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菇种植先要进行菌种的制备,确定好栽培季节后,就可以进行培养的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后进行装袋,再打穴接种,接着是发菌管理及转色管理阶段,最后进行催蕾操作,出菇期要科学管理,最后采收香菇。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 ,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了60年代中期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 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
段木栽培产的菇商品质量高,投入产出之比也高,可达 1∶7~10,但需要大量木材,仅适于在林区发展。代料栽培虽然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也高, 而且可以利用各种农业废弃物, 能够在城乡广泛发展。 但代料栽培一次性投入量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仅为 1∶2。但通过益生菌在培养中的应用,可将投入产出比提高到 1:4 左右,而且不需要高温灭菌及一些防霉药物的使用。
种植流程
菌种制备→确定栽培季节→培养料选择及配比处理→培养料发酵→装袋→打穴接种→发菌管理→转色管理→催蕾→出菇管理→采收
种植条件
1、营养
香菇是木生菌,以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质、淀粉等作为生长发育的碳源,但要经过相应的酶分解为单糖后才能吸收利用。香菇以多种有机氮和无机氮作为氮源, 小分子的氨基酸、 尿素、 铵等可以直接吸收, 大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胨就需降解后吸收。香菇菌丝生长还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以磷、钾、镁最为重要。 香菇也需要生长素, 包括多种维生素、 核酸和激素, 这些多数能自我满足,只有维生素 B 1 需补充。
2、温度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 低于 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 10~20℃,并要求有大于 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 15~25℃,中温型为 7~20℃,低温型为 5~15℃。
3、水分
香菇所需的水分包括两方面,一是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二是空气湿度,其适宜量因代料栽培与段木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①代料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 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40%~68%,空气相对湿度 85%~90%。
②段木栽培。长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45%~50%,空气相对湿度为 60%~70%;出菇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 50%~60%,空气相对湿度 80%~90%。
4、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 在香菇生长环境中, 由于通气不良、 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 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5、光照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 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6、酸碱度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要求微酸性的环境,培养料的 pH 值在 3~7 都能生长,以5 最适宜,超过 7.5 生长极慢或停止生长。子实体的发生、发育的最适 pH 值为3.5~4.5。在生产中常将栽培料的 pH 值调到 6.5 左右。堆料发酵 pH 值下降 0.5左右,菌丝生长中所产生的有机酸也会使栽培料的酸碱度下降。
播种时间与菌种选择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温室作为出菇场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季节性很强。各地香菇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
北京地区香菇生产多采用夏播,秋、冬、春出菇,由于秋季出菇始期在 9 月中旬,所以具体播种时间应在 7 月初,6 月初制作生产种。应选用中温型或中温型偏低温菌株。但由于夏播香菇发菌期正好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季节,杂菌污染难以控制,所以近年来冬播香菇有所发展。
一般是在11月底、12月初制作生产种,12月底、1月初播种,3月中旬进棚出菇。多采用中温型或中温偏高温型的菌株。
培养料处理
1、栽培料的配制
栽培料是香菇生长发育的基质,生活的物质基础,所以栽培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生产的成败以及产量和质量的高低。由于各地的有机物质资源不同, 香菇生产所采用的栽培料也不尽相同。
(1)几种栽培料的配制其配料以 100 千克计,视生产规模大小增减。
①木屑 78%、麸皮(细米糠)20%、石膏 1%、尿素 0.3%、MP 复合益生菌 0.1%、MP 伴侣 1% 。料的含水量 55%~60%。
②木屑 78%、麸皮 16%、玉米面 2%、糖 1.2%、石膏 2%~ 2.5% 、尿素 0.3%、过磷酸钙 0.5%,MP 复合益生菌 0.1%、MP 伴侣 1.2%。料的含水量 55%~60%。
③木屑 78%、 麸皮 18%、 石膏 2%、 过磷酸钙 0.5%、 硫酸镁 0.2% 、 尿素 0.3%、MP 复合益生菌 0.1%、MP 伴侣 1%。料的含水量 55%~60%。
上述 3 种栽培料的配制:先将石膏和麸皮干混拌匀,再和木屑干混拌均匀,将 MP 复合益生菌、MP 伴侣和尿素先溶化于水中,均匀地泼洒在料上,用锨边翻边洒,并用竹扫帚在料面上反复扫匀。
