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选材: 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中排列组合所构成的景观,山石材料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主要素材,山石种类繁多,大都从大自然中采掘而得,其质地、色泽、皴纹都具有天然本质。选材时,首先要注意应根据石材的自然特征,确定其适合作那种自然景观的造型,如果选择的是一组皴纹直立简炼、形状长条、轮廓自然的砂积石为一盆盆景的素材时,肯定地说,这些素材最适宜作剑峰峻峭、高耸挺拔的造型景观,选材时要注意,素材的质地、种类、皴纹一定要统一,一盆盆景,最好只用一种类别的素材,色彩不可差异太大。
(山石截锯与敲削)
山体轮廓的敲削: 当我们在制作一盆山水盆景进行选材时,首先要对石材的顶部轮廓线进行观察,引发构思,反复推敲,不论硬石、软石,在轮廓线排列起伏不明显时,都要对其进行敲削,使之起伏鲜明,富有节奏感。
截锯与粘合: 多数时候,一块石材是不能构成一盆山水盆景完整画面的,因此要进行多块石材组合而形成景观。而石材一般都是天然未经加工的,因此必须根据景观要求进行对石材的锯截、连接和粘合,锯截石材用切割机或钢锯进行,也可用锤子敲断理平的方式进行。然后再用水泥或水泥兑色,或其他粘合剂粘接成形。
理纹与错落: 一般说来一盆山水盆景要求在石体皴纹上达到大致一致,这样显得景观画面较为统一。但因石材本身的差异性,因此在尽量选择纹理自然线条一致的前提下,有时要对一些纹理皴法不明显或纹理差异较大的石材进行理纹,理纹一般用剔、掏、敲、锯方式进行,视石材的软硬性质而定,若有的纹理实在不能理出,则可用大致色泽一致的石材进行错落拼接,形成大的块面的皴纹明显凹凸现象,达到景观统一生动的要求。
山水盆景的造型与风格
创作立意,是盆景创作的重要的一环。盆景的创作立意,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意境,并构思、表达这个意境的过程,一般说来有两种表达方式:
①先立意并根据这一立意,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石、山。草等素材,在盆盎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
②根据具体的山、草、树、石的形状特点,生发某种立意,然后构思并运用这些山、石、草、树的形状特点,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某一景观和意境的构成。由于盆景景观构成受到具形素材的限制,因此这种立意构思方法是山石及各组合类盆景造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构思结合制作的方式。
由于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盆盎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因此这种组合就存在一种山势或结构组合的规律。
山水盆景一般有景观造型开合之说,山体构成复杂的山水盆景一般有一个开会或两个开合或三个开合的取势方法。开合,就是在山水盆景中具有主、客、散点石等完整山体的构成景观,当山体摆放在盆盎中 时,它能形成盆盎中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由于构成意义上的“张力”作用(全方位双向辐射),因此人们的视觉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扩张感(即“势”),具有占据空间的效能。同时,因为它具有三度空间中的方向性(比如山体在盆盎中的朝向),并且非对称地占据空间,所以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和画面上,形成了一种动感。动感的造成,实际上就是点或块面等视觉单位的展开线在画面中辐射所造成的不平衡,这和山体决面 在“完型空间”中的位置有关。
中国山水画论
(一个开合布局的山水盆景) 在谈及画面山体布局时说:“欲使其右,必先其左,欲使其左,必先其右,欲使其上,必先其下,欲使其下,必先其上。”就精辟地论及了画面构成动感张力的特点。因此,所谓“势”,就是山石体面在盆盎中非对称、有方向地占据空间时。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视觉张力和扩张感。正是这种张力和扩张感使我们感觉到盆景景观造型中,静止的山体有一种动感,有一种韵律和节奏化的山势走向。
山水盆景中的“势”,既然是通过“置陈”而得的(“置陈”指排列组合有如布阵),那么在排列组合山体块面时,山体张力必然形成富有变化的山体张力质即不同的“势”。一般说来,山水盆景的“势”包括“起”、“承”、“转”、“合”、“落”、“结”等几个方面。
在一个开合格局的山水盆景造型景观中,我们在盆盎中摆置主山,实际上就是在画面空间中进行主势的定位,主势的定位,我们称为“起”势;
在主山的左边或右边错落地放置仅次于主山的客山,使主山的势同其他山体的势之间有一个过渡和承接,我们称为“承”势,“承”势有两种,即“正承’与“反承”;
客山一般是同主山相对,与主山走势有着对立统一关系的山体,在景观整体画面中与“主”势形成了一个总势的开合,而其势向与主势相反,故称为“转”势;
主山势头下落时,有时有过渡,有时无过渡,有过渡就得找过渡山体的落点,而这落点就是“落”势,一般山水盆景中紧靠主山的陪衬山体是主山体势的落点。
而主山之势和客山之势在盆面空间的结合点就是山水盆景一个开合造型画面的结点,称为“结”势,这结点通常是用盆景画面中的散点石来表现的。
有时,我们会在主山或客山上点缀或栽种一横飞出的植物或点缀物,必然在画面中打破主山和其他山体所构成的态势的平衡,一般我们称为“走”势或“破”势,因为“走”或“破”,使整个相对平衡的画面的势的张力增大或变化,使人们观赏盆景时,视觉心理张力连线出现了向外奔趋的现象。
衬托与对比在山石盘景的造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衬托与对比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大与小的衬托与对比,主体和客体的衬托与对比,疏与密的衬托与对比,藏与露的衬托与对比等等,虚与实的衬托与对比,前与后的衬托与对比,石与树的衬托与对比,这些都必须根据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法来具体体现,只有掌握创作规律,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散点石在景观中的运用
