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松四季常青、造型别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适合盆栽的植物。很多人都喜欢盆景,但是不一样的植物盆景制作方法不同,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蓬莱松的盆景制作方法和后期养护。
盆景制作方法
1、树形
蓬莱松树形多种多样,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和悬崖式等,各具特色。直干式苍劲挺拔古朴;斜干式苍健遒劲;曲干式弯弯曲曲,蜿蜒盘旋像一条卧龙;悬崖式像险峻高山有蛟龙探首。
2、选盆
盆的具体形状不定,可方形或圆形,一般以植株树形决定,一般默认长方形的中形盆。若植株树形是悬崖式,则选用较深的千筒盆;若树形为曲干式,则选用鼓形浅圆盆,盆的材质有紫砂陶和釉陶。
3、选土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多种土壤,宜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但不要选择盐碱土壤种植。
4、加工定型
将蓬莱松植入盆中时,要注意对它的枝干进行加固,可以金属丝捆绑根部,再从盆底圆孔穿过,但切记不要损坏它的根部。定型主要以攀扎为主,选取幼树苗,将其树干扭曲,修剪侧枝,用金属丝对它进行攀扎,待植株生长一两后可拆掉金属丝,重新调整攀扎,这样几年后即可定型。
蓬莱松后期养护
1、温度:生长适温为20-30度,不耐寒,冬季温度不能过低,否则生长会停滞。
2、光照:喜半阴环境,怕强光直射,所以夏季需遮光,否则叶子会缺水而焦黄。
3、水分:喜湿润环境,生长季节要保持充分的水分,但忌涝,盆内积水过多,会导致根部不能呼吸而死亡,冬季要少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4、施肥:施肥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一般一月可施肥一次。
以上就是蓬莱松盆景制作方法及后期养护介绍了,蓬莱松盆景制作方法简单,极易上手,因此想做蓬莱松盆景的人不用担心做不好,也不用担心养护不好,大家喜欢蓬莱松的话就赶紧动手吧!
蓬莱松的盆景制作及养护
蓬莱松的盆景制作方法
选择盆形
盆的具体形状可以依蓬莱松的树形来决定,可四方,可圆形,一般我们选用长方形的中浅盆为宜。若树形为悬崖式,一般选用较深的千筒盆;曲干式,一般选用鼓形浅圆盆。通常选择栽培蓬莱松的盆的材质有紫砂陶也可用釉陶。
选择树形
蓬莱松的树形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和悬崖式等,都各具特色。对于直干式的蓬莱松,挺拔苍劲,古香古色;而斜干式盘旋生长似一条卧龙;悬崖式好比险峻高山又有蛟龙探首,好不壮观。
选择土壤
蓬莱松适合的土壤比较多,选择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含微酸性的土壤,但不要选择盐碱度高的土壤。还可以加入沙土混合使用。
后期加工
若将蓬莱松植入较浅的盆,要注意加固枝干,可用铁丝捆绑在根部,注意不要损伤根部,再从盆的底部圆孔穿过。蓬莱松的后期加工主要以攀扎为主,选用金属丝。选取一些幼年树苗,大约是2~3年生的幼树苗,并将树苗的干枝弯曲,修剪侧枝,将其在蓬莱松上进行攀扎,要呈水平或者向下的状态。待生长一年后拆掉金属丝进行调整,再次进行攀扎,过几年就能定型了。
蓬莱松的养护
温度
蓬莱松能进行生长的温度在15℃以上,所以注意在冬天温度不能过低,否则蓬莱松将停止生长,适宜生长的温度则在20℃~30℃之间。
光照
蓬莱松要放在半阴处养殖,尤其在夏季要避免阳光直射,不然会造成叶片缺水而晒焦。同时要注意通风。
水分
在蓬莱松的生长旺盛时期要给予充足的水分,但不能导致盆内积水,否则将造成根部的缺氧而死亡。在生长缓慢的季节如冬季,不需要频繁浇水,只需要保证盆土湿润即可。
肥料
施肥要形成一月一施肥的规律,尤其是氮、钾肥最为合适,可以促进蓬莱松的生长。
盆景起源与发展历史
盆景起源与发展历史
一、盆景的起源
中国的盆景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1977至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片上,绘有盆栽植物的图案,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盆栽”观赏植物,是中国盆景的初级形式。“模仿自然,建苑造园”。远在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就建囿,供皇室贵族狩猎和游乐。秦统一全国后,建上林苑。秦始皇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汉武帝刘彻,将秦时上林苑的范围扩充二百余里,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此时私家园林也十分盛行,茂林巨富袁广汉在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注水为池,构石为山,……奇树异草,亭阁回连,可见那时园林已相当盛行。盆景的形成和发展与造园艺术是分不开的。从发掘出土的汉代陶砚来看,砚面塑有十二个山峰,嶂峦重叠,群山连绵,若盛水其中,山影水光,显出一派绮丽湖光山色。再从河北省望都县出土的东汉(公元25—220年)墓壁画上绘有圆盆,盆内栽有红花六枝,盆下配有方形几架一座,把植物、盆盎和几架三位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盆栽可以看成是我国树木盆景的初期形式。同时,也可以看出,那时我国的盆景艺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南北朝时,南宋隐士兼名画家宗炳(公元375一-443年)在他的《画山水序》中说过:“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并把平生画过的山水,张挂室内,和平生所见之山水,绘于室内墙壁之上,以供卧游。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山水画的兴起,对中国盆景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再从南北朝时,梁代史学家萧子显(公元489—537年),在《南齐书》中曾经说过“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又载有:“永明六年(公元488年),赤城山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见也,山道士朱僧标以闻,上遣主书董仲民案视,以为神瑞。太乐令郑义泰案孙兴公赋造天台山伎,作莓苔石桥,道士扪翠屏之状寻又省焉。”从《南齐书》中不难看出,那时就已出现模仿自然景色和堆砌假山的园林艺术了。由此可知,我国盆景实起源于汉代以前的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
