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下游特约记者张雅云
沿着海鲜店林立的南方澳渔港路漫步,店家招呼热切争相揽客,经过鳗鱼干飘扬的店家,几乎来到店家的尾段,在一斑驳大横招牌“三兴鱼罐本店”下方,有一户绿叶扶疏、有木柜长板凳、有书柜海报架,并有几处写上“春阳号”的小铺。凹陷内缩的门面,没有醒目的招牌,一不留神,很容易就错过了,这就是大隐隐于市的春阳号渔港小书房。
在春阳号里,负责人吴小枚一边排放、一边介绍,利用婆婆的嫁妆书桌作为在地阅读主题书区,是全店她最推荐的,南方澳相关书籍出版品静静陈列在桌案,其中一册是吴小枚著的《海海人生─南方澳媳妇的渔港见闻》,在室内灯光柔和的映衬下,仿佛也散发着“读我、读我”的微光。
阿杰仔ㄟ媳妇,地方搏感情的通关密码
知名人类学者胡台丽1982年写下的《媳妇入门》,为台湾乡土文化变迁和女性身影留下纪录。如果将“媳妇”角色作为一观看认识地方的视角,看似有传统文化的束缚,但无形中却开启一种内部和外部对话的新可能。
吴小枚,曾任当代设计杂志采访主任,1997年嫁到南方澳,前十年始终未能真正融入南方澳主流社会,即渔民和其周边社群,“住10年了,我还是个无名小卒,只有家人知道我姓什么、叫什么”。曾经有几次吴小枚煞有介事的报名介绍,对方还是记不住,最后吴小枚帮自己取了个简单又容易理解的别称─“阿杰仔ㄟ媳妇”。
因为公公陈杰是事业有成的退休渔捞长,也是地方知名人士,“阿杰仔”的家族背景地方人士也都有所耳闻(陈杰的父亲陈东海曾任台湾省渔会理事长和宜兰县议员),报上“阿杰仔ㄟ媳妇”常常可以帮助吴小枚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对方的信任。
书写南方澳,真正进入地方的开始
2007年在好朋友社区工作者黄淑莹的设计下,吴小枚糊里糊涂答应了南方澳的书写纪录。“接下这工作主要是一股‘责任感’驱使,当时那责任感强烈到压倒同时存在的‘心虚’。”对吴小枚来说,那责任其实是为自己负责,因为嫁来南方澳10年,对地方的一切依旧无知,自觉是“很不及格的”,于是那书写有了特殊意义,帮助她真正进入南方澳。
在一场又一场的访谈中,吴小枚用南方澳媳妇的视角认识许多地方上有意思的职人。从自家的公公“大型围网退休渔捞长─陈杰”故事说起,接着有“退休补鱼网师傅─蔡秀吉”、“渔船报关资深业者─林宝珠”、“沿岸小型渔业退休船家─蓝文达”、“扒网渔业现任船长─王福隆”、“硕果仅存的削镖篙师傅─张柏霖”、“退休造船师傅─黄阿茂”,以及“专利新式渔具研发者─吴文明”,透过人物故事的采集,这些环绕南方澳渔业周边的各行各业职人百工,变得更加立体且鲜明。
春阳号,有家族、有地方感的船书店
未赶上夫家那段叱咤风云的渔业光荣史,因为爱书,于是吴小枚用“春阳号渔港小书房”表达对家族和南方澳的认同。“春阳号”是吴小枚公公的旧渔船名,作为书房店名,或许暗喻著不捕鱼的春阳号继续守护在渔港边,传递书香、地方风土和产业变迁的一页。
走入春阳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板上1976年春阳号上的木制船舵,挂在门板也像是春阳号持续转动。如果书房的大门还未开,可以敲敲大门右上的钟,这是以往镖旗鱼船上的信号钟。吴小枚善用拆船留下来的“废弃物”,曾经船上的用品,如:船灯、聚鱼灯、大渔旗、渔网、船锚等,都成为书房里的风景。
进入书房内,仔细观察墙上的颜色,有蓝、有黄、有绿、有红,那些色彩似乎有些熟悉。吴小枚说:“这些色彩都是来自渔船上会用的彩绘纹饰,书房的陈设规划是我和设计师朋友共同讨论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