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芃芃溪畔的英士部落,一座以自然工法打造的传统竹屋,传来了族人嘹亮的歌声,伴随着一旁炊烟袅袅的烤火与木鼓清脆的节奏,年轻族人先以一曲《Rimuy Sola Rimuy Yo》欢乐歌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再以合唱及独唱交错的《Ima lalu su》(你叫什么名字),依序介绍每人的族语名字。
木鼓、泰雅族服、烤火香气,以及那软柔如诗一般行进的母语歌谣,层层堆叠出传统部落的原味气息。目前英士部落的生态旅游,是由一群在地青年所组织,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在思源哑口分道扬镳,一支前往桃竹苗成为嵙崁群,一支步往南澳花莲形成南澳群,一支则顺着兰阳溪成为宜兰的溪头群;百年后,喜爱四处迁移的泰雅族人又在英士部落相聚了,负责敲木鼓的给红.古麦笑说:“这里是联合国,早年族人还会为了争夺猎场而闹不和!”
昔日为了讨生存的纷纷扰扰已褪退了,如今这群青年携手合作,贡献自身的专长,共同努力将部落旅行推展出去。虽然聚落旁的芃芃温泉已颇富盛名,但透过在地青年的带领,娓娓道来这条会依随时间变换温泉路线的野溪故事,像是部落老人家习惯在下水前,以溪床卵石轻刮肌肤,除了作为浸浴前的角质按摩,净身的仪式也隐含了对自然的敬重;或是眼前这条夹处于两座大山之间的芃芃温泉,那远方的山脊棱线竟与1989年日人来此泡汤时,所记载的照片史料一模一样;还有时常被误读为“梵梵”的温泉,正确名称其实应为“芃芃”,其读音bong bong,指的就是溪床上石头滚动的声音。
探访完野溪温泉、认识了地方文史之后,英士部落还规划了“静心茶席”,运用部落长辈栽种与烘干处理的刺葱,制成香气清新的雪绵饼,搭配事先采集的花草,让来客静下心来配置茶席,一面阖上双眼聆听口簧琴的古调旋律。
英士部落自去年起,透过宜兰县原住民事务所的辅导,开始整合部落观光资源,在“英士部落社区发展协会”钟正志理事长的努力下,争取到各计划的资源挹注,展现全新的部落风貌及生态旅游的营运方式。这群自外地返乡的青年,回到自小生长的土地扎根生活,写计划、带团、练唱,并协助部落老人的共食事务,一面深耕文化,一面照顾与陪伴长者。他们以满腔的热忱,邀约大家来泡温泉、品茶席、聆听英士部落的精彩故事,且部落青年另有规划“横岐漾古道”探索之旅,对生态旅游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洽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