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鲶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Bleeker),俗称嘎鱼、黄姑、黄鳍鱼等,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川、湖泊、沟渠等水域中。黄颡鱼体色艳丽、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目前已经成为人工养殖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种类之一。黄颡鱼在自然水体中,由于摄食了大量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体色较鲜艳,正常情况下体侧有黑斑,其余部分为黄色。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体色变化,并由于体色变化而严重影响商品的价值。黄颡鱼体色变化的原因除水域环境条件、疾病等影响体色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饲料物质对其体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饲料物质对鱼体体色的影响其实只是反映了饲料物质对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和试验研究条件下的结果,对黄颡鱼体色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其与饲料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期望对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生产和使用提供技术参考。1、黄颡鱼属的种类特征和体色黄颡鱼属5个种类,每种鱼类的特征分别为黄颡鱼(P .fulvidraco)中间黄颡鱼(P.intermedius)、长须(叉尾)黄颡鱼(P.eupogon)瓦氏(江)黄颡鱼(P.vachelli)和光泽黄颡鱼(P.nitidus)。不同的种类具有不同的体型和体色,有些种类的色泽较为鲜艳,有些则较浅。人工养殖的种类主要为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其他种类少量混杂于其中。因此,人工养殖的种类不同,鱼体的体型和体色就有很大的差异,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如果都希望达到黄颡鱼(p.fulvldraco)的体型和体色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根据不同种类各自的体型和体色达到自然环境中改种类嗦具备的体型和体色。2、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变化及其与饲料的关系(1)大水面养殖的黄颡鱼大水面养殖主要为湖泊、水库放羊的黄颡鱼,不投喂配合饲料,鱼体是在自然环境中摄食,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虫及其幼体、小虾、软体动物及小鱼等。因此,鱼体体色为自然体色,如图2所示,体色较为鲜艳。(2)缺少黄色素的黄颡鱼经过饲料养殖的黄颡鱼黑色体色较为正常,但缺少黄色体色;有
较为明显的黑色斑块,但皮肤颜色较浅,没有黄色体色出现(见图3)。鱼体色黑色体色主要依赖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分布密度,以及黑色素体在黑色素细胞中的分布状态。而黄色体色主要依赖于鱼体从饲料中吸收的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在皮肤中的沉积状态,这类色素是脂溶性的,是伴随着饲料脂肪的吸收、运转和沉积金系的。因此,当出现如图3的黄颡鱼体色时,表明饲料的营养水平不够、或饲料中缺少可以被吸收、沉积的类胡萝卜素,只要做相应的调整即可使黄颡鱼的体色恢复正常。(3)黄色体色的黄颡鱼如图4,鱼体黑斑基本消失,但黄色体色较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皮肤中成熟黑色素细胞数量及其分布密度的减少和黄色色素如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皮肤和肌肉中沉积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鱼体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减少后,如果伴随脂肪吸收、沉积的叶黄素、类胡萝卜素数量较多时,鱼体就会出现黄色体色。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色素细胞一样,新的色素细胞不是通过细胞分裂来进行增殖的,而是由神经嵴细胞迁移到皮肤、眼睛等处,分化成前色素细胞,再由前色素细胞分化形成幼小的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等色素细胞,幼小的色素细胞再发育为成熟的色素细胞。以黑色素细胞为例,神经嵴细胞迁移到皮肤和眼睛等处,分化成前黑色素细胞,再由前黑色素细胞分化为成黑色素细胞,成黑色素细胞逐渐生长发育,成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因此,一个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的形成要经历神经嵴细胞迁移、前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成黑色素细胞的发育、成黑色素细胞的生长等若干阶段,期间要受到多种激素、生理因子的调节和控制,如果在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生理性错误,都将影响到黑色素细胞的迁移、分化和生长发育,并导致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分布密度降低,进而影响到鱼体除了受到养殖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饲料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这种体色时,应该是饲料物质严重影响了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形成、类胡萝卜素吸收较多的结果,表明饲料中含有能够影响鱼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存在,如含有较多的氧化油脂、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维生素不足等原因。