山水盆景的主体和客体山石,在盆盎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它们的气韵、体量、态势,直接关系到作品意境的高低。但它们的功能突出与否,又与通常被忽略的一种陪衬体——散点石的运用有关。
散点石,是一种散而有致的以群体形式放置在山水盆景的水面空白空间中的陪衬体,其本身具有构成意义上的“点”的性质,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当人们的视线集中于它时,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扩张感,因此,它本身就能起到占据空间和划分空间作用。
散点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盆景中主、客山体的陪衬物: 盆景的特点是小中见大,但无论多大的盆景,其主、客山峰的体量都是有限的,为了使人们在欣赏时,心理上产生一种“一峰则太华千寻”的感觉,就必须用一些低小的陪衬物来突出主峰和客蜂,使它显得比实际的存在要大得多,增大它的体积感,散点石在这方面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
(散点石作主山体的陪衬)
作为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划分物: 盆景是三度空间造型,它不可能像山水画那样让山悬浮在半空中,下面用云或其它一些什么省略而去。盆中山石必须生根座牢。当我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山石在盆盎中立定的时候,剩下的空白空间就需要细致处理了。盆景界行话说,“峰好立,足子难处理”,就是指这一道工序。而散点石的摆布,就是对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处理和划分。前面说过,散点石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要产生一种扩张感,具有张力作用,使它能在空白空间中发挥占据空间的效能,所以散点石的布置若得当,则山足水面就能被合理划分,富于变化。
(散点石在空白空间的划分)
在山水盆景中,特别以一个开合为格局的盆景中,起“结”势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盆景中,特别有主、客山体同时存在的,以一个开合为格局的盆景中,它们的走向安排,一般蕴含“起、承、转、结”四个环节,所谓“层层得势”就是指这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而“结”就是这四个环节的完成点。散点石恰恰就是这样一个“结点”,它在一幅气韵生动的整体画面中起收势,以及对山体态势的发展起最后交待作用。
(散点石在一个开合格局中起结点作用)
在运用散点石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盆景不是生产中的系列产品,而是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每一盆盆景,即使有同一开合的布局格式,它们的主、客山体的摆布、态势都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运用散点石划分空白空间或“结势”,都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必须服从整个画面山势走向发展,和山足水面空白空间的处理需要,同整个画面相得宜彰,即是说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②运用散点石要大小相间。因为散点五的大小不同,它们所产生的视觉心理扩张力是不同的。大的散点石,视觉张力要大些,占据空间效能要大些,小的散点石则相反。所以,放置大的散点石,空白空间的“留白”就会减小,安置小的散点石,空白空间的“留白”则会相对多一些,二者结合使用,就可以造成散点石和空白空间的有机结合,如画论所说:“计黑当白,计白当黑”。并打破空白空间的沉闷和单调,造成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
③散点石所占空间位置不同,也可以不均衡地划分空间,在同一山足水面空白中,散点石摆布的位置不同(即使它们本身体量相同,视觉扩张力相等),也可能不均衡地划分空间,打破空白的均衡和单调。但要注意,如果把大小相同的散点石均衡地排列在山足水面空白中就起不到这种艺术上的作用了,因为这实际上成了一种几何学上的排列形式。同时,当散点石起主、客山体的陪衬作用时,要因面而树,变化相宜,使其和主、客山体比例协调。比如:不能用一块或一组尖而细的散点石,作为一块浑圆的主体或客体的陪衬,也不宜在较为矮小的主、客山体下衬一块或一组体量与之相近或相等的散点石,这样不仅没有起到散点石应有的作用,还忽视了构成艺术中“体、面”与“点”之间的差别。
④散点石的植物配置,以苔草为主,如可用苍蒲、虎耳草、星星草等装点,这样也符合“疏点草苔”的表现方法,同时还可以在其上面放置亭、台等点缀物,深化盆景主题。
山水盆景选盆
山水盆景因其景观留有大量水面,点缀有低矮的散点石和船筏亭台,因此一般选用盆沿极浅的大理石水盆,水盆形状视石材的形状及色彩、造型等而定,可选用椭圆形、圆形、长方形等,色彩一般都选用白色。紫砂水盆及土陶水盆也可用于山石盆景造型,但因其色彩、深度的局限性通常只用于较为特殊的石材或造型。无论选择何种盆盎,均应以造型景观效果是否被衬托突出为主要目的。
(山水盆景选盆宜浅而水面宽阔)
植物的栽种与配件的点缀
山水盆景的山石组合造型完成之后,应当进行植物的配植和配件点缀。画论上说:“山之体,石为骨,树为衣,楼台亭桥为其点缀。”石是无生命的造型固体,而树才是体现其景观生命的象征。行话说:“石好立,植物配植难,”可见植物在山石盆景中的重要性。内行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山石成型后,盆景景观实际只完成了一半,要待植物配植后才能算完成,往往植物配植所花费的精力、时间,超过组合石材所用时间。
(植物与配件的点缀)
