“怎么会抛荒,农民只是没有地种,谁会抛荒?土地金贵得不得了,怎么会有抛荒的。”这样一来,规模经营的效益比不上老头老太的小农方式,农村又很少土地抛荒现象,粮食的生产实际上就很安全。虽然我们一直说粮食安全问题,但结果却是粮食不安全到今天,粮库全部装不下了。过去每年粮价在提高,去年粮价提不高了,因为我们已经超过国际粮价。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抛荒的现象呢?也不完全是这样。我们去年在武汉市调研了几个主要区,有关农业局领导就说武汉市抛荒很严重,最后推动土地流转。至于为什么抛荒呢?因为离武汉市很近,农民不愿意种地,到武汉随便打工,赚钱比种地钱多的多。但我们的调研发现,武汉确实有抛荒现象,但要看到底什么地方在抛荒!靠近山区的高丘陵地区,那个地没有办法种,种十次收一次,十年九旱,十年九不收。但是这些地留给工商资本,工商资本却不要——农民都种不了,我能种的了?工商资本都要好地,要土地很肥沃的地,但是这些地农民不愿意流转,政府就动员,动员的时候就租金很高,一亩租金一千块钱,资本种粮食,能有收获吗?最后有收益吗?要么政府补,政府补不起。类似武汉市抛荒的这些地方,资本却进不去,资本进得去的又都是农民愿意种的地,这个就很重要。
我对潜江的调研就感到非常诧异,潜江市最近四年多时间,有1/3的土地流转给大户资本,并且是通过市场进行规划的长期不可逆的流转。这种现象,其实全国都一个样。但流转给资本之后又怎么办?资本种田不赚钱,最后政府补贴,政府不断补贴,最后大量的土地到资本手上,到大户手上,我们小农种出来的粮食,政府不补贴就不行,政府的负担就很重。
至于大家认为很失败的农业,我看拿日韩台的农业和大陆的农业比就没有办法比。这些地方普遍政府花很多的钱,农民的数量却很少,最后农民也没有富起来。中国十年前还在向农民收税,从农业角度来讲,我们并不差,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又确实有些问题,那就是食品不安全。我这里讲的是食品不安全,而不是粮食安全问题,因为后者主要负责的是吃饱、不饿死问题。对于今天的中国,更重要更基础的是食品安全的问题。
小农的生产在支撑中国农业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但却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了直接冲突。很多资本下乡,就必然挤占小农的生产甚至生活空间。如果这些工商资本赚不到钱,地方政府又补不起的时候,它们就会流失,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还有2亿多户6亿农民,其中就包括2亿劳动力。我们的农业现代化,现在这种以工商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导的现代化,就要求这些小农的大多数都进城去。但是他们短时间内又进不了城,还有很多农民工要回流到农村去,小农的生产方式就是他们就业和收入来源。但现在工商资本长时间大面积挤占农民的就业空间,将使得很多农民无法回流。大量农民工无法回流,或者遇到经济危机需要更多农民工短时间返乡,这种加强非粮化、非农化的现代化倾向,就蕴含着不少风险隐患。
2015年10月25日,农业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可以看出来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该文件明确要求,在农村土地流转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瞎指挥,强调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要有严格门槛。中央的态度和原来有很大的不一样,习总书记在前不久强调,农地流转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瞎指挥。
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就与中央强调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之间,就有张力。这些隐患一旦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中央就会发紧急通知。
所以说,我们今天对农业现代化的方式,实际上还没有想清楚。究竟怎么搞、谁是主体,这些认识都还没有到位。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充分认识我们的国情和农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第六产业,要求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经营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整合农村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最后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为了“强富美”,以至于将乡村旅游、乡村休闲的盈利部分,通过金融税收财政土地政策进行支持。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我认为“强富美”不是我们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我们整个社会的认识都在里面产生很大的误导和误区,我的观点不一定对。做规划的同志一定要有批判性思维,我这个批评也算批判性思维,可以讨论。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精品咖啡豆 手磨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豆 咖啡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咖啡网 精品咖啡豆 手磨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豆 咖啡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咖啡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1-10 13: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