应该检查饲料配方和饲料原料的质量,采取排除有害饲料物质、保证足量的维生素等技术措施。(4)体色受到严重影响的黄颡鱼如图5,黄颡鱼体色出现严重变化,鱼体黑色和黄色体色均严重不足,鱼体表现为白化现象。这是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鱼体生理机能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就目前的情况分析,直接原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或使用了较高剂量的氧化油脂。凡是能够引起鱼体生理机能发生重大变化的饲料物质,将引起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失调,进而也严重影响到鱼体色素细胞的正常迁移、分化、发育和成熟过程,并引起的鱼体体色变化,这种鱼体体色变化与饲料质量、不同饲料企业的饲料显示强烈的相关性。只有找到并去除这种引起鱼体生理机能重大改变的物质后,鱼体生理机能逐渐恢复才能保障鱼体体色的恢复和正常体色的维持。这应该是我们解决饲料物质引起的鱼体体色变化的基本技术对策。从饲料物质对鱼体生理机能影响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分析,目前阶段主要主要是饲料中氧化油脂和饲料原料中掺入了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氮两类饲料物质,其次是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部分微量元素。饲料氧化油脂对鱼类体色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氧化油脂进入鱼体内后,可能继续氧化并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导致类胡萝卜素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发生氧化、断裂,使类胡萝卜素色素物质失去色素功能,并导致鱼体体色退化。另一方面,饲料氧化油脂对养殖鱼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可以严重影响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地分化、生长和成熟,在鱼体皮肤、鳞片中导致成熟的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密度显著降低,其结果是导致养殖鱼类体色出现白化、或出现黄色体色。至于防治对策,主要还是采取主动预防的对策,对于那些体色容易变化的养殖鱼类如黄颡鱼、革胡子鲶、武昌鱼、青鱼等,在饲料配方编制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已经氧化的油质原料如玉米油、米糠油、劣质的磷脂油(磷脂粉)、氧化了的鱼油,以及含玉米油较高的玉米DDGS、玉米柠檬酸渣,还有氧化了的米糠等。可以选择猪油、豆油、菜油、牛油等油脂进入饲料配方。三聚氰胺对养殖动物的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鱼体主要内脏器官造成器质性伤害,出现器质性病态反应,如肝胰脏、肾脏、脾脏等发生肿大、出血等现象。由于内脏主要器官组织的伤害,可能导致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伤害,使鱼体整体免疫、防御能力出现严重的病理反应,生长速度下降,死亡率增高等。②体色发生变化,目前在多数无鳞鱼如斑点叉尾鮰、黄颡鱼、胡子鲶,有鳞鱼如武昌鱼、青鱼等,体色出现显著的“白化”现象,严重的肌肉色泽也要发生变化。③
消化道、鳃、鳍条基部、表皮等发生严重的出血现象。④养殖鱼类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如部分企业出现使用含鱼粉饲料养殖的效果还不如不含鱼粉饲料的养殖效果,高蛋白、高价格的饲料还不如低蛋白、低价格饲料的养殖效果等难以理解的奇怪现象,这是由于鱼粉等高蛋白原料掺假所造成。目前已经发现掺有三聚氰胺的蛋白质饲料原料种类包括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粉、酵母饲料、味精蛋白饲料、玉米DDGS、菜粕、棉粕、菌体蛋白饲料等,至于生化鱼粉、蛋白精、生物蛋白精等其实质就是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饲料企业如果发现使用了自己饲料产品出现鱼体体色严重变化的,首先就一定要检查所用的饲料原料、尤其是蛋白质原料,主要通过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计算17种氨基酸总量必须大于其粗蛋白质量的90%,如果只有80%左右就可以认为其原料掺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在饲料配方中去除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饲料原料后,使用胆汁酸类(如桑普可利康)、维C磷酸酯等产品快速解毒后,依赖鱼体自生生理健康的恢复,鱼体体色便可以在1个月左右恢复。⑸膨化饲料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
使用膨化饲料养殖的黄颡鱼群体中,一般会出现10-20%黑色素不正常出现的黄颡鱼。因此,综合分析,因该市饲料膨化加工过程中对饲料物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并影响到⑵在5个大气压左右,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维生素在膨化加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导致成品饲料中维生素不足,并影响到部分鱼体的体色,要求在膨化饲料配制时应该加大维生素预混料的使用量。至于膨化加工对其他饲料物质的影响还有待研究。3、黄颡鱼体色保护与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的增色效果(1)黄颡鱼体色保护
