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色技术出现之前,杨贵妃跟现在美国人吃到的荔枝都是黑的。”中兴大学园艺学系教授林慧玲拨开鲜红欲滴的荔枝,细致果香扑鼻而来,酸中带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而这竟然是两年前采下的荔枝!靠着农业废弃资材“甲壳素”成功保存了原有的风味,她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团队的成果。”
林慧玲口中的团队是由中兴大学及义守大学教授所组成,拥有农业、材料等专业背景的教授跨领域,将常见农渔业废弃物如虾壳、牡蛎壳等再利用,而团队的中兴大学土壤环境科学系教授林耀东,将废弃物制作成抗菌砧板,为国产抗菌材料打开一扇窗。此农业废弃物的研发成果“微奈米天然资材于农产品生产与保鲜之循环经济应用”,在去年12月荣获第16届国家新创精进奖。
跨校跨领域成立团队,共同锁定壳类废弃物
“平常开完会后会聊一下,看大家都在干嘛,不知不觉就串在一起了。”林耀东笑了笑,仔细看看团队阵容,有来自中兴大学园艺系教授林慧玲、中兴大学植病系教授黄振文、中兴大学园艺试验场场长谢庆昌、中兴大学物理系系主任何孟书,以及义守大学土木与生态系主任翁志煌。
“中兴大学以农立校,学校的重心都围绕着农业。”钻研蔬果采收后处理技术三十余年的林慧玲表示,校内大部分研究计划都着重在如何解决现有农业问题,“即便不是农学院,也是要帮忙提供技术支援。”这也间接说明了团队内非农业背景老师所扮演的角色。
研发团队这次锁定目标为农渔业废弃物,特别是虾蟹壳类,林耀东指出,全球每年会产生六百万至八百万吨的壳类废弃物,但每公吨的处理费用则需两千至四千五百元新台币不等,若能再行高值化利用,每年可节省约25亿元处理费。
传统处理方式产值不高,虾蟹壳粉微奈米化可抗菌
现行对虾蟹壳类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约有四大类:燃烧、掩埋、制作肥料与其他,林耀东说明,燃烧及掩埋的缺点是容易导致空气及水土污染,而制作堆肥的成本高、售价低,其他用途如制作育苗栽培介质或饲料等,制作成本更高,但去化程度有限。
研发团队发现,虾蟹壳类废弃物中所萃取出的几丁聚糖具有抗菌特性,而经微奈米化改质后的牡蛎壳除了抗菌,还有防霉效果。林耀东表示:利用抗菌特性,这些废弃物便可成为高值化抗菌材料,每年的商业价值估计约40亿。
研发团队还指出,每年超过五亿人次在国际间流动,高危险性病菌容易跨国传播,而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惊人,预估在202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会超过21.1%,未来医疗需求会大增,而研发环境友善的抗菌资材更是迫在眉睫。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