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料的堆制发酵(各地根据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堆制发酵时间)前发酵技术。一次发酵一般堆制时间22天左右,翻堆5次,主要包括发酵料的预湿、建堆、翻堆等技术环节。
(1)预湿。为使玉米芯和牛粪充分吸水,建堆前3天进行预湿。预湿方法可采用在干净整洁的硬化路面上把玉米芯铺在底层,上面盖牛粪,根据场地大小堆制成高1 . 0米左右,长宽不限的大堆,每天在上面淋PH值8.5左右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以使料充分湿透。
(2)建堆。发酵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近水源而且靠近菇房的地方。最好场地路面硬化,以防止泥块在堆制过程中混入培养料。堆宽2.0米,高度1.5米,长度不限,料和牛粪应尽可能混合均匀。如果料偏干可在堆制过程中充分加水。建好后第二天开始测温度,正常堆温在第三天应升到70℃,如果达不到应及早查明原因及时补救。
(3)翻堆。翻堆的具体时间由料内的温度变化来决定,当料温升到70℃以上不再上升保持1-2天有下降的趋势时,立即进行翻堆。翻堆的原则是上下内外交替,但由于玉米芯比较碎,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第一次翻堆要把尿素全部撒入料内混合均匀,根据料的干湿适度喷水。辅料要在第一次、第二次翻堆时分批加入。如果料内有一定程度的“白花”现象属正常,若“白花” 比例过大, 则说明料内缺水,应及时加水调湿。在翻堆的过程中若料发黏有酸臭味,则说明料偏湿堆温低,应及时翻堆晾晒并适当添加石灰和石膏。受虫害侵染、偏生的料应尽量翻到料的中央高温区。要注意测试P H值,料偏酸可用生石灰或石灰水调整。
前发酵结束后优质培养料的判断标准是培养料呈黑褐色,玉米芯充分变软,手握不扎手有光泽,稍干的培养料可看得见白色的放线菌。培养料含水适中,手握时可有5-6滴水滴落,含水量在70%左右。有少量氨味和淡淡的清香味,不酸不臭。PH值8.0左右。
⒉ 后发酵技术。趁热将前发酵结束的培养料运到床架上,密闭门窗,利用锅炉或改造好的油桶将热蒸汽通入棚内,当温度上升到63℃左右时压火控温,必要时通入新鲜空气使之冷却,使温度控制在60℃左右维持12-24小时。白天一般能维持这一温度,关键是晚上一定要不断地通入适量热蒸汽。当温度降低到5 0 ℃左右时维持5-7天,最后通风降温,使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残留的氨气排出。料温降低到28℃以下时铺料播种。
(1)料进棚后应根据料的干湿程度决定是否调水。因后发酵过程中大量消耗培养料内的水分,此次调水是避免后发酵结束后不再调水,以减少杂菌感染的机率。
(2)培养料尽量堆放在中上层。最顶层和最下层原则上不堆放,上层有冷凝水,下层温度低。培养料要蓬松堆放在床架上,切忌压实。
⑶ 严格控制后发酵时的料温。前期升温不超过65℃,以免培养料过干产生大量放线菌,造成营养损耗多。平均温度力争维持在60℃左右。
二、发菌期管理⒈ 播种。根据播种季节的早晚和料的厚薄灵活掌握播种用量,一般每平方米1 . 5 - 2 . 5瓶。播种前一定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把所有的工具彻底消毒,同时把培养料抖松整平,厚度一般20-25?M,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实时播种,山东省的菏泽、济宁、聊城等市一般播种时间在八月份,山西省的太原、吕梁等地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在现实操作中一般采用直播法,即把菌种全部撒在表面,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而且菌丝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可以封住料面,杂菌不易侵入。播完后用消过毒木板的轻轻压实,然后用薄膜覆盖。如果料稍有偏湿也可覆盖报纸或其它消过毒的纸张。密闭门窗,进入发菌期。
⒉发菌。发菌期间要经常把附着在薄膜上的水珠轻轻抖落在地上,菌丝萌发7-10天左右就可揭膜,如果有杂菌感染料面或覆盖空间湿度过大可提前揭膜。
(1)在发菌期要经常观察菌丝长势及菌丝吃料的快慢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虫害杂菌蔓延,从而降低产量。如果培养料过干或过湿都会造成菌丝不吃料或退菌。过干可向空中喷水加大空气湿度,如培养料过湿可采取反打钎或撬料并加大通风。
(2)要时常注意观察料温的变化,料温高于30℃要采取打洞和压实料面的措施,也可在夜间通风。还要防止料内氨气过重,抑制菌丝正常生长,如果料内氨气重就要采取钎,并顶松培养料的措施,同在地面墙壁过道等处喷洒2%的甲醛溶液中和。如果料内氨味确实过重,已造成菌丝萎缩无法挽救,这时就要把料再重新蒸一遍,再进行补种。
(3)发现杂菌虫害要及时处理,该打药的打药,该挖除的挖除。如遇螨害, 一定不要大意,要及时治疗,必要时用药物熏蒸。这就要求我们在前、后发酵结束后一定要注意培养料的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播种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4)发菌1 - 5天,以保温保湿为主,在菌丝萌发正常的情况下不通风或少通风,促进菌丝尽早萌发定植,封锁料面。发菌6 - 1 0天,菌丝已基本封面,随着菌丝吃料的深浅,逐渐加大通风量。发菌11-18天,当菌丝吃料到料层的1/2时要及时打钎通气,同时加大通风量,增加料内氧气含量。当菌丝吃到料层的2/3以上时,准备覆土(最好长满整个料层)。