配植植物,以叶细枝矮为好,不同景观配不同的植物。如孤峰式景观,可选用技干较为苍老粗壮植物;群峰壁立,可选用丛林繁茂的组合型配植;平缓山坡,点缀配植矮小植物。同时可运用烘托、点缀、穿插、飞出、重叠、密植等手法来具体操作,但要注意一般配植规律比例中的“丈山尺树”的规律,总的说来还是以“起、承、转、结、合”的构成原则配植为好。
配件是在山水盆景中起点题或衬托作用的,但要注意,山水盆景创作不应以点缀配件为主,而应以景观造型为主。配件不可堆砌、乱放,要藏露、疏密适度,要讲求“近大远小”的法则和透视关系。
水旱盆景的选材与造型制作程序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类别。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材料,经过加工、布局,在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观。水旱盆景系树木与山水两大类盆景结合而成,其制作的技术也建立在这两类盆景之上。
1、 水旱盆景的制作程序
1. 选择材料
(1)盆
在动手制作水旱盆景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盆、植物、特大型水旱盆也有用水泥盆的。
水盆的色彩通常一灰白、淡蓝、淡绿、淡黄色为多,并以造型简洁、明快为好,不宜有繁琐的纹饰或复杂的线条。
采用自然石板稍作加工而成的水盆,形状不规则而富于变化,用作水旱盆景也很好。这种盆虽无喷口,不可贮水,但可作出“旱盆水意”。
喷的长宽之比,主要根据所表现景物的深度来选择。一般在2:1左右。有时为了表现特别深远的景物,可采用1:1,即正方、正圆形,有时为了表现一种长卷画式的效果,也可采用很狭的长方盆或船形盆。
至于用盆的大小与景物的高度之间,并无固定的比例,可根据艺术表现需要而定。
由于水盆极浅,故有时可不开排水孔。但如果采用稍深一点的盆,则须在准备栽种树木的地方钻一、二个排水孔,以利排水。
(2)植物
水旱盆景重的植物以数目为主,也包括一些小的草本植物及苔藓。
树木是水旱盆景重的主景,它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必须具有叶细小,耐修剪,易造型及观赏价值高等特点,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树种:
①松柏类:柳杉、紫杉、五针松、圆柏、小叶罗汉松、地柏、黑松、刺柏、真柏、云杉、金钱松等;
②杂木类:九里香、福建茶、柽柳、榔榆、小叶女贞、黄杨、雀梅、朴树、榕树等;
③叶木类:三角枫、紫竹、凤尾竹、红枫、鸡爪槭、羽毛枫等;
④花木类:六月雪、贴梗海棠、杜鹃、寿星桃、紫薇等;
⑤果木类:虎刺、石榴、金弹子、火棘等。
水旱盆景所用的树木材料多为自由培育,也可从山野采掘,但都经过一定时间的培植与加工,使其主干与主枝初步成型,并符合以下几点特别要求。
①必须合乎自然:如果说在树木盆景中,可以有一些规则式或装饰性较强的造型,那么在水旱盆景中,树木材料必须完全以自然树木景象为依据,再做必要的取舍。在整枝技法上,一般适宜以修剪为主、蟠扎为辅。任何明显的人工痕迹,或是过度的变形,都会造成与其它部分的不协调,而影响到整体效果。
②具有常规树形:在树木盆景中可以有各种树形,而水旱盆景中的数目形态不宜太奇特,宜具有常规树形。通常多为直干、斜干和临水。悬崖、蟠干(指树干弯曲程度大的)等树形均不相宜。
③根系成熟而无向下生粗根:水旱盆景均采用浅盆,且栽种树木的旱地部分一般较小,故选择树木材料时,应注意既有成熟的根系,又无向下生的粗根,最好是经过浅盆培养的树木,这样做成水寒盆景以后不仅易于成活,而且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此外,露出土面的根系宜向四面铺开,显出稳定感。
④丛林式树木的协调与变化:水寒盆景中数目大多做成丛林式,在同一盆中,通常用同一树种,有时也可用两个以上的树种。同一盆中树木的风格必须统一,每株树的个性不宜太明显,应配合默契,注重整体效果。不同树种的合栽,更应注意风格统一,并以其中一个树种为主,其他树种为辅。
同一盆中的树木务必要有主次之分,其中须有一株最高、同时也是最粗的主树。切忌所有的树高矮、粗细太接近,否则无法进行布局。
(3)石头
石头在水旱盆景中的作用仅次于树木。石头的种类很多,选择石头就是要选出形态、质地和色泽都合乎创作立意的材料,要尽可能因材致用,保持石料的天然特性。
水旱盆景使用的石料,常用的有龟纹石、英德石、卵石、宣石、石笋石等硬质石料。其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①具有“石形”
在水旱盆景中,石料主要是用作坡岸及点布,很少表现完整的山景,故在选石时,应注重具有“石形”,即石头的形态,而不是山的形态,硬质石料一般不便加工,因此对天然形状与皴纹要求较高。
②注重“石感”
石感即石头的质感。水旱盆中的刚柔对比,主要依靠石头来体现刚,故石头的坚硬质感很重要。一般说来,硬质石头的石感强,松质石头则缺少石感。但是有些硬质石头从表面看起来并不硬,也就是石感不强。
③协调统一
在一个水旱盆景中一般采用同一种石料,并力求达到在形状、质地、皴纹、色泽等方面均协调统一。但协调统一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还应该有一定的变化,如块面可有大小,皴纹应有疏密,形状宜有圆方等。
(4)摆件
摆件是指安置在盆中的建筑物、人物、动物、舟楫等点缀品。水旱盆景多表现范围较大的景物,一集生活气息较浓的题材,因此恰当的点缀摆件可以丰富内容,增添生活气息,有时还能表明季节、地域,以至时代等等。摆件还可以起到比例尺和透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人工设施余自然山水总是对立的,并不是所有的水旱盆景作品都需要安放摆件,更不是摆件放的越多越好。应该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需要而定。
摆件的质地有陶质、瓷质、石质、金属等数种,其中一陶质最好,即用陶土烧制而成,不怕湿、不怕晒、不变色,质地与盆钵及山石易于协调。
(5)土
水旱盆景的用土,必须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又便于塑造地形,并保持地形的相对稳定。在不同地区制作水旱盆景是,可以因地取材,自己配制。
2. 加工材料
(1) 加工树材
水旱盆景所用的树材,均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整姿培育,达到初步成型。在制作时,还须再作进一步加工。