黄颡鱼与其它鱼类一样,其体色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过其体色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可以这样认为,黄颡鱼体色发生变化,其实质是鱼体整体生理机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结果。因此,在人工配合饲料配方编制、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注意饲料营养水平、营养素的完整性外,还要关注饲料安全性的问题;前者主要是影响养殖鱼体的正常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而后者将对养殖鱼体的舌根能力技能维持、鱼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通过饲料营养和安全性,保证养殖鱼体的健康。养殖鱼体的健康保证了生长速度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护鱼体正常的体色和正常的抗病、抗应激能力,这应该是保护鱼体正常体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对策。而目前影响饲料安全性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来自油脂的氧化、饲料原料掺假物质。杜禹黑色素细胞正常生理机能的保护必须从鱼体整体生理机能保护进行,如保障合理的营养素种类和营养水平,排除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配合饲料中的残留;保护鱼体正常的黄色体色应该保证配合饲料中适宜的优质水平、饲料中适宜的色素种类、色素有效含量。⑵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的增色效果
鱼体的体色可以通过饲料色素的选择和利用来加以控制,经过我们的试验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叶黄素(如金黄素和金菊黄),对黄颡鱼的着色有理想的效果,而虾青素对黄颡鱼的增色效果不理想。如图,在饲料中保障5%左右的总脂肪量,并添加100mg/T的叶黄素量,对黄颡鱼养殖60天左右体色效果较为理想,非常接近于黄颡鱼的自然体色。其中叶黄素主要来源于文万寿菊中提取的产品和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叶黄素。如果在配合饲料中保持3%左右的玉米蛋白粉也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养殖效果。但是,玉米蛋白粉中经常发现有掺入三聚氰胺以提高粗蛋白含量的情况,所以在选用玉米蛋白时一定要加强对品质的鉴定和检查工作。如果玉米蛋白粉的质量难以保障时,宁可不使用玉米蛋白粉而选择使用叶黄素类色素的添加剂。在饲料中使用100mg/T虾青素的养殖结果,对黄颡鱼体色的增色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之虾青素的市场价格高于叶黄素类产品,因此,在黄颡鱼增色时可以不选用虾青素。
--------------------------------------
很好的资料,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
好东西,谢谢分享!!!!!!!!
--------------------------------------
今年见到好多这种情况,难处理,学习了,
--------------------------------------
谢谢楼主!!!!
--------------------------------------
好资料,谢谢分享!如有图片就更好了!
--------------------------------------
谢谢楼主,很好的资料,今年我在一家渔场发现草鱼(成鱼)发晕,解剖后看到鱼的肌肉是红色的!我以前都没见过,很吃惊啊。后来我建议老板换料,用更低蛋白的饲料,结果好了。
--------------------------------------
照片呢?
有照片就更好了啊!
好资料!
--------------------------------------
不错,不错,值得支持!
--------------------------------------
这个文章是叶元土老师的文章,上次世华会的时候大会资料中就有这篇文章,上面是配了图的。
--------------------------------------
--------------------------------------
不错,顶,,,,
较为明显的黑色斑块,但皮肤颜色较浅,没有黄色体色出现(见图3)。鱼体色黑色体色主要依赖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分布密度,以及黑色素体在黑色素细胞中的分布状态。而黄色体色主要依赖于鱼体从饲料中吸收的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在皮肤中的沉积状态,这类色素是脂溶性的,是伴随着饲料脂肪的吸收、运转和沉积金系的。因此,当出现如图3的黄颡鱼体色时,表明饲料的营养水平不够、或饲料中缺少可以被吸收、沉积的类胡萝卜素,只要做相应的调整即可使黄颡鱼的体色恢复正常。(3)黄色体色的黄颡鱼如图4,鱼体黑斑基本消失,但黄色体色较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皮肤中成熟黑色素细胞数量及其分布密度的减少和黄色色素如叶黄素、类胡萝卜素在皮肤和肌肉中沉积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鱼体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分布密度减少后,如果伴随脂肪吸收、沉积的叶黄素、类胡萝卜素数量较多时,鱼体就会出现黄色体色。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色素细胞一样,新的色素细胞不是通过细胞分裂来进行增殖的,而是由神经嵴细胞迁移到皮肤、眼睛等处,分化成前色素细胞,再由前色素细胞分化形成幼小的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等色素细胞,幼小的色素细胞再发育为成熟的色素细胞。