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花传播 企划执行 陈昱伶
《农村的远见》系列纪录片的播出来到最后一集,从2015年的日本开始,我们一路造访了德国、荷兰、印尼与美国。在拍摄完几个外国案例后,我们开始回望台湾,有些近乡情怯地思忖著台湾是否也能提出一个好的典范。在考虑了是否要平衡东西南北、是大农小农还是青农、案例的视野是否够高、够永续之后……绕着台湾咨询了一圈,我们最终决定落脚“池上”,这个其实已经不用再为他们打广告的地方了。
2016年,我们“卧底”在池上二期稻作的乡赛里,并从中搭讪了几位“不知道我们来干嘛”的农夫,这几位农民的年纪从30多岁到年近60,耕作面积从3甲到17甲,耕作方式从惯行、有机、到自然农法都有。将近30个拍摄天的纪录,我们试图透过参与一期的稻米栽种流程,从生产、销售、制度等几个面向,体会池上人为何对自己的故乡越来越骄傲。
永远都“在职进修”的池上米
池上米何以修炼成“米界LV”?池上米农20多年来“在职进修”持续精进是关键。
从90年代开始,为了鼓励提升稻米品质,池上乡公所、农会、米厂就会举办各种进修课程,提供池上农民参与。他们也委托学界,带入企业“标准作业程序”的观念,希望落实于农民的田间经营管理技术。他们规范出一套标准的生产流程:农民何时插秧、何时除草、何时喷药及施肥,用多少农药及肥料都要详细记录。
接着,为因应WTO所带来的冲击,提升池上农民的竞争力,池上从1994年便与MOA合作,开始引进学习有机耕作,为后来的有机稻米专区及土地永续利用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