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袋接种:选用新鲜的棉籽壳加1%石膏、1%石灰和0.10%多菌灵,料水比为1:1.3―1:1.5。拌匀后在水泥地上堆积发酵3―5天,然后装袋。装袋时先将料筒的一端扎牢,装入少许菌种,然后装料至袋的一半时,在料的边缘点播5―6块红枣大的菌种,然后继续装料,满袋后在料面撒一层菌种,扎牢袋口即可。排袋发菌:排袋发菌的方
平菇黄病斑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革兰染色呈阴性反应。该病害为细菌性病害,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对平菇、蘑菇都有侵害。病症: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黄色病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扩大,并传染其他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到整个菌盖,整朵菇黄化,发病菇体呈水渍状,但不发粘、不腐烂,尤其是黑色平菇出现黄斑后色
填土的消毒处理平菇菌墙栽培时,填土一定要取清洁土,并在使用前作消毒处理。填土应预备两种:一是供封边用的,要选黏性较大的土,以防菌墙漏水;二是供内部填充的,要选肥沃的菜园土。无论哪一种土,都要在地表面10厘米以下挖取,并在阳光下晒3~4天,然后加入1%的石灰、0.1%的多菌灵拌匀消毒,作内部填充的营养土另加0.5%的磷肥
平菇袋栽成本低、效益高、管理方便,但是袋栽时直接用绳扎口,往往造成通气不良,影响发菌,造成污染,甚至导致栽培失败。现介绍几种通气技巧:一是通气塞法。以麦秸秆、棉绒等为材料,扎于菌袋的两头即成通气塞。塞子的大小要视菌袋大小而定,大袋用大塞,小袋用小塞;还要看发菌温度,发菌温度低时塞可小些,反之应大些。二是套环法。可购买喇叭口环,套
培养料中有的长菌丝,有的不长菌丝,或者表面长菌丝而料内不长,称之为“斑秃症”。发生原因主要是配料时水量过大或拌料不匀,水分调节不够,料块过大、过厚、过紧,以及播种后通风不良或是超温所致。防治方法:加水要适量,拌料要匀,块不能过大过紧过厚,经常检查料温,以免培养料自身发酵超温,由于超温出现“斑秃症”应及时补种,因水分
近几年,在平菇生产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新病害,这种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第一茬菇采收后,也有少数发生在二、三茬菇后。病害初发时,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象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不再正常出菇,养殖人员称这种病叫“白疙瘩病”。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病曾在日本香菇原木上发生过,名叫“大钮扣
生料栽培平菇时,在培养料中加入适量草木灰,对平菇的生长有一定好处。因为草木灰呈碱性,具有消毒灭菌的功能,可抑制多种杂菌的生长,同时草木灰中含有钙、镁、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加培养料中的营养成分。另外,草木灰具有吸热增温作用,能给菌丝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培养料中加草木灰方法简单,只需将培养料吃透水后加入3%~4%的
栽培平菇经常出现栽培后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等现象,致使生产失败,降低了生产效益。为此,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研究总结出了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一、菌种不孕平菇的子实体是由双核菌丝体形成的。生产中使用的菌种若是未曾配对的单核孢子或其生长的菌丝,就会造成不出菇或产量较低。所以在生产前要做好菌种出菇试验,避免不正常出菇,造
平菇畸形的发生应该与昼夜温差大有很大的关系。进入冬季以来,气温持续偏低,为了让平菇快速生长,有很多菇农刻意提高白天棚温,一般情况下在下午约三点以后,因为继续保持通风,棚内的温度便开始快速下降,由于当前使用的菇棚大多比较简陋,保温性能差,到了夜间,温度可以降到4-5℃甚至更低,因为温度低,料温低。所以菌丝传输营养的能力就很差,在白天温度短时间较高
目前,平菇栽培产量往往不高,且质量也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在栽培过程中的保湿措施没有到位,特别是平菇采收后其培养料的含水量掌握得不适宜,致使后茬菇产量大不如前茬,且菇质也越来越差。如何使每茬平菇的产量均衡高产且优质,关键是要搞好培养料的科学保湿。一、菌棒墙式覆土保湿在棚内按菌袋的长度铺设一条15――20厘米厚的土埂,把发好菌即将