以黑色素细胞为例,神经嵴细胞迁移到皮肤和眼睛等处,分化成前黑色素细胞,再由前黑色素细胞分化为成黑色素细胞,成黑色素细胞逐渐生长发育,成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因此,一个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的形成要经历神经嵴细胞迁移、前黑色素细胞的分化、成黑色素细胞的发育、成黑色素细胞的生长等若干阶段,期间要受到多种激素、生理因子的调节和控制,如果在期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生理性错误,都将影响到黑色素细胞的迁移、分化和生长发育,并导致皮肤中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分布密度降低,进而影响到鱼体除了受到养殖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饲料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这种体色时,应该是饲料物质严重影响了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形成、类胡萝卜素吸收较多的结果,表明饲料中含有能够影响鱼体正常生理机能的物质存在,如含有较多的氧化油脂、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维生素不足等原因。应该检查饲料配方和饲料原料的质量,采取排除有害饲料物质、保证足量的维生素等技术措施。(4)体色受到严重影响的黄颡鱼如图5,黄颡鱼体色出现严重变化,鱼体黑色和黄色体色均严重不足,鱼体表现为白化现象。这是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鱼体生理机能受到严重破坏的结果。就目前的情况分析,直接原因是饲料原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或使用了较高剂量的氧化油脂。凡是能够引起鱼体生理机能发生重大变化的饲料物质,将引起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失调,进而也严重影响到鱼体色素细胞的正常迁移、分化、发育和成熟过程,并引起的鱼体体色变化,这种鱼体体色变化与饲料质量、不同饲料企业的饲料显示强烈的相关性。只有找到并去除这种引起鱼体生理机能重大改变的物质后,鱼体生理机能逐渐恢复才能保障鱼体体色的恢复和正常体色的维持。这应该是我们解决饲料物质引起的鱼体体色变化的基本技术对策。从饲料物质对鱼体生理机能影响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分析,目前阶段主要主要是饲料中氧化油脂和饲料原料中掺入了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氮两类饲料物质,其次是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部分微量元素。饲料氧化油脂对鱼类体色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氧化油脂进入鱼体内后,可能继续氧化并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导致类胡萝卜素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发生氧化、断裂,使类胡萝卜素色素物质失去色素功能,并导致鱼体体色退化。另一方面,饲料氧化油脂对养殖鱼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可以严重影响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地分化、生长和成熟,在鱼体皮肤、鳞片中导致成熟的色素细胞、主要是黑色素细胞密度显著降低,其结果是导致养殖鱼类体色出现白化、或出现黄色体色。至于防治对策,主要还是采取主动预防的对策,对于那些体色容易变化的养殖鱼类如黄颡鱼、革胡子鲶、武昌鱼、青鱼等,在饲料配方编制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已经氧化的油质原料如玉米油、米糠油、劣质的磷脂油(磷脂粉)、氧化了的鱼油,以及含玉米油较高的玉米DDGS、玉米柠檬酸渣,还有氧化了的米糠等。可以选择猪油、豆油、菜油、牛油等油脂进入饲料配方。三聚氰胺对养殖动物的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鱼体主要内脏器官造成器质性伤害,出现器质性病态反应,如肝胰脏、肾脏、脾脏等发生肿大、出血等现象。由于内脏主要器官组织的伤害,可能导致鱼体整体生理机能的伤害,使鱼体整体免疫、防御能力出现严重的病理反应,生长速度下降,死亡率增高等。②体色发生变化,目前在多数无鳞鱼如斑点叉尾鮰、黄颡鱼、胡子鲶,有鳞鱼如武昌鱼、青鱼等,体色出现显著的“白化”现象,严重的肌肉色泽也要发生变化。③
消化道、鳃、鳍条基部、表皮等发生严重的出血现象。④养殖鱼类生产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如部分企业出现使用含鱼粉饲料养殖的效果还不如不含鱼粉饲料的养殖效果,高蛋白、高价格的饲料还不如低蛋白、低价格饲料的养殖效果等难以理解的奇怪现象,这是由于鱼粉等高蛋白原料掺假所造成。目前已经发现掺有三聚氰胺的蛋白质饲料原料种类包括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粉、酵母饲料、味精蛋白饲料、玉米DDGS、菜粕、棉粕、菌体蛋白饲料等,至于生化鱼粉、蛋白精、生物蛋白精等其实质就是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饲料企业如果发现使用了自己饲料产品出现鱼体体色严重变化的,首先就一定要检查所用的饲料原料、尤其是蛋白质原料,主要通过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计算17种氨基酸总量必须大于其粗蛋白质量的90%,如果只有80%左右就可以认为其原料掺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在饲料配方中去除含有三聚氰胺类非蛋白氮饲料原料后,使用胆汁酸类(如桑普可利康)、维C磷酸酯等产品快速解毒后,依赖鱼体自生生理健康的恢复,鱼体体色便可以在1个月左右恢复。⑸膨化饲料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
