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hwu 于 2009-9-8 15:25 编辑
养猪技术术语
1.饲养与管理
101
机械化养猪
102
工厂化养猪
103
规模化养猪
104
集约化养猪
105
现代化养猪
106
社会化服务体系
107
批次
108
直线育肥法
109
吊架子育肥法
110
生产节拍
111
全进全出制
112
多点生产
113
自繁自养
114
生产指标
115
技术指标
116
日增重
117
饲养密度
118
饲料转化率
119
标准料重比
120
带全群料重比
121
猪粮比
122
猪料比
123
分阶段饲养
124
育成猪
125
育肥猪
126
诺廷根暖床
127
猪舍环境
128
猪舍环境卫生
129
猪舍环境与设施
130
动物福利
131
太阳高度角
132
照度
133
红斑作用
134
空气温度
135
空气湿度
136
水汽压
137
绝对湿度
138
相对湿度
139
饱和差
140
露点
141
有效温度
142
温湿指数
143
风冷指数
144
湿卡他冷却力
145
散热调节
146
产热调节
147
基础代谢
148
贼风
149
有害气体
150
恶臭物质
151
自然通风
152
风压
153
热压
154
应激
155
2.品种与繁殖
201
品种
202
品系
203
杂交
204
杂种优势
205
DLY猪
206
同质选配
207
后备猪
208
基础母猪
209
断奶综合征
210
肉猪出栏率
211
肉猪商品率
212
相食症
213
宰前重
214
胴体重
215
屠宰率
216
胴体长
217
背膘厚
218
眼肌面积
219
腿臀比例
220
胴体瘦肉率
221
胴体脂肪率
222
系水力
223
熟肉率
224
肌肉大理石纹
225
产仔数
226
初生重
227
初生窝重
228
断乳窝重
229
初产日龄
230
产仔间隔
231
泌乳量
232
泌乳力
233
泌乳量
234
哺乳仔猪
235
断奶
236
保育猪
237
生长猪
238
育成猪
239
木乃伊猪
240
母猪年产窝数
241
僵猪
242
初乳
243
过哺
244
并窝
245
寄养
246
早期隔离断奶
247
静立反射
248
短期优饲
249
诱导发情
250
育种目标
251
BLUP
252
EBV
253
QTL
254
初情期
255
去势
256
候配反射
257
情期受胎率
258
繁殖率
259
精子活力
260
隐睾
261
同期分娩
262
同期发情
263
繁殖周期
264
妊娠前期
265
妊娠后期
266
断奶在发情
267
返情
268
激素
269
发情周期
270
黄体与红体
271
超数排卵
272
冷冻精液
273
精子获能
274
胎膜
275
繁殖力
3.饲料与营养
301
饲料
302
饲粮
303
能量饲料
304
蛋白质饲料
305
矿物质饲料
306
氨基酸饲料
307
维生素类饲料
308
营养需要
309
饲料配方
310
配合饲料
311
全价配合饲料
312
预混料
313
浓缩料
314
单独饲喂法
315
隔天饲喂法
316
中性洗涤纤维
317
理想蛋白质
318
常量元素
319
必需氨基酸
320
限制性氨基酸
321
基础代谢
322
粗纤维
323
表观消化率
324
营养平衡
325
净能
4.疾病与防治
401
传染
402
传染病
403
潜伏期
404
前驱期
405
明显期
406
转归期
407
死亡期
408
流行过程
409
传染源
410
患病动物
411
病原携带者
412
传播途径
413
水平传播
414
垂直传播
415
易感性
416
疫源地
417
自然疫源地
418
临床诊断
419
流行病学诊断
420
病理学诊断
421
微生物学诊断
422
动物接种试验
423
免疫学诊断
424
隔离
425
可疑感染猪
426
支原体
427
封锁
428
兽药
429
特异性疗法
430
抗生素疗法
431
化学疗法
432
对症疗法
433
护理疗法
434
免疫接种
435
消毒
436
灭菌
437
物理性消毒
438
化学性消毒
439
终末消毒
440
检疫
441
产地检疫
442
贸易检疫
443
屠宰检疫
444
运输检疫
445
掩埋
446
腐败
447
焚烧
448
化制
449
清群
450
建群
451
闭群
452
灭活疫苗
453
弱毒疫苗
454
单价疫苗
455
多价疫苗
456
混合疫苗
457
同源疫苗
458
异源疫苗
459
基因工程苗
460
传统疫苗
461
抗体
462
抗原
463
佐剂
464
免疫反应
465
免疫耐受
一.饲养与管理
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是工厂化养猪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放体力劳动,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商品生产率。
机械化养猪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现代化养猪的说法,那时认为只要把分散的猪集合起来,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行机械化或电气化就是现代化养猪。如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兴起的机械化养猪热潮就是在这种概念下兴起的。那时兴办的一些养猪场虽然实现了猪就餐的集体化,饲料加工甚至饲喂机械化。但由于猪种培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落后,结果造成母猪产仔少、仔猪死亡多、肥猪生长慢,经济效益差,很多猪场亏本倒闭,所以机械化养猪不能代表现代化养猪必须是高效益的含义。机械化养猪只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个组成部分。
102.工厂化养猪:以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机电设备,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各种适宜的条件,使猪只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是以标准化饲养、标准化猪群、卫生防疫、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现代化为必备条件,高效、优质、低耗,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生产猪产品的养猪方法。
工厂化养猪是借助于人们对工厂生产工业品的印象,形容养猪生产的现代面貌。也就是借助工业品生产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牲猪生产的组织模式。工厂生产的特点是:
①、生产在一定的场合集中进行;
②、按设计好的图纸,用一定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组装;
③、按一定的程序,实行流水作业;
④、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
⑤、须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的加工制作和销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
养猪生产是借助于猪的生物有机体,产生人类需要的产品,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工业产品。它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如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防疫学、环境学以及建筑和机械等科学。工厂化养猪就是应用以上的科技手段,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全进全出的流水式的生产工艺过程。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所以说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具体体现。
103.规模化养猪:按集约化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生产设施,采用高产高效益的猪种和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也是由传统养猪向工厂化养猪过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即一定数量的猪群)。
所谓的规模化养猪是相对于传统养猪说的。传统养猪是一家一户按副业经营的方式,规模小,条件差,种猪性能低,饲料质量不好,养猪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十分低下。规模化养猪是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104.集约化养猪:集约化养猪是把各类猪按饲养所需的适当空间和环境实行集约型群体饲养,高密度管理,强调猪群的密集性。按生产环节把猪群相对集中,划分成若干个生产工艺群,各群实行专业化饲养管理。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每头猪所占的猪舍面积,便于机械化操作。有利于猪舍保温、降温、喂料、饮水和粪便清除,具有省人工、省饲料的明显效果,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提高。集约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管理形式,也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内容。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的一种初级形态。它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积少、栏位利用率高。
105.现代化养猪:现代化养猪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一定的设施,创造适宜猪只营养需要的饲料供应体系,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配套的健康保健措施等;并且能够达到高生产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质量的产品和高经济效益,按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配套设施和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以下特征:
①、按猪的生物学特性,将生产分为多个环节。养猪生产的六个环节。从配种→妊娠→哺乳→保育→育成→育肥→出售。形成一条流水式的生产线,各个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
②、拥有能适应各种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有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并和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如:配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生长育肥舍等。
③、拥有遗传素质优良和高度生产性能的猪种,并按统一繁育计划组建起的繁育体系。
④、按猪群的划分,配置不同型号的全价饲料,满足各个猪群对营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⑤、有严格、严密和科学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粪、污处理系统。
⑥、具有组织合理、专业分工明确的高效营销体制,全年有节奏地、均衡地生产出标准化的优质产品。
机械化养猪、规模化养猪、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养猪的某个形态的表述,单用一个说法来表述现代化养猪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在我国现代化养猪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代表着现代化养猪,这是与我国的工农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及我们对现代化养猪的认识有关的。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养猪业发展到现在、只有用现代化养猪才能把当代最先进的养猪完整地、全面地、正确地表述。
106.社会化服务体系:畜牧业、养殖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形态。是一个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配套的一个网络体系。包括合作服务、社会服务和国家服务三种形式。
107.批次: 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108.直线育肥法:又叫“一条龙”肥育法。就是根据猪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营养需要的特点,全期实行丰富营养饲喂的一种肥育方式。由于这种育肥方式较为经济,是商业化养殖模式理所当然采用的育肥方式。
109.吊架子育肥法:分阶段肥育方式又叫“吊架子”肥育法。即把整个肥育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小猪阶段喂给较多的精料,搭配少量青饲料;在中猪(架子猪)阶段以青粗饲料和柑水为主,搭配少量精料使猪主要长骨架,也称 “吊架子”;到大猪阶段加喂大量精料,减少青粗饲料来催肥的一种肥育方式。早期农户养猪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110.生产节拍:也称生产节律,是指在生产管理上一个完整管理周期的长度,是引用工业生产管理的概念。在养猪生产中指猪群每两次调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天数,如相临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常用的生产节拍有1、3、5、7、15、21、56日制。生产节拍的长短要根据猪场规模而定。猪场规棋越大,节律越短。
111.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112.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113.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114.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
115.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
116.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
117.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不同性能、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饲养密度最低容许值有所不同。
118.饲料转化率:有时也称为“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率”、“饲料回报率”、“换肉率”、“料肉比”、“料重比”等,是指猪生长过程中增加单位体重的全价饲料消耗量。
