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八十支离岸风机加上电缆的海底作业,不但扰动了云林沿海的渔场生态,更让以海为生的台子港渔民担忧,熟悉的大海就此变得陌生,渔民该如何继续操持渔业?
“大海是讨海人的衣食父母,出外的人不如意,还是会回到海上工作。”渔民林龙珍呼吁,留下一片海,至少就是留给年轻人一个未来,留下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活路,“请风力发电离开传统作业区。”
一条渔船、一条胶筏就是一个家族企业,一条产业链
“浪上面,不会有第二个浪,小艇避免翻船要像冲浪一样,利用小艇的灵活性跟速度在浪上滑行。大船不一样,大船经得起风浪要正面对决。”作为家中第四代船长的许秦源,形容乘风破浪就像把渔船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的形容:
“在越过一波浪头,接上第二波浪前,有一段时间差你感觉到时间静止,那一秒钟内,全部的东西都腾空而起,然后‘砰’一声又回到水面。”他形容乘风破浪心脏要很大颗,“还要把跳出来的心脏,又装回去。”
不同于其他渔港凋零泊船越来越少,台子港的小艇、排筏仍然一艘接着一艘下海,足见台子港仍然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渔村,颠覆过去西南沿海乡镇青壮人口大量外流的悲情印象。
台子村的一天从天未亮渔民出海捕鱼就开始苏醒,每个季节的渔种渔法不同,渔民自有一套海上的节气,按时间出海。许秦源传神的描述,“捕鱼、采蚵、餐厅、盘商、乌鱼子加工、蚵仔需要人工挑选清洗外送,还流行网络宅配经济,一条渔船或胶筏就是一个工厂,一条产业链。我们村庄国小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小就开始训练,很会勾蚵壳。”
当整个教育体系都在让年轻人选择前往都市,却有一群年轻人选择自在踏实的回到渔村生活。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