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专精于水稻基因体研究,破解了蓬莱米身世之谜,找出南岛语系族群迁徙路径的中央研究院植物微生物所特聘研究员邢禹依,近年来研究重心在山地陆稻上,因而连带发现了台湾油芒,这被国际学术界赞叹的“超级作物”,《上下游》专访这位曾获得台法科技奖、治学严谨的学者,谈台湾油芒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性。
油芒丰产,抗旱也不需额外给肥
当气候和环境变迁效应已铺天盖地而来,邢禹依从玉米谈起:“前几年发现玉米可以作为能源作物,以至于给人吃的产量变少,结果很多国家例如愈靠近美国玉米产地的墨西哥就发生粮荒。不敢再把玉米的主要运用于生质能源上,而是先喂饱人,关乎粮食安全的议题是最先要考量的关键课题。”
邢禹依继而伸出手数说:“全世界最重要的作物,用五个手指就算得出来-水稻、小麦、玉米以及产量很高的树薯,连高粱都还排不上,但这些作物都需要花很多水,要用杀草剂、抗病抗药,且一定要灌溉施肥,这样产量才会足够。”
发现油芒后,为了确认油芒的各种特性,邢禹依团队的研究助理徐子富请原住民用传统的种植方法种,且除了在催芽时要给水浇灌外,其余时间则不进行灌溉。而种在土里的小小苗,既不施肥也不用农药、杀草剂,“但油芒小时候的竞争力不如杂草,幼嫩时需要拔杂草疏苗。”
听邢禹依描述油芒的种植条件似乎有点像红藜,她思索一下说:“很多原住民作物都是这样,因为没有那么多水资源,能够被他们长期耕作出来的除了旱稻外,其他都不需要太多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