二、盆景的形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绘画艺术全面繁荣。山水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盆景的形成。1972年在陕西乾县乾陵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是一个陪葬墓。墓内有一幅宫女手捧盆景的壁画《侍女盆景图》,位于该墓前通道之东壁,画面上从北至南,排列三位侍女,侍女均手持一物。其中后两位侍女双手捧一盆景。第一位侍女捧一盆树石盆景;第二位侍女捧一盆观花盆景。这幅画有力地证明了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我国就有了盆景这一历史事实。唐人冯贽曾在《记事珠》一书中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这是一种山水盆景。章怀太子墓壁上的盆景,用盆的颜色,也是画的黄色,这可能在唐代普遍都采用这种黄色的盆。王维是画家兼诗人,当代人都称他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所以他作的盆景也充满诗情画意。诗人自居易也曾写了许多有关盆景的诗篇,如咏《假山》的诗:“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云根”是指石材,这说明当时已采用截断石材方法加工山水盆景。还有在《双石》一诗中写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主张石材要具有“怪”和“丑”两个特性,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才能显示其自然、朴素美来。同时还可以看到那时已有高达数尺的大型盆景。还有诗人李贺曾作过一首《五粒小松歌》,在诗歌中写道:“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饺刀剪”。这两句诗中写的是树木盆景的修剪方法。韩愈在他的五首《盆池诗》中记载,当时已有将盆钵埋在土中,盆中放水,种植莲藕和养鱼的一种水生花卉。从上面所述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不难看出,唐代盆景已经形成并具有了较高的水平,在民间和宫廷都广泛流行。
三、盆景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山水画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山水画的画理也应用于盆景,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宫廷和民间,以奇树怪石作为观赏已蔚然成风,对盆景的形式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将盆景区分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这是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故宫所藏的宋人画的《十八学仕图》,四幅之中有两幅都画了松树盆景。正是“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已俨然数百年之物”。吕胜乙诵赞“盆中梅”,还做了《江城于》词一阕:“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在这阕词里,赞诵了“盆中梅”冰肌玉肤、不老花容、明月之下疏影横斜、傍盆池、倚巧石,犹如景色迷人的小西湖。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中说:“友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枯,森焉非乔,柏叶松身,气象耸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余颇爱之,植以瓦盎,置之小室。”这里王十朋提到的盆景,是一盆露根、附石、耸立的松树盆景。书法家黄庭坚在得了一块珍贵的“云溪石”后,曾赋诗:“造物成形妙画工,地形咫尺远连空。蛟龙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清座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凉风。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从诗中可以看到,那时已经应用了“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而且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宋代,由于山水盆景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山石材料的采集与研究,并产生许多专著。如杜绾的《云林石谱》,记载的石种达116种之多,并对产地、形状、色泽、品级、采集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论述。谱内还记录了苏东坡在扬州获得的双石,一绿一白,是英德石,由此可见,当时已采用英德石来制作山水盆景。赵希鹄著有《洞天清录》,书内《怪石辨》中,详细地记述了山水盆景的制作方法。书中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镶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色润者固甚可爱玩,枯燥者不足贵也,道州石亦起峰可爱,川石奇耸,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纳之花槛中,或用烟熏,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当时采用烟熏染色,使石微黑发光,制作假山,其法与今日大致相同。
