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有些资料复不了。只有这章能这样上传。其他的多是PPT。
第一节畜牧场场址的选择
畜牧场是家畜生活和进行生产的场所,它关系本场生产的正常进行及今后的发展前途,畜牧场场址选择要根据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进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居民点、交通运输、动力、劳动力等)进行调查访问,做到正确选择场地,以免牧场建成后,发现不适,无法变动,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害。
一、地形、地势
1、地形
(1)指场地的形式大小和地物情况。
(2)要求: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边角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建筑物的合理布局;畜牧场边线拉长,不利于防疫,同时,饲养路线拉长,机械化难以实现,有效利用面积不多。
2、地势
(1)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
(2)要求:地势高燥。高出历史洪水线以上,其地下水位应在2m以下,这样可保证良好的排水,使空气环境保持干燥,温暖,有利于家畜的体温调节,减少发病机会。
低洼潮湿地不利于家畜,但也不宜把畜牧场选择在突出的山顶上,这样冬季风速过大,影响畜舍保温。
向阳,使家畜经常受到日光照射,促进体内Ca、P代谢,使骨骼粗壮。
畜牧场的地面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地面坡度以2-5%为理想,最大不过25%。山坡坡度大,暴雨时往往形成山洪,对家畜不够安全,修建畜舍时,施工困难,投资大,进行饲养管理及运输不便。
畜牧场占地面积。一般工厂化畜牧场规模越大,越便于采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越能经济地利用土地与建筑,越能压缩管理人员。目前我国还存在投资问题、技术问题。畜牧场规模还不够大,但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指数都比国外指标大得多,因国外畜牧场不单向多跨度发展,还向多层发展。这样既能有效地节约和地,也有利于减少管线道路长度,便于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一般多层建设比单层建筑至少可节约100%以上,当然多层建筑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垂直运输,处理结构、构造等。
例朝鲜每年产一头肥猪占地面积2-6m2,建筑面积0.7-1m2,意大利产一头肥猪占地面积2-3 m2,建筑面积0.8-0.9m2。
我国目前还无畜牧场占地面积的定额标准,现介绍苏联材料供参考。
畜种 头数 面积(亩)
乳牛 100 30.00
基础母猪 100 42.00
肥猪 100 4.5
绵羊 100 3.0
家禽 10000 60-70
20000 105-120
30000 150-180
建筑物占地面积视该场经营方向和任务而定,牛、猪、羊场一般以场地总面积的10-12%,种禽场可按18-20%计算。
二、水源(种类,优缺点,条件)(第五章述)
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方便,便于防护
三、土壤(种类,要求)(第五章述)
1、要求土壤未被污染过。
2、没有地质化学环境性地方病。
3、地下水位高,沼泽性强的土壤不能建场。
4、砂壤土建场最好,透水性,透气性好,容水量及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导热性小,保温良好。
四、社会联系
(一)地理位置的选择
1、与居民点的关系
因畜牧场是污染源,应选择在居民点下风方向,地点低于居民点,但应离开居民点污水排出口,更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处,牧场与居民点距离应在200m以上,居民与大型畜牧场距离应在1500m以上。
2、交通运输
畜牧场应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但与主要公路的距离至少要在100-300m,如有围墙可缩短到50m左右。
3、供电条件好
(二)文化生活条件
(三)环保条件
要考虑周围地区有无处理畜牧场废弃物的条件,而又不会造成附近地域环境污染。畜牧场的规模要与建场地域对废弃物的利用相适应。
第二节 畜牧场分区规划及公共卫生设施
一、畜牧场的分区规划
通常分三个功能区
生产区(畜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建筑物)。
管理区(经营有关建筑物、畜产品加工、贮存建筑物以及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及设施)。
病畜管理区(兽医室、隔离室)
在进行畜牧场分区规划时,同场址选择一样,首先应从人畜禽保健的角度出发,以建立最佳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来合理安排各区位置,考虑地势与主风向进行合理分区,通常如下图
二、畜牧场建设物的合理布局
原则:有利于通风、采风、防疫及机械化的实施。
(一)布局类型
1、紧密型:各种畜舍间及与其它建筑物间的距离较小,如猪场两栋间只设运动场无走道。
优:这种布局,畜舍很密集,紧凑,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较少。
小型畜牧场选择小型的紧密型、大型的现代化畜牧场有取疏散型。
2、疏散型:畜舍间距较大,两栋间设运动场外,还有道路,或一定距离作绿化带。
优:通风、防疫较好。缺:占地面积较大,投资大。
(二)位置
按生产环节分,母畜舍与幼畜舍应靠近,公畜舍应在僻静的地方生产,生产群应在不同地段,分区饲养,种、幼在上风向。
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和遵循分区规划的卫生要求而合理选定,除在地势与风向上考虑外,并应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
单一经营与专门化生产。为保证防疫安全,应将种畜、幼畜和生产群分开,设在不同地段,种畜群、幼畜群应在防疫较安全地带,即在上风向,如果是综合经营牧场,在同一生产区内必须划分小区布局、不混杂交错配置,种畜群与商品畜群必须保持不少于200m的距离,而不同畜种的畜舍卫生间距不应少于50m。
(三)朝向与方位
南向畜舍,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射入舍内较深,有利保温,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则相反,因此,南向冬暖夏凉。
朝向还与通风有关,我国地理位置处于亚洲东南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或西北风,因此畜舍朝南,有利于夏季通风,而防止冬季寒风侵袭,一般认为南偏东或西15-30度是允许的,南方炎热地区,免日晒,尽量避免偏西朝向,最佳朝向是南偏东10º为宜。
(四)排列方式
考虑到尽量做到建筑物最紧凑地配置,以保证最短的运输、供电、供水及机械化的实施,因此要组织好道路、畜舍应平行整齐排列,呈一行排列时,需饲料最多的应集中在中央,并靠近饲料调制间,呈两行排列时,应设在每行的第一栋。
(五)间距
畜舍间距应从采光、通风、卫生防疫来考虑。
1、采光
为保证各栋畜舍在冬季能获得充足的太阳照射,依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而定。
tgα=h/x x=h/tgα x=1.28h
一般要求间距应为舍高的1.5-2倍。
2、从通风考虑视通风方式而定
机械通风:间距为舍高的1-1.5倍;
自然通风:畜舍长轴垂直于夏季主风向,后排畜舍受到前排的阻挡,通风效果不好,据气流曲线、气流在遇到障碍物阻挡后即上升越过障碍物前进。要经过此障碍物高度大4-5倍的距离才能恢复原状。但实际上不可能这么大的距离,如果使畜舍长轴与夏季主风向呈一定角度,可降低距离。
3、从卫生防疫来看,我国畜舍卫生间距还无具体规定。据苏联材料,同种家畜为30m,不同种家畜为50m,防火间距一般为12-30m,积粪场与居民点住宅保持200m,与畜舍保持100m,卫生间距,设围墙、可降至50m。由此可见,畜舍间的卫生间距,不能单纯从节约用地来考虑,必须综合防火、防疫、通风、采光来确定,为保证冬季采光,要求畜舍与其相邻建筑物或树木间的距离不能小于建筑物与树木高度的2倍,因此,畜舍间卫生间距不少于20m是合理的。
(六)道路组织
要求:道路短而直,以保证最短的运输、供电、供水线路,减少投资,主干道宽5.5-6.5m,支干道宽为2-3.5m,主干道与场外运输线路相连,支干道与畜舍、饲料库、产品库、兽兽医建筑物、贮粪场等连接。
路面要求坚实,排水良好(有一定弧度),道路设备不妨碍场内排水,道路两侧也诮有排水沟。