119.标准料重比:猪在30~100公斤阶段的饲料转化率。
120.带全群料重比:在一定时期内全场总耗料与同时期场内全部猪群总增重之比。
121.猪粮比:是毛猪的市场价格与基础饲料粮玉米的市场价格之比。
122.猪料比:猪料比是毛猪的市场价格与猪饲料的综合价格之比。
上述七个技术指标各自的作用略有不同,日增重常被用来反映猪只的生长性能,单个猪只的标准日增重常被用来比较猪只和品种的优劣;饲料转化率既可以反映猪群的生长状况,试配饲料时又可用来比较不同饲料配方的性价比;带全群料重比可以反映整个猪群的生产性能,当然也包括繁殖猪的生产性能,也能反映整体管理水平;猪粮比常被用来衡量毛猪的市场价格走势和养猪的盈亏空间,业界比较认同的盈亏平衡点时5.5,通过对多年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多个角度的测算,将猪粮比5.5作为盈亏的平衡点是比较合适与恰当的;猪料比对于不同的基础饲料类型用来反应饲料的价格比较优势,对于不同的品种用来反应猪种的优劣,也被用来衡量毛猪的市场价格走势和养猪的盈亏空间。
相比之下,猪粮比、猪料比常被用来衡量毛猪的市场价格走势和养猪的盈亏空间,而要反应饲料和(或)猪品种的优劣,应采用换肉率。猪粮比、猪料比是与市场有关的动态指标,而换肉率是与猪品种和饲养水平相关的静态指标。
123.分阶段饲养: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将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生产阶段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⑴.三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泌乳期→生长育肥期
三段饲养二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例如分娩哺乳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
⑵.四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泌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在三段饲养工艺中,将仔猪保育阶段独立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保育期一般5周,猪的体重达20kg转入生长肥育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肥育猪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肥育舍饲养15~16周,体重达90~110kg出栏。
⑶.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妊娠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发情集中、便于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⑷.六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乳期→保育期→育成期→育肥期
六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是将生长肥育期分成育成期和育肥期,各饲养6~7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乳、保育、育成、肥育四段。此工艺流程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率。
124.育成猪:是指仔猪断奶后(35日龄或28日龄)至70日龄左右转入育肥车间前的仔猪。
125.育肥猪:是指70日龄左右转入育肥车间到出栏这一阶段的中大猪。
126.诺廷根暖床养猪系统:是德国专家Bugl先生和Schwar ting教授在长期观察猪的行为基础上发明的暖床养猪新工艺。它是根据猪的行为习性、环境生理要求发明的猪用暖床及配套的工程技术设施形成的养猪生产体系,其核心设备是猪用暖床,即一种设有PVC塑料的温控保温箱。它可满足猪体不同部位的不同温度需要,呼吸的是凉空气,躯体周围却保持温暖,同时还为猪提供采食、磨牙、玩耍、蹭痒、淋浴、排泄等行为场所,符合猪的生态、生理和行为学需要,对猪的限制较少,猪在接近自然条件下生长被猪所认可。可用于集约化饲养、半集约化饲养和散放饲养。
127.猪舍环境:是指环绕于猪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128.猪舍环境卫生:是指猪饲养环境的条件、卫生状况是否适合猪的生长与生活的客观条件。
129.猪舍环境与设施:是研究家畜养殖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工程设施为家畜的养殖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生产的目的。
130.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13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132.照度:照射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肉眼所能感觉到的光的亮度,用lx表示。
133.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
134.空气温度:即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35.空气湿度:即气湿,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136.水汽压:指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力。它是大气压力的一部分,其单位用帕斯卡,简称帕(Pa)表示。
137.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也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密度。可以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即每立方米空气中水汽的克数(g/m3)或帕(Pa)表示。
138.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密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的百分比,由于在温度相同时,水汽密度与水汽压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9.饱和差: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140.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降低而致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当气温低于露点时就会结露,即产生冷凝水,或成为凝结水。
141.有效温度:也称“实感温度”,是指能有效地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也是猪只对外界的感知温度。
142.温湿指数;又称温湿度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143.风冷指数:又称风冷却指标,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它主要用于估计裸露皮肤的对流散热量。是气温和风速相互叠加作用对实际温度低影响,也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使猪只对外界的感知温度。
144.湿卡他冷却力:是用于评定气温、湿度、风速、辐射四因素综合状况的指标。
145.散热调节:也称物理性调节,是指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机体依靠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血流量、改变皮肤温度,以及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较舒适的场所、改变姿势等,来增加或减少热的放散,以维持正常体温的调节方式。常见的散热调节方式有:扎堆、大口喘气、滚泥坑、寻找遮荫处等。
146.产热调节:也称化学性调节,是指在较严重的冷热应激下,机体须通过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减少或增加产热,以维持正常体温的调节方式。
147.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148.贼风:是冬季密闭舍内,通过一些窗户、门或墙体等处的缝隙进入舍内的一种气流。
149.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畜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对家畜的生产力和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的气体。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氨(NH3)、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
150.恶臭物质:是指刺激人的嗅觉,使人产生厌恶感,并对人和动物产生有害作用的一类物质。
151.自然通风:是利用舍内外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或风力作用所造成的风压,来实现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152.风压:指大气流动(即刮风)时,作用于建筑物表面的压力。
153.热压:指空气温热不均而发生密度差异产生的压差。
154.应激:应激是指动物受到各种因子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如惊吓、捕捉、运输、过冷、过热、拥挤、混群、缺氧、感染、营养缺乏、缺水、断料,注射疫苗,去势,改变饲喂方法,更换饲料、更换环境、更换饲养员、高产过劳、疼痛、中毒等。应激的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至42℃~45℃,呼吸急促,心跳过速,肌肉僵硬,后肢强直,机体内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肌肉中乳酸大量聚积,严重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骤然死亡,通常情况下会引起肌肉变劣,产生PSE或DFD劣质肉。
二.品种与繁殖
20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0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20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母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204.杂种优势:不同品种亲本杂交所得的后代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的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207.后备猪:指4月龄至配种前准备留作种用的猪。
208.基础母猪:经检定合格正式参加繁殖过程的母猪。
205.DLY猪:应用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与长白作父本约克夏作母本的二元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即三元杂交猪。
206.同质选配:用性能或外形相似的公母猪配种,要求在下一代中获得与公、母猪相似的后代的杂交方式。
209.断奶综合征:一般将断奶后仔猪发生腹泻、水肿病、内毒素休克等综合症状称为断奶综合征。
210.肉猪出栏率:一年内肉猪出栏数与年初猪存栏数之比。
211.肉猪商品率:一年内出售的商品肉猪数与年内出栏的肉猪数之比。用来反映猪场生产的总体水平。
212.相食症:猪的相互咬食现象,是肉猪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恶癖。其中以咬耳、咬尾最为常见。
213.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kg后,停食但不停水24小时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重。
214.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去头、蹄、尾的方法是:头从耳根后枕寰关节及下颌上的自然皱褶切下,前蹄从腕关节处切下,后蹄从跗关节处切下,尾从紧贴肛门处切下。
215.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216.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217.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
218.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可用求积仪计算面积。
219.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220.胴体瘦肉率: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瘦肉率。公式如下: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221.胴体脂肪率:脂肪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脂肪率。
222.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其测定方法:宰后2h内取第2~3腰椎处的背最长肌,切取厚度为1.0cm的薄片;再用直径为2.523cm的圆形取样器(圆面积为5.0cm2)切取肉样。用感应量为0.01kg的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将肉样置于两层医用纱布之间上下各垫18层滤纸。滤纸外层各放一块硬质塑料垫板,然后放置于钢环允许膨胀压缩仪平台上,用匀速摇把加压至35kg,并保持5min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
223.熟肉率:宰后2h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铝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min。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min后称蒸后重,并按下式计算: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100%
