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温铁军在北京“人间思想”会议现场发表了题为“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在乡土实践中渐进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演讲,系统梳理了中国百年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另一条道路:以自治和乡土重建为核心的中国乡村建设史。
今年已64岁的温铁军,在学术取向上向来强调知识分子走出书斋、抛除成见、切身投入到中国现实问题的调研与建设中去。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主持的人大乡建中心,已拥有20万人次的志愿者,和10余个农村发展项目。
温铁军意图走出一条不同于激进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而其背后的理论自信,一来源于百年来乡建先贤留下的农村建设经验,二来源于他对于中国发展方式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学认知。
去激进化:经济危机时代的发展探索
在目前被称为“中国崛起”的这个发展阶段,其实依旧是“今天的你我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的生产过剩性危机。而危机之所以尚未发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在于中国在秦朝时就完成了至今为欧洲人所渴望的大一统。一个庞大的大陆型国家,可以把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向内陆建设,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遭遇生产过剩之初,国家提出“两纵三横”、“五纵七横”的思路所在。乃至于今天的“一带一路”,成立亚洲投资银行,把过剩化的工业化大生产的生产能力转向内陆甚至是中亚、西亚的基本建设,也都是源于这一思路。
这一思路颇似当年的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国家主义。从1998年遭遇生产过剩,到现在15年间,国家大约已经投进去了15—20万亿。台湾或韩国因为幅员狭窄,没有办法再把过剩的生产能力转向自身的基本建设,就只能向大陆转移。大陆吸纳了各种各样其他小经济体的生产过剩,由此继续维持了15年。
而下一步继续维持的办法就是城镇化,把几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人为扩大城市这个巨大的资本载体,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发展战略。
问题在于,生产过剩在西方最终造就经济大危机,并走向战争。二战把所有生产过剩型的国家在欧洲这个小小的半岛型大陆上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摧毁了,而二战的胜利者,恰恰是具有幅员辽阔的大陆这一优势的国家:美国和苏联。此后形成了双寡头地缘政治垄断的冷战秩序,这一框架到今天仍然被我们的整个思想理论界延续着,很难突破。
即使你用冷战意识形态和后冷战意识形态对上世纪下半期的历史做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往后我们还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吗?不能。因为前面是金融化的汪洋大海。
金融具有流动性,并派生出集中性和短期性。这一“新三性”和当年的资本主义批判者们所提出的“老三性”寄生性而导致腐朽性和垂死性相一致。金融资本可以在0.6秒之间完成结算,每一笔金融虚拟资本的网上交易都可以以毫秒计算。它高流动性的特点导致任何实体经济、资源经济、自然经济,都在它面前败下阵来——因为你耗时太长,再短的实体经济也是漫长的。
在我们走向生产过剩这个阶段,最后摸到的石头是罗斯福新政。二战之后,美国占有全球60%以上的黄金,可以发行全球货币。而中国有条件走金融化所主导的全球化吗?看看亚洲,无论是韩国、日本,还是我们的兄弟台湾,没有一个能走得进去。
亚洲是一个原住民大陆。西方在推进殖民化的时,在亚洲只殖民化了一些小经济体,亚洲完全被殖民化的只有菲律宾一家,被殖民了400年。日本至今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整个朝鲜半岛是百分之百的单一民族。中国、印度、南亚次大陆都是原着民。美国、澳大利亚的原着民人口不到5%,才能建立起所谓的现代制度。各位年轻的朋友,我们这代人做梦,好不容易算到了梦醒时分,你们不要沿着我们的梦魇之路走下去了。摸着石头过河,摸到现在,如何应对全球化与金融化?少数精英朋友们已经兜里装着绿卡,把老婆孩子全送出去,他们是裸商、裸官、裸教授。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送出去的,留下来的人怎么办?