畜禽场的运输是很繁忙的,以一个十万只蛋鸡场为例,每天需12-13T饲料,运出更多的鸡粪,蛋3000-4500kg,养猪场、奶牛场的运输量更大,考试防疫,道路应有所分工,场内要把运输饲料,畜产品的道路(清洁道)与运送粪便(污染道)分开,不得交叉使用。
(七)家畜运动场设置
舍外运动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一般是利用畜舍间距(猪、鸡),也可在场内比较开阔的地方设置(牛)。
运动场要平坦,稍有坡度,以利排水与保持干燥,四周应设置围栏,其高度为:
马 1.6m 羊 1.1m 鸡1.8m
牛 1.2m 猪 1.1m
在运动场的一侧,应种植树木,运动场围栏外侧应设排水沟。
每头家畜的舍外运动场参考面积: m2
成乳牛 20 青年牛 15
带仔母猪 12-15 种公猪 30
2-6月龄仔猪 4-7 肥育猪 5 羊 4
三、公共卫生设施
(一)、场界与区界
畜牧场场介划分要明确,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它动物进入场区,传播疾病,沟内应放水。
场内各区是、应设围墙或小型防疫沟,种植防护林带。
在畜牧场大门及各区域入口处,应设相应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人的脚踏消毒槽等。
(二)、畜牧场的给排水
牧场用水量
1.人的生活用水:每人每日20-40升计
2.家畜用水:各种家畜的需水量
为了经常地、充分地保证用水,在计算牧场用水量及设计施工时,必须按单位时间内最大消耗量来计算。
给水方式
1.分散式给水
是指各用水点分散地由各水源(井、河、湖、塘等)直接取水。
2.集中式给水:即自来水。
(三)畜牧场的排水设施
场内排水系统,多设置在各种道路的两旁及家畜运动场的周围,一般采用斜坡式排水沟,如采用方形明沟,最深处不过30cm,沟底应有1-2%的坡度,上口宽30-60cm,暗沟排水系统,如超过200m,应增设沉淀井,沉淀井距水源至少200m以上距离。
(四)、牧场贮粪设施
粪尿分离时,粪呈固态贮存,贮粪场应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与住宅保持200m,与畜舍保持100m的卫生间距(有围墙可缩至50m),贮粪池一般深1m,宽9-10m,长30-50m,每头家畜所需贮粪池面积按贮放6个月堆入高1.5m计,牛2.5m2,马2m2,羊或猪0.4m2。
粪水不分时:
粪水池:容积,奶牛每天每头0.07-0.08m3,猪(70kg),每天每天0.004-0.005m3,且远离畜舍60-90m,并离开居民点150m,并放在下风方向。
沉淀池:粪水在池内静置可使50-85%的固形物沉淀,沉淀池应大而浅,但其水深不小于0.6m,最大深度不超过1.2m。
氧化池:是一种通过往粪水中充空气以供氧来促进好气菌繁殖分解有机固形物来达到粪便无害化的粪水处理方式,应尽量不使固形物沉淀,因此粪水在水池中的流速必须保持在0.45-0.60m/s。
(五)、畜牧场的绿化
1、场界林带的设置
在场界周边种植乔木和灌木混合林带,特别是在场界的北、西两侧,应加宽这种混合林带(宽10m以上)以起到防风阻沙的作用。
2、场区隔离林带
用于分隔场内各区及防火。
3、场内外道路两旁的绿化
一般1-2行,在靠近建筑物的采光地段,不应种植枝叶过密,过于高大树种,以免影响畜舍的自然采光。
4、运动场的遮荫林
运动场南及西侧,设1-2行遮荫林。
第三节 畜牧场工艺设计
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
生产工艺设计畜群的组成、生产工艺流程、饲养管理方式;
畜牧场工艺设计 水电饲料等消耗定额、劳动定额、生产设备的选型配置;
生产指标、耗料标准等工艺参数;
畜舍的基本尺寸;
工程工艺设计 工程防疫措施;
环境控制措施;
场区布局方案。
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是现代化的科学的畜牧生产企业;
2、通过环境调控措施,消除不同季节气候差异,实现全年均衡生产;采取工程技术手段,保证环境自净,确保安全生产;
3、建立专业场、专业车间,实现专业化生产;
4、畜舍设计符合畜禽生产工艺流程和饲养规模,各阶段畜禽数量、栏位 数、设备应按比例配备,尽可能使畜舍得到充分利用;
5、 可能采取全进全出的运转方式,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6、 分工明确。
二、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畜牧场的性质和任务
(1)畜牧场性质
按繁育体系分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场。
(2)牧场的任务
A:原种场的任务是生产配套的品系,向外提供祖代种畜、种蛋、精液、胚胎等。
B祖代场的任务是改良品种,运用从原种场获得的祖代产品,用科学方法来繁殖培育下级场所需的优良品种。通常,培育一个新的品种,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并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畜牧技术人员,现代家畜品种的祖代场一般饲养有4个品系。
C:父母代场的任务是利用从祖代场获得的畜种,生产商品场所需的种源。
D:商品代场则是利用从父母代场获得的种源专门从事商品代畜产生产。
通常,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场往往以一业为主,兼营其他性质的生产活动。如祖代鸡场在生产父母代种蛋、种鸡的同时,也有分场生产一些商品代蛋鸡供应市场。商品代猪场为了解决本场所需的种源,往畜牧场的性质和任务
奶牛场一般区分不明显,因为在选育中一定会产生商品奶。故表现出同时向外供应鲜奶和良种牛双重任务,但各场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以供奶为主,有的则着重于选育良种。
2、畜牧场的规模
畜牧场的规模尚无规范的描述方法。有的按存栏头(只)数计,有的则按年出栏商品畜禽数计。如商品猪场和肉鸡、肉牛场按年出栏量计,种猪场亦可按基础母猪数计,种鸡场则多按种鸡套数计,奶牛场则按产乳母牛数计等。
养猪场种类及规模划分
类型 年出栏商品猪头数 年饲养种母猪头数
小型场 小于5000 小于300
中型场 5000~10000 300-600
大型场 大于10000 大于600
养鸡场种类几规模(万只)
类 别 大型场 中型场 小型场
祖代鸡场 ≥1.0 <1.0,≥0.5 <0.5
种鸡场
父母代 蛋鸡场 ≥3.0 <3.0,≥1.0 <1.0
肉鸡场 ≥5.0 <5.0,≥1.0 <1.0
蛋鸡场
肉鸡场 ≥20.0
≥100.0 <20.0,≥5.0
<100.0,≥50.0 <5.0
<50.0
畜牧场性质和规模的确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和各方面条件。种畜禽场应尽可能纳入国家或地区的繁育体系,其性质和规模应与国家或地区的需求和计划相适应,建场时应慎重考虑。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很易导致失败。
3、畜牧生产工艺流程
畜牧场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应满足以下原则:①符合畜牧生产技术要求;②有利于畜牧场防疫卫生要求;③达到减少粪污排放量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④节水、节能;⑤能够提高生产率。
(1)猪生产工艺流程
通常是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的。猪场生产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育肥等,相应的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可分为后备母猪群、待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整个工艺按图7—1所示的流程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现代养猪业一般采取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常见的工艺流程有二段式即空怀妊娠哺乳、到生长育肥期、三段式即空怀妊娠期、哺乳、到生长育肥期、四段式即空怀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到生长育肥期、五段式即空怀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育成期、到生长育肥期等。
