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该如何拯救?绿建筑师对于这个问题,肯定会给你少开冷气以外的回答。筑师都是在替人圆一个成家的梦,针对永续建筑的推广,他还严肃地说:「家,不应只是建筑师复制出来的建筑物。」现在的人一般都是住水泥房,带你看看不一样的建筑房子的材料吧。
泰国人住的社区每一户都有围墙,然后一到假日,他们就翻离围墙去冒险,泰国人有家不待到底出去干嘛呢?对此,泰国建筑师Markus Roselieb笑着解释:「因为这些围墙里的都只是建筑师复制出来遮风避雨的地方,所以泰国人假日跑出去寻找他们的应许之地。」
因应气候变迁,诉求永续的绿建筑在近年成为趋势,建筑师们飞往各地寻找理想的低碳耐候建材,而趋势的转变就像大雨下完了一样,竹建筑从被遗忘的建筑史之中重新浮现出来,终于开始受到瞩目。台湾首次举办的「2018国际耐候竹建筑论坛」,即聚集各国建筑师,解答如何以竹为人居与环境间的永续共存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竹不足以成家,是由于人们怕被视为穷人
即便竹建筑已由台湾与新加坡等国的技术证明其平价、坚固、可塑性高等实力,在被世人作为永续居所的路上却仍然崎岖。相对于钢筋水泥,竹材自然也被与落后联想在一起,即便是国际知名的绿建筑师,CLC 事务所创办人Markus Roselieb还是得面对人们对建材的偏见。
「竹作为一种新的建材,建筑师得提出相当多的数据与研究来证明竹材符合建筑与安全规范,能够抗震耐晃,才有人愿意建造;但证明并建成之后,即便是社会住宅,穷人依然会去住竹建筑隔壁的那栋混凝土与钢筋构成的屋子,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被视为穷人。」
Markus Roselieb为泰国国际绿色小学Panyaden School 打造的竹构体育馆于2018年荣获世界建筑奖( World Architecture News Awards 2018)。然而,他仍残酷地分享,在泰国当地要兴建竹建筑学校相当困难,人们对于竹有着不先进、不文明的偏见存在,特别是在教育与政府单位的建筑上,人们更偏好刻板印象中都市冰冷的水泥建筑,因而拒绝使用天然建材。
「总要等到盖好了,业主才会放心又开心地请亲朋好友来家作客;总要等到盖好了,政府单位才能够相信竹建筑也符合安全规范,也抗震耐摇,才给予我们建造许可。」Markus Roselieb如此说道。
即便是国际知名的绿建筑师,CLC 事务所创办人Markus Roselieb还是得面对人们对建材的偏见。 (摄影/林素玉)
面对竹建筑的诸多偏见,Markus Roselieb强调,这是我们想像文明时将自然与传统给割舍的结果,认为文明必须与自然保持距离甚至能宰制自然,却在文明的污染后才想到自然。永续的竹材也在这种矛盾中,因其可再生特性被环保议题所主导,或因其传统的形象限缩于乡间,但是在竹建筑的永续发展上,应该被肯定与认同的是建材与工法整体,不是一部分的功能。
他认为竹要能广为建材使用,得更加强调其功能、美学等建筑能耐,使其直接与主流的钢筋混凝土较劲,除此之外,要破除竹建筑与偏乡弱势间的联想,更该让竹建筑从都市开始出发,颠覆贫穷的印象,才能让人肯认与重视竹建筑。
当我们从劳动中解放,永续的概念也被随之抽换
如果永续建筑是为了保全家与家人,我们又该怎么看待自然环境的被动付出?
跨媒材艺术创作者拉黑子・达立夫(阿美族)以阿美族「家」的概念,探讨永续建筑在台湾的文化意义;从部落生活中的衣着与身体的关系谈起,他形容衣服就是身体的家,一件传统服饰从采集、干燥到编织的手工程序费时耗力,因此每一件衣物都是原住民的一辈子,原住民与这些造物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如果你觉得造物都跟你完全没有关系,那你更不可能去谈自然这件事情。」拉黑子・达立夫引阿美族「站立」的文化意义诠释道,取之于自然,使人能「站立」于土地上生活,家即是使集体都能站立的系统,构成一个家,站立于其内的一份子与站立于其外却构成它的环境都是有关联的—— 家、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体,而花时间深入自然找材料,动手盖一个家才能把家的概念与知识延续下去。
家、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体,花时间深入自然,才能把家的概念与知识延续下去。 (图片提供/拉黑子・达立夫)
「从劳动中解放看似轻松美好,人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连结也就断裂;然而这样的生活想像,却难以接纳由竹、木、藤组成的生活场景与自然关怀。」
编织工艺创作者Varig Tinaway则表示,不仅只是竹,台湾传统建筑中还使用到石板、藤、芦苇等自然资源,且依素材特性发展出的编织、堆叠等造物技术也毫不逊色,他笑着分享,原住民传统的石板屋就是以平面堆叠构成的空间结构,与3D列印是同样的概念,且结合编织的技术后也同样能透过竹片等更轻量的素材以六角堆叠的方式构成稳固的立体建筑。
回到永续建筑上,Varig Tinaway认为原住民传统建筑中的永续,并不是指家要建成后屹立不摇,而是即便被台风吹垮了一些,移动了一点,人们还是能拾起残骸再向自然取材,一次又一次地补强稳固;这亲自劳动的过程,才会使我们熟悉自然资源的应用方式,珍惜并传承这个包含环境与文化在内的「家」。
「从传统回应现代,材料本身并没有改变,」拉黑子・达立夫说着,「我们当然希望文化能继续传递,但自然材料教育的高劳动与时间成本被认为缺乏效率,这才使得人们与材料之间的距离渐远。」
空间母语基金会董事陈育平为圆桌对谈主持。
正如同本次「2018国际耐候竹建筑论坛」活动策展人空间母语基金会董事陈育平的最后结语:「为了推广,我们容易把这些问题限缩在材质本身的可能性、功能性,就连美学都是将文化与传统给符号化与功能化了;人与材料、建筑之间的连结减少,都是强而复加,硬生投射。」
「这是生活型态改变下,人对环境文化一体有机想像的佚失,也是未来面对永续设计的挑战。」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咖啡网 手磨咖啡 咖啡豆 瑰夏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 云南咖啡 耶加雪菲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咖啡网 手磨咖啡 咖啡豆 瑰夏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 云南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1-10 11: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