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嫩的“红姑娘萝卜糕”,好适合过年!来自小农、餐厅与社区组成的“共生厨房”,打造出这块有如春天般的粉色系萝卜糕,凝聚出合作经济新模式。
这个创新构想来自好食机创办人谢昇佑,他表示,小农种出特殊的粉红色萝卜,相对于鲜食更适合加工,但小规模农户容易受天候影响、产量不稳,销售压力大,但量太少又难寻加工机会,因此他媒合餐厅与社区,由食品技师设计配方和制程,利用餐厅休息的时间、让社区居民来制作萝卜糕。
目前制作的场地有2家餐厅,谢昇佑说明,社区内有许多人碍于家庭因素而离开社会职场,共生厨房可提供这些人弹性的工时,而萝卜糕贩卖所得支应工资、原料费用以及餐厅场地费。这样的生产加工链“小而五脏俱全”,且可为农夫、餐厅及社区增加收入,“这是一条富有社会公益的萝卜糕。”
粉红萝卜量少难找加工厂,共生厨房帮小农打开另一扇窗
据农委会资料,国内农户平均耕地规模仅约0.72公顷,且农户多属兼业农,生产成本偏高,小农生产经常面临产量不稳、销售必须亲力亲为等挑战。长年协助小农的好食机希望能突破困境,因此发想出串接“小型生产者、小餐厅及社区”的共生厨房。
谢昇佑说明,共生厨房的概念源自于Me枣居自然农园的粉红色萝卜“红姑娘”,不同于市售白萝卜大多鲜食,而是适合加工,但由于生产规模不大,难寻合适的加工厂,抑或是加工业者开的价钱并不符合成本。
“一定有小规模可以活下去的方式。”为了消化粉红色的萝卜,谢昇佑开始设想开发加工品,于是粉嫩的红姑娘萝卜糕就诞生了。他认为,比起大型生产者,小型生产者的实验能量及弹性都更高。因此利用餐厅厨房的闲置时间,让餐厅成为小农加工基地的“共生厨房”,透过食品技师的规划及训练、社区人力的参与,制作出可以让农民、社区及餐厅三方都获益的农产加工品。
以餐厅为加工基地,由食品技师监督,预购接单才制作
依照法规,农产品食品加工必须在有加工登记证的加工场内进行,那餐厅能成为食品加工场吗?谢昇佑解释,整个计划有向台北市政府申请核准,餐厅生产农产加工品是前店后场的概念,如同外送平台UberEats及Foodpanda是客户下单给餐厅后制作料理,餐厅现场不会有现货,消费者必须提前向餐厅预订,餐厅接单制作。
萝卜糕的开发及订单管理皆由好食机经手,消费者预购后可选择要到哪一家餐厅取货,最后销售所得会支付餐厅场地费、农产品原料费用以及社区人力的工资。谢昇佑说明,农产品加工过程有一定的卫生规范,萝卜糕的配方及制程是由食品技师设计规划,且每次制作时都必须有食品技师在场。
由于制作空间是在餐厅,时间必须选在餐厅没有营业的休息时间,制作过程中,每位工作人员都要全副武装(戴帽、手套、口罩及围裙),制作前后必须清洁环境。谢昇佑表示,餐厅提供场地、好食机的“食农职人制造所”提供专业食品技师,东吴大学社工系则负责统筹社区弹性劳动人力,进行人员调度,而所有社区人力也必须经过食品技师教育训练,才能动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