需要指出,生产工艺流程中,饲养阶段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为了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提高母猪分娩率,将空怀及妊娠母猪群分为空怀配种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仔猪一般采用5周断奶,为提高母猪年产窝数,也有将断奶时间减少到4周或3周的。为了提高瘦肉率,将育肥期分成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制饲喂。地方猪种因生长速度缓慢,各饲养阶段相对更长。种猪生产一般没有育肥期。总之,工艺流程中饲养阶段的划分必须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前提加以确定。
(2) 鸡生产工艺流程
是根据鸡一生中经历的几个时期划分的,即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21~76周龄为产蛋期。不同时期,由于鸡的生理状况不同,对环境、设备、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此外,不同性质的鸡场,其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图7—3)。因此,鸡场应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鸡舍,以满足鸡群生理、行为及生产等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潜能。
蛋鸡和种鸡生产工艺主要有一段、二段、三段饲养模式,一段饲养模式是指鸡由出壳到上市或淘汰都养在一栋鸡舍里。二段饲养模式是指将0…20周龄的鸡养在育雏育成鸡舍内,21周龄后转入产蛋鸡舍直至淘汰。三段饲养即将二段饲养中的育雏阶段(0~6周龄)和育成阶段(7~20周龄)的鸡分别在育雏舍和育成舍饲养。管理精细的饲养场,还采用四段式饲养模式,即将产蛋期分成产蛋前期和产蛋后期,但这主要是饲料配方和管理上的变化,一般不转换鸡舍。
(3) 养牛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牛生产工艺流程中,将牛的一生划分为犊牛期(0~6月龄)、青年牛期(7—15月龄)、后备牛期(16月龄至第1胎产犊前)及成年牛期(第1胎至淘汰)。成年牛期又可根据繁殖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妊娠期、泌乳期、干奶期。其牛群结构包括犊牛、生长牛、后备母牛、成年母牛。整个生产基本按如下工艺流程进行:
初生犊牛----(2—6月龄断奶)----1.5岁左右性成熟---2~3岁体成熟(18~24月龄第1次配种或采精)---妊娠(10个月)---第1次分娩、泌乳---分娩后2个月,发情、第2次配种---分娩前2个月干奶---第2次分娩、泌乳---……淘汰。
现代奶牛生产中,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般奶牛场不养公牛。通常按一定区域建立种公牛站,将种公牛集中饲养,后备公牛由良种牛场通过严格选育提供或从国外引进。
肉牛生产工艺一般按初生犊牛(2~6月龄断奶)一幼牛一生长牛(架子牛)---育肥牛---上市进行划分。8~10月龄时,须对公牛施行去势。
4、主要工艺参数
生产工艺参数是现代畜牧场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饲料消耗以及相应设置的重要根据。通常,这些工艺参数也是畜牧场投产后的生产指标和定额管理标准。参数正确与否,对整个设计及生产流程组织都将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必须对参数反复推敲,谨慎确定。
(1)猪场主要工艺参数
规模化养猪场的工艺参数主要考虑猪群结构、繁殖周期、种猪生产指标、其他猪群生产指标等,附表1是某万头猪场的工艺参数,供设计时参考。
(2)鸡场主要工艺参数
鸡场工艺参数主要根据鸡场的种类、性质、鸡的品种、鸡群结构、饲养管理条件、技术及经营水平等确定。鸡场主要工艺参数一般可参考附表2。
(3)牛场主要工艺参数
牛场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牛群的划分、饲养日数、配种方式、公母比例、利用年限、生产性能指标及饲料定额等,参见附表3。
5、各种环境参数
工艺设计中,应提供温度、湿度、通风量、风速、光照时间和强度、有害气体浓度、含尘量、微生物含量等舍内环境参数和标准。有关内容详见本书其他章。
6、饲养方式
(1)鸡的饲养方式
可分为笼养、网上平养、局部网上饲养和地面平养。种鸡生产一般采用二段或三段工艺模式,实行地面平养或局部网上饲养或不同形式的笼养。机械或人工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人工集蛋,集中清粪。蛋鸡采用三段饲养方式,常用全程笼养,机械或人工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人工或机械集蛋,分期清粪。肉鸡场采用“全进全出”,一段饲养模式,地面厚垫料饲养或网上平养或笼养。机械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集中清粪。关于养鸡场采用哪种饲养方式、鸡群大小、蛋鸡和种鸡利用1个或2个产蛋周期以及鸡群上市和淘汰日龄等,在设计时必须明确,以便确定各类鸡舍的栋数和面积。
(2)奶牛的饲养方式
一般可分为拴系饲养、定位饲养、散放饲养。初生犊牛常以单笼饲养。但应注意只有设计有集中挤奶厅时,才可实施散放饲养。
相对而言,散放饲养管理较为粗放,能较好地满足牛的行为和福利需要,但牛舍内不能进行挤奶、治疗等作业;拴系饲养便于实行精细管理,可利用固定式管道挤奶系统在舍内直接挤奶。肉牛主要有放牧、半舍饲和全舍饲三种饲养方式。放牧饲养适于牧草条件好的草原地区,一般须配置简易牛棚、饮水槽和补饲槽。全舍饲主要用于没有放牧条件或有放牧条件的肉牛后期催肥,或为提高生产效率的肉牛生产。在固定牛舍和运动场内配有饲槽、水槽及草架。毕舍饲方式介于两者之间,既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又能在归牧后进入牛舍补饲干草、青贮饲料和精料。
(3)猪场大都采用单栏饲养和小群饲养方式,即公猪、妊娠和哺乳母猪单栏饲养;仔猪、育成和育肥猪以窝为饲养单位,后备母猪按每群3—5头饲养。人工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猪舍地面为全漏缝或局部漏缝地板,多实行水冲清粪。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新的舍饲散养工艺,即除公猪、哺乳母猪外,均按工艺流程分单元群养,群体的大小视规模而定,50~200头均可。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该工艺充分考虑了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需要,在舍内设猪床、猪厕所、蹭痒架、咬链、玩具箱、淋浴设施等,采用自动喂料系统和自动饮水系统,猪群可进行自我管理。
7、畜群结构和畜群周转
任何一个畜牧场,在明确了生产性质、规模、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各种参数后,即可确定各类畜群及其饲养天数,将畜群划分成若干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的存栏数量进行计算,确定畜群结构组成。
奶牛场的牛群结构一般为成年母牛占50%~60%,后备母牛8%~12%,2岁以下母牛 10%~15%,1岁以下母牛12%~18%;种公牛2%以下或不养。成年母牛中,一、二胎母牛占35%,三、四、五胎占45%,六胎及以上占20%;若为常年均衡生产,母牛中80%处于产乳,20%干乳。
根据畜禽组成以及各类畜禽之间的功能关系,可制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和周转流程。为更形象地表达畜群组成和周转过程,可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繁殖节律,结合场地情况、管理定额、设备规格等,确定畜舍种类和数量,并绘制成周转流程图。例如:一个年出栏10000头的商品猪场,采用7d繁殖节律、五段式饲养工艺,即可确定每个工艺阶段的单元数、每单元的头数(也即每周转群的头数),从而计算出各种猪的存栏数及总存栏量
又如:一个10万只笼位商品蛋鸡场,每隔1.5个月淘汰1批蛋鸡。假定育雏、育成、成鸡的饲养天数加消毒天数分别为2d、104d、416d,则饲养一批成鸡所占用成鸡舍的时间恰好是育雏舍饲养8批育雏鸡,育成鸡舍饲养4批育成鸡,因此,可设8栋成鸡舍、2栋育成鸡舍、1栋育雏鸡舍。
三、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
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的目的:
1、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中的要点规模化畜牧生产的饲养密度高,技术规范严,实行企业管理。为使畜牧场有良好效益,在工程工艺设计时应注意:
(1) 国土面积我国国土面积虽大,但耕地有限,可利用耕地人均不到0.1hm2。因此,新建的畜禽场选址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多利用沙荒地、故河道、山坡地等。
(2) 节能意识尽管现代畜禽生产离不开电,但设计良好可大幅度节电。如集约化养殖场是否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其用电量可相差10—20倍。以一个20万只蛋鸡场为例,每个鸡位的平均年耗电量,全封闭型鸡舍为7~10kW•h,全开放型鸡舍为0.6kW•h,半开放型鸡舍视开放程度为2~5kW•h。又如,在密闭型鸡舍中,改横向通风为纵向通风,以农用风机代替工业风机,可节电40%~70%。可见,在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中确立这一观点是十分必要的。
(3) 动物需求善待动物,善待生命。从生产工艺到设施设备,都应充分考虑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需要,将动物福利落到实处。
(4) 人一机工程是研究如何使工作环境和机具设备的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而不超过人的能力和感官可适应的范围。我国大型鸡场设备绝大部分是引进的,并未考虑中国人身高等的人体特征及国情,需要积极改进,使之中国化。
(5) 清洁生产畜禽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大量的粪便、污水和其他畜产废弃物,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在总体规划时生活区、生产区、污染区必须分明,建场伊始就得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要严格执行“三同时”的环保要求,在设计、施工、生产中对“三废”须有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方案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对粪便及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之变废为宝。
(6) 工程防疫在贯彻正常防疫程序的同时,利用场地的地形地势进行隔离、绿化,保证环境自净。采用良好的工程防疫手段,可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
2、工程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畜牧生产,与一般工厂不同(活物),有自身的工艺流程,环境要求,厂房装备,这些属于养殖行业的工程投入,涵盖了资金、能源、技术三个方面。良好的工程配套技术,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工程防疫的综合防治效果,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率。因此,在进行工程工艺设计时,需根据生产工艺提出的饲养规模、饲养方式、饲养管理定额、环境参数等,对相关的工程设施和设备加以仔细推敲,以确保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各种畜禽舍的种类和数量,选择畜禽舍建筑形式和建设标准,确定单体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的基本尺寸和畜舍环境控制。
(1)畜舍的种类和数量畜禽舍的种类和数量是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畜群组成、占栏天数、饲养方式、饲养密度和劳动定额的计算,并综合考虑场地、设备规格等情况而确定。可以根据畜 群周转流程图和笼、栏饲养量与设备总成参数计算而得。
(2)畜舍的平面、剖面尺寸
①平面尺寸包括长宽两个方向尺寸,设计步骤是:选定建筑形式;确定畜禽栏圈、设备尺寸和排列方式,确定各种管理通道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粪污沟尺寸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和尺寸;确定附属房间和设施的位置与尺寸;根据饲养规模、饲养管理定额等,并结合地形综合考虑,确定畜禽舍长度。上述各因素对畜舍平面尺寸的影响可归纳为图7—6。
②剖面尺寸剖面图尺寸主要是根据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来确定建筑室内外高差、室内地面与粪沟的标高与坡度、设备高度、檐口或屋架底标高,窗的上下檐标高等。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若没有特殊要求,则在施工图设计中再考虑。
③畜禽舍建筑形式畜舍建筑形式过去通常采用砖混结构,主要参考工业与民建规范进行设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简易节能开放型畜禽舍、大棚式畜舍、拱板结构畜舍、复合聚苯板组装式畜舍、被动式太阳能猪舍、菜畜互补畜舍等多种建筑形式。简易节能开放型畜舍与封闭型舍相比,具有低造价、节能效果显著等优点,基建费用减少一半以上,用电仅为封闭型舍的1/10—1/15。近年来出现的开放型可封闭畜舍和屋顶自然采光的大型连栋鸡舍等新型畜禽舍建筑,使畜禽舍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它不但综合了开放舍和密闭舍的特点,且更有利于节约土地、资金,减少运行费用,对推动现代畜牧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畜禽舍建筑设施还缺少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未能形成与一定工程工艺相配套的定型设计,尤其在畜舍建筑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工程技术既不到位,有关技术设施也不配套,因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有些形式的畜舍目前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畜舍建筑形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以节能高效为目的,不要一味求新型、上档次。
(3) 设备选型饲养设备是畜牧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需根据研究确定的定型养殖工工艺要求,尽可能地做到配套。畜牧场设备主要包括饲养设备(栏圈、笼具、畜床、地板等)、饲喂及饮水设备、清粪设备、通风设备、加热降温设备、照明设备、环境自动控制设备等(详见第九章)。选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畜禽生物学特点和行为需要以及对环境的要求;
②生产工艺确定的饲养、喂料、饮水、清粪等饲养管理方式;
③畜舍通风、加热、降温、照明等环境调控方式;
④设备厂家提供的有关参数及设备的性能价格比。
⑤设备选型与配套。
在对设备进行认真选择和考察后,还应对全场设备的投资总额和动力配置、燃料消耗等分别进行计算。
(4) 畜舍环境控制技术工程工艺设计中的环境控制技术方案是根据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想方设法利用工程技术来满足生产工艺所提出的环境参数。包括场区及舍内的光照、温度、湿度、风速、有害气体等环境因子。畜禽环境控制技术是畜牧工程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通风方式和通风量的确定;保温与隔热材料的选择;光照方式与光照量的计算等(参见第八章)。
(5)工程防疫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保证畜牧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畜牧生产必须切实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制定《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工艺设计时,应按照防疫要求,从场址选择、场区规划、建筑物布局、绿化、生产工艺、环境管理、粪污处理等诸方面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并加以详细说明。有关卫生防疫设施、设备配置如消毒更衣淋浴室、隔离舍、兽医室、装卸台、消毒池等应尽可能合理和完备,并保证在生产中能方便、正常运行。
(6)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畜牧场的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是关系畜牧场乃至整个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列入规划设计中,可参见第十一章。
