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剪断那一段铁丝线时,与我同行的当地向导面色凝重。
他诚恳又着急,一再叮嘱我下山后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做了什么,否则他在村子里“不好做”,我的后续调查也“搞不定”。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被我从树上扯下来的是一段几十米长的细铁丝,尽头连着电瓶和逆变器。白天,这个架设在脚踝高度的铁丝装置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在晚上被接通后,就会变成数十米长的死亡陷阱——任何动物不经意碰到它,都可能触发瞬间上万伏的高压电,大动物被击昏,小动物则可能直接死亡。
我把铁丝剪断装进包里,继续沿路查看,发现铁丝高压线旁边是一条野生动物走出的兽径。兽径旁的倒木上散落着一些波浪形的坚硬毛发,阴坡树下还有几堆一头尖一头圆、形似米粒的有蹄类动物粪便——这些都是典型的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粪便和毛发的识别特征。
不经意出现的毛发,也可能给林麝和整个区域动物带来杀身之祸。图片:李晟
我明白,这段高压线是为了林麝而设置的,其他动物跟着一起遭殃。在过去几年的野外工作中,这就是我所目睹的林麝的命运。
长著獠牙的食草动物
在几种麝科动物中,林麝是栖息地类型最为多样、跨海拔范围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种。
和人们通常熟知的“鹿”不太一样的是,麝科动物雌雄都没有角。与此同时雄麝却长著两颗长长的像吸血鬼一般的獠牙,用来在繁殖季互相打斗。
夜间活动长著獠牙的奇怪动物,除了吸血鬼(雾),还可能是林麝。然而如今人们在野外观察到林麝的机会(包括红外相机)少之又少。图片:Daderot / wikimedia
《羊上树》是传统相声段子,讲的是羊能够爬到树上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人们听后大多一笑了之。恐怕相声艺人们没有想到,林麝具有的上树超能力,要远远超过老段子里的设定。
超过2米高、成年人伸手才能够到的树枝,成年林麝不用助跑就能一跃而上。登上枝条后,它们利用主蹄和侧蹄嵌著细树枝,可以在三四层楼高的树上随意攀爬,采食新鲜嫩叶。除了一般性的食物,林麝还非常喜欢悬挂在树顶和侧枝枝梢的松萝,也算是口味独特。
利用主蹄和侧蹄嵌著细树枝,林麝可以在树上随意攀爬。图片:lifecatalog.ru
刚刚出生的小林麝身上散布着花斑,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个时候无论捕食者如何靠近,哪怕就站在幼仔面前,甚至触碰它的耳朵,小林麝都会以不变应万变,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是此时的小林麝行动迟缓,逃跑往往无济于事,倒不如假装石头来的稳妥。
小麝一般在初夏出生,图为不足三周龄的喜马拉雅麝(Moschus leucogaster)。图片:Michael J.B. Green
在小麝能够顺利奔跑之前,林麝妈妈的行为会变得异常勇猛。若有其他林麝入侵,母林麝便会迅速冲上去发出“康且—康且”的恐吓声,并且摆出战斗姿态,直到对方退去才肯罢休。
当有天敌或其他大型动物出现时,哪怕是人类,母林麝都会刻意发出各种响声,并且伴随着原地跳跃、四肢同时跺地等各种奇怪的举止,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除了繁殖期和带仔雌麝,极少可以见到成双成对的林麝。图片:北京大学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并不孤独的独居生活
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林麝习惯于独自生活,看起来是一种孤独的动物,然而实际上它们和外界的联系从未中断。麝香腺还有其他各种腺体分泌的复杂气味,让看似空旷的森林之中,到处都是林麝的信息网络。
林麝的粪便和尿液中含有外激素, 而且无论雌雄都习惯到固定场所排便。因此在远离人类打扰的高山森林中,有时可以看到新粪盖着陈粪的“林麝厕所”,散落面积可以超过1平方米。
新鲜的雄麝粪便,可以闻到一种强烈的麝香味道。图片:向定干
除此以外,林麝的后腿上有腓[féi]腺,只要卧下来腿一贴着地面,就可以随时随地涂抹气味。雄林麝还具有发达的尾腺,可以往树干上分泌带着强烈膻腥味的分泌物。
