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支由古老酒米“吉野一号”制作的吟酿出炉!中福酒厂以宜兰员山产出的吉野一号制作清酒,这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特殊品种,曾因进贡给天皇,被誉为“天皇米”,相当适合酿酒。生产吉野一号的青农任永旭,种植过程不使用任何化肥,并以栽培技术克服吉野一号植株高、易倒伏的问题,最后产量甚至不输惯行栽培纪录。
经营中福酒厂的马氏兄弟则表示,这次合作种出来的吉野一号品质相当好,但国内清酒产业不似日本发达,在机具设备匮乏状况下,还能成功制作出“吉野吟酿”,令人振奋。酒厂在日前举办发表会,多位相关业者及学者到场品评,认为吉野吟酿“滋味香甜、酒体味道干净”,入口股淡雅清香,搭配料理既不抢味,也能展现其风采。
清酒需要好的酒米,酿酒滋味香气都更好
中福酒厂厂长马何增表示,“国内常看到的米多属食用米,做米酒没问题,但若要做清酒,需要用酒米。”
一般的米酒是蒸馏酒,清酒则是酿造酒,制程和滋味完全不同。市售日本清酒大多由专属的酒米品种酿制而成,例如:山田锦、五百万石、美山锦等。与食用米相比,酒米的颗粒较大、较重且吸水力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低,用酒米来酿清酒,酒体会比较饱满,包含滋味跟香气都会更足。
马解释,清酒制酒需要先精米,整颗米精到剩下米心,米心成分为纯淀粉,酒米米心白大、含淀粉比例高于食用米,不但品质较适合酿清酒且也省成本,而食用米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比较高,要磨到只剩含淀粉的米心,难度也是相对高,如果没有磨干净,外层的蛋白质和脂肪会让清酒出现杂味。
过去中福酒厂曾与农民契作酒米“吉野一号”,收成都不甚理想,直到今年遇上了宜兰员山青农任永旭,才终于有了可作清酒的酒米。
东部百年酒米品种吉野一号,大心白天皇米,种植难度高
吉野一号是一个流传百年的台日混血米种。日治时期,日本政府鼓励日本人移民来台,1913年,九州熊本县的青木繁移居吉野(花莲县吉安乡的旧名),并以故乡的菊池米和台湾本地籼稻杂交。1919年,他选育出接近故乡风味的米,一时之间在当地广为流传,1927年更进贡给日本天皇,从此被命名为“吉野一号”。1953年,吉野一号在全台种植面积达1415公顷。
台东农改场及花莲农改场曾分别以吉野一号为亲本育出台东24号及花莲18号,因吉野一号历史地位特殊,花改场至今仍保存品种,并在1985年进行纯化、肥料试验。已退休的水稻研究室副研究员李超运认为,吉野一号谷粒大,中间有一大心白,很像日本酒米品种,适合制酒。
花莲吉安乡元老级农民彭涌川表示,吉野一号香气十足,一家煮饭连对街都能闻到。吉野一号的品种特性为米粒大、富有弹性及黏度,不过植株高、分蘖少、稻秆软,易受病虫害危害也易倒伏。对农民来说,种植极具挑战,特别是氮肥的控制。
宜兰青农唤醒吉野一号,全程无肥料,产量与惯行并驾齐驱
如此难种的吉野一号在沉寂了数十年后,却被一个宜兰的青农唤醒了。员山乡青农任永旭今年向花改场申请吉野一号的稻种,试种0.5分地,过程没有下过任何一包肥料,以田间管理方式克服植株高、易倒伏的挑战。
刚满35岁的任永旭毕业于台大森林所,种植全程采自然农法,他表示,吉野一号要种好,关键在于要让地上部重量减轻、根加深,因此他在水稻长高后尽可能晒田,减少田里的水分。
“田间水分变少,水稻地上部缺水,根部就会往下凿、找水,地上部重量减轻,倒伏概率就会下降。”任永旭表示,吉野一号长成后约140公分高,比自己以前种植的食用米品种都来得高,收割还特别找资深业者来帮忙,最后晒完是180公斤干谷。“这数据和花改场在花莲吉安的纪录很接近,跟惯行栽培产量相差无几。”
若有农友想种,可向花改场申请种苗
任永旭初次收成的180斤干谷中,有100公斤提供给中福酒厂制酒,30公斤则被其他中小型加工业者、餐厅买走,显见其他业者也对“天皇米”相当好奇。
“这是第一次尝试种酒米,对于收入来说也会比较好。”任永旭表示,加工品对于农民来说很重要,销售时间压力较小、收入也比较高。他过去都种植食用米,只有面临库存压力时,才会请中福酒厂帮忙制作加工品,现在吉野吟酿成功产出,未来将会调整食用米与酒米的种植比例。他目前留了50公斤吉野一号干谷,做为种源,预计明年会扩大到三分地的面积。
如有农友也想试种吉野一号酒米,可向花莲农改场申请种苗。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