--------------------------------------
相当不错的贴子,谢谢楼主。
--------------------------------------
不用客气,,学习了就好
第一节畜牧场场址的选择
畜牧场是家畜生活和进行生产的场所,它关系本场生产的正常进行及今后的发展前途,畜牧场场址选择要根据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进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居民点、交通运输、动力、劳动力等)进行调查访问,做到正确选择场地,以免牧场建成后,发现不适,无法变动,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害。
一、地形、地势
1、地形
(1)指场地的形式大小和地物情况。
(2)要求:开阔整齐。不要过于狭长,边角不要太多,否则会影响建筑物的合理布局;畜牧场边线拉长,不利于防疫,同时,饲养路线拉长,机械化难以实现,有效利用面积不多。
2、地势
(1)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
(2)要求:地势高燥。高出历史洪水线以上,其地下水位应在2m以下,这样可保证良好的排水,使空气环境保持干燥,温暖,有利于家畜的体温调节,减少发病机会。
低洼潮湿地不利于家畜,但也不宜把畜牧场选择在突出的山顶上,这样冬季风速过大,影响畜舍保温。
向阳,使家畜经常受到日光照射,促进体内Ca、P代谢,使骨骼粗壮。
畜牧场的地面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地面坡度以2-5%为理想,最大不过25%。山坡坡度大,暴雨时往往形成山洪,对家畜不够安全,修建畜舍时,施工困难,投资大,进行饲养管理及运输不便。
畜牧场占地面积。一般工厂化畜牧场规模越大,越便于采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越能经济地利用土地与建筑,越能压缩管理人员。目前我国还存在投资问题、技术问题。畜牧场规模还不够大,但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指数都比国外指标大得多,因国外畜牧场不单向多跨度发展,还向多层发展。这样既能有效地节约和地,也有利于减少管线道路长度,便于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一般多层建设比单层建筑至少可节约100%以上,当然多层建筑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垂直运输,处理结构、构造等。
例朝鲜每年产一头肥猪占地面积2-6m2,建筑面积0.7-1m2,意大利产一头肥猪占地面积2-3 m2,建筑面积0.8-0.9m2。
我国目前还无畜牧场占地面积的定额标准,现介绍苏联材料供参考。
畜种 头数 面积(亩)
乳牛 100 30.00
基础母猪 100 42.00
肥猪 100 4.5
绵羊 100 3.0
家禽 10000 60-70
20000 105-120
30000 150-180
建筑物占地面积视该场经营方向和任务而定,牛、猪、羊场一般以场地总面积的10-12%,种禽场可按18-20%计算。
二、水源(种类,优缺点,条件)(第五章述)
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取用方便,便于防护
三、土壤(种类,要求)(第五章述)
1、要求土壤未被污染过。
2、没有地质化学环境性地方病。
3、地下水位高,沼泽性强的土壤不能建场。
4、砂壤土建场最好,透水性,透气性好,容水量及吸湿性小,毛细管作用弱,导热性小,保温良好。
四、社会联系
(一)地理位置的选择
1、与居民点的关系
因畜牧场是污染源,应选择在居民点下风方向,地点低于居民点,但应离开居民点污水排出口,更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企业的下风处,牧场与居民点距离应在200m以上,居民与大型畜牧场距离应在1500m以上。
2、交通运输
畜牧场应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但与主要公路的距离至少要在100-300m,如有围墙可缩短到50m左右。
3、供电条件好
(二)文化生活条件
(三)环保条件
要考虑周围地区有无处理畜牧场废弃物的条件,而又不会造成附近地域环境污染。畜牧场的规模要与建场地域对废弃物的利用相适应。
第二节 畜牧场分区规划及公共卫生设施
一、畜牧场的分区规划
通常分三个功能区
生产区(畜舍:饲料贮存、加工、调制建筑物)。
管理区(经营有关建筑物、畜产品加工、贮存建筑物以及职工生活福利建筑物及设施)。
病畜管理区(兽医室、隔离室)
在进行畜牧场分区规划时,同场址选择一样,首先应从人畜禽保健的角度出发,以建立最佳生产联系和卫生防疫条件,来合理安排各区位置,考虑地势与主风向进行合理分区,通常如下图
二、畜牧场建设物的合理布局
原则:有利于通风、采风、防疫及机械化的实施。
(一)布局类型
1、紧密型:各种畜舍间及与其它建筑物间的距离较小,如猪场两栋间只设运动场无走道。
优:这种布局,畜舍很密集,紧凑,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较少。
小型畜牧场选择小型的紧密型、大型的现代化畜牧场有取疏散型。
2、疏散型:畜舍间距较大,两栋间设运动场外,还有道路,或一定距离作绿化带。
优:通风、防疫较好。缺:占地面积较大,投资大。
(二)位置
按生产环节分,母畜舍与幼畜舍应靠近,公畜舍应在僻静的地方生产,生产群应在不同地段,分区饲养,种、幼在上风向。
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和遵循分区规划的卫生要求而合理选定,除在地势与风向上考虑外,并应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
单一经营与专门化生产。为保证防疫安全,应将种畜、幼畜和生产群分开,设在不同地段,种畜群、幼畜群应在防疫较安全地带,即在上风向,如果是综合经营牧场,在同一生产区内必须划分小区布局、不混杂交错配置,种畜群与商品畜群必须保持不少于200m的距离,而不同畜种的畜舍卫生间距不应少于50m。
(三)朝向与方位
南向畜舍,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发生变化,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射入舍内较深,有利保温,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则相反,因此,南向冬暖夏凉。
朝向还与通风有关,我国地理位置处于亚洲东南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或西北风,因此畜舍朝南,有利于夏季通风,而防止冬季寒风侵袭,一般认为南偏东或西15-30度是允许的,南方炎热地区,免日晒,尽量避免偏西朝向,最佳朝向是南偏东10º为宜。
(四)排列方式
考虑到尽量做到建筑物最紧凑地配置,以保证最短的运输、供电、供水及机械化的实施,因此要组织好道路、畜舍应平行整齐排列,呈一行排列时,需饲料最多的应集中在中央,并靠近饲料调制间,呈两行排列时,应设在每行的第一栋。
(五)间距
畜舍间距应从采光、通风、卫生防疫来考虑。
1、采光
为保证各栋畜舍在冬季能获得充足的太阳照射,依冬至日太阳高度角而定。
tgα=h/x x=h/tgα x=1.28h
一般要求间距应为舍高的1.5-2倍。
2、从通风考虑视通风方式而定
机械通风:间距为舍高的1-1.5倍;
自然通风:畜舍长轴垂直于夏季主风向,后排畜舍受到前排的阻挡,通风效果不好,据气流曲线、气流在遇到障碍物阻挡后即上升越过障碍物前进。要经过此障碍物高度大4-5倍的距离才能恢复原状。但实际上不可能这么大的距离,如果使畜舍长轴与夏季主风向呈一定角度,可降低距离。
3、从卫生防疫来看,我国畜舍卫生间距还无具体规定。据苏联材料,同种家畜为30m,不同种家畜为50m,防火间距一般为12-30m,积粪场与居民点住宅保持200m,与畜舍保持100m,卫生间距,设围墙、可降至50m。由此可见,畜舍间的卫生间距,不能单纯从节约用地来考虑,必须综合防火、防疫、通风、采光来确定,为保证冬季采光,要求畜舍与其相邻建筑物或树木间的距离不能小于建筑物与树木高度的2倍,因此,畜舍间卫生间距不少于20m是合理的。
(六)道路组织
要求:道路短而直,以保证最短的运输、供电、供水线路,减少投资,主干道宽5.5-6.5m,支干道宽为2-3.5m,主干道与场外运输线路相连,支干道与畜舍、饲料库、产品库、兽兽医建筑物、贮粪场等连接。
路面要求坚实,排水良好(有一定弧度),道路设备不妨碍场内排水,道路两侧也诮有排水沟。
畜禽场的运输是很繁忙的,以一个十万只蛋鸡场为例,每天需12-13T饲料,运出更多的鸡粪,蛋3000-4500kg,养猪场、奶牛场的运输量更大,考试防疫,道路应有所分工,场内要把运输饲料,畜产品的道路(清洁道)与运送粪便(污染道)分开,不得交叉使用。