三、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⒈ 覆土材料的选择。覆土的土质、土粒大小、土层的厚薄等都直接影响出菇的早晚、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总的来说覆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 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和透气性。覆土中营养物质不能太丰富,营养贫瘠的较好些,要求选表层20?M以下的不含病原菌和虫害的土,切忌可溶性盐浓度较高的碱土。目前最佳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沙壤土次之。草炭土具有良好的持水性、透气性,下面就以草炭土为覆土材料简要介绍管理方法。
⒉草炭覆土材料的调制。每立方草炭土添加10?K生石灰(也可配制成PH值7.5-8.0的石灰水来喷洒草炭土),0.2m3沙子。先把沙子、生石灰、草炭土混合在一起,翻上两遍,尽可能使三者混合均匀,堆成一个大堆,用清水从上面开始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第二天开始翻堆。翻堆一般4-5遍,直到整个土堆均匀一致,最后用薄膜盖严,密闭24小时。
⒊ 覆土前床面的处理。覆土前, 如果床面有杂菌应喷洒300-500倍杀菌剂,若床面太干燥可结合喷洒0.5%石灰水,然后通风晾干,若料面湿度太大可提前通风,保持料面稍干。
⒋覆土及覆土后管理。根据料的厚薄程度灵活掌握覆土的厚度,土层厚度一般控制在3.5-4.5?M,土的干湿程度调制成手握有水渗出,落地即散为宜。这期间关键要注意观察料温,力争控制在28℃以下,必要时可采取夜间通风或料内打钎,以及在棚内墙壁、门窗处经常喷水控制温度。棚内湿度最好控制在65-70%范围内。
四、出菇管理
⒈扭结出菇。菌丝开始爬土时要轻微喷水,爬土快就要勤喷水,随着菌丝部位升高,逐渐加大喷水量。喷水时要结合通风,当菌丝爬土距表面1?M时,把水打足达到最大极限,同时大通风降温,使料温控制在20℃以下,以便菌丝能有效扭结。控制好菌丝生长防止冒菌,一旦发生冒菌要加大通风降温,并喷洒0.5%石灰水。冒菌严重并形成菌被的,要用小刀或耙子把菌被破坏掉,再结合上述管理方法。当菌丝开始扭结时,根据棚内实际情况关闭通风孔,或尽可能少通风。
⒉ 空气、温度、湿度的调节。菇蕾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要喷一次重水。对于草炭土来说, 从菌丝爬土到开始扭结喷水量要达到7-9公斤。由于菇体小而又需要喷水, 这就要求喷水不要太急太大, 要在三天内完成。这时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4-16℃,尽量不超过20℃。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第一潮菇往往出菇参差不齐, 尤其是上层和下层、门口处、墙角处, 出菇时间很不一致,床面菇的大小多少也不一样,给管理带来不便,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灵活运用。头潮菇一般都是在喷结菇水时分次喷足量,使覆土含水量达到饱和,然后关闭通风孔3-5天,等菇长到1.5-2?M左右时再开始喷水, 菇多多喷, 菇少少喷。喷水时尽量避开高温, 可采用早晚喷水。喷水时一定要通风, 切忌打关门水。喷水时结合外界天气状况,外界晴天干燥多喷,阴雨天少喷,但采菇前别喷水,以免菇体发红降低商品质量, 但可在采菇的前一天喷水,或采完菇补土后再喷水。床面上80%的菇采完后,再喷一次重水, 然后剔除死菇及菇根,整理床面, 关闭通风孔等待下潮菇出土。
⒊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准确把握好通风换气和保温、保湿三者之间的关系。
(1)秋季出菇前期气温高,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快,应加强通风及时调好水分,保持好菇棚的湿度,通风打水一般选择早晚进行。秋季后期气温逐渐降低,出菇也逐渐稀少,而且生长缓慢,应减少喷水通风,通风喷水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棚内温度低于8℃时,要保持自然出菇,偶尔在中午温度高时喷少量水,通短时风。
(2)随着气温一天天回落,当温度低于5℃时就要进入越冬管理,基本上停止喷水,保持覆土不发白就可。午间温度高时通风,保持土壤干燥,然后开始整理床面,清除死菇,剔除老根和老化发黄的菌索。
(3)如果秋季出菇量大且菌丝旺盛,表层的土就要用耙子轻轻耙一下,然后表层撒少量石灰面,100?O撒4?K生石灰,彻底进入越冬。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咖啡网 精品咖啡豆 咖啡 咖啡豆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云南咖啡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咖啡网 精品咖啡豆 咖啡 咖啡豆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9-11 0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