使用膨化饲料养殖的黄颡鱼群体中,一般会出现10-20%黑色素不正常出现的黄颡鱼。因此,综合分析,因该市饲料膨化加工过程中对饲料物质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并影响到⑵在5个大气压左右,一种可能的原因是维生素在膨化加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导致成品饲料中维生素不足,并影响到部分鱼体的体色,要求在膨化饲料配制时应该加大维生素预混料的使用量。至于膨化加工对其他饲料物质的影响还有待研究。3、黄颡鱼体色保护与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的增色效果(1)黄颡鱼体色保护
黄颡鱼与其它鱼类一样,其体色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过其体色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可以这样认为,黄颡鱼体色发生变化,其实质是鱼体整体生理机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结果。因此,在人工配合饲料配方编制、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注意饲料营养水平、营养素的完整性外,还要关注饲料安全性的问题;前者主要是影响养殖鱼体的正常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而后者将对养殖鱼体的舌根能力技能维持、鱼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通过饲料营养和安全性,保证养殖鱼体的健康。养殖鱼体的健康保证了生长速度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保护鱼体正常的体色和正常的抗病、抗应激能力,这应该是保护鱼体正常体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对策。而目前影响饲料安全性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来自油脂的氧化、饲料原料掺假物质。杜禹黑色素细胞正常生理机能的保护必须从鱼体整体生理机能保护进行,如保障合理的营养素种类和营养水平,排除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配合饲料中的残留;保护鱼体正常的黄色体色应该保证配合饲料中适宜的优质水平、饲料中适宜的色素种类、色素有效含量。⑵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的增色效果
鱼体的体色可以通过饲料色素的选择和利用来加以控制,经过我们的试验及实际生产中的经验总结,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叶黄素(如金黄素和金菊黄),对黄颡鱼的着色有理想的效果,而虾青素对黄颡鱼的增色效果不理想。如图,在饲料中保障5%左右的总脂肪量,并添加100mg/T的叶黄素量,对黄颡鱼养殖60天左右体色效果较为理想,非常接近于黄颡鱼的自然体色。其中叶黄素主要来源于文万寿菊中提取的产品和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叶黄素。如果在配合饲料中保持3%左右的玉米蛋白粉也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养殖效果。但是,玉米蛋白粉中经常发现有掺入三聚氰胺以提高粗蛋白含量的情况,所以在选用玉米蛋白时一定要加强对品质的鉴定和检查工作。如果玉米蛋白粉的质量难以保障时,宁可不使用玉米蛋白粉而选择使用叶黄素类色素的添加剂。在饲料中使用100mg/T虾青素的养殖结果,对黄颡鱼体色的增色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之虾青素的市场价格高于叶黄素类产品,因此,在黄颡鱼增色时可以不选用虾青素。
--------------------------------------
很好的资料,正需要这方面的资料。
--------------------------------------
好东西,谢谢分享!!!!!!!!
--------------------------------------
今年见到好多这种情况,难处理,学习了,
--------------------------------------
谢谢楼主!!!!
--------------------------------------
好资料,谢谢分享!如有图片就更好了!
--------------------------------------
谢谢楼主,很好的资料,今年我在一家渔场发现草鱼(成鱼)发晕,解剖后看到鱼的肌肉是红色的!我以前都没见过,很吃惊啊。后来我建议老板换料,用更低蛋白的饲料,结果好了。
--------------------------------------
照片呢?
有照片就更好了啊!
好资料!
--------------------------------------
不错,不错,值得支持!
--------------------------------------
这个文章是叶元土老师的文章,上次世华会的时候大会资料中就有这篇文章,上面是配了图的。
--------------------------------------
这个文章是叶元土老师的文章,上次世华会的时候大会资料中就有这篇文章,上面是配了图的。怪不得感觉说理很清楚,讲得很透彻,原来是叶老师的文章.
knightydc 发表于 2009-1-8 13:08
--------------------------------------
不错,顶,,,,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咖啡豆 云南咖啡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网 咖啡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耶加雪菲 咖啡豆 云南咖啡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网 咖啡 手磨咖啡 精品咖啡豆 耶加雪菲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7-11 1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