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文)反卜蜂运动在花莲快速串连,成为花莲近年最大的一场环境抗争,逼得花莲县府在游行前夕抛出“考虑暂缓”意图弭平民怨,但仍未能浇熄怒火,至今已有超过一万人连署抗议,昨(20日)更有超过一千两百人集结游行,超过七成是凤林在地人,动员力道相当惊人。
这场环境抗争,除了有一群返乡青年、移居者与在地深耕的团体共同汇聚力量,背后更深刻的动能在于,花莲长期以来由执政者强势主导的发展方向,让花莲发展愿景欠缺公众参与的空间,被压制已久的公民社会力量,因这场环保抗争强烈爆发。
花莲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不必事事以西部的标准来自我设限
大游行前夕,凤林火车站前“红色咖啡”灯火通明,人群进进出出,透露一股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这里是凤林自救会的聚会点,七点一到众人陆续到齐,书店老板理新(Lisin)手持海报纸,与自救会会干部成员,反复确认游行活动的细节。
凤林自救会的成员横跨各行各业,有咖啡馆老板、里长、退休人员、农夫与返乡青年、社区工作者与剧团团长、便当店跟豆花店老板,。这一群人一群是咖啡馆熟客,另一部分是长期关注地方文化、公共事务,将咖啡馆打造为一个汇聚能量的公共空间,成为这一场环保运动最重要的核心一群人。
“花莲人口外移严重,以前留下来的人有时还会被耻笑没路用,什么都是西部最好。”咖啡屋老板、来自阿美族凤信部落的理新(Lisin),从十年前苏花改议题参与公共事务,她发现花莲最大问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花莲拥有的生活却是令西部人所羡慕。
返乡青年游焰炽说,台北繁忙的工作让他怀疑人生,就连骑机车都会找不到车位,让人很气馁的时候就会特别想念花莲,他才发现东部的朴实无争,原来是东部最让他留念的地方,因此选择回到花莲。没想到大企业正一步一步在改变花莲,他认为居民有权利捍卫自己的生活方式。
企业来花莲赚取利益,花莲人承受环境破坏苦果
剧团团长刘尉楷则补充,西部人把花莲当成好山好水的后花园,企业贪图土地干净便宜前来投资,然而,“花莲人才是承接这一块土地、天空、空气的人,企业跑来也说要发展地方、提供就业机会,大多数人看的到吃不到,反而必须承受山脉被开挖、环境被开发的后果。”他认为对花莲人并不公平。
Kawah则认为“企业用回馈金收买人心,但是花莲人却被这种福利殖民所绑架,越来越仰赖大型建设、开发拿取回馈金,却是以牺牲环境,把自己的发展权让渡出去作为代价。”她认为没有大型企业,花莲人才有机会想清楚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除了担忧养鸡场带来环境品质的下降,他们主张,保有原本生活才是花莲的优势,更何况,凤林是台湾第一座获得国际“慢城”认证的小镇,绝不能为一时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李美玲是这次凤林自救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维护凤林的“慢城”品牌与发展原则是她参与这场环境运动最大的诉求。
她认为“花莲原本有机会走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以优良的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吸引旅行者,这需要友善环境的农产品及发展传统工艺及小型产业配合”,然而县府却引来高耗资源的大型产业,危及原本的发展模式,把西部那一套引进东部,实际上是舍近求远。
“慢城认证”申请者李美玲:慢一点才能够走的比较远
“当初委请旅行欧洲的凤林青年前往意大利“慢城”认证组织敲门,对方发现居然亚洲有一个小岛国注意到慢城,非常意外,简直感动到不行,差点当场就让凤林加入。”2012年起耗费三年时间,着手申请意大利“慢城”认证的李美玲,现在已经是北林三村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
她解释,“慢城背后其实是一套城镇的永续发展规划,包括人不能太密集、不可以过度追求发展,人的用水比例,民间社团活跃程度,还有诸如:有机农业发展、文化保存意识及环境保护,都是“慢城”相当重视的评估指标。
不能有太多连锁商店或者仰赖大型制造。追求小农生产、小店家以及传统工艺店铺。慢城强调必须帮助小产业适应现代的商业模式,也不反对使用网络行销,为了保有选择权,而不让整个消费垄断在大型企业。
李美玲认为卜蜂案激发民意沸腾,“一般人可以在乎的是臭味污染公害以及水源地,但是社区工作更在乎如何让小镇去思考什么才是凤林需要的发展方向,”李美玲希望借机厘清东部的发展想像,“世界发展太快,会错过很多美好、重要的事物,慢才能走得比较久比较远,凤林的问题,也是花莲必须面对的课题。”她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