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有别于诗画,它们是有生命的艺术品,这就决定了盆景创作的连续性。盆景的生命过程就是盆景的连续创作过程。一幅国画,创作一经完成,就不再变更。而盆景中的植物,岁序不同,四时多变。盆景作品在初步完成其立意、构图之后,作品的艺术价值还会发生很大变化,或因“再加工”、“再创作”而日臻完美;或因创作离谱,管理不善,而降低,破坏,以至完全丧失其艺术价值。盆景作品的立意、构图,往往不是三五年所能完成的。
盆景的生命过程,随着春夏秋冬的交替变化而变化,具有现实的时间性;同时,又因盆景体量较小,可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或加上修剪、摘叶、催延花期,以及其他手段,在夏季或表现冬景,冬季可表现春色等,可以创造特定的艺术时间,给人以特定的艺术感染。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盆景创作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要通过选材修剪,蟠扎和雕刻镂凿等艺术加工手段来造型,而且必需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园艺技艺。所以,盆景又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盆景是造型艺术品。是立体空间的实体,不像图画那样,是在平画纸上构图。盆景创作研究空间构图,不仅要努力创造最佳视点的构图,而且还要兼顾不同视点、视距的构图。
不论岭南派、海派盆景,还是扬派、苏派盆景都十分注意立体空间构图,兼顾仰视、俯视、平视、正视和侧视的观赏效果。川派的古桩盆景在立体构图上也是颇费匠心的,如“掉拐法”主干虬曲多变,正面观赏,现一弯、二弯,三至五弯不见弯,犹如顿挫之直干,渐至侧面,一、二弯逐渐隐匿,三至五弯逐渐显现,构成不同的画面,如山水盆景是实体,虽占有立体空间,但又不像园林那样,要满足旅游休息的功能要求,而要求“藏参天复地之意于盈握间”。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这一峰、一勺要表现千寻万里,所以贵在小中见大,引人入胜。
第一节 源于自然、巧夺天工
盆景是大自然中奇古老树,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创造盆景,首先必须收集素材,使胸有丘壑林泉,而后才有“再现”可言。所以,学习自然是创作的前提。既是创作,就不是照相式的“缩影”,不是大自然的照搬、照抄。在盆景创作中必须运用剪裁、取舍、渲染、夸张等手法,才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才能使源于自然的盆景,高于自然,巧夺天工。
盆景工作者只有通过对景物作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捕捉特点才能达到创作时胸有成竹,如探囊取物。春夏秋冬、朝夕晴雨、变化万千。树:或遒劲豪放,或潇洒飘 逸,或老态龙钟,或生意盎然,或婀娜妩媚;竹的潇洒,松的刚劲,桂的香韵、海棠的妩媚;山:或幽、或秀、或险、或雄、或奇。对每一素材,只有体察入微,抓 住特征、神情、态势,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使创作题材丰富多采,形象构图优美动人。立意新奇,才能“应物象形、随类传彩”,使作品不仅“形似”且要达到“神似”,使其生动感人。
第二节 创造意境、突出主题
盆景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意境。意境如何,是品评盆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意境高雅新奇,则气韵生动,耐人寻味。“景无险夷”,刻板老套,就平淡无奇。
中国盆景,自唐、宋以来,十分注意意境创造。每一新作都富于新意,别开生面。这一优良传统,应很好继承发扬。
盆景的意境创造,不仅在动手之前要匠心独运,仔细推敲,蕴酿主题,即所谓“意在笔先”。而且立意还要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始终,因材取意,即所谓的“笔到意生”。因为盆景材料不能象笔墨那样,可由画家随意挥洒,而必须照顾盆景材料的自然美态,所以,把意境创造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始终,才能使之达到完美境地。
选材是为突出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树桩盆景而论,不仅要注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要注意个体的“生相”、“体态”。树种选择,要求具有树蔸(指根颈膨大部分)怪异,树根易蟠易露,树干耐蟠耐剪,枝细叶密、花果香艳、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移栽等特点。但是,不同主题,要求各别。例如用藤萝之类表现苍古雄奇,用松柏之属表现婀娜妩媚,就会事倍功半,以至枉费力气。同样,为山水盆景选材,也应把握石的质地、色彩、形态、纹理等特点,因材造型。若用锋芒挺秀的砂片石来作峭拔奇峰,用剔透嵌空的钟乳石作虎穴龙潭就恰到好处。相反,用太湖石表现巴山蜀水,用广东蜡黄石表现太湖风光,就会弄巧成拙。
盆景的形式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如作树桩,俯仰卧立、悬垂扭曲,或单干、或双干、或丛林,可以创造不同的意境。大刀阔斧,随意挥洒的自然式,精雕细刻,俨如工笔画意的规则形亦各有意趣,可为不同的主题服务。表现山水,是用旱盆、水盆,还是水旱盆也应围绕主题来考虑。总之,要能使形式为内容服务,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第三节 巧于布局、小中见大
盆景的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的。所谓布局就是布置安顿景物,即构图、造型。小中见大,咫尺千里是盆景最鲜明的艺术特点。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现参天古树、千崖万壑的场面,需要凭籍特殊的艺术手法:
1.利用透视中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原理。
在盆景布局时,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上安排适当的层次,把狭小的咫尺空间分成若干等级,取得扩大景深的艺术效果。对不同层次的景物作相应的艺术处理。山石轮廊、纹理,近宜细腻,远宜概括;下宜清晰,上宜模糊;以低矮山石表现远山,以高瘦山石表现中近山岳;石材则深色在近,浅色宜远;近树宜大,远树宜小,或 仅用青苔表现远山森林。所以,在盆景创作中,往往把层次安排概括为“远中近三重法”。如远景用模、中景则多竖,近景又当用模。通常远山用低排横卧态势,中景用高耸峭拔之形,而近景或用水景,或以老树偃卧横斜,或用卧石铺作山脚等表现手法。所谓“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
2.利用对比烘托
也是取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法。事物总是有比较才有鉴别的。画论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就是讲其间的大小尺度比例,是对比手法的依据。石虽小如拳,若人仅大如豆,则能对比出拳石如山,这是作形的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讲意境的对比烘托,鸟鸣蝉噪的山林,更烘托出其间的幽静。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浓淡、疏密、动静等都因对比而存在,因对比而生色。
盆景中的景物都是通过缩景的手段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的,树木山石等素材都应按适当比例加以处理。所以在盆景创作中,就要求既考虑不同素材间的恰当比例,又可运用不同的比例互相对比烘托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运用得当,景物间就能相称协调,相得益彰,否则就受到破坏,用小型的桥亭舟车人物能托出山水的巍峨,浩瀚,相反山石在过大的人物、亭台前就相形见绌,暗然失色。用盆的大小、深浅与树石的大小要比例相称,而运用浅盆又可衬托景物高耸。以低山烘托主峰的峻拔,以卧石托古树的挺拔。或以低矮古木反衬高山的雄伟,这些都是盆景中常用的手法。
为了使树木古老苍劲,往往选用粗大的胚料,通过截缩、修剪、改变树干、枝、叶间比例,造成树干粗壮,树枝渐小的老树体态。或通过剪蟠扎使树梢结顶,树枝成片,树干虬曲顿挫造成自然老树的形态。为使形貌更形苍老雄奇,还可配合采用树兜膨大、怪异的树胚或自幼采用挽疙瘩的技法,造成膨大的假树兜,或采取逐 年提根的办法使其悬根露爪;或通过雕刻,凿截等手段造成残桩、树穴和使干熏斑剥嶙峋。巧妙运用这些手法,方能起到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3.善藏善露
景愈藏景愈大,布置山水,藏得妙时,就会感到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无限广阔。藏景可以山石竹树、帆桥亭阁相互掩映,作为主要手段。不仅在平面构图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露,而且在立体构图上,也应一层之上更有一层,一层之中还有一层。溪萦迥,洞曲折,路隐现,山掩映,景就深远。利用山石的相互遮掩,创造一条曲折的江河,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
第四节 宾主分明、变化统一
所谓宾主,就是盆中各物以哪一部分为主体,为中心,以哪些为客体,为陪衬,力求主景突出,宾主分明。盆景中一般山水树石多作主体,楼阁、船桥、人物只作陪衬。主山要庄重威严,群山要恭谨顺承,不得各自为政。主山与客山在奔趋向背上要求相互顾盼,主次分明,才能起到众星扶月的作用。山林树丛,也要主次分明。如三株一丛,一株为主,其余为客。主树的体量、姿态造型要高于客树,才能使主体突出。
盆景布局,还要求有变化有统一。所谓变化,就是要求一盆景物的安排上,要自然多变,各有异趣,而不呆板雷同。无论风姿神态,纹理轮廊、色彩明暗、疏密虚实、前后高低都能变化多姿。自然景物本身就是群峰有参差,树木不齐头,丛林低昂聚散,孤树俯仰倚斜,水有曲折蜿蜓,地有陡缓平夷,色有浓淡明暗,形有疏密虚实。所以在景物安排上,无论平面立面都忌规则整齐,生硬呆板。山石树木的配置,都要求前后高低参差错落,避免整齐对称和形成规则的几何形。自然生长而在一起的两株树木,就多是有高低、俯仰、向背,所谓“顾盼有情”的数株一丛,就绝少会形成规则等距的三角形、方形、菱形、梅花形,而是各有远近,有疏有密的,树冠的高低大小也是参差错落,千变万化,活泼多姿的。
无论山水盆景或树桩盆景,均应“宁空勿实”。但是,盆景的意境不同,虚实要求也不一样。一般发现高远、深远、实处可略少于一半,超过一半,多显臃肿迫塞。但少于三分之一则又显单调松散。通常易犯正视过实,侧视过虚的毛病。几片青石立于盆中,正视迫塞,侧视单薄。
上述的一些盆景创作原理与手法,当然不应成为束缚我们手脚的框框。“有法之极,终归于无法”要灵活掌握,勇于创造。熟能生巧。开始心手相离,景不达意,“熟”就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
精彩内容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云南咖啡 精品咖啡豆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网 咖啡豆 手磨咖啡 咖啡 手冲咖啡和咖啡机区别 花魁咖啡 云南咖啡 精品咖啡豆 瑰夏咖啡 耶加雪菲 咖啡网 咖啡豆 手磨咖啡 咖啡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4-18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