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宜兰也有一群 BD 农民在自己的农地引星月之力,种植饱含能量的 BD 作物。同时,他们想要重建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承诺关系,农场喂饱人们,人们支持农场,双方分享收成,也分担风险。这就是所谓的 CSA,社群支持农业 (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宜兰这群农民与消费者的紧密连结充分印证,消费者的支持不只鼓励友善环境的耕种,也保护了土壤、水质以及我们自己的健康。
《台中案例也很精彩别错过:如何让土壤不生病?BD 农法汇聚宇宙能量》
孙承萱走下时尚舞台 步上务农之路
孙承萱是台湾最早接触人智学的人之一,大学念的是德文系,她在研究歌德时找到一篇施泰纳的资料,虽觉得有趣但并未细读。毕业后她在服饰珠宝产业担任行销,坐拥高薪的她生活节奏飞快,每天都华服美妆、光鲜亮丽。
2007 年父亲刚辞世,孙承萱接着怀孕,生与死突然闯进她的生命中,成了不得不叩问的议题。她重新阅读施泰纳的文章,发现其中皆是指引人生的明灯。由于认为学习不该只是纸上谈兵,再加上她不断思索孩子的教育环境、饮食安全等议题,最终下定决心,举家搬迁到宜兰,洗尽铅华,租地当农夫。
不能把地球的存款花光
放弃台北月入30万的高薪,搬到宜兰务农,孙承萱说,因为“所有你想看到的改变,都必须由自己开始。”她租来的农地土质很糟,即便撒了18 种绿肥种籽,却一棵也没长出来。后来使用 BD 配方,情况才大为好转。
对孙承萱而言,BD 配方的制作就像制药,制药的过程本来就有很多费解之处,我们也不是全然了解,更何况在科学实证长期的洗礼中,我们遗忘了跟自然的联结。“我觉得它一点也不玄,它就在我的呼吸之中。”
孙承萱说,她喜欢全身流汗的畅快,耕耘不见得会有收获的挫折,也让她受益良多。BD让她带着正念对待土地,也让孩子吃到自己种出来的蔬菜,“我们都在消费地球,但要记得不能把地球提款提光光。”
除了亲身实作,孙承萱还到台湾各地演讲、办理工作坊、教授 BD 配方,同时,她成立的“三元生活实践社”翻译多本人智学的重要著作,嘉惠世人。
以全村之力支持农夫 CSA与农夫共同承担风险
教育界有个说法,要养一个孩子,得靠一个村子的力量。不过,一个村子也可以养一个农夫。
跟孙承萱一样,宜兰冬山有一群因为孩子的教育“逐校而居”的家庭,孩子就读慈心华德福实验教育机构,家长们也因而接触人智学的概念,不少人过起半农半 X 的生活,他们实践 BD 农法,修筑家园。以孙承萱为首的读书会成员阅读《明日的农场》一书后,大家对书中 CSA 观念十分有感,“我们觉得可以试试看。”
CSA 基于相信农夫会以善待农地、提供优质作物为前题而耕种,一群消费者以先付款、后提货的方式支持农夫为他们生产食物。《明日的农场》书中共有九个 CSA 案例,三元生活实践社于那些案例的基础上,在宜兰冬山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58位会员支持一位农夫 共同承担务农的风险
三元生活 CSA 支持张吴全这位全职农夫在农场实践 BD 农法,他们以一年为期召募会员,由张吴全估计农场一年的产出能供应多少家庭日常的蔬菜所需,以订出会员人数上限。同时,他也估算农场支出金额及家庭的基本收入,由所有会员支持这些财务上的需求。
以 2020 年为例,三元生活 CSA 共有 58 位会员。孙承萱说,他们不会以权利义务这种僵化的思维来定位彼此的角色,“我们是一家人,是彼此补位的感觉。”因此会员可依自己的能力,自由决定缴交多少会费,农夫也可以依自己的判断决定种植计划,会员除了在收成季节每周至取菜点领回蔬菜以及豆浆、酱油等农产加工品外,不时也可到农场参与农事,接受土地的疗愈。
第一次召开 CSA 成立会议时,有半数的人张吴全根本不认识,但大家却愿意支持、相信他,让他非常感动。“养绿肥、休耕、或大雨歉收时,会员还会拿菜给我。”张吴全说,“最近宜兰连续下了两个月的雨,所有的菜苗都报销了。以前这种损失只能由农民自行吸收,但因为 CSA 的支持,我的风险由大家共同承担了。”
还清卡债后,作物便充满能量
张吴全和太太一起照顾一甲多的农场,由于承租的农场之一先前采用惯行农法,也就是台中 BD 农夫巫建旺所谓的“欠了卡债的土壤”,因此好长一段时间只能先清还债务,无法生产。
然而土壤改善后,能量提高,作物自然长得好。张吴全说,使用牛粪牛角配方后,土壤的好菌和有机质变多了,土质松软但又有团粒,生产的作物美味又健康。
张吴全的农场规划了八分半种植蔬菜,四分地为水稻田,蔬菜种类繁多,叶菜、根茎、瓜果,甚至还有黑豆等杂粮,以符合 BD 农法强调的多元种植。他还种了向日葵,让会员自己来剪花,提供另一种心灵食物。“我不想只给会员对等的蔬菜而已,也想让会员多接触土壤。”他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