224.肌肉大理石纹:肌肉大理石纹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评定方法是:取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横断面,置于4℃的冰箱中存放24h后,对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按5级分制评定。1分为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为肌内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为肌内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为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为肌内脂肪呈过量分布。两级之间只允许评0.5分。以3分为理想分布,2分和4分为较理想分布,1分和5分为非理想分布。
225.产仔数:产仔数有两种指标,即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产仔数是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产活仔数是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产仔数是一个复合性状,主要受排卵数和胎儿存活率以及配种的影响。
226.产仔间隔:产仔间隔指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妊娠期+空怀期。
227.泌乳力:是指母猪在整个泌乳期所分泌的乳汁的能力。生产上一般用断奶时仔猪窝增重来衡量。
228.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也有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的,但很少见。
229.初生重: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230.初生窝重: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231.断乳窝重:指断乳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232.初产日龄:初产日龄即是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233.泌乳量:是指母猪在整个泌乳期所分泌的乳汁的总量。
234.哺乳仔猪:指正在跟随母猪,并通过吃奶获得所需营养的仔猪。
235.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236.保育猪:一般指7~30Kg的猪只。
237.生长猪:一般指30~60公斤的猪只。
238.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也有称肥育猪或育肥猪的。
239.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的像木乃伊的死胎儿。
240.母猪年产窝数:每头母猪一年之内能够生产的胎次数,一般在2.0/年到3.0窝/年之间。
241.僵猪:仔猪生长缓慢,被毛蓬乱无光泽,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形成尖头大肚的刺猬猪,俗称小老猪,即僵猪。
242.初乳:分娩后3-5天的乳,含有丰富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可被初生幼畜直接吸收入血。它们一方面可补充血液中的白蛋白同时可使初生幼畜获得被动免疫,提高幼畜抵抗力,另外,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特别是镁盐,可促进胎粪的排出。初乳中还含有维生素A、C、D。
243.过哺:在生产中,常有个别母猪产后无奶或因故死亡,也有活产仔数猪超过母猪有效乳头数的情况,这就要为多出的仔猪找个“奶妈”,将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代养,生产中叫做“过哺”。
244.并窝:在生产中,有两头母猪产活仔数目都不多,可将两窝仔猪并做一窝,由一头奶好的母猪哺育,另一头母猪则相当于早断奶了,让其早发情早配种以提高生产效率,这叫“并窝”。
245.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乳汁的做法。
246.早期隔离断奶:仔猪出生后保证吃足初乳,并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在21日龄前断奶并与母猪舍相隔250m到10km,以阻断母猪将病原传递给仔猪的一种培育仔猪的管理方式。在养猪发达股价
247.静立反射:按压母猪臀部,则母猪站立不动,有时两耳扇动,称为“静立反射”,是实施配种的最佳时机。
248.短期优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14天左右,为其提供优质的饲料来增加产仔数的一种饲喂方法。
249.诱导发情:诱导发情是指对处于乏情状态的母畜,利用外源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环境条件的刺激,促使乏情母畜卵巢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技能性活跃状态,使母畜正常发情排卵的技术措施。
250.育种目标:猪的育种目标是改良猪种,实现养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在确定育种目标时,要着重考虑对养猪生产效益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
251.BLUP:BLUP是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的缩写,中文译名是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是当今世界上动物育种值估计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先进的统计方法。它是由美国著名数量遗传学家C.R.HENDERSON于1950年提出的。BLUP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线性模型分析方法,适于解决动物育种中各种情况的育种值估计。
252.EBV:估计育种值,英文Estimated Breeding Value的缩写。具体数值可从有关文献中查到。
253.QTL:数量性状位点,英文Quantitative Trait Loci Breeding Value的缩写。数值可从有关文献中查到。
254.初情期:青年母猪的第一次发情的月龄。引进品种母猪的初情期一般为5~8月龄,平均为7个月龄。
255.去势:将公猪睾丸和附睾从阴囊中摘除掉,使之失去生殖能力。
256.候配反射:按压发情母猪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应(静立反应),这种呆立反射行为称为候配反射。这是母猪发情的一个关键标志,具体的判断标准参见25页图160。
257.情期受胎率:一个发情期参加配种而受孕的母猪占配种母猪数的百分比。
258.繁殖率:即指本年度内出生仔猪数占上年度终适繁母猪数的百分比,主要反映猪群增殖效率。
259.精子活力:精子的活力是指原精液在37℃条件下呈直线运动的精子占全部精子总数的百分率。
260.隐睾:指睾丸未降至阴囊,呈隐形睾丸的情况,是公猪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261.同期分娩:将诱发分娩技术应用于大群配种时间相近的妊娠母猪,使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分娩的管理措施。
262.同期发情:将诱发发情技术应用于大群预测情期相近的干奶母猪,将群体母畜不同进程的发情周期调整为统一进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发情的管理措施。
263.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114天)+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264.妊娠前期:母猪妊娠1~12周的阶段,此阶段胎儿处于增重不多,对摄入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而数量不多。
266.断奶在发情:母猪断奶至下一次配种的天数。
267.返情:母猪发情配种后未能怀孕的情形,不一定出现再次发情。
265.妊娠后期:母猪妊娠13周到分娩这一阶段,此阶段胎儿增重较多,对营养摄入量要求较高。
268.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的生活细胞所释放的控制生理活动的一类化学活性物质。
269.发情周期:母畜性成熟后便出现周期性的发情表现,通常将两次发情间隔的时间叫做发情周期(性周期)。
270.黄体与红体: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卵泡膜和卵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排空的卵泡腔内形成凝块,称为红体;此后,颗粒层细胞增生变大进而形成黄体,黄体细胞产生孕激素。
271.超数排卵:用外源性促进腺激素诱发母猪卵巢的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卵子的技术措施。
272.冷冻精液:冷冻精液是以液氮(-196℃)或干冰(-79℃)为冷源,将精液经特殊处理后,保存在超低温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能较长时期保存精液活力的技术措施。
273.精子获能:公畜射出的精液一般不具备受精能力,精子通过母畜生殖道(子宫和输精管)后,在形态和机能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具有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叫做精子获能。
274.胎膜:胎模是由胚胎外的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三个基本胚层形成的卵黄膜、羊膜、尿膜和绒毛膜的总称,胎膜是早期胎儿与母体子宫粘膜交换气体、养分及代谢产物的暂时性器官。
275.繁殖力:繁殖力是指家畜在正常生殖机能条件下,生育繁衍后代的能力;
276.正常繁殖力:正常繁殖力是指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获得的最经济的繁殖力。
277.发情持续期:从发情开始到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称为发情持续期。
278.生殖激素: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的激素叫生殖激素。
279.胚泡附植:胚泡附植是指早期胚泡在子宫内游离一段时间后,随着带状囊胚的不断扩张而固定下来,囊胚的滋养层逐渐与母体子宫内膜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的联系,也叫着床或植入。
280.胎盘:胎盘则指胎儿绒毛膜的绒毛与母体子宫粘膜发生联系所形成的一种结合体,由两部分组成:胎儿绒毛膜的绒毛部分为胎儿胎盘,母体子宫粘膜部分为母体胎盘,两者合称为胎盘。
三.饲料与营养
301.饲料:具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又能被猪消化吸收的单一材料。猪饲料按营养成分可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氨基酸类饲料、维生素类饲料和添加剂8大类。
302.饲粮:是供给动物营养的混合物,就是给猪喂的东西。
303.能量饲料:是指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低于20%,干物质中粗纤维低于18%的富含淀粉、糖类,能给猪提供能量补给的饲料。主要包括:谷实及其加工副产品,根、茎、瓜类、糖蜜、乳清和油脂等。
304.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料,常用的有:鱼粉、大豆饼、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等。
305.矿物质饲料:富含猪需要的矿物成分而有害成分含量低于标准要求的矿物质。常用的有:碳酸钙、磷酸钙、磷酸二钙、石粉、脱脂骨粉、贝壳粉、蛋壳粉、磷酸氢铵、磷酸二铵、磷酸二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食盐)、氯化镁、碳酸镁、氧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铜、硫酸锌等。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天然矿物。
306.氨基酸饲料:富含各种氨基酸的饲料,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_胱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工业合成品。
307.维生素类饲料: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饲料,主要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生物素、胆碱、叶酸、烟酸、泛酸等。基本上都是工业合成品。
308.营养需要:指猪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一定生产性能时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的最低数量。
309.饲料配方:是根据营养需要量所确定的饲粮中各饲料原料组分的百分比构成。
310.配合饲料:用多种饲料组分和添加剂配制成的、营养较为全面的饲粮。
311.全价配合饲料:指能满足猪的各种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它是把多种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的加工工艺配制而成的均匀一致、营养价值完全的饲料。也就是含能量、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
312.预混料:含有补充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商品预混料常用的有:1%、2%、4%、5%等多种规格。
313.浓缩料:含有补充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
全价饲料是符合猪各生理阶段的要求,能满足猪的各种营养需要而又营养平衡的饲料,是能拿来喂猪的饲料。预混料与浓缩料不能直接喂猪。按照饲料生产的一般规律,预混料+蛋白=浓缩料;浓缩料+能量=全价料。
为了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各类商品料经常会添加一些除氧剂、防霉剂、软化剂等;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又不降低饲料的有效成分,商品料经常会添加一些生物酶制剂(象提高饲料转化率的生益菌)、矿物质(象仔猪料添加铜、锌等提高生长性能)、促进生长的药物(象黄霉素等)、降低料肉比的药物(甚至象瘦肉精等);为了显示饲料的养殖效果,有些饲料厂向商品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如仔猪腹泻)、高剂量的铜让猪皮肤发红、高剂量的锌让猪粪便发黑等但不对外公开。这些都是饲料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饲料厂的核心经济机密。不过可从有关资料中查找得到。
314.单独饲喂法:利用妊娠母猪栏,单独饲喂,最大限度地调整母猪饲料摄入。这种方法节省饲养成本,可以避免母猪之间相互抢食与咬斗,减少仔猪出生前的死亡率。
315.隔天饲喂法:在一周的三天中,如星期一、三、五,自由采食8小时,剩余的四天中,只许饮水不给饲料。
