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伏牛山东方,万里母亲河南侧。在中国版图的中央,有一个沃野葱茏的花木植物王国。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
这是一个与花木有缘的地方。盛唐时代,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北宋年间,便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明清时期,更获得“花都”“花县”美誉。陶渊明、李白、范仲淹、苏轼、黄庭坚、朱熹……诸多文人墨客纷沓而至,访道饮酒赏花,留下千古名句。
这是一个续写花木传奇的地方。百里花卉长廊,60万亩平原林海,跨越千年的盛衰,这里再次成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名优花木种到了中南海,走进了美国林肯纪念堂,花木种子搭载卫星在太空翱翔。
这是一个创造生态奇迹的地方。全县耕地不过100万亩,花木种植面积却超过60万亩,位列全国第一,享“中国花木第一县”美誉。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原本野生植物资源极其贫乏,却汇聚了中国南北方乃至世界各地名优花木2400多种。20多亿株花木在此孕育生长后,又从这片土地出发,销往全国27个省份,美化了祖国城乡,改善了生态环境。
这里就是河南省鄢陵县。从“依花名县”到“以花富县”再到“生态立县”,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到“集中联片生产”再到“产业集群化发展”,把花木优势做足,硬是在“地上无山水,地下无资源”的平原地区闯出了一条依靠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
新时期,在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鄢陵花木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盛景重现:花木老字号再度名扬天下坚持不懈地把花木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解放思想,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有效激发企业和群众花木生产热情,为县域经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一入鄢陵望眼迷”“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此景江南无”“腊梅一种,唯鄢陵著名,四方诸君子,购求无虚日”。古人的诗句,描述了鄢陵昔日的繁华。而今,这里盛景重现:花木种植遍布12个乡镇,1100多家花木企业鳞次栉比,21万从业人员奔走忙碌。
花木种植面积占全省1/3,花木产值占全县GDP1/3。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品种丰富,腊梅、桧柏等传统优势花木生产技艺不断提升,枇杷、香樟、石楠、棕榈等南方观赏树木备受滋养,荷兰郁金香、美国凌霄、日本樱花、比利时杜鹃等国外名优花木争奇斗艳,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全省乃至全国花木市场的风向标。全县花木年销售额超60亿元。
“鄢陵的花木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和层次,着实不易。”鄢陵县委书记宁伯伟说,“这是历经试探与摸索后,多届鄢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把花木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不断解放思想,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有效激发企业和群众发展花木生产的热情,走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集约化经营路子的结果,为繁荣县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百花竞秀春满园,欲寻春色到姚家。”“中原花木第一村”姚家村自古以来就被称作“姚家花园”,相传最初为唐代三朝名相姚崇所建,是鄢陵花木的源头所在。如今村里每一寸适宜耕种的土地上,都被造型奇特、花朵艳丽的盆景、盆花和树型优美的园林花木所覆盖。不仅如此,部分农户还外出租地5800亩,用于花木生产。
“姚姓人家自迁居到这里来,就世代以培育花卉为业。到清代中期,‘姚家花园’已经闻名天下了,花农开始被召入皇家御园当花师。花木远销到北京、武汉、南京、西安、开封等大城市。清末,花工的足迹已遍布全国。”提起花卉发展史,村委会主任姚春民自豪地说。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至民国时百业萧条,花卉种植也随之衰落,临解放前夕,花卉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后,鄢陵花卉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入了短暂恢复期。这期间县政府在姚家村办起鄢陵县园艺中学,组建了占地近千亩的鄢陵县园艺场。园艺场为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开封、郑州等大中城市供应了大批花卉苗木,同时也为这些城市输送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花工。
花木有根,花木产业在鄢陵也有根。传统技艺的传承让鄢陵农民多了一个赚钱的行当。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没有丢掉手艺的农民开始在房前屋后用盆盆罐罐栽培花木,然后运到周边城镇售卖。以姚家、靳庄、西许、半百岗等花卉传统种植村为主,涌现了一批养花重点户、专业户和联合体。
历史变迁中,鄢陵对于发展方向也曾多方探索。上世纪60年代曾经大兴工业项目建设,随后发展重心又逐渐变成农业和轻工业。这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粮棉大县、财政穷县,为了提高土地产出,尝试发展苹果产业,高峰期一度发展到12万亩,可惜由于昼夜温差小,苹果糖分积累少,导致品质差效益低,最终逐渐被淘汰。
怎么样才能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城乡经济更快地发展起来?在对传统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有了更深一步认识和评估后,在发展花卉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鄢陵县委、县政府重新确定了“以花富县”“依花名县”的发展路线。自此,一个花木产业发展的新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蓬勃发展:快速成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从“花农”到“花工”“花商”“花董事”,以花为业的人们挣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坐上了车子,转换了脑子
