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环盟及台南社大连续举发焚化炉底渣混合少量水泥后成为“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被倾倒在彰化农田里,成为炉渣去化的合法管道。唯炉渣皆含重金属,且仅经拣拾、分类等物理处理,毒性仍在,违反农地土壤管制办法,恐将严重污染农地。
立法委员陈椒华偕同环团召开记者会,彰化市议员吴韦达揭露,一个菇场就可以解决溪州焚化场一年炉渣的五分之一量,“用农地来解决底渣无去处的问题,太过离谱!”(背景阅读:焚化炉底渣转身“再生混凝土”入侵农田,重金属严重超标)
农地成为底渣掩埋场 环保署是罪魁祸首
针对近日环团及媒体举报大量焚化炉底渣被回填于农地,严重违反农地农用原则,立法委员陈椒华、彰化市议员吴韦达与环团今日 (2/22) 召开记者会,除揭发废弃物弃置的荒谬现况外,还邀请环保署废管处、环保督察总队及农委会等单位列席说明。
陈椒华首先指出,环保署以《垃圾焚化厂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公告,同意含大量重金属的焚化炉底渣混上水泥粉之后,变成“低密度再生透水混凝土”进入农地,污染农田与环境。
农委会明明多次函释指出农地填土时连砂、石、砖、瓦、混凝土块都不行,遑论含重金属及戴奥辛的焚化底渣,为何环保署同意农地可以填入焚化炉底渣的再利用产品?“是不是环保署在开后门?让没有地方去的焚化炉底渣进入农地?”
另外,陈椒华也质疑农委会一再用函释说明农地“只准回填适合农作物种植之土壤”,而不将这个规定入法,分明在装瞎。她并怒指环保署无视农委会的函释,“非常可恶,为什么可以订出抵触别的单位的法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