因此,在这百年的激进化过程中,有些不那么激进的人试图走一条另类的路——伴生着中国形成国家主权的过程的百年乡建。
1950年代以前,中国只不过是一个完全没有治理能力的、被破坏的传统大陆国家,1950年以后则是一个通过三次土地战争后,相对而言没有严重负外部性的主权国家。
什么是主权国家的负外部性?发展中国家深陷发展瓶颈无法自拔,往往因为其大多数国家在形成主权时候都是交易形成,导致维持主权的经济资源被跨国公司占有。这个负外部性使维持主权的成本是一个交易过程,支持所谓现代政体的议会、总统制、国防军制、高等教育西方制等东西都是高成本的。如今大多数被作为案例的现代发展中国家,三分之一以上财政是宗主国给的,不给就垮,而给的条件就是听话。因此,多数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爬不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形成主权时没有经过惨烈的革命。而中国经过革命之后,他的主权曾经一度是去外部性的。
百年的乡村建设,正是激进斗争史之外的救国实践。清末民初,传统国家政权解体,而民国试图照搬西方国家政权尚不能成立的阶段,礼崩乐坏,乡村社会一片衰败。同时期有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等自上而下的救国思潮。而主张平民化的乡村建设恰恰是自下而上,在国博的“复兴之路”展览中,它被归为“其他救国实践”。
自清末民初至今,历史上大约有三次乡村建设:
第一次是官民合作,1904年清末起于河北的定县翟城村,世遭逢乱而有乡绅维护自治;兴于1920年代,军阀混战、地方割据的情况下,弱势中央默认地方割据势力邀请社会力量化解乡治缺失;衰于政府力推的保甲制度转为劣绅化和1937年的日本侵略。二战后民国政府又建设华西试验区,这是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建立的乡建实验。早期乡建派中,晏阳初流亡海外、卢作孚自杀、陶行知病逝、梁漱溟相当于右派,唯黄炎培幸免。
第二次是官方主导的乡村建设。1950年实现了和今天大包干一样的小农经济,而分散社会是无力抗御任何资本的剥夺。1949年建国时,经济上要搞的是民族资本主义,而到了1953年,要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这是从私人资本原始积累到国家资本原始积累。这个过程中,高度分散的小农,都有交易费用问题,因此形成由国家主导的乡土社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是必然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乡建派在做的事情,比如重庆的晏阳初拿着美元在做的,延安其实也在做。无外乎就是合作社为载体,实现乡村良治。所以延续到五十年代,民众已经被广泛动员,自然可以实现良治,这个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全民实现动员的。你们注意,中国是妇女就业率全世界最高的,制度遗产导致我们今天妇女就业率仍然高达84%,全世界第一。其实无外乎就是因为当年你们的奶奶们参加了解放妇女的识字班。当一个可以无偿得到财产的革命被大多数小资们都接受的时候,大家就都被动员起来了。
1950年代形成的组织建设一直延续到70年代国家的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进入大生产之后,不再需要从农业提取积累,农村又恢复了大包干。纯从财产关系角度来说,毛和邓做的事情并没有本质差别。
第三次就是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起,以民间为主体的新一轮乡建运动。这个后面再讲,下面分析中国前两次乡建运动的历史背景与经验。
成本转移与乡村自治:乡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清末洋务运动失败,民国民营经济失败,最后才转向四大家族。过量的工业化代价、城市化代价转移到乡土社会,破坏了乡土社会。传统乡村社会的乡绅无法再担任保护型经纪作用,从而导致劣绅化,因此才有诸多从乡村自治思路出发的乡建乡运动。民国年间的乡村建设有600多个团体,1000多个实验区,这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数字。
民国早期有一批政府官员认识到必须救民于水火,于是他们辞官回乡做乡建。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第一个是临时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孙发绪,到定县发现了翟城村这个样板,在整个定县推广。在民国第三个年头,定县就成了村治模范县。在1904年,翟城村已经是一个2000人的村,如今是5000人的大村。2000人在西方已经相当于一个城市的规模,所以他实现的是一定范围内的在地化自治。
孙中山的秘书姓黄展云是国民党的福建省委书记,辞官不做,到福建长乐的营前村,兼并了周围两个村,将所有收益用于本地,做乡村自治。冯玉祥的副官也在河南信阳实现了村一级的自治,在这个三不管地区可算成功,但因为他得罪了当地兵府一家的势力,最后被暗杀了。
张謇早年的南通试验区,可称之为“县治的成功”;同理,卢作孚的北碚实验区,可称为“镇治的成功”,它是一个完全在地化的过程,把所有地区形成的所谓产业收益全都用于当地的社会福利建设、教育建设、基本建设等等;而梁漱溟在邹平的实验则是村治的成功,这是一个县-镇-村三级的治理实验。
黄展云在长乐所做的商业街,与我们今天的也很相似,只是他的收益留在当地,没有被资本所占有。今天我们很多地方政府搞办公大厅,多功能集成到一块,这个事梁漱溟30年代早就干了,他当年搞乡镇府合署办公,所有部门集中在一个办公室,别让老百姓跑那么多衙门。
沟口雄三先生有一句很著名的分析,解释民国年间的乡建和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制度建设,他说这虽然在中国是否存在阶级这一革命的根本问题上,毛和梁有对立。但在建立新中国的局面下,这两条道路却显现出由于两根稻草被捻成一根绳子般的协调。梁漱溟后来和毛泽东在合作社组织化向城市做多大的剩余贡献上,跟毛发生了冲突,但之前,在延安土改问题上,他们是一致的。对于建国如何维持一个不同于西方阶级社会的社会存在,梁漱溟曾经和毛泽东在延安有过彻夜长谈。
当年的乡建背景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留下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无法对外剥夺,只能对乡村进行剥夺,工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摧毁了乡土社会。另外一是大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出现了白银外流,导致白银危机,民国政府不得不放弃银本位,改行法币制,使得经济从通货紧缩到了通货膨胀。加之1937年中日战争,导致中国把有限的贵金属全部跟美国换得军事援助,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到金圆券改革再次失败,整个中国金融垮台,政府意义上的现代化在1948年彻底失败。军队没有军饷,摧枯拉朽一般,被游击队方式的共产党夺取了政权。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获取政权之后都面临的是经济危机,导致革命产生的政权往往短命。中国怎么解决的呢?农民战争中的农民要的是什么?分地。于是88%的农民人口回家种地了,有吃有喝;新政权只管10%—12%的城里人就够了。小车挑担,就能把农产品剩余拿来养活那城市人口,9个人养活一个人有什么不能养的呢?恰恰不是现代化救的中国,是传统的乡土社会回归小农经济,救了1949年深陷危机的中国。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咖啡网 精品咖啡豆 咖啡豆 手磨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 瑰夏咖啡 云南咖啡 咖啡网 精品咖啡豆 咖啡豆 手磨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3-20 2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