316.中性洗涤纤维: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和少量的二氧化硅。
317.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此时营养成分利用率最高。
318.常量元素:动物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的一类矿物元素。主要有Ca、P、K、Na、Cl、Mg、S等。
319.必需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对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都需由饲料直接提供。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数量少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320.限制性氨基酸: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等情况下所需要的比例不同,饲料或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
321.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即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322.粗纤维:由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
323.表观消化率:饲料中目中养分的可消化部分占养分总量的百分比。
324.营养平衡:在生产中,所有的营养因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猪的生存、生长、生产和繁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营养因子间存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中又存在着协同与拮抗的作用,只有当日粮中所提供的各营养因子达到相互平衡,才能使营养处于最佳状态,这种追求最佳状态的营养搭配称为营养平衡。要注重的营养平衡包括:能量浓度、蛋白质能量比、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矿物元素之间、电解质等的平衡。
325.净能:是指饲料总能中,完全用来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四、疾病与防治
40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40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403.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的时期。
404.前驱期:潜伏期之后到该病主要症状出现前的这一时期。
405.明显期:前驱期之后出现某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的时期。
406.转归期:传染病病程发展到结局的时期。
407.死亡期: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增强,机体抵抗力减退,转归不良动物死亡的时期。
408.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猪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整个历程。也即是传染病从猪个体发病蔓延扩散到猪群体发病的过程。
409.传染源: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410.患病动物: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411.病原携带者: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412.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途径
413.水平传播:指传染病在同一世代动物之间进行的橫向传播。
414.垂直传播:从广义上讲属间接接触传播,主要经胎盘传播,如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等。
415.易感性:指畜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特性。
416.疫源地:指传染源及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波及的地区。
417.自然疫源地:在一些地区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流行,这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418.临床诊断: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方法,对猪只进行疾病的一般性检查,包括血、尿、粪的常规检查。对某些具有明显特征性症状可作出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如对破伤风、猪气喘病等的诊断。
419.流行病学诊断:对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和规律的不同,进行鉴别诊断。
420.病理学诊断:由于传染病而死亡的动物,根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出诊断的方法。
421.微生物学诊断:主要是进行病原学的检查而做出诊断的方法。
422.动物接种试验:选择对该种传染病最敏感的动物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423.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试验和变态反应诊断。
424.隔离: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健康猪继续被感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而采取的管治措施。
425.可疑感染猪:指与患病猪及其污染环境有过明显接触的猪只。应限制其活动,详细观察,出现症状按患病动物处理。有条件时应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治疗。
426.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3~0.5η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营养要求比细菌高。支原体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涉及人、动物、植物及昆虫等多个领域,给人类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27.封锁:把疫源地封闭起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康猪误入疫区而被传染的措施。
428.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机体生理机能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液、微生物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429.特异性疗法:是指高免血清、痊愈血清进行治疗的方法。
430.抗生素疗法:针对细菌传染病,要注意耐药性、不良反应和残留等问题的方法。
431.化学疗法:主要是用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硝基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432.对症疗法:如止热、止痛、止血在、镇静、兴奋、强心、利尿、止泻、调节电解质平衡的措施。
433.护理疗法:给予可口、新鲜、柔软、优质、易消化的饲料,饮水充足的方法。
434.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抗原(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相对的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435.消毒:对动物体上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菌进行消除和杀灭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叫做消毒。
436.灭菌:将所有微生物杀灭叫灭菌。如水针剂产品都要经过这一环节达到无菌目标的。
437.物理性消毒:利用阳光、紫外线、火焰及高温、高压等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式。
438.化学性消毒:利用化学消毒药物杀死微生物的消毒方式。如采用喷洒、薰蒸等消毒。
439.终末消毒:在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消毒与灭菌是同一种操作的两种不同结果,像猪舍就应该采取消毒的方式,人工授精的许多环节就应该灭菌。
440.检疫:应用各种兽医科学的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传播的手段。
441.产地检疫:指在动物生产地区的检疫。
442.贸易检疫:指动物及其产品在进入商品流通时的检疫。
443.屠宰检疫:对冷冻厂、肉联厂、加工厂、食品站等,在动物屠宰前兽医检疫。
444.运输检疫:指动物及其产品运输时的检疫。如:铁路检疫、交通要道检疫等。
445.掩埋:疫病尸体处理方式。方法简便易行,掩埋尸体应选择干燥、平坦、距离住宅、道路、水源、河流较远的偏僻地点,深度至少在2米以上。
446.腐败:疫病尸体处理方式。深度大于9米的坑井中,或沼气坑中,但不适于炭疽、气肿疽。
447.焚烧:疫病尸体处理方式。此种方法最彻底。适于危险的传染病尸体处理,如炭疽、气肿疽。
448.化制:疫病尸体处理方式。尸体放入特制的加工器中,达到消毒的目的并保留有用的油脂、骨粉、肉粉等。
449.清群:一种净化疾病的策略,就是将猪舍内的所有猪只清空的做法。
450.建群:一种净化疾病的策略,就是将引进的健康猪只放回清空的猪舍的做法。
451.闭群:一种净化疾病的策略,即将整个猪群封闭饲养一段时间,使猪群的健康状态保持一致的做法。
452.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用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
453.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指对自然强毒的微生物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
454.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的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疫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455.多价疫苗:指由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456.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
457.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458.异源疫苗: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
459.基因工程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及核酸疫苗。
460.传统疫苗: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上述9种疫苗都是传统疫苗。
461.抗体: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以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就称为抗体(Antibody)。抗体虽为机体所产生,但不是所有所产生的抗体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462.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并不是寄生虫、细菌或病毒本身,它只是病原体上的一个成分而已。而现行生产的绝大多数疫苗都是用完整的病原体制造而成,生产若不规范,则存在感染的极大可能性。
463.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接种进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改变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性作用,这类物质可以统称为免疫佐剂。
464.免疫反应: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般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的障碍。接种后24h内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个别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一般反应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持续1~2d可自行消退。异常反应是动物在接种后发生的与疫苗接种有一定联系、达到需要诊治程度的综合征。这类反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465.免疫耐受:为免疫系统不与机体固有成分和被引入的抗原发生破坏性反应的一种生理状态。破坏性反应被免疫系统发育和免疫反应产生过程中的不同机制所阻断。长期或反复接种疫苗则容易导致免疫耐受性的产生。
还希望猪友们校核、补充、完善。
--------------------------------------
这么发的东西怎么没人顶,我顶起,谢谢啦!
--------------------------------------
总结的太好了,好贴,顶一个
--------------------------------------
非常不错啊,辛苦!!
--------------------------------------
很好有收藏价值
--------------------------------------
很好有收藏价值
--------------------------------------
好资料呀,学习啦
--------------------------------------
好贴,受益匪浅,收藏了!
--------------------------------------
好贴 顶起! 顶起!
--------------------------------------
总结的真是不错,用了很多的心思呀。
--------------------------------------
谢谢了学习不少
--------------------------------------
楼主辛苦了,好帖,强顶!