④棉籽皮 50%、木屑 32%、麸皮 15%、石膏 1%、过磷酸钙 0.5% 、尿素 0.5%、MP 复合益生菌 0.1%、MP 伴侣 1%。料的含水量 60%左右。
⑤豆秸 46%、木屑 32%、麸皮 20%、石膏 1%、MP 复合益生菌 0.1%、MP 伴侣1%。料的含水量 60%。
⑥木屑 36%、棉籽皮 26%、玉米芯 20%、麸皮 15%、石膏 1%、过磷酸钙 0.5%、尿素 0.5%、MP 复合益生菌 0.1%、MP 伴侣 1%。料的含水量 60%。
上述 3 种栽培料的配制:按量称取各种成分,先将棉籽皮、豆秸、玉米芯等吸水多的料按料水比为 1∶1.4~1.5 的量加水、拌匀,使料吃透水;把石膏、 过磷酸钙与麸皮、木屑干混均匀,再与已加水拌匀的棉籽皮、豆秸或玉米芯混拌均匀;把 MP 复合益生菌、MP 伴侣、尿素溶于水后拌入料内,同时调好料的水分,用锨和竹扫帚把料翻拌均匀。不能有干的料粒。
2、配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木屑指的是阔叶树的木屑,也就是硬杂木木屑。陈旧的木屑比新鲜的木屑更好。配料前应将木屑过筛,筛去粗木屑,防止扎破塑料袋,粗细要适度,过细的木屑影响袋内通气。在木屑栽培料中,应加入 10%~30%的棉籽皮,有增产作用;
但棉籽皮、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的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断菌柱。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加得太多,否则易造成菌丝徒长,难于转色出菇。麸皮、米糠要新鲜,不能结块,不能生虫发霉。豆秸要粉成粗糠状,玉米芯粉成豆粒大小的颗粒状。
香菇栽培料的含水量应比平菇栽培料的含水量略低些,生产上一般控制在55%~60%。含水量略低些有利于控制杂菌污染,但出过第一潮菇时,要给菌柱及时补 0.1%MP 益生菌液,否则影响出菇。由于原料的干湿程度不同,软硬粗细不同,配料时的料水比例也不相同,一般料水比为 1∶0.9~1.3,相差的幅度很大。
所以生产上每一批料第一次用来配料时,料拌好后要测定一下含水量,确定一个适宜的料水比例。
①手测法。将拌好的栽培料,抓一把用力握,指缝见水不滴即可。
②烘干法。将拌好的料准确称取 500 克,薄薄地摊放在搪瓷盘中,放在温度105℃的条件下烘干,烘至干料的重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出干料的重量。 料的含水量(%)=湿料重量-干料重量湿料重量×100 配料时。
3、培养料的发酵:将上述料按比例配好控制好湿度建堆发酵,料堆一般建成宽 1.2-1.5 米,高 0.8-1.2 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 250公斤干料, 最好能达到 500 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 建堆时, 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塌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 5 厘米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 1—2 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 1 行透气孔,间距 30 厘米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包,蛇皮带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
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 2-3 天,在表层 25cm 左右深处,料温升到60--65℃时,开始计时,维持 12 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 60--65℃时,仍保持 8-12 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
一般需要翻堆 3 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 5-7 天,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 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放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拆堆后,等料温降到 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
4、发酵过程注意事项:
(1)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 20℃以上时最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
(2) 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当水分高于 70%以上,培养料会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 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堆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
(3)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
(4)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 250 千克培养料。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
装袋
1、袋规格:折径 15-18cm×45-55cm×0.05mm 的低压聚乙烯筒袋河南:套袋:内袋 15cm(0.05mm 厚),外袋 17cm(0.01mm)
2、装量:干料 0.9-1.0kg,湿料 2.1-2.3kg
3、松紧度要适宜:检验方法:五指握住料袋稍用力才出现凹现手指托起料袋中部,两端不向下弯曲。
4、 轻拿轻放
打穴接种
1、接种时间:温度较低原则,出锅冷却 30℃以下
2、.接种环境用 1:10 的 MP 复合益生菌喷洒净化
3、长袋侧面打穴接种操作方法:
第一个人用纱布蘸少许 MP 复合益生菌原液在料袋表面迅速擦洗一遍,然后用锥形木棒或空心打孔器在料袋上按等距离打上 3 个接种穴, 穴口直径为 1.5 c m,深 2 c m,再翻过另一面,错开对面孔穴位置再打上 2 个接种穴;
第二个人用无菌接种镊子夹出菌种块,迅速放入接种孔内;