整姿之前,首先要对树材反复审视,包括审视其总体形状及根、干、枝各个局部的结构等等,找出树材的精华与缺陷,扬长避短。
树材正面的确定十分重要。一般说来,从正面看,主干不宜向前挺,主枝和露根均应向两侧伸展较长,向前后伸展较短。主干的正前方既不可有长枝伸出,也不宜完全裸露。
树材栽种的角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树材的正面确定后,可将主干向前后左右改变角度,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树材的正面和角度都确定以后,便可进一步考虑主枝的长短、疏密、聚散、藏露、刚柔、动势、均衡等问题,接着在调整内部结构和整体造型。
整姿宜采用攀扎与修剪相结合。一般松柏类树种以攀扎为主,其他类树种一修剪为主。方法与树木盆景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在多株树木合栽时,常常须剪去其中一些树木的大枝,以求整体协调。这时应以全局为重,该剪则剪。
(2) 加工石料
水旱盆景用的石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才能进行布局。石料的加工主要有切截法、雕凿法、拼接法等,与山水盆景的加工方法相同。
3. 试做布局
水旱盆景的布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式样:
(1) 水畔式
盆中的一边为水面,一边为旱地,以山石隔开水土。旱地部分栽种树木,布置山石。水面与旱地的面积一般不等,旱地部分稍大。水面与旱地的分隔线曲折而倾斜,富于变化。水面部分常常点上少许小石块或放置舟楫。
(2) 岛屿式
盆中水面环绕旱地,形成一个小岛(不要求四面环水),但也可有二、三个小岛,水中还可点以小石块。岛的形状呈不规则形,水岸线曲折多变,地形有起有伏。二、三座小岛屿的布局则应该有主有次,有疏有密。
(3) 溪涧式
盆中两边为树木、石头和旱地,中间形成狭窄的水面。两边旱地大小不一,避免对称,同时高低起伏变化较大。溪涧的形状有开有合,曲折迂回。水中常有大大小小的石块。
(4) 江湖式
盆中两边为树木、石头和旱地,中间为宽阔的水面,有时后面还有远山低排。旱地部分树木均作成丛林式,坡岸一般较平缓,水岸线曲折柔和,水面溪涧式开阔,常置放小桥或舟楫等摆件。
(5) 综合式
自然界的景色是多样的,在水旱盆景的创作中,常常根据表现的题材,将上述基本形式中的二、三种结合起来,形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布局。这就是综合式。
在石材与树材均加工完毕后,便可进行布局。一般先确定树木的位置同时也考虑到山石与水面的位置。树木位置大体确定时,可先放进一些土,然后再放置石头,分出水面与旱地。树石的放置也可穿插进行,这就是试做布局。
一两株树的布局较简单,一般置于盆的一侧即可。两株树多靠在一起,一高一低,一直一斜。
丛林式的布局,无论有多少树,都是从三株开始的。这三株树就是主树、副树和衬树。主树必须最高最粗,附属相对于主树矮和细,衬树则最矮最细,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
主树的位置,从盆的正面看不可在盆的中央,也不可在盆的边缘,而宜放在盆的左边或右边的1/3处;从盆的侧面看,则宜在盆中间稍偏前或稍偏后处。副树的位置通常在盆的另一半1/3处,衬树则宜靠近主树,但不可并立。这事最基本的布局,可以再此基础上作一定范围的调整。但应注意,三株树的栽植点连接后必须是不等边三角形,同事整体树冠也应呈不等边三角形。
至于更多株树木的合栽,可以三株树为基础,逐步增加。如五株合栽,可分别在主树和副树的附近各加一株;七株合栽可在五株合栽的基础上,分别在主树和副树附近各加一株。其余照此类推。
上述做法,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三株树变成了三组树,而基本的原则不变,集栽植点之间的连线尽量成一个或多个不等边三角形;三株以上的树尽量不要栽在一条直线上,特别是不可与盆边(指方盆)平行而立;栽植点之间的距离不可相等,要疏密有致,呈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整体树冠最好呈一个或多个不等边三角形,但轮廓线不要太平直,应有波浪形起伏。
丛林式的布局须留下一定的空间,切忌将盆塞满,同时也不要将所有的景物都显现出来。要做到露中有藏,但在树木较少的时候,应使每株树都能从正面看得到。
要尽一切可能使盆中所有的树木安定、和谐地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必须即多样又统一,既合乎自然之理,又富含人的思想,从而使观赏者悠然神往,有身临其境之感。
配置石头时,先做坡岸,然后做旱地点石,最后做水面点石。
石头的布局需注意透视处理。从总体看,一般近高远低,但也不可呈阶梯状,还应有起伏及大小块面的搭配才能显现出自然与生动。石头的布局还须与树木协调。
点石对地形处理和水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有时还可以弥补某些树木的根部缺陷。旱地点石要与坡岸呼应,与树木相衬托,与土面结合自然;水面点石,应注意大小相间,聚散得当。
试做布局时,最好准备安放的摆件,初步确定位置和方向,对不不恰当者,可更换或取消。安放摆件应注意未知的合理性、与其他景物的比例一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
试做布局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必须十分认真,常常要经过反复的调整,对其中的某些材料可能要进行多次加工,甚至更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试做布局注重的整体效果,至于各个部分的细节可以放在后面再做处理。
4. 栽种树木
在试做布局时,树木是临时放在盆中的,一般不符合种植的要求。在初步确定后,需将树木认真的栽种在盆中(如果时间许可,也可以先将石头胶合在盆中,待水泥干了以后再栽种树木)。栽种之前,先用铅笔将树木的位置在盆面上做记号,注意将水岸线的位置,尽量精确的画在盆面上,有些是快还可以编上号码,以免在胶合石头时搞错。做好记号后,撤掉树木和石头(对于不影响栽种树木的石头也可以不撤),然后便可栽种树木。
栽种树木时,先将树木的根部在仔细地整理一次,使之适合栽种的位置,并使每株树之间的距离符合布局要求。这一点不可马虎从事,否则将会影响整体效果。
