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栽培平菇常遇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

来源:农讯网 作者:农讯网编辑 2024-12-19 我要评论

2024年12月19日更新报导,春末夏初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是,有些菇农由于操作不当,使菌棒出菇后变黄坏死、培养料变酸发臭、菌丝长满袋后迟迟不出菇等异常现象,使成功率、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群众经验,现将其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措施小结如下。一、菌袋出菇后小菇大批死亡春末夏初,有时菌棒出菇后,小菇大批变黄发软,基部变粗,继而枯萎腐烂成

FX农业网 12月19日报导。

  春末夏初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是,有些菇农由于操作不当,使菌棒出菇后变黄坏死、培养料变酸发臭、菌丝长满袋后迟迟不出菇等异常现象,使成功率、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群众经验,现将其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措施小结如下。

  一、菌袋出菇后小菇大批死亡

  春末夏初,有时菌棒出菇后,小菇大批变黄发软,基部变粗,继而枯萎腐烂成为死菇。原因:一是桑椹原基形成后,气温持续高温超过30℃,致使菌盖逐渐枯萎,造成小菇大批死亡;二是培养基过干,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幼蕾形成后出菇室或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若低于80%,小菇因菇体水分大量急剧蒸发而萎缩死亡;三是通风不良、菇室(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迅速提高,超过0.5%时就会形成大如拳头或柄粗盖小的大脚菇。当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时,幼菇会被闷死;四是喷水过多,使小菇体易致水肿,尔后变黄溃烂,引起病菌感染得病死亡。

  处理措施

  一是在出菇期间,气温过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可用井水喷洒出菇室或棚地面及四周,使温度降低到30℃以下,室外菇棚要加厚草帘或稻草遮阴,并加强通风换气管理;二是菌袋现蕾后,出菇室或棚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90%左右,每天喷水要达4~5次,每次喷水要做到少、细、勤、匀,幼蕾时切忌向菇体直接喷水;三是随着子实体长大,应加强通风换气,特别是高温时期,更要注意通风,确保出菇室或棚内空气新鲜;四是要正确掌握喷水量,既不能不喷水,也不能喷水过多。提高空气湿度主要是经常往地面及墙壁上洒水,尽量避免直接往幼菇子实体上喷水。

  二、部分料袋只有一端长菌丝

  在一个料袋的两端接入同一菌种,往往只有一端菌丝生长良好,另一端则菌丝萎缩死亡。原因:一是灭菌灶建得不合理,冷凝水不能沿灶壁回流入锅,却不规则地流入一部分袋口内,使此端培养料吸水太多,抑制了菌丝生长;二是料袋紧靠锅壁排放,锅装水太满,相互间空隙太少,使蒸气循环受阻,冷凝水从灶壁流入靠一端的袋口,造成此端培养料过湿,影响菌丝生长受阻。

  处理措施

  一是灶顶砌成圆拱形,使冷凝水沿灶壁回流入锅;二是料袋排放应与灶壁间有一定距离,以免进水;三是料袋不要排得过挤,以加速蒸气循环,提高灭菌效果;四是单用橡皮筋或线绳扎口的料袋,菌丝定植后要把扎口松开一些增加通气量,最好采用塑料颈圈,盖纸封口,避免因缺氧而造成菌丝死亡。五是料袋中部应打一孔,将菌种(尤其是麦粒种)直接接入孔内,避免菌种与塑料袋直接接触,防止袋壁冷凝水浸死菌种。

  三、菌丝长满袋后迟迟不出菇

  有的菌袋,菌丝生长十分旺盛,但菌丝长满袋后迟迟不出菇,有的经2~3个月仍不现蕾。原因:一是菌种选择不当。春末夏初栽培了中低温型品种;二是培养料的碳氮比不适宜;三是在母种扩接时,气生菌丝挑得过多,使原种、栽培种产生结块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子实体形成;四是菌丝长满后,在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过早地打开袋口,使表面形成一层干燥的厚菌膜,使菌蕾不能分化。

  处理措施

  一是春末夏初应栽培高温型平菇品种。如栽培了中低温型平菇品种,应将料袋两头扎紧,待秋季温度降低后再打开袋口出菇,可减少损失。也可将塑料袋去掉,将菌棒紧密横排在潮湿阴凉的地方,上覆2厘米左右的一层碎土,盖上草帘,也可大量出菇;二是合理配制培养料内的碳氮比。平菇在菌丝体阶段,培养料中较适宜的碳氮比为20:1,在子实体发生阶段,所需的碳氮比以30~40:1为好。如果培养料中碳氮比例失调,氮素过多,碳素不足,就会出现营养生长过旺,形成菌丝陡长现象,严重时甚至浓密成团,结成菌皮,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推迟出菇,影响产量。麦麸、米糠、薯类和豆饼、玉米等含有较丰富的氮素,添加时应掌握适量。如果培养料出现碳氮比失调,应将表皮浓密的菌块挠去,喷0.5%葡萄糖或(0.5~1)×10-6三十烷醇等含碳物质,调节碳氮比值。同时加强通风、光照及加大温差刺激,可使其尽快现蕾出菇;三是母种扩接次数不能过多;四是菌棒表面如形成厚菌膜影响出菇时,可用铁丝在菌袋两头戳洞,再用小钉耙挠去表面干菌膜,将菌袋浸入25℃以下水中8~12小时,待吸足水分后,再重新排放架上,给通风、光照和温差刺激,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很快出菇。