现在扬州瘦西湖公园陈列的宋代花石纲遗物,是一个钟乳石。山水盆景,山峦起伏,险峰幽岫、臣幛高壁、回溪断崖,为国内所少见的异常珍贵的宋代遗物,可以作为宋代出现“山水盆景”的见证。
宋代的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体积都是比较大的。到了元代,制作盆景,提倡小型。当时有一位高僧名叫韫上人,喜爱自然,经常出入名山大川之间。他的盆景,取法自然,富有诗情画意,而且擅长作“些子景”,“些子”在这里就是小的意思,也就是小型化的盆景,与现在所谓“微型盆景”还略有差别。元末有一位回族诗人丁鹤年曾写过《为平江韫上人赋些子景》的诗句:“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澥波盈掬,势压崆峒石一拳。仿佛烟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壶天。旁人莫讶胸襟隘,毫发从来立大千。”诗中指出韫上人所作盆景“小中见大”,取法自然,富有大自然的幽趣。他是一位擅长创作小型化盆景的艺术家。盆景由大型向小型化进化,这不但是增加了一种盆景造型形式,而且是在艺术和园艺技术上的又一次较大的飞跃。
在元代统治时间里,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崇尚武功,对文化艺术的重视不够,并加以轻视,所以盆景艺术没有能够更好地发展。但是韫上人提倡的“些子景”,对我国盆景趋向小型化、多样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明代,有关盆景专著相继问世。此时盆景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造型形式丰富了,欣赏水平提高了,而且知道蒲草“夜收灯烟”之特性,“盆景”二字也在书中出现了。此时盆景的造型形式有多干式、合栽式、丛林式、附石式、观花观果盆景等,还有水旱式和点石手法。
现在扬州瘦西湖公园,还遗留扬州天宁寺的明代古柏一盆,树干高二尺余,树皮剥落仅剩三分之一,树冠成云片状,自然可爱。又泰州公园也保存有明代季驸马的古柏一株,其势苍古,可谓难得之国宝。
清代文化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清代李斗著有《扬州画舫录》,在书中记叙,扬州盛行园林和盆景,正如书中所记载:“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嘉庆年间,五溪苏灵著有《盆玩偶录》一书,书中将盆景植物划分成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四大类。同时,昆山人张桐也著有《盆树小品》一书,共分十二节,其内容略同于《盆玩偶录》一书。
四大家: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
七贤:黄山松、缨络柏、榆、枫、冬青、银杏、雀梅。
十八学士:梅、桃、虎刺、吉庆、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腊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花。
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这是古人的盆景植物的一种分类,也表明古人研究盆景植物的深度。从上面所立的文献、诗词中,不难看出,清代盆景形式多样,有树木盆景、露根式盆景、曲于式盆景、水盆式山水盆景、水旱盆景、旱盆盆景、石玩,还有观叶、观花、观果盆景,对盆景植物也进行了比较分类,加工工艺和园艺栽培技术也有进一步提高。
四、盆景的复兴
清代后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经济日益衰退,盆景也开始日见衰落。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盆景艺术更是一落千丈。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祖国遗产采取了保护、发展和提高的方针,从此盆景艺术才得以大放光彩。1959年中国盆景在成都南郊公园举行过展览会,已故副总理陈毅同志曾前去参观,并题了美好的赞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1964年7月1日,江苏省在南京玄武湖举行了江苏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览会,以示庆祝。1961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香花、盆景工作组,在苏州拙政园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江苏和上海两地盆景展览会,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扬州瘦西湖公园亦多次展出了扬派盆景作品,包括水盆、旱盆和水旱盆式盆景。还有水盆旱意和旱盆水意的新作,在展出内容方面加以了革新,除反映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还显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新鲜事物。充分展现了扬派盆景的雄厚实力。