在盆面上栽树的位置先铺上一层土(如有排水孔,须垫纱网),再放上树木。注意保持原先定好的位置与高度。如果高度不够,可在根的下面多垫些土,反之再剪掉些根。
位置定准后,即将土填入空隙处,一边填土一边用竹签将土与根贴实,直至将根埋进土中,注意不要让土超过旱地的范围,最好略小一点,以便于胶合山石。带山石胶合完毕,还可以填土。
5. 胶合石头
栽种好树木后,接着可胶合石头,即用水泥将做坡岸的石块及水中的点石胶合在盆中原先定好的位置上。
水泥宜选凝固速度较快的,一般掺水调和均匀后即可使用。为增加胶合强度,调拌水泥可酌情掺进107胶(一种增加水泥强度的掺合剂),也可全部用107胶调拌。
为使水泥与石头协调,可在水泥中放进水溶性颜料,将水泥的颜色调配成与石头接近的颜色。
胶合石头须紧密,不仅要将石头与盆面结合好,还要将石头之间结合好,做到既不漏水又无多余的水泥外露。可用毛笔或小刷子蘸水刷净粘在石头外面的水泥。
如采用松质石料做坡岸,可在近土的一面抹满厚厚的一层水泥,以免水的渗透。
6. 处理地形
石头胶合完毕,可在旱地部分继续填土,是坡岸石与土面浑然一体,并通过堆土和点石做出有起伏的地形。处理地形应根据表现景物的特点,使之合乎自然。
做好地形以后,在土表面撒上一层细碎“装饰土”,以利于铺种苔藓和小草。
7. 安放摆件
安放舟楫和拱桥一类的摆件,可直接固定在盆面上;石板桥一类的摆件多搭在两边的坡岸上;安放亭、台、房屋、人物、动物类摆件,宜固定在石坡或旱地部分的点石上;有时在旱地部分埋进平板状石块用以固定摆件。
固定摆件须先将安放处加工平整。陶质和石质摆件,可用水泥(最好掺和107胶)胶合在石头或盆面上,金属摆件宜用耐水的粘合剂胶合。对于桥、舟一类摆件可不与盆面粘接,仅在供观赏时放在盆面上。
8. 铺种苔藓
苔藓是水旱盆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保持水土、丰富色彩,将树、石、土三者联结为一体,还可以表现草地或灌木丛。
苔藓有很多种类。在一件作品中最好以一种为主,再配以其他种类,既有统一,又有变化。
铺种苔藓时,先用喷雾器将土面喷湿,再将苔藓撕成小块细心地铺上去,不可重叠也不可铺至盆边上。苔藓与石头结合处宜呈交错状,而不宜呈直线。全部铺种完毕,可用喷雾器再次喷水,同时用手轻轻的按压,使苔藓与土面结合紧密。
上述各项工作全部完成后,可对作品进行最好整理:检查有无疏漏之处,做一些小的调整、将树木再做一次细致的修剪,将树木枝干、石头及盆,全部洗刷干净,并用喷雾器全面喷一次水,但不要喷得太多(等水泥全部干透以后,再将旱地部分喷透)。
这样,一件水旱盆作品便初步完成。经过1-2年的养护管理,作品将更为完善和自然。
山水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山水盆景的制作与管理
山水盆景的制作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其创作过程通常分为立意、选材、布局(构图)、加工、点景五个部分。首先是立意,确立题材和创作主题思想,然后按照作者的意图来选择材料,但有时也可能是先获得某些材料,然后再根据所得材料来进行立意,就材构思,确定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然后再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构图、加工、点景。这也是山水盆景创作的一个特殊的方面。
1、立意
“立意”是一种艺术构思过程,也是创作前非常必要的酝酿和思考过程。古人云:“凡山水画,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创作盆景也要先立意、构思,勾绘草图,打好腹稿。是表现桂林山水,还是表现黄山风光;是表现景色秀丽的山河,还是表现雄伟、气势磅礴的名山大川;是峰峦重叠、峤岩林立,还是悠闲宁静、坦荡开阔;是奇还是险,是韧还是坚,是峻还是幽。采用何种表现形式,选用什么石材,用什么盆钵,选用何种植物等,都要反复进行思考。古代画家曾说过:“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这就是立意构思的重要意义,所以作为一个山水盆景作者,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
“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盆中每一峰、每一石,每一峦、每一谷,每一草、每一木,都要认真思考,不能随意而设。正如有人指出:“峰有峻峭之势,峦有圆浑之势,岭有平夷之势,崖有险要之势,谷有幽深之势,遥岭远岫有层叠之势”。在山水盆景制作时,有时由于石材的限制而影响立意。所以要因石制宜,随类敷彩,根据石材的自然形态来确定主题。如白色的宣石、海母石宜用来表现雪景等。此外立意还要有新意,要有创造性。
2、选材
选材主要是选择石和盆。
①选石:山水盆景的主景是由许多山组成的,山又是由许多石材组合而成,石材的种类很多,各有其天然的质地、形态、色泽,而且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这是其他艺术品所没有的,也是山水盆景的一个主要特色。
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材,一般可分为硬质石与松质石两大类。硬质石一般不适宜雕凿加工,因为加工后皱纹不够自然,没有自然气息。由于硬质石被击破后的新剖面较为平板光滑,而不具纹理,所以硬质石类通常不宜进行雕凿、敲击,仅采取锯截拼接的加工方法。所以硬质石类的石材选择,对形态要求很高。由于多数松质石的新剖面粗糙、凸凹不平,具有比较自然的纹理,所以,松质石可以雕凿、敲击,比较自由调整形状,选择松质石时,对其自然形状可以要求不高,作者可以自由调整。
石材的形态要求自然,要具有山峰、山坡的形象。硬质石类一定要选取峰峦形态好的,松软的石材若具有较好的峰峦形象则更好,因为自然的形象总比人工调整的更具有自然气息。松软的石材,若不具自然峰峦形象,就要采取一定方法进行调整。在调整时要防止人工痕迹过重,以致失去自然,这就需要作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熟练的技艺。