(七)家畜运动场设置
舍外运动场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一般是利用畜舍间距(猪、鸡),也可在场内比较开阔的地方设置(牛)。
运动场要平坦,稍有坡度,以利排水与保持干燥,四周应设置围栏,其高度为:
马 1.6m 羊 1.1m 鸡1.8m
牛 1.2m 猪 1.1m
在运动场的一侧,应种植树木,运动场围栏外侧应设排水沟。
每头家畜的舍外运动场参考面积: m2
成乳牛 20 青年牛 15
带仔母猪 12-15 种公猪 30
2-6月龄仔猪 4-7 肥育猪 5 羊 4
三、公共卫生设施
(一)、场界与区界
畜牧场场介划分要明确,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它动物进入场区,传播疾病,沟内应放水。
场内各区是、应设围墙或小型防疫沟,种植防护林带。
在畜牧场大门及各区域入口处,应设相应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人的脚踏消毒槽等。
(二)、畜牧场的给排水
牧场用水量
1.人的生活用水:每人每日20-40升计
2.家畜用水:各种家畜的需水量
为了经常地、充分地保证用水,在计算牧场用水量及设计施工时,必须按单位时间内最大消耗量来计算。
给水方式
1.分散式给水
是指各用水点分散地由各水源(井、河、湖、塘等)直接取水。
2.集中式给水:即自来水。
(三)畜牧场的排水设施
场内排水系统,多设置在各种道路的两旁及家畜运动场的周围,一般采用斜坡式排水沟,如采用方形明沟,最深处不过30cm,沟底应有1-2%的坡度,上口宽30-60cm,暗沟排水系统,如超过200m,应增设沉淀井,沉淀井距水源至少200m以上距离。
(四)、牧场贮粪设施
粪尿分离时,粪呈固态贮存,贮粪场应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与住宅保持200m,与畜舍保持100m的卫生间距(有围墙可缩至50m),贮粪池一般深1m,宽9-10m,长30-50m,每头家畜所需贮粪池面积按贮放6个月堆入高1.5m计,牛2.5m2,马2m2,羊或猪0.4m2。
粪水不分时:
粪水池:容积,奶牛每天每头0.07-0.08m3,猪(70kg),每天每天0.004-0.005m3,且远离畜舍60-90m,并离开居民点150m,并放在下风方向。
沉淀池:粪水在池内静置可使50-85%的固形物沉淀,沉淀池应大而浅,但其水深不小于0.6m,最大深度不超过1.2m。
氧化池:是一种通过往粪水中充空气以供氧来促进好气菌繁殖分解有机固形物来达到粪便无害化的粪水处理方式,应尽量不使固形物沉淀,因此粪水在水池中的流速必须保持在0.45-0.60m/s。
(五)、畜牧场的绿化
1、场界林带的设置
在场界周边种植乔木和灌木混合林带,特别是在场界的北、西两侧,应加宽这种混合林带(宽10m以上)以起到防风阻沙的作用。
2、场区隔离林带
用于分隔场内各区及防火。
3、场内外道路两旁的绿化
一般1-2行,在靠近建筑物的采光地段,不应种植枝叶过密,过于高大树种,以免影响畜舍的自然采光。
4、运动场的遮荫林
运动场南及西侧,设1-2行遮荫林。
第三节 畜牧场工艺设计
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
生产工艺设计畜群的组成、生产工艺流程、饲养管理方式;
畜牧场工艺设计 水电饲料等消耗定额、劳动定额、生产设备的选型配置;
生产指标、耗料标准等工艺参数;
畜舍的基本尺寸;
工程工艺设计 工程防疫措施;
环境控制措施;
场区布局方案。
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是现代化的科学的畜牧生产企业;
2、通过环境调控措施,消除不同季节气候差异,实现全年均衡生产;采取工程技术手段,保证环境自净,确保安全生产;
3、建立专业场、专业车间,实现专业化生产;
4、畜舍设计符合畜禽生产工艺流程和饲养规模,各阶段畜禽数量、栏位 数、设备应按比例配备,尽可能使畜舍得到充分利用;
5、 可能采取全进全出的运转方式,以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6、 分工明确。
二、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畜牧场的性质和任务
(1)畜牧场性质
按繁育体系分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场。
(2)牧场的任务
A:原种场的任务是生产配套的品系,向外提供祖代种畜、种蛋、精液、胚胎等。
B祖代场的任务是改良品种,运用从原种场获得的祖代产品,用科学方法来繁殖培育下级场所需的优良品种。通常,培育一个新的品种,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并且要有一定数量的畜牧技术人员,现代家畜品种的祖代场一般饲养有4个品系。
C:父母代场的任务是利用从祖代场获得的畜种,生产商品场所需的种源。
D:商品代场则是利用从父母代场获得的种源专门从事商品代畜产生产。
通常,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场往往以一业为主,兼营其他性质的生产活动。如祖代鸡场在生产父母代种蛋、种鸡的同时,也有分场生产一些商品代蛋鸡供应市场。商品代猪场为了解决本场所需的种源,往畜牧场的性质和任务
奶牛场一般区分不明显,因为在选育中一定会产生商品奶。故表现出同时向外供应鲜奶和良种牛双重任务,但各场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以供奶为主,有的则着重于选育良种。
2、畜牧场的规模
畜牧场的规模尚无规范的描述方法。有的按存栏头(只)数计,有的则按年出栏商品畜禽数计。如商品猪场和肉鸡、肉牛场按年出栏量计,种猪场亦可按基础母猪数计,种鸡场则多按种鸡套数计,奶牛场则按产乳母牛数计等。
养猪场种类及规模划分
类型 年出栏商品猪头数 年饲养种母猪头数
小型场 小于5000 小于300
中型场 5000~10000 300-600
大型场 大于10000 大于600
养鸡场种类几规模(万只)
类 别 大型场 中型场 小型场
祖代鸡场 ≥1.0 <1.0,≥0.5 <0.5
种鸡场
父母代 蛋鸡场 ≥3.0 <3.0,≥1.0 <1.0
肉鸡场 ≥5.0 <5.0,≥1.0 <1.0
蛋鸡场
肉鸡场 ≥20.0
≥100.0 <20.0,≥5.0
<100.0,≥50.0 <5.0
<50.0
畜牧场性质和规模的确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和各方面条件。种畜禽场应尽可能纳入国家或地区的繁育体系,其性质和规模应与国家或地区的需求和计划相适应,建场时应慎重考虑。盲目追求高层次、大规模很易导致失败。
3、畜牧生产工艺流程
畜牧场生产工艺方案的确定,应满足以下原则:①符合畜牧生产技术要求;②有利于畜牧场防疫卫生要求;③达到减少粪污排放量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④节水、节能;⑤能够提高生产率。
(1)猪生产工艺流程
通常是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的。猪场生产环节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育肥等,相应的将猪群分为公猪群、繁殖母猪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育肥群。其中繁殖母猪群又可分为后备母猪群、待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整个工艺按图7—1所示的流程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现代养猪业一般采取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常见的工艺流程有二段式即空怀妊娠哺乳、到生长育肥期、三段式即空怀妊娠期、哺乳、到生长育肥期、四段式即空怀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到生长育肥期、五段式即空怀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育成期、到生长育肥期等。
需要指出,生产工艺流程中,饲养阶段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为了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提高母猪分娩率,将空怀及妊娠母猪群分为空怀配种期、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哺乳仔猪一般采用5周断奶,为提高母猪年产窝数,也有将断奶时间减少到4周或3周的。为了提高瘦肉率,将育肥期分成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前期自由采食,后期限制饲喂。地方猪种因生长速度缓慢,各饲养阶段相对更长。种猪生产一般没有育肥期。总之,工艺流程中饲养阶段的划分必须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前提加以确定。