在占地680亩的鄢陵县花木交易市场,记者看到数百个商铺门里门外摆满了各色花卉苗木,琳琅满目,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商正在精心挑选着中意的产品。市场总经理姚树鑫告诉记者,全国300多家企业在此扎根,产品涵盖乔木、花灌木、地被等2000余品种,给采购商提供一站式服务,上午选苗,中午装车,晚上发车,方便快捷。作为成熟的交流展示销售平台,这里“买全国、卖全国”,年交易额达20亿元,是“全国重点花卉市场”。
姚树鑫也是鄢陵县花协副会长、中国腊梅文化传承人。回顾过去,他感慨地说,鄢陵花木走向了全国,也让一大批花农先人一步,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当年像姚树鑫这样走出去养花、卖花、输出劳务技术的有数千人。这些鄢陵花农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生出一片苗圃,一座花园。在鄢陵把发展重点定位为花木产业后,他们纷纷回乡发展,依托家乡花木资源,有的人后来在全国承揽绿化工程,还有的转型做起了物流运输、园林管理、工具肥料等花木服务。“现在鄢陵有2万经纪人在全国包工程。因为市场成熟,资源丰富,再大的工程都敢做。”
从“花农”到“花工”“花商”“花董事”,以花为业的人们挣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坐上了车子,转换了脑子。“多亏县里这些年给政策、搭平台,全力支持,土地亩均效益提高了不止三五倍,农民人均收入超两万元,产业快速发展,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大家纷纷表示。
1985年后的10多年间,鄢陵县委、县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花农进行花木生产。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鄢陵县花卉生产基地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花卉生产的五项决定》等文件。随着全国经济大发展、城镇建设步代加快,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花卉需求市场拉动作用下,鄢陵的花卉苗木生产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阶段,花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5年底,全县花卉总面积发展到2.11万亩,产值8000多万元。
1996年,以成立鄢陵县花卉办公室为标志,鄢陵花卉生产进入了一个县委、县政府强力引导发展阶段。
“作为全国第一家由县政府成立的特色产业专门机构,花卉办主要从事全县花卉生产的规划、花事活动的筹办、技术培训与指导、新品种的引进与信息服务等。”鄢陵县林业局局长张文科介绍道,“各乡镇也都成立了花卉办公室,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专抓花卉生产,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领导和服务体系。同时还成立了鄢陵县花卉协会鄢陵业联合会,把从事花卉生产和营销的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由技术人员和商务工作者组成的花卉生产和营销队伍。”
1999年,中共鄢陵县委九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全面实施“以花富县、依花名县”战略,加快建设花卉园艺大县的决议》,正式把花卉园艺业作为鄢陵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开启了鄢陵花木产业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为了培养更多懂花木的干部,县里做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决定: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直农口、城建部门,以及各乡镇后备干部共59人,到中国农业大学的花卉园艺专修班脱产学习一年。2000年9月,第二批58名干部又到中国农大脱产学习一年,同期还有38名干部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脱产学习两年。
这些学员后来绝大部分都走上了科级以上领导岗位,成为有眼界、懂业务的中层干部,有些还成长为农林水等农口县直单位局长或副局长、各乡镇主管农业花卉的副乡镇长。他们像星星之火,不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还引导、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跟着转变观念,服务产业发展。
奔着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运作企业化、经营集约化的目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组合拳成效显著。2003年开始的一亩地补贴300元、连补3年的政策调动起了农民种植花木的积极性。仅仅两年以后,花木面积就以平均每年5万亩的速度递增。2007年启动的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涉及6个乡镇、65个行政村,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万亩。土地指标使用、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科技研发支持、资金扶持奖励等18条政策吸引了200余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入驻。2012年,以名优花木园区为代表的“鄢陵花木”,被列为全省首批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之一;2015年,该园区升级为“省级花木产业集聚区”。
科技支撑进一步强化。深化校地合作,“北京林业大学鄢陵科研中心”建成投用,北林大“教学科研基地”“优质生源基地”和华中农大“教学实习基地”成功挂牌。组建了河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中心和11个市级科研中心,启动了腊梅航天育种工作,开展了腊梅、樱花、蝴蝶兰等近40个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为花木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研究制定了一批花卉苗木生产标准或技术规程。先后制定了《腊梅产品标准》《盆景产品标准》等12项花木产品标准和《腊梅生产技术规程》《桧柏生产技术规程》等16项花木生产技术规程,其中3项标准被确定为省级标准。花木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国家苗木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鄢陵腊梅”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先后建成了花艺电子商务中心、鄢陵花木交易信息中心,开通了花木中国网、花木专家热线,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