石材的纹理分布在石块表面,是由于千百年来被雨水冲击、淋洗、腐蚀而形成的非常自然的而有规律的条纹。这些条纹的组合,使石材具有的峰峦形象更加逼真、自然。有些石材表面纹理与中国画皱纹相似或相同,制作而成的山水盆景极易入画面的效果非常好。因此对石材纹理选择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石材的色泽也要具有自然气息,不能太深太浅,更不能太奇,否则都容易失真。色泽与形态、纹理是相互陪衬、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石材的色泽与所表现的主题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白色的石材是表现以雪景为题材的山水盆景好材料,灰色的石材是表示山体的巍峨雄壮。因此选石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
通常选石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因意选材”,在创作前,首先确定主题,然后再根据创作的意图选择石材种类、形状、纹理、色泽等。如表现挺拔高耸的山峰,宜选择形状、纹理通直而修长的石材;表现江南平远山水景色,宜选择低平峰顶浑圆的松质石;表示雪景者,白色的宣石、海母石是非常好的材料。因意选材首先确定了特定的主题和意境,但由于材料的限制,有时不一定就能选到合适的材料。只有在加工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但要做到无或少有人工痕迹,宛如天开,有时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还有一种叫“因材立意”,也就是根据所获得的材料的种类、形状、纹理、色泽等,来决定创作主题。如获得的山峰是挺拔之石,则宜表现峻峭的山水;获得峰顶浑圆,则可用来表现江南平远山水。因材立意,能充分发挥其天然气息,创作的盆景格调很高,但在某些情况下,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有时有可能有一点小小的影响。
②选盆:盆景的组成是一景二盆三几架,那么盆在盆景中占第二位,在欣赏盆景时,赏景与赏盆同样重要。盆是对景的衬托,这好比人和衣裳的关系,美丽的人穿上合适的服装,就更能衬托出人的美,因此有人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装”,这是说的“衣”的作用。盆也是这样,盆衬托景,是景的“衣裳”。有人说:“山水盆景造型优美,再有精致的盆钵衬托,可以相得益彰”。但是盆是衬托景的,因此整个画面不能过于突出盆的作用,要避免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盆上来。这就是正确使用盆的观点。
山水盆景所用之盆,多为盆底是没有排水孔的浅盆,以便贮存水分,表现江湖海之浩瀚。过去的浅盆深度较现在深,为的是多贮存水。但是深盆的盆边缘凸起较高,外形尺寸不很美观,同时又阻碍视线,不如浅盆便于观赏山麓坡脚的曲折起伏及水面配件,如船、筏等之美。深盆的盆边高约2厘米左右,比例尺寸不够协调,外形也不美观,显得呆板。浅盆高度一般在0.5~1厘米之间,外形显得格外清秀、柔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浅盆多用汉白玉(大理石)凿制而成,其次是釉盆,一般少用紫砂陶盆,特大型山水盆景亦有采用水泥盆或石盆的。盆的色彩一般还是以白色为好,若用其他色彩,以浅色为好。用盆要根据山水盆景所表现的内容及石材的色彩而定。如表现海洋的景观,盆底可用与海水相似的淡天蓝色,贮水时盆底的颜色可以把水染成天蓝色,酷似海洋波涛。表现湖水盆底可用淡绿色,把湖水染成淡绿色。盆底色彩不宜与石材的色彩相近或相似。如白色的宣石、海母石配上有色的盆才能突出。当然也有例外,如白色的宣石、海母石配上白盆,则是表现雪景的一种方法。深色石材配深色盆,表现夜景,色彩较深的石材,所用之盆还是以白色盆为好。这好比在自色的盆上作画,所表现的景物更加显目,画面更加清晰柔和。
浅盆的形状,一般以长方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较多,使用也很广泛。亦有正方形、圆形,多用于孤峰式山水盆景。其他如六角形、八角形、扇形、海棠形、船形及不规则的平面等,多适用于特殊形式的山水盆景使用。一般来说,盆的形状不宜过分复杂。长方形盆较为整齐大方,常用于偏重式、开合式、重叠式等形式的山水盆景,主要是表现雄伟挺拔的峰峦。椭圆形盆线条较为优美,适宜表现景色秀丽、画面开阔的内容。一般长方形、椭圆形盆长宽之比为2.5:1左右,具体的比例还要取决于画面所表现的内容。采用长片状石材,用盆宜狭长一点;体积厚一点的石类如英德石、砂积石等,用盆要适当宽一点;表现山峰高耸,用盆也要狭一些;表现宽阔的水面,用盆要宽一些。山水盆景所用的盆如果过大,山峰就会相对显得矮小;假如用盆过小,又会使得景物拥挤闭塞。
3、山水盆景的布局
布局就是艺术构思,即为构图设计,是根据立意来确定的主题和意境及所选到的石材或其他材料,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设计。布局是一种复杂的艺术构思工作,要根据构图的规律进行全面的考虑。如造型形式的确定,主峰石的选定与加工方法,主峰在盆中位置确定,盆器的质地形式大小的选定,次峰、坡脚石的选定与加工方法及所放的位置,水面(空白)的处理,植物及各种配件的选择与布置等。所以布局就是确定石材的加工方法及把加工好的峰石等按照构图原则布置到盆中的过程。
主峰是山水盆景重心,应该处于最突出、最显眼的部位,首先在石材中挑选出作主峰的材料,主峰在体积、纹理、形状、色泽等方面为群峰之中最优者。然后确定加工方案。主峰不宜放在盆的正中,也不宜在边缘,通常在盆长的2/3(或1/3)处。主峰有明显的方向性,并在其所向之处应留下一定的空间。
主峰布局完毕之后,便是如何安排各级次峰、坡脚。次峰、坡脚在质地、形状、纹路(即纹理)、色泽、方向等方面一定要与主峰一致,次峰应该与主峰呼应,各级次峰围绕主峰前、左右,以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山系。而不应该是垒石,又切忌各奔东西,无有机联系。因为次峰衬托着主峰,所以次峰本身不可突出,如在体积上要明显小于主峰,达到“客不欺主,客随主行”。各次峰也不是一样高矮,也要有主次之分,即相邻两峰必有一主一次,由主峰向外各次峰高度的总趋势是逐渐下降,以形成由高渐低之山形势,相近两级次峰或坡脚不可高矮一样,一定要富于变化,有曲折起伏、参差不齐的处理。正如画论所云:“大小相间,高低参差,聚散得宜,变化多姿”。