  四、有的料袋中间出现大量菇蕾原因:

  一是装料不紧密,料与袋之间有空隙;二是灭菌时压力过大,胀破料袋或使料袋鼓起;三是装料或搬运中料袋刺破;四是菌丝生长阶段培养环境不适,如温差过大,光照较强,空气湿度较高等,均会促使料袋中部产生子实体原基。

  处理措施

  一是装料时要边装边压实,外紧内松,使培养料与袋壁紧密接触,不能留空隙;二是装料搬运要小心,避免料袋破损,蒸料后要缓慢放气;三是创造适宜菌丝发育的环境条件,培养室应进行遮光,保持温度恒定,相对湿度维持在70%左右。菌种培养室和出菇场地要分开。

  五、出现烧菌现象原因:

  烧菌是菌丝生长环境内的温度过高,如培养室温度达30℃以上时,就超出了菌丝生活力范围,室温达40℃时,菌棒就会发生烧菌,造成菌丝死亡。

  处理措施

  培养室内应保持恒温发菌,温度不能超过30℃。当培养室内温度超过30℃时,要及时翻堆、通风降温。为避免发生烧菌现象,夏季栽培最好在凉爽的室内进行,菌袋以单层排放为好,袋中插一支温度计,以观察料温变化。若温度较高,应及时向地面上洒些冷水,打开门窗进行通风等,采取降温措施。需指出的是培养料内温度一般比室温高3~5℃,应引起注意。

  六、菌丝未满袋出菇原因:

  一是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宜,如培养料过干或过湿;装料时压得太紧;培养基内营养成分差;光线过强;温差太大;酸碱度不适宜;菌种菌龄太老等,使菌丝生活力减退。

  处理措施

  创造适宜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包括配料、含水量、酸碱度、温度、光照等,都要适合于营养生长的需要;二是选择优质、洁白、粗壮和生活力强的菌种。

  七、培养料变酸发臭

  培养料装袋灭菌接入菌种之后,料内会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原因:一是培养料不够新鲜和干净,带有大量杂菌,特别是用了陈料,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由于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孳生,使培养料酸败,便产生一股难闻的酸臭味;二是拌料的水分过多,料内氧气供应不足,使嫌气细菌和酵母菌乘机繁殖,导致培养料腐烂变质;菌丝培养阶段,由于料袋重叠,料温增高,使杂菌生长速度加快;三是麦粒菌种与料袋紧密接触,由于袋壁冷凝水浸泡麦粒,使菌种腐烂;四是料内氮素营养过高,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产生氨臭。

  处理措施

  一是栽培前要选好原料,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的培养料,拌料前在日光下曝晒2~3天;二是拌料时控制水分,勿过干过湿,棉子壳和水之比以1:1.3~1.4为宜,其他作物秸秆加水量以1:1.4~1.5为好,水中加入0.1%~0.2%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三是酸臭味过重的培养料,应及早从袋内倒出,加入2%石灰水进行调节,使pH值达7.5左右,含水量达60%左右,重新播种栽培;四是如氨气过重,可加入2%的明矾水拌匀除臭。也可喷洒10%的甲醛配合溶液除臭;五是培养料如已腐烂发黑,只能作为优质肥料入田而不能用于栽培。栽培场地散布的臭味,可喷撒除臭剂除去。除臭剂配方是:硫酸亚铁5份,硫酸氢钠95份,磨成粉在常温下充分搅拌即成。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磨咖啡 咖啡网 咖啡豆 花魁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云南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 手磨咖啡 咖啡网 咖啡豆 花魁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云南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1-16 14:16:00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注意四点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注意四点
    食用菌开放式接种技术

    食用菌开放式接种技术
    食用菌肥料施用“四不喷”

    食用菌肥料施用“四不喷”
    有啥好方法可以防治食用菌螨虫?

    有啥好方法可以防治食用菌螨虫?
    杀灭菇棚内食用菌病原使用哪些剂?

    杀灭菇棚内食用菌病原使用哪些剂?
    如何为食用菌添加营养液

    如何为食用菌添加营养液
    食用菌冬天用肥有何高招?

    食用菌冬天用肥有何高招?
    食用菌快速干制法

    食用菌快速干制法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