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规格、档次、品位持续提升,成为花木展示、扩大开放、增进合作的重要平台。展示交易由原来的以传统苗木为主,发展到种苗繁育、鲜切花生产、园艺资材、花木精深加工等花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各类花木产品交易额由第一届的1.8亿元发展到第15届的42亿元。
提档升级: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扩规模重集聚、调结构提档次、延产业促融合”,落实花木产业供给侧改革各项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
发展到今天,鄢陵不再过多地担心花木发展的“规模”和“名气”问题,更多的是在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种植档次、产业层次和综合效益。
“现在我们走的是一条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之路。”鄢陵县县长尹二军说,按照“扩规模重集聚、调结构提档次、延产业促融合”的思路,落实花木产业供给侧改革各项措施,着力提升花木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以绿化苗木种植为主,效益增长空间有限。那么从“大”到“强”如何着手?必须立足优势,选准突破口,谋划“新文章”。
“这个突破口就是大力发展鲜切花。”张文科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和消费意识提升,国内外鲜切花市场都在逐年扩大。而除了拥有品牌效应、种花育花氛围、全国重点交易平台、相对较低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地处中原的鄢陵有着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物流优势。
鄢陵位于河南高速公路网核心区,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有着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相比西南部的云南、东部的浙江和江苏、南部的广东、西部的**来说,因为运输半径小得多,也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形成价格优势。
走进建业绿色基地的智能联栋温室和综合展示厅,只见一盆盆娇艳欲滴的红掌整齐地排列,一眼望不到头。因为引进了荷兰鲜花潮汐式灌溉技术,电脑配比营养液,既节水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全程自动控制保证了鲜花生长的一致性。
据介绍,这个由河南建业集团投资兴建的项目于2012年底启动,总占地面积5000亩,按照“生产设施现代化、鲜切花生产规模化、生产品种国际化”目标,致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鲜切花龙头企业。目前已累计生产盆花红掌18万株、切花红掌31万枝、长寿花5万株,木槿8万株、盆花马蹄莲2万株、蝴蝶兰12万株。建设的鲜切花国际研发中心,携手荷兰、法国、丹麦等国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推动鄢陵花卉产业的快速升级。
在政策、资金、信贷、技术等方面全力扶持下,除了建业绿色基地,鄢陵还先后成功引进了德锦公司、花艺公司、龙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鲜切花企业落户。目前,全县已发展鲜花切花面积9200余亩,累计建成日光温室30.4万平方米、现代化温室14.8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5亿元,基本稳定了玫瑰、红掌、蝴蝶兰、仙客来等鲜花切花生产。
在此基础上,鄢陵依托花木资源拓展视野,本着“木本切枝、鲜花切花、观叶切叶”共同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腊梅、梅花、桃花、木槿、紫薇、桂花、银芽柳等木本鲜切枝,玫瑰、月季、非洲菊、蝴蝶兰、唐菖蒲、黄莺、黄菊等盆花切花,春羽、龟背、雁来红、富贵竹、一品红、仙客客来等观叶切叶,形成鄢陵特有的切花品牌。
对传统花木生产区老苗圃进行改造提升的给予补助,对打造专类园、特色园、精品园的予以奖励,对实行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进行贷款贴息,对进行新品种研发和试验种植的发放奖金;花艺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万绿公司成功上市……在政府引导扶持和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下,花木企业纷纷加快了调整结构提升档次的步伐。
现在,鄢陵有各级各类花木企业1147家,具有国家园林绿化资质的企业74家,其中一级资质11家,比一些省份全省的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数量还多。
在鄢陵县花木盆景园,记者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绿色的小银行。“这个花瓶造型的紫薇卖1.8万元,这棵红豆杉7000块……”总经理刘春真是省人大代表,她在这个创建于1984年的盆景园已经干了26个年头。作为鄢陵县创建最早的集盆景培育和园林绿化为一体的花木企业之一,经过不断提档升级,该园已经发展为集生产、种植、规划、设计、施工、科研、销售、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2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
立足加快花木产业集群发展,鄢陵正着力打造和完善花木产业发展链条和延伸链条。在花木产业发展链条完善上,重点抓好科技研发、种苗繁育、人才培养、花木生产、劳务市场、市场物流、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在花木产业延伸链条完善上,重点抓好园林资质企业发展、花肥花械园艺资材企业培育和引进、花木深加工企业发展、温泉养生养老等三产项目建设等各个方面,带动花木产业整体发展。
在名优花木科技园区核心区,如果看到大片的玫瑰花田向人致意,就到了河南金雨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按照“延产业促融合”发展思路,这里完成了3800亩法国格拉斯千叶玫瑰、大马士革玫瑰等著名玫瑰品种种植;投资2000万元的“芳香植物萃取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功投产;投资3亿元的金雨玫瑰庄园酒店已投入使用。可以看到,一产玫瑰规模化种植、二产香草精油深加工、三产配套温泉酒店的融合发展已经形成。