峰石布局时,一定要有露有藏,切忌一览无余,景越藏,境界越高。每一峰石皆要藏去一半左右,才能显示出山重水复、群峰夹持之山势。洞、水、路、亭若藏去部分,就会有洞曲折、水萦回、亭隐现的景象。景物如若有露有藏,幽深莫测,不但“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而且能在有限的盆中创造出无限的景色。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小小的几块山石,重叠排列,只要布局得体,就能够形成群山耸翠、云烟幻变之形势,这就是所谓“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道理。
布局还要注意疏中有密,密中有疏,不可均匀设置,布局太散,也不可处处填满,臃肿闭塞。宾主之石的布局,应以不等边三角形的方式配置为宜。要注意虚实相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在山水盆景中,山体为实,水面为虚。古人云“画面三分空,生气随之生”,因此,画面空白处理一定要适当。要有一定的水面,这就是实中有虚。辽阔的水面使人胸怀开阔,心旷神怡,水面上点点白帆,一座座岛礁又会使人不觉其空,这就是虚中有实。群山重叠,众峦对峙,若间以一线天,则可得到“明一而显万千”之效果,使实中不会产生闭塞之感。
4、山水盆景的加工
①工具及材料
切石机:供切割石料之用,为电动机带动的圆锯片的一种机械,生产效力较高,可切割大型盆景用的石料。
凿:以硬质钢材制成,有尖口、平口及规格大小不一之分。供雕琢石料之用,或在石上开洞种植,亦有用来修理石料上的纹理。
钢锯:截锯石料的一种工具,由于手工操作,仅仅适宜锯截松质石,少数中等硬度的薄片状的斧劈石也可用钢锯直接锯截。但锯时要加水,此法效率低,不适于生产部门使用。
锤:锤有两种,一是普通铁锤,用作敲击钢凿用;另一种是石料加工锤,一头扁一头尖,扁头雕凿石的轮廓、纹理,尖头是共琢洞穴、沟壑之用。锤可加工成大、中、小三种规格,供加工大小不同的石材之用。
刻刀:用来雕刻松质石上的皱纹,可用折断锯条改制而成。
刮刀:用来调和水泥、勾缝,刮除苔藓,为刮油漆的刀子。
筛子:用以筛石屑和黄沙。
刷子:加工前刷洗石身上污泥,也可刷洗加工后的石屑、水泥。采用油漆刷。
钢丝刷:清洁山石表面的污物之用,清除石料缝隙中的杂物。
喷雾器:用于喷洒山石和植物。
水泥及树脂胶:多用水泥拌107胶,拼接时胶合山石之用。
颜料:拌入水泥,调成与石材相近的颜色,如英德石、斧劈、百加黑汁。
黄沙:用来拌和水泥,增加水泥的强度。
②石材加工
洗涤:加工之前先要清洗去石材表面的泥土或其他杂物,使纹理、色泽正确显露出来。工具用油漆刷或钢丝刷。
划线:在选好的石材上,根据构图所确定的各个峰石的高度,划出锯截线和根据构图划好轮廓线,或洞穴的位置、大小等。划锯截线时,先将主峰和主要的次峰划好,划时先将主峰石平放桌面,再将主要的次峰石平放其旁,垫平,相当于平卧的一组山石,然后上下移动石材,根据构图时确定的主峰高度、纹理、形态,确定主峰、次峰的切割最佳位置及最佳轮廓线位置,如划线时发现某一峰石有不能修饰缺陷应该随时修正、调整或重新选配石材。主峰及主要次峰划好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划其余的峰石,划线时要认真思考,不能马虎。
锯截:锯截线划好后,即可进行锯截。第一,锯截完毕后峰石的高度就确定不变了。第二,将石材的底部锯平,以便立稳于盆中,便于胶合。第三,去芜存精,因为大多数石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锯截时可把纹理不好或形态不佳的部分全部去掉。第四,形态修长的石种,两头皆具有山峰,如从中间一截,便可分成两个山峰,高者可作主峰,低者作次峰或坡脚。第五,如果石材过长,可根据构图,把多余的一部分锯掉。第六,中间细两头大的石材,如果从中间细的部分锯截,把石材分成两个,每个峰石都可具有一个洞穴。
雕琢:石材经锯截之后,即可进行雕琢,雕琢的目的是在石材的表面雕刻,进行调整、修改或加工出新的纹理。硬质石通常不适宜雕琢,因为石质较硬,雕琢出来的纹理不易自然,松质石可雕琢出各种形态纹理。雕琢时,先用锤子扁的一头将石材表面锤凿出大的轮廓,再凿出粗纹理,然后再用刀刻出细纹,做到远看具有山形山势,近看纹理细腻。砂积石质地不均匀,雕琢时用力要轻,不宜过重,如果用力过猛,在含泥砂成分多的地方极易剥落,雕琢时要注意防止人工痕迹过重而失去自然。在同一盆景中的峰与石的皱纹要基本一致。画面中所布置的近景纹理应该清晰、细腻,而远景的纹理则要稍为模糊。雕琢的另一个目的是在石材的表面根据构图要求,开凿洞穴、沟壑。用锤的尖头凿洞或沟壑,动作要十分小心,不能过重、过急,以免碎裂。
敲击:某些石种可以通过敲击,把大的材料改成小的材料,也可通过敲击去掉石材上的纹理或形态不佳部分。斧劈石大料改小料,经敲击后成为数块,通常每块新剖面仍具较好纹理,都可以成为较好的峰石。斧劈石外形轮廓某处如有缺陷也可用锤敲击去掉。
硬质石经过敲击后,多尖锐的棱角,当露出人工痕迹,因此需要砂轮打磨,有时为外形轮廓需要,硬质石也可适当进行雕凿。
接石:在选材时,有时所选的主峰形态、纹理都相当理想,但高度不够,故在其下接石一块,其接口处用次峰遮住,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有时所选的主峰修长,可在其上中部贴接一块适当的石材,使峰石突出而成悬崖状,接口仍用其他峰石遮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悬崖式的主峰。
垫高:指所选的主峰、次峰的高度略矮了一点,通常在1~2厘米左右时,在主峰的下部垫一块石头,使之抬高。
胶合:石材经锯截、雕凿、敲击等处理后,即可布置于盆中,此时要将主峰、众次峰、坡脚按组胶合在一起,形成一组。一盆一组为孤峰式,一盆两组为偏重式等。每组石材要有一定数量,要保证峰体能够站立盆内不易翻倒,峰石在盆中分布不宜太散,太散也不符合构图原则,同时也易翻倒。
如果是松质石(吸水石)在采用接石技法时,在接口处的树脂胶与水泥有阻隔水向上渗透的可能,因而影响峰石的上部吸水,而使被接的峰石上下色调不一。因此要在接石旁边另贴一石,形成一个向上渗透水分的通道。如果不能贴石,就要避免采用松质石上下拼接或垫高方法。
胶合时还可利用露藏手法遮去峰石的缺陷部分,同时又达到露藏效果,使画境深远。胶合的过程如下:
一是清洗,胶合前先清洗峰石上的杂质、灰尘等物,洗净后晾干。