在十年动乱期间,盆景艺术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被诬蔑为封、资、修的产物,也列为专政的对象,那时中国盆景艺术遭到了严重摧残。“四人帮”被打倒后,盆景艺术获得新生,得到了比过去更大的发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之际,全国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中国盆景艺术展览,参加展出的有13省、市、自治区的54个单位,展出各种类型盆景1100多盆。展览分有综合、福建、广东、苏北、苏南、四川、浙江、广西、北方和上海等十馆,参观人数达数十万之多。同年中国盆景参加了在西德举行的第十五届园艺博览会,会上获得各类奖牌13枚,其中一枚大奖、七枚金牌、三枚银牌和两枚铜牌。80年代中国盆景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盆景水石博览会,中国盆景作品被列在展览厅首席位置,并参加了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花卉展览会,中国盆景馆内,观众涌跃,盛况空前。中国盆景在国外的展览,扩大了中国盆景在国际上的影响,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第一步。
近几年来,江苏、上海、广州等地的盆景远销美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国盆景走出国门,冲向世界,这是中国盆景事业中一件可喜的大事。
日本的盆景 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后来才被中国、朝鲜或日本学者传到日本,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风格。盆景何时传人日本尚未确定,且颇多争论。但据日本千叶大学岩佐亮二教授所著的《日本盆栽通史》一书中提到:早在公元4世纪时,日本大和朝廷就已派遣使节到中国,与当时中国的东晋交往。至唐代,两国交往频繁,中国文人中间盛行的栽花种树和盆玩的风习随之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开始逐步传播开来。至平安(公元794一1192年)后期,日本贵族中的一部分人,仿效中国文人的清玩,流行简单的盆栽,这就是日本现代盆景的初期形式。由此可知,盆景起源于中国,中国唐代以前传至日本。据成书于1195年或约1259年的史籍《Saigyo Monogatari Emaki》和《Kasuga Gongen Kenki Emaki(Kasuga大神社奇迹)》 (1309年)可以推测,在13世纪晚期或14世纪初期,盆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和平与繁荣的实质性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的书籍和图片中有许多关于盆景的记载,甚至还有一些盆景一直幸存到今天。据报道,第一本现代盆景专著是Y.Sannon撰写的《盆景指南书》(Bonsai Trebiki Sho),出版于1883年。1892年,第一部关于盆景的历史著作《盆景论》(Bonsai Ko)由Tokifuyu Yokoi 出版,目前它被看作日本盆景的标准史籍。
①盆景栽培技艺:日本盆景栽培的方式很多,不同栽培者的多种技艺导致了多种多样盆景流派的发展。在盆景养护上,浇水是最重要的因子。用修剪、攀扎和其他技艺进行整形以制作不同样式的匀称的盆景与栽培普通盆栽植物的过程相当不同。一些基本技艺包括施肥、换盆、土壤准备和病、虫害防治。盆景收集必须有效地展示给观者。其周围环境对盆景展示和欣赏的影响很大,就象你在大宫市盆景园看到的那样。此外,制作和养护艺术盆景需长期留心。为一株盆景植物寻找合适的盆钵,以及保持植物和盆钵之间合适的均衡关系在艺术审美上十分重要。在你参观盆景园时,你会领略到不同盆景师在艺术性上的专门化和个性化。
②盆景样式:日本的盆景造型有若干基本样式,包括直干式、曲干式、双干式、三干式、五干式、丛林式、卧干式、文人式、当风式、提根式、瀑布式、扫帚式、连根式、木筏式等,还有许多其他式样。树木或孤植,或丛植,或附石而栽。
③日本盆景的常用树种:日本盆景的常用树种有鸡爪槭、三角枫、五针松、楔形叶山楂、中国楹椁、圆齿山毛榉、银杏、桧柏、杜松、虾夷松、黑松、锦松、梅花、紫杉、皋月杜鹃、光叶榉及许多其他种类。像锦松一样的树木,具有奇特的木栓质树皮的树干,表达了日本对盆景树种选择之态度。
④著名盆景产地:日本有许多陈列艺术盆景的爱好者和苗圃,如崎玉县Kawaguchi市Angyo区的Kawaguchi盆景合作社,它的18个成员培植柏树、杜鹃、落叶和常绿树木盆景;这里的另一个合作社是Nihon Kogara盆景中心,约70个栽培者,专门生产微型盆景。香川县的Kinashi树木和盆景中心约有122个栽培者,专门生产黑松、锦松、五针松等日本松类盆景。而最著名的要数大宫盆栽村。盆栽村位于大宫公园的北部,占地约31公顷,目前培植10万余盆树木盆景,以蔓青园、留芳园、藤树园、宽乐园、清香园、福岛园、九霞园、苔香园、芙蓉园、青风园、八云蔓青园、一青园、一光园、松雪园、盆栽大野等盆景园最为著名。其中的蔓青园为日本盆栽协会会长加藤三郎所有,分为售品区、精品区、生产区、盆栽庭园等,室内也到处是盆景或用品,不愧为一个典型的盆景世家。蔓青园不仅规模最大,且陈列日本最古老的松柏类盆景,而盆栽庭园内寄植的古虾夷松,据说是从千岛国后岛采回,按原产地生境布局,极富海岛风光和自然气息。大宫盆栽村是人们通过盆景获取技巧和精神生机之地,许多在此研习过的人们现已成为世界各地活跃的盆景带头人。
今天,盆景不仅在日本,也在许多其他国家被认为是“活的艺术”,它不仅具有优美的形式,也具备内在的精神。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正发现它的美,在这诱人的爱好中寻找和平思想。大凡日本人搞什么都讲究精神,他们希望“盆景精神”会成为一种和平的象征。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瑰夏咖啡 手磨咖啡 咖啡 云南咖啡 咖啡网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瑰夏咖啡 手磨咖啡 咖啡 云南咖啡 咖啡网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10-14 13: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