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的长江]一根芦苇的前世今生
湖洲上一望无际的芦笋(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记者姜文婧和芦苇承包商龚立军一起来到芦笋满地的湖洲(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诗宋词中,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美不胜收。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又因为不可或缺的生态调蓄功能,被称为“长江之肾”。
前些年,在工业发展历程中,洞庭湖曾经严重“受伤”——广阔湖洲上生长的芦笋引来了造纸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乌黑浑浊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湖水,也污染了长江。近年来,这里的人们开始反思和改变。
记者张筱璇采访李剑志(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记者张筱璇采访沅江湿地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入春后的洞庭湖,春雨连绵,南洞庭湖万子湖湿地,沅江市自然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剑志跳下船,弯腰从泥地里拔起一根芦笋。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剑志拔起的类似小竹笋的植物,是洞庭湖野生芦苇的幼苗。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洞庭湖腹地的湖南沅江市境内,有86万亩湖洲,超过一半的湖洲土地上,芦苇年年生长。万子湖莲花坳村民刘腾芳已经守着洞庭湖生活了五十多年,“春天都是这个青山绿水,都看得到吧,到了夏天芦笋长成三四米了,水也涨起来了,到秋天那芦苇长出芦花来,冬天收过之后,它就没有了。只有土了,那就是白色的。”
李剑志在芦苇湿地边用望远镜眺望希望发现新的候鸟(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经过初加工的芦笋(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靠湖吃湖,是洞庭湖区人千百年来的生活依托。在沅江,两大支柱性传统产业一是渔业,二是芦苇产业。秋天,成熟的芦苇是造纸原料,2000年左右,芦苇可以给沅江带来每年2亿元的财政收入。
沅江漉湖,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芦苇基地,每年产量十多万吨。眼下,湖洲上成片的芦笋像绿色的海洋,而去年秋天砍下、如今已经枯黄的芦苇,在路边堆成了六七米高的“垛子”,像搁浅的船。芦苇承包主龚立军叹了口气,“芦苇整个东西只有一个用途,就是造纸,由于那个造纸厂,他们关停了,到现在国家环保政策出台,现在是零容忍,所以导致了纸厂关停倒闭。芦苇这一块,整个市面上多了大概八十万吨,哎呀肯定(着急)啦!像我们这个市场,多1万吨都处理不了,多1万吨你就没地方去,不要说我每吨芦苇运出去就亏七八十元,以前芦苇越多就能产生更大利润,后来到2012年以后,芦苇越多你越亏得越多。”
来自贵州、湘西的樵夫以前每年冬天都来洞庭湖砍芦苇,现在他们称为扯芦笋的主力军(央广网记者 潘剑 摄)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咖啡网 咖啡 手磨咖啡 瑰夏咖啡 精品咖啡豆 耶加雪菲 云南咖啡 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咖啡网 咖啡 手磨咖啡 瑰夏咖啡 精品咖啡豆 耶加雪菲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2-21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