二是胶合,胶合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峰石的底部涂抹上107胶与水泥调成的水泥浆,直接粘结在盆面上,石与盆粘结成一个整体。此法适合小型盆景胶合。大型峰石重量太重不便搬运及日常清洗保养,多不采用此法。另一是将一张与盆面积大小相等的纸(报纸)铺在盆面。接着在每块峰石的底部抹上用107胶与水泥调成的水泥浆(浆糊状),两石相贴处也抹一点水泥浆,上下磨一下使之接触更加紧密,按照构图将各组峰石粘结在铺着报纸的盆面上,然后用刮刀将溢出石缝之外的水泥刮去。为使接缝处水泥浆的色泽与石种一致,可在接缝处的外层刷一层,拌入该石种磨成的石粉或色泽与该石种相同的颜料的水泥浆,使山体更具有整体感。石身被水泥浆污染时,要在水泥浆未干时及时清理,待水泥干后,将山体翻转过来,检查底部,如有凸凹不平,再以水泥填之。然后放正,站在远处,观察山体有无偏斜,如发现山体偏向一方,则在山体的底部垫以水泥石片之类,矫正过来。这也是最后一关,不能使山体东倒西歪,至此山体胶合完毕。在胶合时,有时会发现,被选定的某一峰石还有某些缺陷,必须再行加工,或进行调整。因此布局与加工有时是交替进行的,是不能分开的。
5、布置植物
峰石胶合以后,就要着手在山体上栽树木、种花草、铺苔藓。古人云:“石本顽,树活则灵”;“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山之体,石为骨,树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大自然山水离不开植物,山水盆景也是这样,山体 上栽种树木之类,就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而更加显得生机盎然。
山水盆景栽植的植物,草本、木本皆可,皆以叶细、株矮为佳。草本以香港(广东)半支莲为好,其萌芽力强,株小叶细,有自然的大树感。天胡荽也很好,叶圆形,茎蔓生如藤,垂挂山间,颇具雅趣。酢浆草、石菖蒲也可。木本以五针松、小叶罗汉松、金钱松、真柏、米柏、黄杨、六月雪、小叶女真、杜鹃、虎刺、雀梅、龟甲冬青、石榴、金雀花、福建茶等为好。木本多植于体积较大的山水盆景上。
在山水盆景中布置植物,要根据主题、意境、山形等综合考虑,还要参考透视的原则和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如表现黄山的内容,宜植松类;表现江南山水风光,宜多密布苔藓和小植物;高耸的山峰,应在山腰栽悬崖式树木,以示山之高耸险峻;平缓的山坡,宜栽植矮小的丛林式树木,表现雅静;孤峰式山和盆景的树木要苍老粗壮,群峰式山水盆景则宜树木细小;在硬石上,应栽植耐旱的植物,如松类;在吸水性能好的山体上,要培植苔藓,还可栽植喜湿植物,如石菖蒲。布置植物时,要注意透视关系,做到近大远小,低大高小,植物大小比例要协调,一般宜小不宜大,否则会影响山的气势。植物布局要与山石布局相配合,山不可乱,树不可繁,要全盘考虑,注意画面效果。栽植草本植物,根部以泥包好,嵌入石缝,经常喷水,即可生长良好。栽植木本植物,可在峰石背面凿洞围穴,内盛土壤,定植树木,调整造型。植苔一是在室外取之贴附石上,此法多用于山麓坡脚镶设苔藓。亦有加水将苔捣碎成汁,用毛笔涂在峰石上,保持一定湿度,不日即可生出青苔来。以吸水石制成的盆景多用此法。
6、点景
植物布置结束后,开始进行点景。中国山水画常要画一些房舍、舟桥、人物及鸟普等配件,点缀于群山密林其间,增加画面的情趣,此法称点景。山水盆景亦是如此,配件虽小但所起作用却大,往往使画面的含义更加深远。但配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杂越好,更不可随意乱放,要根据主题、意境等综合因素来决定。讲究主次、呼应、疏密、露藏、动静等关系,讲究透视关系。
一般以名山大川为题材的画面,宜用古典式的亭、台、楼、阁、石拱桥、宝塔等。表现山野、田园风光者,宜用茅屋、茅亭、板桥、朗读、吹箫、对弈、放牧、垂钓等配件。从构图原则方面来看,宝塔应安在山势圆浑的配峰上,亭、阁则宜置在山腰或山麓水岸一侧的平台处,水面宽阔者配以船,有风天气则要扬帆,无风天气则落帆,水面狭窄、水流湍急是表现江南山间小溪,宜置竹筏之类。配件不能孤立无援,景物、配件之间必须互相衬托,才能充分表现主题。
点景也要注意比例尺寸,峰石、树木、房舍、船、桥及人物比例要合理,还要注意远近大小的透视关系,如在开合式山水盆景中,远山不应清晰,宜低矮模糊,其上不宜再设配件。若在远山之上配以亭或塔,其配件清晰可见,这样就把远景拉近了,远山变成了近山了,这就破坏了原来的构图,由此可见配件只宜布置在近景之中。在布置亭、台等建筑物的时候,可将其遮去一半或一部分,就不能使人一览无余了,其景致就更深了。
亦有利用声、光及电子等现代技术,在山水盆景中装置光源、雾气、瀑布等景物,以增加景观的逼真程度。只要处理得当,仍是可取的。
7、山水盆景的管理
山水盆景在陈设或展出期间也要进行管理工作。栽植了植物的山水盆景还要像树木盆景一样,进行水、肥、土方面的管理。通常管理有以下几点。
①喷水与浇水
喷水与浇水目的通常有三个:第一,冲洗掉落在峰体表面的尘埃或其他污物;第二,为植物提供生存(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第三,盆中贮存浅浅的一层水,表示有水的环境。山水盆景由于用土很少,容易干燥,如果浇水稍有疏忽,植物就会枯死,但也不能太湿,否则植物也易受涝而亡。
②施肥
在生长季节,每月一至两次,给植物施一些复合肥或尿素。定期换土,及时清除杂草,才能保证生长“繁茂”。
③遮阳与防寒
通常山水盆景所栽的植物用土很少,在炎热的夏季,容易遭受旱害。所以不宜在太阳光下暴晒,需要适当遮阳。又由于根系较浅,易受冻害,所以冬季要进行防寒,也可放置室内,但宜在光线充足之处。
④更换
水盆式山水盆景所用植物,一般价格不宜太昂贵。因为要经常更换,以保持青山常在。即使所用植物已经死去,由于属于一般植物材料,很容易获得,花费也不多,为了节约可多采用苔藓植物。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磨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精品咖啡豆 云南咖啡 咖啡网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豆 咖啡 瑰夏咖啡 手磨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精品咖啡豆 云南咖啡 咖啡网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豆 咖啡 瑰夏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8-28 0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