养猪技术术语
1.饲养与管理
101
机械化养猪
102
工厂化养猪
103
规模化养猪
104
集约化养猪
105
现代化养猪
106
社会化服务体系
107
批次
108
直线育肥法
109
吊架子育肥法
110
生产节拍
111
全进全出制
112
多点生产
113
自繁自养
114
生产指标
115
技术指标
116
日增重
117
饲养密度
118
饲料转化率
119
标准料重比
120
带全群料重比
121
猪粮比
122
猪料比
123
分阶段饲养
124
育成猪
125
育肥猪
126
诺廷根暖床
127
猪舍环境
128
猪舍环境卫生
129
猪舍环境与设施
130
动物福利
131
太阳高度角
132
照度
133
红斑作用
134
空气温度
135
空气湿度
136
水汽压
137
绝对湿度
138
相对湿度
139
饱和差
140
露点
141
有效温度
142
温湿指数
143
风冷指数
144
湿卡他冷却力
145
散热调节
146
产热调节
147
基础代谢
148
贼风
149
有害气体
150
恶臭物质
151
自然通风
152
风压
153
热压
154
应激
155
2.品种与繁殖
201
品种
202
品系
203
杂交
204
杂种优势
205
DLY猪
206
同质选配
207
后备猪
208
基础母猪
209
断奶综合征
210
肉猪出栏率
211
肉猪商品率
212
相食症
213
宰前重
214
胴体重
215
屠宰率
216
胴体长
217
背膘厚
218
眼肌面积
219
腿臀比例
220
胴体瘦肉率
221
胴体脂肪率
222
系水力
223
熟肉率
224
肌肉大理石纹
225
产仔数
226
初生重
227
初生窝重
228
断乳窝重
229
初产日龄
230
产仔间隔
231
泌乳量
232
泌乳力
233
泌乳量
234
哺乳仔猪
235
断奶
236
保育猪
237
生长猪
238
育成猪
239
木乃伊猪
240
母猪年产窝数
241
僵猪
242
初乳
243
过哺
244
并窝
245
寄养
246
早期隔离断奶
247
静立反射
248
短期优饲
249
诱导发情
250
育种目标
251
BLUP
252
EBV
253
QTL
254
初情期
255
去势
256
候配反射
257
情期受胎率
258
繁殖率
259
精子活力
260
隐睾
261
同期分娩
262
同期发情
263
繁殖周期
264
妊娠前期
265
妊娠后期
266
断奶在发情
267
返情
268
激素
269
发情周期
270
黄体与红体
271
超数排卵
272
冷冻精液
273
精子获能
274
胎膜
275
繁殖力
3.饲料与营养
301
饲料
302
饲粮
303
能量饲料
304
蛋白质饲料
305
矿物质饲料
306
氨基酸饲料
307
维生素类饲料
308
营养需要
309
饲料配方
310
配合饲料
311
全价配合饲料
312
预混料
313
浓缩料
314
单独饲喂法
315
隔天饲喂法
316
中性洗涤纤维
317
理想蛋白质
318
常量元素
319
必需氨基酸
320
限制性氨基酸
321
基础代谢
322
粗纤维
323
表观消化率
324
营养平衡
325
净能
4.疾病与防治
401
传染
402
传染病
403
潜伏期
404
前驱期
405
明显期
406
转归期
407
死亡期
408
流行过程
409
传染源
410
患病动物
411
病原携带者
412
传播途径
413
水平传播
414
垂直传播
415
易感性
416
疫源地
417
自然疫源地
418
临床诊断
419
流行病学诊断
420
病理学诊断
421
微生物学诊断
422
动物接种试验
423
免疫学诊断
424
隔离
425
可疑感染猪
426
支原体
427
封锁
428
兽药
429
特异性疗法
430
抗生素疗法
431
化学疗法
432
对症疗法
433
护理疗法
434
免疫接种
435
消毒
436
灭菌
437
物理性消毒
438
化学性消毒
439
终末消毒
440
检疫
441
产地检疫
442
贸易检疫
443
屠宰检疫
444
运输检疫
445
掩埋
446
腐败
447
焚烧
448
化制
449
清群
450
建群
451
闭群
452
灭活疫苗
453
弱毒疫苗
454
单价疫苗
455
多价疫苗
456
混合疫苗
457
同源疫苗
458
异源疫苗
459
基因工程苗
460
传统疫苗
461
抗体
462
抗原
463
佐剂
464
免疫反应
465
免疫耐受
一.饲养与管理
101.机械化养猪: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和设施,用机械力、电力来代替人力和手工劳动的一种养猪方式。是工厂化养猪的一种手段,不仅能解放体力劳动,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商品生产率。
机械化养猪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现代化养猪的说法,那时认为只要把分散的猪集合起来,采用先进的饲养设备实行机械化或电气化就是现代化养猪。如我国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两次兴起的机械化养猪热潮就是在这种概念下兴起的。那时兴办的一些养猪场虽然实现了猪就餐的集体化,饲料加工甚至饲喂机械化。但由于猪种培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技术落后,结果造成母猪产仔少、仔猪死亡多、肥猪生长慢,经济效益差,很多猪场亏本倒闭,所以机械化养猪不能代表现代化养猪必须是高效益的含义。机械化养猪只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个组成部分。
102.工厂化养猪:以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管理措施和机电设备,为猪只生长发育提供各种适宜的条件,使猪只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它是以标准化饲养、标准化猪群、卫生防疫、机械设备、生产工艺等现代化为必备条件,高效、优质、低耗,像工厂生产产品那样生产猪产品的养猪方法。
工厂化养猪是借助于人们对工厂生产工业品的印象,形容养猪生产的现代面貌。也就是借助工业品生产的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牲猪生产的组织模式。工厂生产的特点是:
①、生产在一定的场合集中进行;
②、按设计好的图纸,用一定的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组装;
③、按一定的程序,实行流水作业;
④、生产出一定数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供应市场;
⑤、须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的加工制作和销售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济效益核算。
养猪生产是借助于猪的生物有机体,产生人类需要的产品,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工业产品。它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协调,如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学、防疫学、环境学以及建筑和机械等科学。工厂化养猪就是应用以上的科技手段,将各生产工艺的猪群组织成全进全出的流水式的生产工艺过程。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所以说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具体体现。
103.规模化养猪:按集约化的方式,借助于一定的生产设施,采用高产高效益的猪种和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初级阶段,也是由传统养猪向工厂化养猪过渡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即一定数量的猪群)。
所谓的规模化养猪是相对于传统养猪说的。传统养猪是一家一户按副业经营的方式,规模小,条件差,种猪性能低,饲料质量不好,养猪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十分低下。规模化养猪是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来降低生产成本。
104.集约化养猪:集约化养猪是把各类猪按饲养所需的适当空间和环境实行集约型群体饲养,高密度管理,强调猪群的密集性。按生产环节把猪群相对集中,划分成若干个生产工艺群,各群实行专业化饲养管理。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每头猪所占的猪舍面积,便于机械化操作。有利于猪舍保温、降温、喂料、饮水和粪便清除,具有省人工、省饲料的明显效果,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提高。集约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管理形式,也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内容。规模化养猪是集约化养猪的一种初级形态。它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密集、约制、节约、猪场占地面积少、栏位利用率高。
105.现代化养猪:现代化养猪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一定的设施,创造适宜猪只营养需要的饲料供应体系,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配套的健康保健措施等;并且能够达到高生产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质量的产品和高经济效益,按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配套设施和生产管理水平,具备以下特征:
①、按猪的生物学特性,将生产分为多个环节。养猪生产的六个环节。从配种→妊娠→哺乳→保育→育成→育肥→出售。形成一条流水式的生产线,各个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常年均衡进行。
②、拥有能适应各种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有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并和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如:配种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生长育肥舍等。
③、拥有遗传素质优良和高度生产性能的猪种,并按统一繁育计划组建起的繁育体系。
④、按猪群的划分,配置不同型号的全价饲料,满足各个猪群对营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从而达到提高饲料转化率、优化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⑤、有严格、严密和科学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符合环保要求的粪、污处理系统。
⑥、具有组织合理、专业分工明确的高效营销体制,全年有节奏地、均衡地生产出标准化的优质产品。
机械化养猪、规模化养猪、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都是现代化养猪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养猪的某个形态的表述,单用一个说法来表述现代化养猪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在我国现代化养猪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代表着现代化养猪,这是与我国的工农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及我们对现代化养猪的认识有关的。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养猪业发展到现在、只有用现代化养猪才能把当代最先进的养猪完整地、全面地、正确地表述。
106.社会化服务体系:畜牧业、养殖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形态。是一个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配套的一个网络体系。包括合作服务、社会服务和国家服务三种形式。
107.批次: 生产中一群日龄、大小相近,管理环节(如:断奶、换料、转群、防疫、出栏等)相同的猪的总称。
108.直线育肥法:又叫“一条龙”肥育法。就是根据猪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营养需要的特点,全期实行丰富营养饲喂的一种肥育方式。由于这种育肥方式较为经济,是商业化养殖模式理所当然采用的育肥方式。
109.吊架子育肥法:分阶段肥育方式又叫“吊架子”肥育法。即把整个肥育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小猪阶段喂给较多的精料,搭配少量青饲料;在中猪(架子猪)阶段以青粗饲料和柑水为主,搭配少量精料使猪主要长骨架,也称 “吊架子”;到大猪阶段加喂大量精料,减少青粗饲料来催肥的一种肥育方式。早期农户养猪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110.生产节拍:也称生产节律,是指在生产管理上一个完整管理周期的长度,是引用工业生产管理的概念。在养猪生产中指猪群每两次调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天数,如相临两群泌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常用的生产节拍有1、3、5、7、15、21、56日制。生产节拍的长短要根据猪场规模而定。猪场规棋越大,节律越短。
111.全进全出制:将一批猪从猪舍全部转出,清空栏舍经彻底清洁、消毒后空栏数天再转入下一猪群的饲养方式。
112.两点生产:也称为“多点生产”。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点而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3~5公里),每个点饲养同一阶段猪只的养猪生产体系。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成年猪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有较强本身带毒、带菌而不致病,多为隐性感染,但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如: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严重降低仔猪成活率的仔猪常见病。这些病要么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要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根本来不及治疗。为了阻断成年猪与仔猪的传播途径,近年来养猪发达国家采用多点生产的生产体系,防病效果很好。因而,多点生产主要是将成年猪与仔猪的生活环境相互隔开。早期断奶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113.自繁自养:猪的繁殖、生长、育肥各个生产阶段在同一养殖场全部完成的生产方式,为养殖户的常用模式。
114.生产指标:生产管理上用来衡量生产成果、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的量化数值。
115.技术指标: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量化数值分析时所采用的比照关系。
116.日增重:指猪每天增加的重量,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常用克/日(g/d)或千克(公斤)/日(Kg/d)来表示。
117.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不同性能、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饲养密度最低容许值有所不同。
