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是避免自然风险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深地融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保险迅速发展、服务“三农”能力显著增强。2007—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50多亿元增长到超过370亿元,承保主要农作物从2.3亿亩扩展到超过11亿亩,开办农险区域覆盖全国所有省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有保险政策与农业风险管理新需求出现了不匹配,对“三农”的支持效果有所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保险对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管理作用有限。我国农业保险对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管理和收入支持作用较大,因为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对于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经营农户来说,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并不明显,因为他们的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较低,赔偿金额占收入的比例也较低。因此,对绝大多数小农户来说,参保预期收益和参保意愿都不高。二是财政支持存在“漏出效应”,对农户的收入支持作用有限。我国现行农业保险是国家委托商业性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农户缴费投保,保险公司定损理赔,政府提供补贴。目前,国家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达到75%—80%,尽管政府补贴大部分保费,但财政资金补贴保费的形式存在一定的“漏出效应”,财政资金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为了实现到2020年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的目标,需要从供给侧完善和创新农业保险制度。
首先,依托商业性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以种田大户和规模经营户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大、投入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较高。因此,应以商业经营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强化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政府应鼓励保险公司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开发保险产品,同时适当加大支持力度。
其次,以加强对小农户的收入支持为目标进行保险工具创新,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可以选择的途径是取消中间环节以减少漏出。可在现有支付农户直接补贴的银行卡中设立农业保险专项账户,农民根据实际投保面积缴纳保险费用,国家财政提供配套资金,两部分资金合并记入个人账户、实行专项管理。灾害发生后,触发赔付机制,激活保险赔付程序,农户可从专用账户提取规定的赔偿金额。因退休或其他原因转让土地,可一次性领取余额;转入土地者重新缴纳并累计保险费用,触发赔付时领取上限为个人账户积累总额。触发机制可借鉴指数保险思路,将损害程度指数化,即不以实际损失而是以区域平均产量、降雨量、气温、卫星图像等参数为基础设计保险合同和赔付触发机制。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耶加雪菲 咖啡 精品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手磨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网 云南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咖啡 精品咖啡豆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手磨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网 云南咖啡 咖啡豆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2-19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