绿色革命:从种花木、卖花木转型为造生态、卖生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王牌”。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全景鄢陵,使“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鄢陵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多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鄢陵还是“中国长寿之乡”,每10万人中有8.8个百岁老人,在长寿界有“南有巴马,北有鄢陵”之称。
令人惊喜的是,当初发展花木产业,原本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产出。没想到达到相当规模后,极大地改变了鄢陵生态环境,使平原农业县发展生态旅游成为可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鄢陵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后劲,最大的品牌,最大的财富。”在宁伯伟看来,这是加快鄢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王牌”。“我们要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发展以旅游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使‘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特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机遇,“十三五”开局之年,鄢陵县的决策者在谋划新的发展方略时,确定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作为带有全局性的战略举措来抓。一场全新的“绿色革命”,在鄢陵风生水起。
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鄢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大文化、大水系、大旅游、大城建”一体打造、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花木交易核心区、花木文化休闲区、花木旅游度假区、花木企业综合服务及中小企业总部区、生态居住区、休闲购物娱乐区。以旅游度假、健康养生、花卉苗木等产业为主导,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花木综合服务中心和特色生态休闲养生基地。
无处不在的花草树木,健康润泽的温泉水,碧波荡漾的鹤鸣湖,2015年以来,全县按照“一花一世界、一水润千年、一湖赢天下”的思路,编制“全域旅游、全景鄢陵”规划,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升级打造一批景区景点,将“珍珠”串成“项链”,让鄢陵成为养生福地、休闲天堂、宜居花城。
春天的“花都之春”系列游,夏天的樱桃、蟠桃采摘游,秋天的金秋花都休闲游,冬天的腊梅文化游,平原生态公园,沿河生态长廊,万亩花木游览区……一个具有平原特色的开放型5A级生态旅游区正在加速形成。
“花木成就旅游,旅游反哺花木。二者相互融合,互为平台。”鄢陵县旅游局局长刘东营说,去年,鄢陵共接待游客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生态观光游已成为鄢陵继花木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除了旅游业,会展业、休闲商业、养生养老业也都在蓬勃发展。新时期的鄢陵,正在从种花木、卖花木转型为造生态、卖生态,着力打造“花木+生态”的绿色城市。
为了给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鄢陵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鄢陵县林业生态保护区,并根据现有各类花木、林木空间分布现状,将保护区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保护区为柏梁、陈化店等花木主产乡镇,是林业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要严守生态红线,稳定花木生产规模,确保绿色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生态优势只能增强不能削弱。二级保护区为马栏、张桥等乡镇,是林业生态保护区的缓冲区,花木和生态林带建设面积要保持在一定规模,为一级保护区构建生态屏障。三级保护区为一级、二级之外的其他乡镇和区域,要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村镇绿化,为打造全景鄢陵,发展全域旅游打下良好基础。
鼓励支持在一级林业保护区内建立高档次花木生产基地,或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种植公益林、生态防护林和用材林,确保林木覆盖率只增不减。对在现有主干道两侧的非林农业用地或其他区域的农业用地上新种植花木、林木,消除空挡并按照廊道旅游景观要求打造的,按每亩1000元标准分三次发放生态建设补助金。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创建生态旅游景区,对获批国家3A级景区的企业,发放以奖代补资金30万元;对获批国家4A级景区的企业,发放以奖代补资金50万元;对获批国家5A级景区的企业,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鄢陵人坚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相信这场“绿色革命”,必将进行到底;这条绿色崛起之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瑰夏咖啡 咖啡豆 咖啡 花魁咖啡 精品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手磨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网 云南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豆 咖啡 花魁咖啡 精品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手磨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网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2-19 0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