118.饲料转化率:有时也称为“饲料利用率”、“饲料报酬率”、“饲料回报率”、“换肉率”、“料肉比”、“料重比”等,是指猪生长过程中增加单位体重的全价饲料消耗量。
119.标准料重比:猪在30~100公斤阶段的饲料转化率。
120.带全群料重比:在一定时期内全场总耗料与同时期场内全部猪群总增重之比。
121.猪粮比:是毛猪的市场价格与基础饲料粮玉米的市场价格之比。
122.猪料比:猪料比是毛猪的市场价格与猪饲料的综合价格之比。
上述七个技术指标各自的作用略有不同,日增重常被用来反映猪只的生长性能,单个猪只的标准日增重常被用来比较猪只和品种的优劣;饲料转化率既可以反映猪群的生长状况,试配饲料时又可用来比较不同饲料配方的性价比;带全群料重比可以反映整个猪群的生产性能,当然也包括繁殖猪的生产性能,也能反映整体管理水平;猪粮比常被用来衡量毛猪的市场价格走势和养猪的盈亏空间,业界比较认同的盈亏平衡点时5.5,通过对多年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多个角度的测算,将猪粮比5.5作为盈亏的平衡点是比较合适与恰当的;猪料比对于不同的基础饲料类型用来反应饲料的价格比较优势,对于不同的品种用来反应猪种的优劣,也被用来衡量毛猪的市场价格走势和养猪的盈亏空间。
相比之下,猪粮比、猪料比常被用来衡量毛猪的市场价格走势和养猪的盈亏空间,而要反应饲料和(或)猪品种的优劣,应采用换肉率。猪粮比、猪料比是与市场有关的动态指标,而换肉率是与猪品种和饲养水平相关的静态指标。
123.分阶段饲养: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将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生产阶段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⑴.三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泌乳期→生长育肥期
三段饲养二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例如分娩哺乳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
⑵.四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及妊娠期→泌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在三段饲养工艺中,将仔猪保育阶段独立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保育期一般5周,猪的体重达20kg转入生长肥育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肥育猪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肥育舍饲养15~16周,体重达90~110kg出栏。
⑶.五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乳期→仔猪保育期→生长育肥期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妊娠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发情集中、便于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
⑷.六段饲养工艺流程
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乳期→保育期→育成期→育肥期
六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是将生长肥育期分成育成期和育肥期,各饲养6~7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乳、保育、育成、肥育四段。此工艺流程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率。
124.育成猪:是指仔猪断奶后(35日龄或28日龄)至70日龄左右转入育肥车间前的仔猪。
125.育肥猪:是指70日龄左右转入育肥车间到出栏这一阶段的中大猪。
126.诺廷根暖床养猪系统:是德国专家Bugl先生和Schwar ting教授在长期观察猪的行为基础上发明的暖床养猪新工艺。它是根据猪的行为习性、环境生理要求发明的猪用暖床及配套的工程技术设施形成的养猪生产体系,其核心设备是猪用暖床,即一种设有PVC塑料的温控保温箱。它可满足猪体不同部位的不同温度需要,呼吸的是凉空气,躯体周围却保持温暖,同时还为猪提供采食、磨牙、玩耍、蹭痒、淋浴、排泄等行为场所,符合猪的生态、生理和行为学需要,对猪的限制较少,猪在接近自然条件下生长被猪所认可。可用于集约化饲养、半集约化饲养和散放饲养。
127.猪舍环境:是指环绕于猪居住空间周围的各种客观环境条件的总和。
128.猪舍环境卫生:是指猪饲养环境的条件、卫生状况是否适合猪的生长与生活的客观条件。
129.猪舍环境与设施:是研究家畜养殖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利用工程设施为家畜的养殖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持续生产的目的。
130.动物福利:是指满足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的一种需求。
13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面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132.照度:照射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肉眼所能感觉到的光的亮度,用lx表示。
133.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皮肤会出现潮红,这种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特异反应称红斑作用。
134.空气温度:即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35.空气湿度:即气湿,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136.水汽压:指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力。它是大气压力的一部分,其单位用帕斯卡,简称帕(Pa)表示。
137.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也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密度。可以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即每立方米空气中水汽的克数(g/m3)或帕(Pa)表示。
138.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汽密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的百分比,由于在温度相同时,水汽密度与水汽压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9.饱和差: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140.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降低而致使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当气温低于露点时就会结露,即产生冷凝水,或成为凝结水。
141.有效温度:也称“实感温度”,是指能有效地代表环境温热程度的空气温度。也是猪只对外界的感知温度。
142.温湿指数;又称温湿度指数,是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143.风冷指数:又称风冷却指标,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它主要用于估计裸露皮肤的对流散热量。是气温和风速相互叠加作用对实际温度低影响,也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使猪只对外界的感知温度。
144.湿卡他冷却力:是用于评定气温、湿度、风速、辐射四因素综合状况的指标。
145.散热调节:也称物理性调节,是指在炎热或寒冷环境中,机体依靠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血流量、改变皮肤温度,以及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较舒适的场所、改变姿势等,来增加或减少热的放散,以维持正常体温的调节方式。常见的散热调节方式有:扎堆、大口喘气、滚泥坑、寻找遮荫处等。
146.产热调节:也称化学性调节,是指在较严重的冷热应激下,机体须通过减少或增加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来减少或增加产热,以维持正常体温的调节方式。
147.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148.贼风:是冬季密闭舍内,通过一些窗户、门或墙体等处的缝隙进入舍内的一种气流。
149.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畜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对家畜的生产力和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工作效率的气体。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氨(NH3)、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
150.恶臭物质:是指刺激人的嗅觉,使人产生厌恶感,并对人和动物产生有害作用的一类物质。
151.自然通风:是利用舍内外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或风力作用所造成的风压,来实现换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152.风压:指大气流动(即刮风)时,作用于建筑物表面的压力。
153.热压:指空气温热不均而发生密度差异产生的压差。
154.应激:应激是指动物受到各种因子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如惊吓、捕捉、运输、过冷、过热、拥挤、混群、缺氧、感染、营养缺乏、缺水、断料,注射疫苗,去势,改变饲喂方法,更换饲料、更换环境、更换饲养员、高产过劳、疼痛、中毒等。应激的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至42℃~45℃,呼吸急促,心跳过速,肌肉僵硬,后肢强直,机体内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肌肉中乳酸大量聚积,严重时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心力衰竭骤然死亡,通常情况下会引起肌肉变劣,产生PSE或DFD劣质肉。
二.品种与繁殖
201.品种:动物(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长期进行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在外表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及其它性能等与其它同类动物有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群体。如杜洛克猪、皮特兰猪等。
202.品系:品种中,具有特殊性状、性能或区域的群体,如英系大约克(又称英系大白)、加系大约克等。
203.杂交:指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母猪之间进行交配称杂交。由此产生的后代称杂交种(猪)。仅有两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二元杂交,其后代称二元杂交种(猪);有三个品种的动物进行的杂交叫三元杂交,以此类推。
204.杂种优势:不同品种亲本杂交所得的后代个体通常表现出生活力和生殖力较强,生产性能较高,其性状的表型均值超过亲本的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207.后备猪:指4月龄至配种前准备留作种用的猪。
208.基础母猪:经检定合格正式参加繁殖过程的母猪。
205.DLY猪:应用杜洛克作终端父本,与长白作父本约克夏作母本的二元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即三元杂交猪。
206.同质选配:用性能或外形相似的公母猪配种,要求在下一代中获得与公、母猪相似的后代的杂交方式。
209.断奶综合征:一般将断奶后仔猪发生腹泻、水肿病、内毒素休克等综合症状称为断奶综合征。
210.肉猪出栏率:一年内肉猪出栏数与年初猪存栏数之比。
211.肉猪商品率:一年内出售的商品肉猪数与年内出栏的肉猪数之比。用来反映猪场生产的总体水平。
212.相食症:猪的相互咬食现象,是肉猪生产中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恶癖。其中以咬耳、咬尾最为常见。
213.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kg后,停食但不停水24小时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重。
214.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去头、蹄、尾的方法是:头从耳根后枕寰关节及下颌上的自然皱褶切下,前蹄从腕关节处切下,后蹄从跗关节处切下,尾从紧贴肛门处切下。
215.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216.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217.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国外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离背中线6~8cm处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间的背膘厚称为边膘厚。
218.眼肌面积: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可用求积仪计算面积。
219.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220.胴体瘦肉率: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瘦肉率。公式如下:胴体瘦肉率(%)=瘦肉重÷(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221.胴体脂肪率:脂肪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脂肪率。
222.系水力: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其测定方法:宰后2h内取第2~3腰椎处的背最长肌,切取厚度为1.0cm的薄片;再用直径为2.523cm的圆形取样器(圆面积为5.0cm2)切取肉样。用感应量为0.01kg的天平称压前肉样重。然后将肉样置于两层医用纱布之间上下各垫18层滤纸。滤纸外层各放一块硬质塑料垫板,然后放置于钢环允许膨胀压缩仪平台上,用匀速摇把加压至35kg,并保持5min立即称量压后肉样重。
223.熟肉率:宰后2h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铝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min。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min后称蒸后重,并按下式计算: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100%