(2) 鸡生产工艺流程
是根据鸡一生中经历的几个时期划分的,即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21~76周龄为产蛋期。不同时期,由于鸡的生理状况不同,对环境、设备、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此外,不同性质的鸡场,其工艺流程也有所不同(图7—3)。因此,鸡场应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鸡舍,以满足鸡群生理、行为及生产等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潜能。
蛋鸡和种鸡生产工艺主要有一段、二段、三段饲养模式,一段饲养模式是指鸡由出壳到上市或淘汰都养在一栋鸡舍里。二段饲养模式是指将0…20周龄的鸡养在育雏育成鸡舍内,21周龄后转入产蛋鸡舍直至淘汰。三段饲养即将二段饲养中的育雏阶段(0~6周龄)和育成阶段(7~20周龄)的鸡分别在育雏舍和育成舍饲养。管理精细的饲养场,还采用四段式饲养模式,即将产蛋期分成产蛋前期和产蛋后期,但这主要是饲料配方和管理上的变化,一般不转换鸡舍。
(3) 养牛场生产工艺流程
养牛生产工艺流程中,将牛的一生划分为犊牛期(0~6月龄)、青年牛期(7—15月龄)、后备牛期(16月龄至第1胎产犊前)及成年牛期(第1胎至淘汰)。成年牛期又可根据繁殖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妊娠期、泌乳期、干奶期。其牛群结构包括犊牛、生长牛、后备母牛、成年母牛。整个生产基本按如下工艺流程进行:
初生犊牛----(2—6月龄断奶)----1.5岁左右性成熟---2~3岁体成熟(18~24月龄第1次配种或采精)---妊娠(10个月)---第1次分娩、泌乳---分娩后2个月,发情、第2次配种---分娩前2个月干奶---第2次分娩、泌乳---……淘汰。
现代奶牛生产中,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般奶牛场不养公牛。通常按一定区域建立种公牛站,将种公牛集中饲养,后备公牛由良种牛场通过严格选育提供或从国外引进。
肉牛生产工艺一般按初生犊牛(2~6月龄断奶)一幼牛一生长牛(架子牛)---育肥牛---上市进行划分。8~10月龄时,须对公牛施行去势。
4、主要工艺参数
生产工艺参数是现代畜牧场生产能力、技术水平、饲料消耗以及相应设置的重要根据。通常,这些工艺参数也是畜牧场投产后的生产指标和定额管理标准。参数正确与否,对整个设计及生产流程组织都将产生很大影响。为此,必须对参数反复推敲,谨慎确定。
(1)猪场主要工艺参数
规模化养猪场的工艺参数主要考虑猪群结构、繁殖周期、种猪生产指标、其他猪群生产指标等,附表1是某万头猪场的工艺参数,供设计时参考。
(2)鸡场主要工艺参数
鸡场工艺参数主要根据鸡场的种类、性质、鸡的品种、鸡群结构、饲养管理条件、技术及经营水平等确定。鸡场主要工艺参数一般可参考附表2。
(3)牛场主要工艺参数
牛场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牛群的划分、饲养日数、配种方式、公母比例、利用年限、生产性能指标及饲料定额等,参见附表3。
5、各种环境参数
工艺设计中,应提供温度、湿度、通风量、风速、光照时间和强度、有害气体浓度、含尘量、微生物含量等舍内环境参数和标准。有关内容详见本书其他章。
6、饲养方式
(1)鸡的饲养方式
可分为笼养、网上平养、局部网上饲养和地面平养。种鸡生产一般采用二段或三段工艺模式,实行地面平养或局部网上饲养或不同形式的笼养。机械或人工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人工集蛋,集中清粪。蛋鸡采用三段饲养方式,常用全程笼养,机械或人工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人工或机械集蛋,分期清粪。肉鸡场采用“全进全出”,一段饲养模式,地面厚垫料饲养或网上平养或笼养。机械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集中清粪。关于养鸡场采用哪种饲养方式、鸡群大小、蛋鸡和种鸡利用1个或2个产蛋周期以及鸡群上市和淘汰日龄等,在设计时必须明确,以便确定各类鸡舍的栋数和面积。
(2)奶牛的饲养方式
一般可分为拴系饲养、定位饲养、散放饲养。初生犊牛常以单笼饲养。但应注意只有设计有集中挤奶厅时,才可实施散放饲养。
相对而言,散放饲养管理较为粗放,能较好地满足牛的行为和福利需要,但牛舍内不能进行挤奶、治疗等作业;拴系饲养便于实行精细管理,可利用固定式管道挤奶系统在舍内直接挤奶。肉牛主要有放牧、半舍饲和全舍饲三种饲养方式。放牧饲养适于牧草条件好的草原地区,一般须配置简易牛棚、饮水槽和补饲槽。全舍饲主要用于没有放牧条件或有放牧条件的肉牛后期催肥,或为提高生产效率的肉牛生产。在固定牛舍和运动场内配有饲槽、水槽及草架。毕舍饲方式介于两者之间,既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又能在归牧后进入牛舍补饲干草、青贮饲料和精料。
(3)猪场大都采用单栏饲养和小群饲养方式,即公猪、妊娠和哺乳母猪单栏饲养;仔猪、育成和育肥猪以窝为饲养单位,后备母猪按每群3—5头饲养。人工喂料,自动饮水器给水。猪舍地面为全漏缝或局部漏缝地板,多实行水冲清粪。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新的舍饲散养工艺,即除公猪、哺乳母猪外,均按工艺流程分单元群养,群体的大小视规模而定,50~200头均可。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该工艺充分考虑了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需要,在舍内设猪床、猪厕所、蹭痒架、咬链、玩具箱、淋浴设施等,采用自动喂料系统和自动饮水系统,猪群可进行自我管理。
7、畜群结构和畜群周转
任何一个畜牧场,在明确了生产性质、规模、生产工艺以及相应的各种参数后,即可确定各类畜群及其饲养天数,将畜群划分成若干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的存栏数量进行计算,确定畜群结构组成。
奶牛场的牛群结构一般为成年母牛占50%~60%,后备母牛8%~12%,2岁以下母牛 10%~15%,1岁以下母牛12%~18%;种公牛2%以下或不养。成年母牛中,一、二胎母牛占35%,三、四、五胎占45%,六胎及以上占20%;若为常年均衡生产,母牛中80%处于产乳,20%干乳。
根据畜禽组成以及各类畜禽之间的功能关系,可制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和周转流程。为更形象地表达畜群组成和周转过程,可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繁殖节律,结合场地情况、管理定额、设备规格等,确定畜舍种类和数量,并绘制成周转流程图。例如:一个年出栏10000头的商品猪场,采用7d繁殖节律、五段式饲养工艺,即可确定每个工艺阶段的单元数、每单元的头数(也即每周转群的头数),从而计算出各种猪的存栏数及总存栏量
又如:一个10万只笼位商品蛋鸡场,每隔1.5个月淘汰1批蛋鸡。假定育雏、育成、成鸡的饲养天数加消毒天数分别为2d、104d、416d,则饲养一批成鸡所占用成鸡舍的时间恰好是育雏舍饲养8批育雏鸡,育成鸡舍饲养4批育成鸡,因此,可设8栋成鸡舍、2栋育成鸡舍、1栋育雏鸡舍。
三、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
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的目的:
1、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中的要点规模化畜牧生产的饲养密度高,技术规范严,实行企业管理。为使畜牧场有良好效益,在工程工艺设计时应注意:
(1) 国土面积我国国土面积虽大,但耕地有限,可利用耕地人均不到0.1hm2。因此,新建的畜禽场选址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多利用沙荒地、故河道、山坡地等。
(2) 节能意识尽管现代畜禽生产离不开电,但设计良好可大幅度节电。如集约化养殖场是否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其用电量可相差10—20倍。以一个20万只蛋鸡场为例,每个鸡位的平均年耗电量,全封闭型鸡舍为7~10kW•h,全开放型鸡舍为0.6kW•h,半开放型鸡舍视开放程度为2~5kW•h。又如,在密闭型鸡舍中,改横向通风为纵向通风,以农用风机代替工业风机,可节电40%~70%。可见,在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中确立这一观点是十分必要的。
(3) 动物需求善待动物,善待生命。从生产工艺到设施设备,都应充分考虑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需要,将动物福利落到实处。