第三个人用 3.25-3.6cm×3.5-4.0cm 胶片封好接种穴;
第四个人把接种好的料袋搬走。
边打穴,边接种,边封口,速度越快越好,如套袋的,则在接种时脱外袋,打孔接种后不封口,套袋系好。
发菌管理
1.井字形堆叠,每层 4 袋,4-10 层。
2.发菌时间约为 60d 左右,期间翻堆 4-5 次。接种 6-7d 后翻第一次,以后每隔 7-10d 翻一次,注意上下、左右、内外翻匀。
3.温度前期控制在 22-25℃,不要超过 28℃。
4.15d 后,将胶片对角撕开一角或内方 1cm 处刺孔透气。再过一周后,如生长明显变慢则在菌落相接处扎第二次孔。在快要长满时,用毛衣针扎 2cm 左右的深孔。
转色期管理
1、脱袋的标准:当菌龄达到 60 多天时,菌袋内长满浓白菌丝,接种穴周围出现不规则小泡隆起,接种穴和袋壁部分出现红褐色斑点,用手抓起菌袋富有弹性感时,表明菌丝已生理成熟。脱袋最适 16-23℃。
2、起架排筒
菇房内作床畦。畦面上设筒架,架子的长和宽与畦面尺寸相同,横杆间相距20cm,离地面 25cm。每隔 1.5m 左右用长 2-2.5m 的竹片弯成拱形固定在菌筒架上。菌筒与畦面成 60-70°排放于横杆上,立筒斜靠,筒与筒的间距为 4-7cm。排筒后立即用塑料薄膜罩住。
3、脱袋转色(非常关键)
脱袋 3-5d,尽量不掀动塑料膜 5-6d 后,菌筒表面将出现短绒毛状菌丝,当绒毛菌丝长接近 2mm 时,每天掀膜通风 1-2 次,每次 20min,促使绒毛菌丝倒伏形成一层薄的菌膜,开始分泌色素并吐出黄水。此时应掀膜往菌筒上喷水,每天 1-2 次,连续 2d。一般连续一周转色,先从白色转成粉红色,再转成红褐色(有光泽的菌膜,人工树皮的形成) ,即完成转色。
转色过程中常见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1、转色太浅或一直不转色:如果脱袋时菌柱受阳光照射或干风吹袭,造成菌柱表面偏干,可向菌柱喷 0.1%的 MP 益生菌稀释液,恢复菌柱表面的潮湿度,盖好罩膜,减少通风次数和缩短通风时间,可每天通风 1~2 次,每次通风 10~20分钟。如果空间空气相对湿度太低或者温度低于 12℃,或高于 28℃时,就要及时采取增湿和控温措施,尽量使畦内湿度在 85%~90%,温度掌握在 15~25℃。
2、菌柱表面菌丝一直生长旺盛,长达 2 毫米时也不倒伏、转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氧,温度虽适宜,但湿度偏大,或者培养料含氮量过高等。这就需要延长通风时间,并让光线照射到菌柱上,加大菌柱表面的干湿差,迫使菌丝倒伏。如仍没有效果,还可用 3%的石灰水喷洒菌柱,并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时再盖膜,恢复正常管理。
3、菌丝体脱水,手摸菌柱表面有刺感:可用喷水的方法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及菌柱表面的潮湿度,使罩膜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
4、脱袋后两天左右,菌柱表面瘤状的菌丝体产生气泡膨胀,局部片状脱落,或部分脱离菌柱形成悬挂状: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脱袋时受到外力损伤或高温(28℃)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脱袋早、菌龄不足、菌丝尚未成熟,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造成。解决办法是严格地把温度控制在 15~25℃,空气相对湿度85%~90%,促其菌柱表面重新长出新的菌丝,再促其转色。
5、发现菌柱出现杂菌污染时,可用 MP 益生菌 1∶10 倍液喷洒菌柱,每天 1次,连喷 3 天。每次喷完后,稍晾再罩膜。 如果污染量不大可用 MP 益生菌原液对感染部位喷洒除了脱袋转色,生产上有的采用针刺微孔通气转色法,待转色后脱袋出菇。还有的不脱袋,待菌袋接种穴周围出现香菇子实体原基时,用刀割破原基周围的塑料袋露出原基,进行出菇管理。出完第一潮菇后,整个菌袋转色结束,再脱袋泡水出第二潮菇。这些转色方法简单,保湿好,在高温季节采用此法转色可减少杂菌污染。
出菇管理
香菇菌柱转色后,菌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发生子实体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也就是进入了出菇期。
1、催蕾: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的菌类,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分化。这个时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10~22℃,昼夜之间能有 5~10℃的温差。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空气相对湿度维持 90%左右。条件适宜时,3~4 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而只是潮乎乎的,盖塑料膜保湿。也要防止高温、高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柱。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2、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 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 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要求空气相对湿度 85%~90%。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早秋气温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 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可用 0.1%的 MP 益生菌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 2 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 4 小时, 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 5~7 天。