224.肌肉大理石纹:肌肉大理石纹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评定方法是:取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横断面,置于4℃的冰箱中存放24h后,对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按5级分制评定。1分为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为肌内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为肌内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为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为肌内脂肪呈过量分布。两级之间只允许评0.5分。以3分为理想分布,2分和4分为较理想分布,1分和5分为非理想分布。
225.产仔数:产仔数有两种指标,即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产仔数是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产活仔数是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产仔数是一个复合性状,主要受排卵数和胎儿存活率以及配种的影响。
226.产仔间隔:产仔间隔指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妊娠期+空怀期。
227.泌乳力:是指母猪在整个泌乳期所分泌的乳汁的能力。生产上一般用断奶时仔猪窝增重来衡量。
228.乳猪:特指尚没有断奶的小猪,国内称为仔猪的实际上包括未断奶的和已经断奶的,分别称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也有用“仔培猪”这样的名称的,但很少见。
229.初生重: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230.初生窝重: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231.断乳窝重:指断乳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
232.初产日龄:初产日龄即是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233.泌乳量:是指母猪在整个泌乳期所分泌的乳汁的总量。
234.哺乳仔猪:指正在跟随母猪,并通过吃奶获得所需营养的仔猪。
235.断奶:将哺乳母猪和仔猪隔离开,并停止仔猪吮乳的过程。
236.保育猪:一般指7~30Kg的猪只。
237.生长猪:一般指30~60公斤的猪只。
238.育成猪:指大于60公斤的猪只。也有称肥育猪或育肥猪的。
239.木乃伊猪:在怀孕期间死亡的胎儿以木乃伊的状态被产出的像木乃伊的死胎儿。
240.母猪年产窝数:每头母猪一年之内能够生产的胎次数,一般在2.0/年到3.0窝/年之间。
241.僵猪:仔猪生长缓慢,被毛蓬乱无光泽,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形成尖头大肚的刺猬猪,俗称小老猪,即僵猪。
242.初乳:分娩后3-5天的乳,含有丰富的白蛋白和球蛋白,可被初生幼畜直接吸收入血。它们一方面可补充血液中的白蛋白同时可使初生幼畜获得被动免疫,提高幼畜抵抗力,另外,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特别是镁盐,可促进胎粪的排出。初乳中还含有维生素A、C、D。
243.过哺:在生产中,常有个别母猪产后无奶或因故死亡,也有活产仔数猪超过母猪有效乳头数的情况,这就要为多出的仔猪找个“奶妈”,将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代养,生产中叫做“过哺”。
244.并窝:在生产中,有两头母猪产活仔数目都不多,可将两窝仔猪并做一窝,由一头奶好的母猪哺育,另一头母猪则相当于早断奶了,让其早发情早配种以提高生产效率,这叫“并窝”。
245.寄养:将仔猪在不同的母猪间饲喂以获得更多乳汁的做法。
246.早期隔离断奶:仔猪出生后保证吃足初乳,并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在21日龄前断奶并与母猪舍相隔250m到10km,以阻断母猪将病原传递给仔猪的一种培育仔猪的管理方式。在养猪发达股价
247.静立反射:按压母猪臀部,则母猪站立不动,有时两耳扇动,称为“静立反射”,是实施配种的最佳时机。
248.短期优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14天左右,为其提供优质的饲料来增加产仔数的一种饲喂方法。
249.诱导发情:诱导发情是指对处于乏情状态的母畜,利用外源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环境条件的刺激,促使乏情母畜卵巢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技能性活跃状态,使母畜正常发情排卵的技术措施。
250.育种目标:猪的育种目标是改良猪种,实现养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在确定育种目标时,要着重考虑对养猪生产效益影响最大的经济性状。
251.BLUP:BLUP是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的缩写,中文译名是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是当今世界上动物育种值估计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先进的统计方法。它是由美国著名数量遗传学家C.R.HENDERSON于1950年提出的。BLUP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线性模型分析方法,适于解决动物育种中各种情况的育种值估计。
252.EBV:估计育种值,英文Estimated Breeding Value的缩写。具体数值可从有关文献中查到。
253.QTL:数量性状位点,英文Quantitative Trait Loci Breeding Value的缩写。数值可从有关文献中查到。
254.初情期:青年母猪的第一次发情的月龄。引进品种母猪的初情期一般为5~8月龄,平均为7个月龄。
255.去势:将公猪睾丸和附睾从阴囊中摘除掉,使之失去生殖能力。
256.候配反射:按压发情母猪背部时,立即出现呆立反应(静立反应),这种呆立反射行为称为候配反射。这是母猪发情的一个关键标志,具体的判断标准参见25页图160。
257.情期受胎率:一个发情期参加配种而受孕的母猪占配种母猪数的百分比。
258.繁殖率:即指本年度内出生仔猪数占上年度终适繁母猪数的百分比,主要反映猪群增殖效率。
259.精子活力:精子的活力是指原精液在37℃条件下呈直线运动的精子占全部精子总数的百分率。
260.隐睾:指睾丸未降至阴囊,呈隐形睾丸的情况,是公猪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
261.同期分娩:将诱发分娩技术应用于大群配种时间相近的妊娠母猪,使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分娩的管理措施。
262.同期发情:将诱发发情技术应用于大群预测情期相近的干奶母猪,将群体母畜不同进程的发情周期调整为统一进程,使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发情的管理措施。
263.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114天)+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
264.妊娠前期:母猪妊娠1~12周的阶段,此阶段胎儿处于增重不多,对摄入营养的质量要求较高而数量不多。
266.断奶在发情:母猪断奶至下一次配种的天数。
267.返情:母猪发情配种后未能怀孕的情形,不一定出现再次发情。
265.妊娠后期:母猪妊娠13周到分娩这一阶段,此阶段胎儿增重较多,对营养摄入量要求较高。
268.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的生活细胞所释放的控制生理活动的一类化学活性物质。
269.发情周期:母畜性成熟后便出现周期性的发情表现,通常将两次发情间隔的时间叫做发情周期(性周期)。
270.黄体与红体: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卵泡膜和卵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排空的卵泡腔内形成凝块,称为红体;此后,颗粒层细胞增生变大进而形成黄体,黄体细胞产生孕激素。
271.超数排卵:用外源性促进腺激素诱发母猪卵巢的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卵子的技术措施。
272.冷冻精液:冷冻精液是以液氮(-196℃)或干冰(-79℃)为冷源,将精液经特殊处理后,保存在超低温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能较长时期保存精液活力的技术措施。
273.精子获能:公畜射出的精液一般不具备受精能力,精子通过母畜生殖道(子宫和输精管)后,在形态和机能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具有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叫做精子获能。
274.胎膜:胎模是由胚胎外的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三个基本胚层形成的卵黄膜、羊膜、尿膜和绒毛膜的总称,胎膜是早期胎儿与母体子宫粘膜交换气体、养分及代谢产物的暂时性器官。
275.繁殖力:繁殖力是指家畜在正常生殖机能条件下,生育繁衍后代的能力;
276.正常繁殖力:正常繁殖力是指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获得的最经济的繁殖力。
277.发情持续期:从发情开始到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称为发情持续期。
278.生殖激素: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的激素叫生殖激素。
279.胚泡附植:胚泡附植是指早期胚泡在子宫内游离一段时间后,随着带状囊胚的不断扩张而固定下来,囊胚的滋养层逐渐与母体子宫内膜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的联系,也叫着床或植入。
280.胎盘:胎盘则指胎儿绒毛膜的绒毛与母体子宫粘膜发生联系所形成的一种结合体,由两部分组成:胎儿绒毛膜的绒毛部分为胎儿胎盘,母体子宫粘膜部分为母体胎盘,两者合称为胎盘。
三.饲料与营养
301.饲料:具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又能被猪消化吸收的单一材料。猪饲料按营养成分可分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氨基酸类饲料、维生素类饲料和添加剂8大类。
302.饲粮:是供给动物营养的混合物,就是给猪喂的东西。
303.能量饲料:是指饲料中自然含水量低于45%,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低于20%,干物质中粗纤维低于18%的富含淀粉、糖类,能给猪提供能量补给的饲料。主要包括:谷实及其加工副产品,根、茎、瓜类、糖蜜、乳清和油脂等。
304.蛋白质饲料: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料,常用的有:鱼粉、大豆饼、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等。
305.矿物质饲料:富含猪需要的矿物成分而有害成分含量低于标准要求的矿物质。常用的有:碳酸钙、磷酸钙、磷酸二钙、石粉、脱脂骨粉、贝壳粉、蛋壳粉、磷酸氢铵、磷酸二铵、磷酸二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食盐)、氯化镁、碳酸镁、氧化镁、硫酸镁、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铜、硫酸锌等。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天然矿物。
306.氨基酸饲料:富含各种氨基酸的饲料,主要包括: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_胱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为了降低成本多采用工业合成品。
307.维生素类饲料:富含各种维生素的饲料,主要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生物素、胆碱、叶酸、烟酸、泛酸等。基本上都是工业合成品。
308.营养需要:指猪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一定生产性能时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的最低数量。
309.饲料配方:是根据营养需要量所确定的饲粮中各饲料原料组分的百分比构成。
310.配合饲料:用多种饲料组分和添加剂配制成的、营养较为全面的饲粮。
311.全价配合饲料:指能满足猪的各种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它是把多种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的加工工艺配制而成的均匀一致、营养价值完全的饲料。也就是含能量、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
312.预混料:含有补充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商品预混料常用的有:1%、2%、4%、5%等多种规格。
313.浓缩料:含有补充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的饲料。
全价饲料是符合猪各生理阶段的要求,能满足猪的各种营养需要而又营养平衡的饲料,是能拿来喂猪的饲料。预混料与浓缩料不能直接喂猪。按照饲料生产的一般规律,预混料+蛋白=浓缩料;浓缩料+能量=全价料。
为了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各类商品料经常会添加一些除氧剂、防霉剂、软化剂等;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又不降低饲料的有效成分,商品料经常会添加一些生物酶制剂(象提高饲料转化率的生益菌)、矿物质(象仔猪料添加铜、锌等提高生长性能)、促进生长的药物(象黄霉素等)、降低料肉比的药物(甚至象瘦肉精等);为了显示饲料的养殖效果,有些饲料厂向商品料中添加预防性药物(如仔猪腹泻)、高剂量的铜让猪皮肤发红、高剂量的锌让猪粪便发黑等但不对外公开。这些都是饲料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饲料厂的核心经济机密。不过可从有关资料中查找得到。
314.单独饲喂法:利用妊娠母猪栏,单独饲喂,最大限度地调整母猪饲料摄入。这种方法节省饲养成本,可以避免母猪之间相互抢食与咬斗,减少仔猪出生前的死亡率。
315.隔天饲喂法:在一周的三天中,如星期一、三、五,自由采食8小时,剩余的四天中,只许饮水不给饲料。
316.中性洗涤纤维: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和少量的二氧化硅。
317.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此时营养成分利用率最高。
318.常量元素:动物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的一类矿物元素。主要有Ca、P、K、Na、Cl、Mg、S等。