(4) 人一机工程是研究如何使工作环境和机具设备的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而不超过人的能力和感官可适应的范围。我国大型鸡场设备绝大部分是引进的,并未考虑中国人身高等的人体特征及国情,需要积极改进,使之中国化。
(5) 清洁生产畜禽规模化生产必然带来大量的粪便、污水和其他畜产废弃物,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在总体规划时生活区、生产区、污染区必须分明,建场伊始就得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要严格执行“三同时”的环保要求,在设计、施工、生产中对“三废”须有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方案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对粪便及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之变废为宝。
(6) 工程防疫在贯彻正常防疫程序的同时,利用场地的地形地势进行隔离、绿化,保证环境自净。采用良好的工程防疫手段,可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
2、工程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畜牧生产,与一般工厂不同(活物),有自身的工艺流程,环境要求,厂房装备,这些属于养殖行业的工程投入,涵盖了资金、能源、技术三个方面。良好的工程配套技术,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遗传潜力,提高饲料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工程防疫的综合防治效果,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率。因此,在进行工程工艺设计时,需根据生产工艺提出的饲养规模、饲养方式、饲养管理定额、环境参数等,对相关的工程设施和设备加以仔细推敲,以确保工程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各种畜禽舍的种类和数量,选择畜禽舍建筑形式和建设标准,确定单体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的基本尺寸和畜舍环境控制。
(1)畜舍的种类和数量畜禽舍的种类和数量是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畜群组成、占栏天数、饲养方式、饲养密度和劳动定额的计算,并综合考虑场地、设备规格等情况而确定。可以根据畜 群周转流程图和笼、栏饲养量与设备总成参数计算而得。
(2)畜舍的平面、剖面尺寸
①平面尺寸包括长宽两个方向尺寸,设计步骤是:选定建筑形式;确定畜禽栏圈、设备尺寸和排列方式,确定各种管理通道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粪污沟尺寸和排水系统的布置和尺寸;确定附属房间和设施的位置与尺寸;根据饲养规模、饲养管理定额等,并结合地形综合考虑,确定畜禽舍长度。上述各因素对畜舍平面尺寸的影响可归纳为图7—6。
②剖面尺寸剖面图尺寸主要是根据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来确定建筑室内外高差、室内地面与粪沟的标高与坡度、设备高度、檐口或屋架底标高,窗的上下檐标高等。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若没有特殊要求,则在施工图设计中再考虑。
③畜禽舍建筑形式畜舍建筑形式过去通常采用砖混结构,主要参考工业与民建规范进行设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简易节能开放型畜禽舍、大棚式畜舍、拱板结构畜舍、复合聚苯板组装式畜舍、被动式太阳能猪舍、菜畜互补畜舍等多种建筑形式。简易节能开放型畜舍与封闭型舍相比,具有低造价、节能效果显著等优点,基建费用减少一半以上,用电仅为封闭型舍的1/10—1/15。近年来出现的开放型可封闭畜舍和屋顶自然采光的大型连栋鸡舍等新型畜禽舍建筑,使畜禽舍建筑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它不但综合了开放舍和密闭舍的特点,且更有利于节约土地、资金,减少运行费用,对推动现代畜牧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畜禽舍建筑设施还缺少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未能形成与一定工程工艺相配套的定型设计,尤其在畜舍建筑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工程技术既不到位,有关技术设施也不配套,因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有些形式的畜舍目前还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畜舍建筑形式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以节能高效为目的,不要一味求新型、上档次。
(3) 设备选型饲养设备是畜牧工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需根据研究确定的定型养殖工工艺要求,尽可能地做到配套。畜牧场设备主要包括饲养设备(栏圈、笼具、畜床、地板等)、饲喂及饮水设备、清粪设备、通风设备、加热降温设备、照明设备、环境自动控制设备等(详见第九章)。选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畜禽生物学特点和行为需要以及对环境的要求;
②生产工艺确定的饲养、喂料、饮水、清粪等饲养管理方式;
③畜舍通风、加热、降温、照明等环境调控方式;
④设备厂家提供的有关参数及设备的性能价格比。
⑤设备选型与配套。
在对设备进行认真选择和考察后,还应对全场设备的投资总额和动力配置、燃料消耗等分别进行计算。
(4) 畜舍环境控制技术工程工艺设计中的环境控制技术方案是根据经济、安全、适用的原则,想方设法利用工程技术来满足生产工艺所提出的环境参数。包括场区及舍内的光照、温度、湿度、风速、有害气体等环境因子。畜禽环境控制技术是畜牧工程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通风方式和通风量的确定;保温与隔热材料的选择;光照方式与光照量的计算等(参见第八章)。
(5)工程防疫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是保证畜牧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畜牧生产必须切实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和农业部制定《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工艺设计时,应按照防疫要求,从场址选择、场区规划、建筑物布局、绿化、生产工艺、环境管理、粪污处理等诸方面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并加以详细说明。有关卫生防疫设施、设备配置如消毒更衣淋浴室、隔离舍、兽医室、装卸台、消毒池等应尽可能合理和完备,并保证在生产中能方便、正常运行。
(6)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畜牧场的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是关系畜牧场乃至整个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应列入规划设计中,可参见第十一章。
--------------------------------------
相当不错的贴子,谢谢楼主。
--------------------------------------
不用客气,,学习了就好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咖啡网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 云南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咖啡 云南咖啡 瑰夏咖啡 咖啡豆 耶加雪菲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精品咖啡豆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7-10 1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