麝香的气味更是浓烈,它是除獠牙外,另一个只有雄麝才具有的特点。分泌麝香的麝香腺囊位于雄麝腹部靠近肚脐的地方,是个球形凸起。麝香腺平时就能散发异常的香气,每年春夏之交时更是会加剧分泌,产生大量气味浓郁的红褐色膏状物质。
后腿有腓腺,而麝香腺就是位于雄麝腹部靠近肚脐的球形器官。图片:秦岭老猫
麝香的味道起到了标记作用,能确保林麝自己在一年大部分时间不被同类,特别是同性打扰,雄林麝也会用这味道来完成求偶期的热烈追逐。然而也正是这味道,给林麝惹上了满身的麻烦。
麝,去了哪里
曾经,捕猎麝类是合法的。在20世纪50~60年代,麝是中国山林中数量最多的食草动物之一。
然而因为杀麝取香,每年有约30万只麝在野外被捕猎;到了1980年,这个数字又翻了几倍。折算下来,建国后30多年中,先后有数千万只麝因为麝香而被捕杀。然后仿佛突然间,人们发现,麝不见了。
传统获取麝香的方式是杀麝取香,摘下麝香囊,干燥后打开,里面黑色的就是麝香。图片:huffingtonpost.kr
我也无法确定今天究竟还有多少林麝,但在我工作过的任何一个保护区,林麝比熊猫、羚牛、金丝猴,甚至大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保护动物都要少。
在2015年结束的一个研究项目中,我和我的同事们在秦岭、岷山、邛崃[qióng lái]山等区域布设了数千台红外相机。研究期间,羚牛的记录数超过2500个相机工作日,斑羚和毛冠鹿超过800个,大熊猫超过了300个,行踪隐秘同样饱受盗猎威胁的黑熊有100个,而昔日遍布森林的林麝,只有区区26个。
4万多个相机工作日,记录的林麝数量甚至不够我们进行数据分析。图片:北京大学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几百万年的演化历史中,林麝保护着自己的家域,用充满信息的气味彼此沟通,勇猛保护着自己的幼仔,成功适应了中国南方海拔1000米到3200米的各种森林草地,成为了最成功的小型有蹄类动物之一。但是当麝香成为昂贵的香水和药材原料之后,林麝在丛林中,再也无处藏身。
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给林麝评定的保护状况等级为濒危(EN)。
林麝可以适应极其丰富的栖息地类型,却对人类的任何干扰都极度敏感。图片:北京大学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养殖可以拯救林麝吗
今天,林麝的养殖产业越来越成功,人们希望可以由此减少对野生林麝的捕猎。这真的可以实现么?
通常,一种基于养殖的动物制品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帮助野生种群远离盗猎:
养殖产品被广泛认可与野生产品有同样的作用和功效;
养殖产品的出现不会扩大市场需求;
养殖产品性价比更高;
养殖个体不需要从野外补充;
市售产品可以追溯来源,野生动物制品无法流入。
除了第三条,其他几条目前都难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合法”的市场中充斥着野生林麝制品。我们前方的道路,可能仍然很远、很远。
在某麝场,习惯独居的林麝只能忍受共享狭小的空间。图片:hannah
回到故事的开始。到达村庄后,我们的确没有提起在山上拆电网的事。不过我们邀请了当地老乡参与我们后续的野生动物调查,和我们一起布设红外相机。在老乡的帮助下,我们甚至拍到了那只险些葬身高压线的林麝,而那片小山也奇迹般地再也没有出现高压线和钢丝锁套。
我知道前方的道路很远,但至少,得有个开始。
出现在红外相机前的雌性林麝。图片:北京大学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4年的第246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王放。
喜欢他还可以关注
自然测量员
id: NatureWanderer
丈量森林,触摸风雨,拍摄动物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日历娘今日头像
麝科 原麝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 咖啡网 咖啡豆 瑰夏咖啡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云南咖啡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 咖啡网 咖啡豆 瑰夏咖啡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9-03 00: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