平菇栽培过程中,发菌成熟的菇床迟迟不出菇,或采过1~2潮菇的菇床,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有以下几种:1.料温偏高。菌丝培养成熟的菇床,若无较低温度的影响,其料温下降的速度很慢。若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则原基不易发生,这种现象在秋栽的低温型品种中最为常见。2.环境不适。菇床所处环境温度,高于所栽品种的出菇温度范
防治方法:【1】菇房设施要彻底消毒,可拆卸的支撑材料应拆下,刷或浸漂白粉液后晒干,漂白粉用量1:150倍水,地面和空间用1:50倍的金星消毒液喷洒。【2】培养料发酵料要彻底,覆土材料用甲醛熏蒸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我厂编写的蘑菇疣孢霉防治方法)【3】菇房内要保持通风状态,适当降低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
近年来,平菇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栽培户管理不善、防病观念不强等原因,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有的菇棚出一潮菇后,迟迟不出菇;有的出来的小菇未长大就发黄,继而萎缩死亡,导致平菇品质下降,产量难于提高。为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发病症状。黄菇病多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
在一般条件下平菇难于贮藏,货架期短,采摘2天后的平菇,因失水鲜度大降,菇面转黄,出现异味。每逢出菇盛期,大量鲜菇集中上市,致使菇价大落;另一方面,在出菇淡季和远离菇区的城市,又因菇源少,无货可售。为此,现简介平菇贮藏保鲜的研究。方法:采收八成成熟的平菇,剔除病、虫、损后菇,置洁净、阴凉通风处,用排风扇进行1-1.5天风冷预处理,然后
鲜藏采摘后的鲜平菇因受市场影响短期内难以销售,可以采用鲜贮的方法。新鲜的平菇在室温下贮藏的时间受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室温在3℃~5℃、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时,鲜菇可贮藏一周。菇量不多时,可将平菇放在装有少量冷水的缸内将缸口封严,气温即使达到15℃~16℃也可贮藏一周左右。还可将平菇完全浸于冷水中,但水必须干净卫生,水的含铁量应低于每升2毫
蘑菇褐斑病又称干疱病、轮枝霉等。有些地区发病比较严重,产量受到很大损失。为害症状:菇蕾被害,生长发育不良,致使菌柄、菌蕾不能形成,变为干缩的白色小菌块。子实体被害,菇盖上产生许多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后来斑点扩大凹陷,中间灰白色,潮湿时,病斑上生有白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菇柄被害,菇枘变粗变褐色,外层组织剥
目前,农村种植平菇较为普遍,但产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平菇采收后其培养料含水量低。但此时平菇菌丝体已布满整个培养料,很难补充水分。如何使培养料保湿,多产菇,就成为平菇能否高产的重要因素。其技巧有三:一、菌棒墙式覆土保湿在棚内按菌袋的长底铺设一条15至20厘米厚的土埂,把发好菌即将出菇的菌袋脱去塑料袋(称其为菌袋)。将菌棒整齐
(1)白腐病:病原菌为草疣孢霉菌,该菌危害子实体,菇体污染后,引起馈烂,产生腐败臭味。(2)褐斑病:病原菌为菌生轮枝霉,其孢子侵染平菇子实体后,先在菌盖上形成褐色班点,逐渐扩大并产生灰白色凹陷,菇体受害后,变成畸形,菇柄肿大或呈弯曲状,但不腐烂,最后干枯死亡。(3)毛霉软腐病:病原菌为毛霉菌。一般发生于子实体充分成熟
在栽培平菇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菌袋或菌砖的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很长时间不出菇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和补救方法如下:1、平菇品种与季节选择不搭配。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如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逢高温季节就很难出菇。补救方法:在阴凉处挖槽排列覆土越夏,待到秋凉适合时刨除
平菇除一部分鲜销外,还可加工贮藏;采用许多方法加工,其中主要分干制、盐渍二法,现简述如下:1.干制法一般采用阴干法、晒干法、烘干法等。日晒是一种既经济,又不用设备的方法。也可阴干或用风吹干。但此法受天气条件的限制。生产上常用烘干法,建一烘干房,热源可以用炭火或煤饼,烘时参照烘烟楼形式。房内无烟,要有排气设备。开始温度控制在35℃左右
种植前景好的西红柿圣女果品种介绍 口感最好的西红柿种子花生小西红柿图片
花生种子的价格及花生种植时间和生长期方法介绍
玉米果穗结实率低差原因 玉米结实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云南种植牛油果几年结果?云南适不适合种牛油果。
红石智能农业技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