319.必需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对动物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都需由饲料直接提供。某些种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数量少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320.限制性氨基酸: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有一定的比例,但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等情况下所需要的比例不同,饲料或日粮缺乏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时,就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致使整个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下降,故称它们为该日粮的限制性氨基酸。
321.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即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322.粗纤维:由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
323.表观消化率:饲料中目中养分的可消化部分占养分总量的百分比。
324.营养平衡:在生产中,所有的营养因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猪的生存、生长、生产和繁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营养因子间存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中又存在着协同与拮抗的作用,只有当日粮中所提供的各营养因子达到相互平衡,才能使营养处于最佳状态,这种追求最佳状态的营养搭配称为营养平衡。要注重的营养平衡包括:能量浓度、蛋白质能量比、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矿物元素之间、电解质等的平衡。
325.净能:是指饲料总能中,完全用来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四、疾病与防治
40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402.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403.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的时期。
404.前驱期:潜伏期之后到该病主要症状出现前的这一时期。
405.明显期:前驱期之后出现某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的时期。
406.转归期:传染病病程发展到结局的时期。
407.死亡期: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增强,机体抵抗力减退,转归不良动物死亡的时期。
408.流行过程:指传染病在猪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整个历程。也即是传染病从猪个体发病蔓延扩散到猪群体发病的过程。
409.传染源: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410.患病动物: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411.病原携带者: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412.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由传染源排出,经一定方式再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途径
413.水平传播:指传染病在同一世代动物之间进行的橫向传播。
414.垂直传播:从广义上讲属间接接触传播,主要经胎盘传播,如猪瘟、猪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等。
415.易感性:指畜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特性。
416.疫源地:指传染源及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波及的地区。
417.自然疫源地:在一些地区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流行,这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存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418.临床诊断: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方法,对猪只进行疾病的一般性检查,包括血、尿、粪的常规检查。对某些具有明显特征性症状可作出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如对破伤风、猪气喘病等的诊断。
419.流行病学诊断:对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和规律的不同,进行鉴别诊断。
420.病理学诊断:由于传染病而死亡的动物,根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作出诊断的方法。
421.微生物学诊断:主要是进行病原学的检查而做出诊断的方法。
422.动物接种试验:选择对该种传染病最敏感的动物进行人工感染试验。
423.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试验和变态反应诊断。
424.隔离: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健康猪继续被感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而采取的管治措施。
425.可疑感染猪:指与患病猪及其污染环境有过明显接触的猪只。应限制其活动,详细观察,出现症状按患病动物处理。有条件时应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治疗。
426.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3~0.5ηm之间,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杆形、丝状、分枝状等多种形态。它不同于细胞,也不同于病毒。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阴性。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营养要求比细菌高。支原体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造成的危害相当大,涉及人、动物、植物及昆虫等多个领域,给人类健康和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427.封锁:把疫源地封闭起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康猪误入疫区而被传染的措施。
428.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机体生理机能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液、微生物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429.特异性疗法:是指高免血清、痊愈血清进行治疗的方法。
430.抗生素疗法:针对细菌传染病,要注意耐药性、不良反应和残留等问题的方法。
431.化学疗法:主要是用磺胺类药物、抗菌增效剂、硝基呋喃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方法。
432.对症疗法:如止热、止痛、止血在、镇静、兴奋、强心、利尿、止泻、调节电解质平衡的措施。
433.护理疗法:给予可口、新鲜、柔软、优质、易消化的饲料,饮水充足的方法。
434.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抗原(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相对的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
435.消毒:对动物体上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菌进行消除和杀灭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叫做消毒。
436.灭菌:将所有微生物杀灭叫灭菌。如水针剂产品都要经过这一环节达到无菌目标的。
437.物理性消毒:利用阳光、紫外线、火焰及高温、高压等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式。
438.化学性消毒:利用化学消毒药物杀死微生物的消毒方式。如采用喷洒、薰蒸等消毒。
439.终末消毒:在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消毒与灭菌是同一种操作的两种不同结果,像猪舍就应该采取消毒的方式,人工授精的许多环节就应该灭菌。
440.检疫:应用各种兽医科学的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传播的手段。
441.产地检疫:指在动物生产地区的检疫。
442.贸易检疫:指动物及其产品在进入商品流通时的检疫。
443.屠宰检疫:对冷冻厂、肉联厂、加工厂、食品站等,在动物屠宰前兽医检疫。
444.运输检疫:指动物及其产品运输时的检疫。如:铁路检疫、交通要道检疫等。
445.掩埋:疫病尸体处理方式。方法简便易行,掩埋尸体应选择干燥、平坦、距离住宅、道路、水源、河流较远的偏僻地点,深度至少在2米以上。
446.腐败:疫病尸体处理方式。深度大于9米的坑井中,或沼气坑中,但不适于炭疽、气肿疽。
447.焚烧:疫病尸体处理方式。此种方法最彻底。适于危险的传染病尸体处理,如炭疽、气肿疽。
448.化制:疫病尸体处理方式。尸体放入特制的加工器中,达到消毒的目的并保留有用的油脂、骨粉、肉粉等。
449.清群:一种净化疾病的策略,就是将猪舍内的所有猪只清空的做法。
450.建群:一种净化疾病的策略,就是将引进的健康猪只放回清空的猪舍的做法。
451.闭群:一种净化疾病的策略,即将整个猪群封闭饲养一段时间,使猪群的健康状态保持一致的做法。
452.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用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
453.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指对自然强毒的微生物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
454.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的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疫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455.多价疫苗:指由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456.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
457.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458.异源疫苗: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
459.基因工程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及核酸疫苗。
460.传统疫苗: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上述9种疫苗都是传统疫苗。
461.抗体:动物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以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就称为抗体(Antibody)。抗体虽为机体所产生,但不是所有所产生的抗体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462.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并不是寄生虫、细菌或病毒本身,它只是病原体上的一个成分而已。而现行生产的绝大多数疫苗都是用完整的病原体制造而成,生产若不规范,则存在感染的极大可能性。
463.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接种进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改变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性作用,这类物质可以统称为免疫佐剂。
464.免疫反应:是由疫苗本身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般不会造成生理和功能的障碍。接种后24h内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个别伴有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一般反应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持续1~2d可自行消退。异常反应是动物在接种后发生的与疫苗接种有一定联系、达到需要诊治程度的综合征。这类反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对症治疗和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465.免疫耐受:为免疫系统不与机体固有成分和被引入的抗原发生破坏性反应的一种生理状态。破坏性反应被免疫系统发育和免疫反应产生过程中的不同机制所阻断。长期或反复接种疫苗则容易导致免疫耐受性的产生。
还希望猪友们校核、补充、完善。
--------------------------------------
这么发的东西怎么没人顶,我顶起,谢谢啦!
--------------------------------------
总结的太好了,好贴,顶一个
--------------------------------------
非常不错啊,辛苦!!
--------------------------------------
很好有收藏价值
--------------------------------------
很好有收藏价值
--------------------------------------
好资料呀,学习啦
--------------------------------------
好贴,受益匪浅,收藏了!
--------------------------------------
好贴 顶起! 顶起!
--------------------------------------
总结的真是不错,用了很多的心思呀。
--------------------------------------
谢谢了学习不少
--------------------------------------
楼主辛苦了,好帖,强顶!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瑰夏咖啡 咖啡网 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云南咖啡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手磨咖啡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瑰夏咖啡 咖啡网 咖啡豆 精品咖啡豆 云南咖啡 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7-10 1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