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补水方法是先用 10 号铁丝在菌柱两头的中央各扎一孔,深达菌柱长度的1/2,再在菌柱侧面等距离扎 3 个孔,然后将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头块压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 2 小时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柱腐烂,都会影响出菇。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 一般出 4 潮菇。 有时拌料水分偏大, 出菇时的温度、 湿度适宜, 菌柱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 5~7 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直接向菌柱喷一次大水,让菌柱自然吸收,增加含水量, 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柱补水。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北方的冬季气温低,子实体生长慢,产量低,但菇肉厚,品质好。这个季节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增温,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帘,有条件的可生火加温,中午通风,尽量保持温室内的气温在 7℃以上。可向空间、墙面喷水调节湿度,少往菌柱上直接喷水。如果温度低不能出菇,就把温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 70%~75%,养菌保菌越冬。
春季的气候干燥、多风。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由于菌柱失水多, 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 2~4小时,经常向墙面和空间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早春要注意保温增温,通风要适当,可在喷水后进行通风,要控制通风时间,不要造成温度、湿度下降。
注:补水营养液:MP 复合益生菌 0.1%、磷酸二氢钾 0.1%、基因活力肽 0.1%
冬播香菇袋栽方法
香菇在夏季播种,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接种和培菌难度大,易出现杂菌污染或高温烧菌。香菇在冬季播种,宜采用中温型和中偏高温型香菇菌株,10 月下旬开始作母种,11 月初作原种,11 月底和 12 月初制作栽培种,1 月份播种。采用 17 厘米×35 厘米的塑料筒作为栽培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的操作方法基本同夏播。选用便于增温、保温的房间或温室作为菌袋培养场所,培菌场所要空间消毒后才能进菌袋,菌袋“#”字形一行一行接种穴侧向排垒起来,每行可垒 6~7 层,4 行为一方,长度不限,方与方之间留有走道。开始要把室温控制在 25~26℃左右,每 3 天在中午气温高时通一次风。菌袋培养到 13~15 天,接种穴的菌丝体生长直径达 8 厘米以上时,进行第一次翻袋、扎微孔。
翻袋前要喷洒 2%的来苏水或者用氧原子消毒器进行空间消毒,要把每方的中间两行温度高的菌袋调换到两边,把两边的菌袋调换到中间,这样使每个菌袋温度差异不大,菌丝生长整齐。在翻袋时,把杂菌污染的菌袋去除,同时对无杂菌污染的菌袋,在有菌丝体的部位距离菌丝生长前沿 2 厘米处扎微孔,微孔深 1厘米,每个接种穴的菌丝体上扎 3~4 个。
第一次翻袋扎孔后,菌丝生长量加大,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 24℃左右。这时每 2 天中午通一次风。再过 12~13 天进行第二次翻袋, 并在每一片菌丝体上距离菌丝生长前沿2 厘米处扎一圈微孔, 约5~6 个,孔深 2 厘米左右,这时要把室温控制在 23℃左右。整个培养过程都要注意遮光。
规格为 17 厘米×35 厘米的菌袋,如果 4 点接种,一般 45 天左右长满袋,再继续培养,待菌袋内菌柱表面膨胀,2/3 的面积上出现瘤状体时,即可进出菇棚,脱袋转色出菇。一般在 3 月中下旬菌袋可进温室出菇。应先在温室内作畦,畦宽 1~1.2 米,深 15~20 厘米,温室要用硫磺或甲醛进行空间消毒,地面撒石灰粉,在畦面上铺一层炉灰渣或者沙子,把长好的菌袋在温室内脱去塑料袋, 将菌柱间距 2 厘米立排在畦内,菌柱间隙填土(园田土 60%+炉灰渣 40%,晒干, 再用 5%的甲醛水调至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堆起来盖膜闷 2 天再用,也可用地表10 厘米下的肥沃的壤土)。
每个菌柱顶端露出土层 2 厘米,并用软的长毛刷子将露出土层的菌柱部分所沾的土刷掉,畦上用竹片拱起,罩上塑料膜,保温保湿,转色。冬播香菇的转色是在 3 月下旬,气温偏低,空气相对湿度小,多风,管理的重点是保温、保湿、轻通风。出菇管理同前。第一潮菇采收后,温室大通风 1小时,停止喷水 4~5 天后,再向畦内喷一次大水,以补充菌柱的含水量。4 月份以后的管理要注意遮光降温和防虫。 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是菌柱在土里可随时补充水分和部分养分,省去了浸袋补水过程。同时还要注意,由于菌柱只是顶端出菇,因此出菇面积较小,如果出菇密度大时,常因菇体的相互拥挤变形,造成质量下降,所以菇蕾太密时要及时疏蕾,以保证菇的质量。另外,菇体距离地面很近,很易沾上沙土,也会影响菇的商品质量,喷水时要轻喷、细喷,不能使菌体溅上土。
采收
1、一般待菇盖展开六、七分,菇盖边缘仍然内卷,内菌幕刚破裂不久就需采收。
2、先熟先采,后熟后采。
3、采收方法:一手按住菌袋,一手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再连柄拔起。
4、采收后不要用大箩筐或麻袋装。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瑰夏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咖啡豆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 手磨咖啡 云南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瑰夏咖啡 精品咖啡豆 咖啡网 咖啡豆 花魁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 手磨咖啡 云南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11-08 18: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