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以天灯文化成为台湾国际级的观光地标,写下心愿的天灯随着火光冉冉升空,带给游客美好回忆,然而,每个月至少三万盏天灯燃放也带来环境负荷与火灾隐忧。由竹框铁线制作的传统天灯底座会燃烧坠落,虽绝大部分被回收捡走换钱,然而仍有部分天灯坠落不受控制,引发火灾或造成动物误食或受伤。
由一群交大学生组成的“文化银行”研发环保天灯,天灯可完全燃烧殆尽,降低环境负担与火灾风险,去(2019)年十月份已正式推出,然而创新似乎难以被当地业者认同,至今每周销售额约只有7~8盏环保天灯,以平溪每月燃放三万盏天灯换算下来,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商家对环保天灯的抵制与消极态度,有着复杂的爱恨情仇,环保天灯引发的不只是环保与商机的冲突,更反映地方面对发展方向的不同想像。
环保天灯与传统天灯的竞合关系
十分车站,这个因电影《恋恋风尘》而闻名国际的火车站,集结最密集天灯产业,短短两百多米,有30家传统天灯业者。
记者拜访天灯店家,询问有无提供环保天灯时,许多商家收起笑容,强调自家传统天灯也很“环保”,“每一盏天灯都有被回收”。提到天灯“环保”的话题,明显感受到业者防备性的不满情绪。尽管业者认为传统天灯皆有回收,但火灾、火烧山事故频传也的确重创天灯形象,过去一年已发生第四起因天灯发生的火灾,受灾居民甚至求助无门。
小知识:传统天灯底座以竹框及铁线人工制作构成,以金纸为燃料,售价一颗150元,升空后燃料烧尽坠落,需由专人回收天灯底座。环保天灯则以专利设计制作纸浆底座,升空后会在380米左右,底座会燃烧化为灰烬,不再需要人工回收,售价每颗约450元。
业者拒缴纳“天灯永续发展资金”,火灾求偿无门
去年(2019)七月份平溪一户民宅失火,屋主拿着消防队开立“因天灯引发火灾”的火灾事故证明,向专责赔偿因天灯引发火灾的公积金“天灯永续发展资金”提出求偿170万。
“天灯永续发展资金”由天灯业者缴纳,平常由公所代管,一但有天灯引发火灾事故经过业者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提拨款项负责赔偿。然而因采自愿缴纳无强制力,缴纳的店家越来越少。根据公所公开资讯显示,十一月底仅剩下六千多块余款,已经无法再偿付任何火灾事故责任。
这起事故苦主求偿无门,事件至今仍无法解决,让天灯的公共安全议题再度浮上台面。
天灯协会理事长:外来者以环保为名伤害地方
天灯民俗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胡民树,是知名天灯达人,更是三十多年前极少数率先开始举办天灯活动的开拓者,针对天灯引发火灾,他认为“天灯会坠落是因为燃料(金纸)烧完,烧尽的天灯能够飞进厝内,引发火烧厝吗?所以这个火灾认定有问题。加上利润一直被压缩,店家不愿意再缴这个钱,因为照这个标准赔不完啦!”
本身也是天灯商家的胡民树,说出店家不愿缴交公积金的心结。“天灯飞行范围有限,掉到树上的天灯有专门的人会拿伸缩杆去捡。一个天灯回收八块,从五六岁孩子到八、九十岁都在捡天灯,回收率95%以上。”胡民树以坚决语气为天灯环境危害辩护。
针对环保天灯销售,胡民树表示,许多业者自己就有天灯制作工厂,若另外向文化银行进货购买专利天灯,形同自废武功,且天灯制作及回收人工将面临失业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加以环保天灯定价350-400元远比传统天灯高,业者也担心高订价策略,会让消费者却步,影响平溪观光产业。
“集资开发的天灯,应该是来帮助在地产业,而不是变成伤害在地产业!”,2016年文化银行倡议平溪天灯的环境伤害问题,透过网络传播与媒体报导,重创平溪天灯形象,至今仍让胡民树与当地业者感到忿忿不平。胡表示,外来者批评传统天灯“不环保”,再推出自己专利的产品,更让他们认为,是以环保之名伤害地方。
文化银行:环保天灯已让利店家
推广环保天灯的业务经理徐嘉临表示,当初透过众筹集资研发环保天灯的模具,赞助人即知情并愿意支持这样的商业行为。且文化银行投入许多人力时间进行研发、实验才取得技术,这个成果的知识产权理应归属于文化银行。
徐嘉临表示,环保天灯大部分利润已让给销售店家,而为了减轻传统业者对“环保天灯”的环保议题争议性,文化银行对外也将产品改名为“永续天灯”,也承诺未来会将回馈地方并透入环境改善。然而经过两个多月拜访与沟通,目前愿意贩售环保天灯的店家目前仍只有两家,且每个月仅售出不到十个永续天灯。
虽然销售数字不佳,但是徐嘉临认为,从长期来看,永续天灯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徐表示,文化银行的愿景不止于台湾,泰国或美国的技术合作也存在可能性。
徐认为,传统天灯产业除了环境负评与风险外,现实处境也相当脆弱。“天灯是市场内部有削价竞争问题,天灯一颗从三四百块降到一百五,旅客来平溪只是花便宜的价格许愿燃放天灯,业者只是不断冲量,但是文化感受度不够深刻;外部有产业形象问题,一旦国际旅客不再来访就会产生危机。”
对徐嘉临而言,天灯是个危机四伏的市场,大部分业者没有意识到产业困境走向浅根式的发展,没有在地文化论述或者更精致的操作,可能随时会被被越南、泰国等同样推行天灯观光旅游的旅客抢走市场。
助攻“永续天灯”,老师傅想做出天灯的文化深度
教师退休的林国和,是十分街上的天灯文化工作者,他是最早参与文化银行研发计划的传统师傅。林国和认为天灯产业要深化,最重要的是必需传播文化的的理解与感受。
“天灯从唐山过台湾随拓垦带到平溪,过去山区交通不便,以燃放天灯来表示平安讯号,后来演变成仪式跟信仰,天灯代表‘添丁’,五种颜色代表健康、智慧、爱情、平安、财富。”他对顾客贩售天灯时,特别重视解说天灯的由来。
他解释“文化需要修整得更精致才能继续维持利润,细水长流。但是现在的天灯产业却已经走偏,店家为了冲量而忽略了文化的交流,为了冲量,雇用更多员工,然后又形成被迫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他认同“永续天灯”的理念,虽然进货成本高,但是定价也高,销售一颗永续天灯利润是传统天灯两三倍,以较少的量创造相同利润,他认为这样的定价策略才能整顿原有天灯市场的恶性循环。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